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的地位愈加重要,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随时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信息,才能迅捷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知识传播源泉的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在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基础,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完善文献资源,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学科建设;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引言
新时期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斷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借助高校图书馆公共学习,不断填充个人知识,获得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适用于本馆读者的最佳藏书结构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任务。藏书结构是文献建设的核心,藏书体系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源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文献的结构、布局,更重要的是要从使用角度来建设馆藏文献的结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藏书特色,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2、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近年来我馆中文图书的入藏和借阅情况可以看出,我馆的馆藏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发现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现有文献采访模式和渠道存在问题,图书质量难以得到控制
2.1.1 文献采访模式方面
我馆沿用多年的以图书馆采访人员为主体的文献采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虽然图书馆采访人员对于学校各专业经费比例分配能统筹决策,对图书馆藏书的系统性把握比较到位,但由于占我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绝大多数的学生读者和教师在文献建设过程中的相对缺位,导致目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因此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文献建设,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1.2 文献采访渠道方面
图书馆藏书质量与藏书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目前国内图书出版现状以及采集渠道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图书的采购质量带来很大的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①出版市场不规范增加了图书采集的盲目性。由于缺乏学术评审制度,致使低水平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比例较低。而且出版信息不规范、不准确,造成书目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图书误采、漏采现象比较严重。②采集渠道的多元化无法真正弥补单一渠道造成的危机。利用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原则上可以弥补渠道单一的局面,图书馆可采购到更多有价值的图书,但是面对出版市场诸多的不规范和混乱情况,书商提供的书目也是鱼龙混杂,结果非但不能满足图书馆需要,还增加了采购图书的盲目性,给图书采购质量带来隐患。
2.2 非重点学科以及新增专业的图书资料较欠缺
我校新开设的泰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图书馆藏较少,购进图书基本是发音学习的较多,可读性读物也正根据购书经费及学科扩大正逐渐采买中;对于丰富馆藏资源特色的希伯来语、越南语等语种的图书目前也正在建设中。无论如何,目前图书的实际情况远达不到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这也与相关市场出版物数量少及采访人员未能及时了解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情况相关。
2.3 图书馆文献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来为自己服务。从历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极少部分读者从进校到毕业,从未到图书馆借阅过一本书,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及数据资源从未接触过。正因如此,每年在新生入馆教育前,授课人员都会与各服务窗口沟通,收集建议,丰富教育内容。但由于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时间很短,内容太笼统,在有限的时间里新生对图书馆认识仅处于最表层,所以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另外,极少数馆员职业素养较低,对读者缺乏耐心细致的导读服务,也导致了读者缺乏入馆借阅图书的热情和动力。
3、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思路及建议3.1 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分析
要制定馆藏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就必须了解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情况,特别要了解学校重点学科的构成(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以便制定出符合学校学科发展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规划。
图书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了解和掌握重点学科的构成,并分析重点学科的级别是国家级还是省部级,分析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其特色和优势。了解重点学科用户对文献类型、信息服务形式及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状况,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藏书计划,对应该收藏哪些学科文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具体到某个大类的文献资源建设上,要做到充分了解这个大类学科建设情况,做到重点学科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总体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以支持学科发展。对于重点学科的高质量专业文献,要加大购买的力度,总结相关专业的重点出版社和核心作者库,提高收全率。
3.2 及时了解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加强非重点学科及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
我校是一所教学型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因此有明显的区域化优势。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在力求保证支持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非重点学科及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以体现服务教学的特征。因此应加强这些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 此外,在保证入藏文献学科科学性、系统性、延续性的前提下,对于利用率相对较低而入藏比例高的学科的图书,应适当减少其采购比例;对于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入藏比例低的学科的图书,要适当增加图书的采购量。
