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之城”深圳呈现出“6个90%”特点: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圳是如何做到如此傲人的成绩,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城市的呢?这要从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说起。
  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竞争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存在于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成长主要依赖结构内部的自我均衡,自我调节过程,政府对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利率、税收以及货币、关税等进行调节。二是计划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大家都比较熟悉,基本思路是运用政府的力量,实行社会资源的重点配置,促进重工业化,避免西方社会早期发展中所出现的由于盲目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干预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其思路是必须由政府来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通过政府计划、经济立法、经济措施、基础设施、基础研发投入,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实践中,日本、韩国等二战后兴起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干预性的产业成长模式,发展中国家也大都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青岛和深圳都是干预型的模式。
  以深圳5G产业发展为例,政府计划方面:深圳市2020年12月出台《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落地的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0元的奖补。并举办全球5G应用大赛,共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支团队参加,11个获奖团队中7支出自深圳,另外4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北京、江苏昆山、广东顺德和韩国。经济措施方面:落地深圳的5G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奖补。基础研发方面,深圳对5G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最高3亿元、3000万元、1000万元奖补。基础设施方面:深圳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除了投资建智慧杆,还对运营商独立组网的基站每个奖励1万元,最高1.5亿元。由此可见,深圳政府在5G产业的培育中,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完全符合干预型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是创造产业“生长土壤”,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在政策上保障市场的作用机制。
  纵观深圳两次大的产业转型,都可以明显看到干预型产业成长模式的成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主导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区的特点是高技术发展已经落后,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支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的聚集是自下而上的,是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干预和扶持政策而促成的。在高技术产业落后的地区,要摆脱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约束,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和关键性产业群的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人为引导特定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全新的产业簇群,逐步培育起本地的产业集群网络,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政府在企业集群成长、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排斥企业在企業集群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政府的直接干预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私营部门相比都不再具有优势,无法对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起到支配作用,政府需要逐步退出,转为行使市场主导型模式下政府的职能。深圳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对市场更多的是引导,始终注意从一开始的政府主导和投入转向后期的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当人才、企业在政府引导聚集后,通过市场竞争逐渐产生头部企业,产业链便会自上而下地产生。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的市场运作和服务型政府行政正是政府为企业创造的制度环境,青岛在引导高技术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时,可参考深圳的这种产业成长模式。
  作者系李沧区计算机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赴深圳体悟实训的100天,我们150名队员接过上几批体悟实训的“接力棒”,脚踏实地躬身体悟深圳发展生态、勤学励行努力增长建设青岛本领,用“实”字持续擦亮“青岛体悟实训干部”品牌。  创新创造奇迹  市委要求实训队员带着求学的心态,深刻体悟深圳发展生态和背后内在逻辑,悟透“经脉”,找准“穴位”,真正把体悟实训,变成取经之旅,开阔眼界、转变思维、提升能力之旅。我实训单位正威集团,是全球排名第91位的深
期刊
深圳,改革开放的奇迹、创业造富神话的天堂,如今又有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有为大家所熟知的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资本、创新创业文化等,其市场化程度高,机会多,创新创业氛围浓,营商环境好,但为什么偏偏是深圳?我想从4个关键词说起。  深圳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年轻。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来闯深圳的大都是年轻人。深圳是全国“最年轻”“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
期刊
我的实训单位是深圳市私募基金商会。100多天里,我扑下身子当职员,沉下心思去体悟,与企业家交流,与学员们研讨,带着青岛之问,解析深圳密码,用脚步丈量深圳这座城市,用思考去把握深圳发展的脉搏。100多天里,我快速融入单位,主动自我加压,充分利用商会提供的培训和走访会员单位等各类机会,先后走访了深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东方投资、力合智汇、前海金控、交银国际等2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沉浸式体悟让我对“市场
期刊
2019年3月,青岛市委提出“学深圳,赶深圳”。从此,一股“向深圳学习”的春风,在青岛市委的号召下,迅速吹遍岛城。3个多月的体悟时间,收获颇多,感受很深。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深圳理念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邓小平的这一经典论断成为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展厅的醒目标语,也是深圳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史上,深圳率先打破“大锅饭”、首次发行股票、第一次实行土地
期刊
作为一名街道干部,非常有幸成为青岛市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一名队员,来到深圳进行为期100多天的体悟实训。在这期间,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按照全方位融入、沉浸式体会、内生式感悟的體悟实训要求,始终秉持多融入、多体验、多交流、多学习的态度,深刻领会深圳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是角色转换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来深圳后,我不再是政府工作人员而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站在这个角度
期刊
通过100余天的体悟实训,让我在感受深圳企业、学习深圳企业家的同时,真正做了一次“深圳人”,使我在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必将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思路和理念。  跳出舒适区 深圳初印象  2020年12月17日,我来到距青岛2000公里的深圳,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学深圳、赶深圳”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意味着跳出舒适区;从走出深圳机场,到走进实训单位,对于我们实训队员来说更是跳出舒适区。“
期刊
我们公司是一家文化传媒类公司,还运营着一家相声剧场叫铭海堂。体悟实训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宝贵的学习实训经历。出发之前领导们给我们谈话,要求民营企业家们要做李云龙式的企业家,来到深圳不仅要学习深圳企业家的成功密码,还要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每个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做大做强做优的梦想。我们都知道,深圳民营企业的名气和实力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但
期刊
100多天,近距离体悟深圳、解码深圳,发现深圳之所以成功,除了特区特有的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局、载体、融合、市场”。  格局  体悟实训的100多天,深圳人的大格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我们在举全市之力学赶深圳之时,他们早已将目光对准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瞄准了全世界。我们在走访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时了解到,该联盟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与1
期刊
有幸作为青岛市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一员,我在深圳度过了一百天的难忘时光。一百天的时间很长,因为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从来没有一次这样久的脱产学习,离开可亲可敬的领导同事和热爱的工作岗位,也从来没有一次这样久的离开熟悉的青岛。一百天的时间又很短,因为融入新的城市、新的团队、新的工作单位、新的队友同事、新的思维理念、新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那么的新鲜、新奇、新颖和期待,感觉每一天都过的飞快。一百天历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全脱产、100天、150多人相伴,非常珍惜。来深圳这段日子,就怕光阴虚度。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向深圳、向队员们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悟很深。  我来深圳学什么?其实换一个角度就是深圳凭什么让我们学?深圳发展到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经40年,披荆斩棘。  深圳凭什么?  凭他毗邻香港。香港对深圳的影响不言而喻,看看同是经济特区的珠海、汕头和厦门后,你就懂了。  凭他有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