3.3 优化采选模式,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一般而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引导性,但图书馆最重要的还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采访体系中,应当充分重视读者的意见,创造多个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渠道。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文献需求特征,根据两种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设置各种平台来采纳读者意见,保证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活动丰富而有效率。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我馆建立“采访人员+专家(教师)+学生”的文献采访模式,在“采访人员+专家(教师)+学生”的文献建设机制中,图书馆采访人员负责通过浏览预定书目,进行新书征订,或直接通过参加书展以及与出版社合作取得最新数据等活动进行采购。对教师读者而言,采访人员负责将收集的书目信息发送各院系专家(教师),由专家(教师)根据需要圈选图书,并将圈定的图书目录发回采购部门,或者由采访人员和教师共同到书城或书展场地进行图书采购;对学生读者而言,可通过学院图书馆主页的咨询服务或读者荐购直接参与图书的选订。
3.4 紧密与院系联系,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宣传
为了保证学科文献建设的质量和特色,图书馆与学科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选择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外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学科馆员要经常深入院系,与学科带头人或学科专家交流、沟通,建立互动平台,通过读者调查、网络反馈、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教学计划、科研动态、学科发展规划,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文献情报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二是采访人员对院系推荐的图书信息应及时处理,拟定的采购订单可通过校园网向本校读者发布,征求意见,以增加订购文献的需求适应度。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既可以较好地满足学校学科的文献需求,又能提高馆藏文献的质量。
3.5 加強特色馆藏建设
在高校图书馆中,依托并服务于学校的优势学科,收集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特色资源,形成图书馆在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的独特优势,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特色馆藏需要多途径、多渠道的整合建设。
特色馆藏建设要和学科建设相一致。特色资源只有和学科建设相一致,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色资源建设应以学校特色专业为基础,特色文献资源的影响必将随着特色专业影响的不断扩大而扩大。2010年,我馆建立了以云南各地区域经济、管理、文化等特色馆藏的云南地方文献建设发展思路,收集反映云南各地的特色文献资源,形成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独特优势,以便读者快捷查阅文献,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大亮点,受到读者的好评。
3.6 加强对文献资源的阅读指导及宣传工作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讲座、宣传栏、新书通报栏、世界读书日宣传书展、书评、英文翻译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等形式,在各书库陈列新书专架,宣传馆藏文献,帮助学生了解馆藏、利用馆藏,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图书馆可邀请学院的专家(学者)列出其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也体现学校的特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之,图书馆要科学地制定本馆的文献资源采购规划,使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满足本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文献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韦耘耕.从图书馆流通数据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及馆藏结构[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2):75-78.
[2]裴雪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2):11-20.
[3]康万武.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J].情报杂志,2012,(12):20-31.
[4]康忠民,闫道全,阮礼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1,(03):9-1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学科建设;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引言
新时期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斷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借助高校图书馆公共学习,不断填充个人知识,获得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适用于本馆读者的最佳藏书结构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任务。藏书结构是文献建设的核心,藏书体系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源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文献的结构、布局,更重要的是要从使用角度来建设馆藏文献的结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藏书特色,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2、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近年来我馆中文图书的入藏和借阅情况可以看出,我馆的馆藏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发现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现有文献采访模式和渠道存在问题,图书质量难以得到控制
2.1.1 文献采访模式方面
我馆沿用多年的以图书馆采访人员为主体的文献采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虽然图书馆采访人员对于学校各专业经费比例分配能统筹决策,对图书馆藏书的系统性把握比较到位,但由于占我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绝大多数的学生读者和教师在文献建设过程中的相对缺位,导致目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因此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文献建设,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1.2 文献采访渠道方面
图书馆藏书质量与藏书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目前国内图书出版现状以及采集渠道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图书的采购质量带来很大的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①出版市场不规范增加了图书采集的盲目性。由于缺乏学术评审制度,致使低水平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比例较低。而且出版信息不规范、不准确,造成书目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图书误采、漏采现象比较严重。②采集渠道的多元化无法真正弥补单一渠道造成的危机。利用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原则上可以弥补渠道单一的局面,图书馆可采购到更多有价值的图书,但是面对出版市场诸多的不规范和混乱情况,书商提供的书目也是鱼龙混杂,结果非但不能满足图书馆需要,还增加了采购图书的盲目性,给图书采购质量带来隐患。
2.2 非重点学科以及新增专业的图书资料较欠缺
我校新开设的泰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图书馆藏较少,购进图书基本是发音学习的较多,可读性读物也正根据购书经费及学科扩大正逐渐采买中;对于丰富馆藏资源特色的希伯来语、越南语等语种的图书目前也正在建设中。无论如何,目前图书的实际情况远达不到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这也与相关市场出版物数量少及采访人员未能及时了解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情况相关。
2.3 图书馆文献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来为自己服务。从历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极少部分读者从进校到毕业,从未到图书馆借阅过一本书,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及数据资源从未接触过。正因如此,每年在新生入馆教育前,授课人员都会与各服务窗口沟通,收集建议,丰富教育内容。但由于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时间很短,内容太笼统,在有限的时间里新生对图书馆认识仅处于最表层,所以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另外,极少数馆员职业素养较低,对读者缺乏耐心细致的导读服务,也导致了读者缺乏入馆借阅图书的热情和动力。
3、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思路及建议3.1 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分析
要制定馆藏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就必须了解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情况,特别要了解学校重点学科的构成(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以便制定出符合学校学科发展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规划。
图书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了解和掌握重点学科的构成,并分析重点学科的级别是国家级还是省部级,分析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其特色和优势。了解重点学科用户对文献类型、信息服务形式及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状况,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藏书计划,对应该收藏哪些学科文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具体到某个大类的文献资源建设上,要做到充分了解这个大类学科建设情况,做到重点学科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总体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以支持学科发展。对于重点学科的高质量专业文献,要加大购买的力度,总结相关专业的重点出版社和核心作者库,提高收全率。
3.2 及时了解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加强非重点学科及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
我校是一所教学型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因此有明显的区域化优势。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在力求保证支持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非重点学科及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以体现服务教学的特征。因此应加强这些新增学科专业的文献采购。 此外,在保证入藏文献学科科学性、系统性、延续性的前提下,对于利用率相对较低而入藏比例高的学科的图书,应适当减少其采购比例;对于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入藏比例低的学科的图书,要适当增加图书的采购量。
3.3 优化采选模式,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一般而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引导性,但图书馆最重要的还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采访体系中,应当充分重视读者的意见,创造多个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渠道。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文献需求特征,根据两种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设置各种平台来采纳读者意见,保证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活动丰富而有效率。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我馆建立“采访人员+专家(教师)+学生”的文献采访模式,在“采访人员+专家(教师)+学生”的文献建设机制中,图书馆采访人员负责通过浏览预定书目,进行新书征订,或直接通过参加书展以及与出版社合作取得最新数据等活动进行采购。对教师读者而言,采访人员负责将收集的书目信息发送各院系专家(教师),由专家(教师)根据需要圈选图书,并将圈定的图书目录发回采购部门,或者由采访人员和教师共同到书城或书展场地进行图书采购;对学生读者而言,可通过学院图书馆主页的咨询服务或读者荐购直接参与图书的选订。
3.4 紧密与院系联系,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宣传
为了保证学科文献建设的质量和特色,图书馆与学科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选择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外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学科馆员要经常深入院系,与学科带头人或学科专家交流、沟通,建立互动平台,通过读者调查、网络反馈、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教学计划、科研动态、学科发展规划,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文献情报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二是采访人员对院系推荐的图书信息应及时处理,拟定的采购订单可通过校园网向本校读者发布,征求意见,以增加订购文献的需求适应度。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既可以较好地满足学校学科的文献需求,又能提高馆藏文献的质量。
3.5 加強特色馆藏建设
在高校图书馆中,依托并服务于学校的优势学科,收集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特色资源,形成图书馆在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的独特优势,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特色馆藏需要多途径、多渠道的整合建设。
特色馆藏建设要和学科建设相一致。特色资源只有和学科建设相一致,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色资源建设应以学校特色专业为基础,特色文献资源的影响必将随着特色专业影响的不断扩大而扩大。2010年,我馆建立了以云南各地区域经济、管理、文化等特色馆藏的云南地方文献建设发展思路,收集反映云南各地的特色文献资源,形成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独特优势,以便读者快捷查阅文献,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大亮点,受到读者的好评。
3.6 加强对文献资源的阅读指导及宣传工作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讲座、宣传栏、新书通报栏、世界读书日宣传书展、书评、英文翻译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等形式,在各书库陈列新书专架,宣传馆藏文献,帮助学生了解馆藏、利用馆藏,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图书馆可邀请学院的专家(学者)列出其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也体现学校的特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之,图书馆要科学地制定本馆的文献资源采购规划,使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满足本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文献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韦耘耕.从图书馆流通数据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及馆藏结构[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2):75-78.
[2]裴雪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2):11-20.
[3]康万武.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J].情报杂志,2012,(12):20-31.
[4]康忠民,闫道全,阮礼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1,(0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