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之城”深圳呈现出“6个90%”特点: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圳是如何做到如此傲人的成绩,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城市的呢?这要从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说起。
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竞争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存在于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成长主要依赖结构内部的自我均衡,自我调节过程,政府对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利率、税收以及货币、关税等进行调节。二是计划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大家都比较熟悉,基本思路是运用政府的力量,实行社会资源的重点配置,促进重工业化,避免西方社会早期发展中所出现的由于盲目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干预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其思路是必须由政府来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通过政府计划、经济立法、经济措施、基础设施、基础研发投入,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实践中,日本、韩国等二战后兴起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干预性的产业成长模式,发展中国家也大都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青岛和深圳都是干预型的模式。
以深圳5G产业发展为例,政府计划方面:深圳市2020年12月出台《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落地的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0元的奖补。并举办全球5G应用大赛,共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支团队参加,11个获奖团队中7支出自深圳,另外4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北京、江苏昆山、广东顺德和韩国。经济措施方面:落地深圳的5G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奖补。基础研发方面,深圳对5G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最高3亿元、3000万元、1000万元奖补。基础设施方面:深圳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除了投资建智慧杆,还对运营商独立组网的基站每个奖励1万元,最高1.5亿元。由此可见,深圳政府在5G产业的培育中,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完全符合干预型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是创造产业“生长土壤”,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在政策上保障市场的作用机制。
纵观深圳两次大的产业转型,都可以明显看到干预型产业成长模式的成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主导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区的特点是高技术发展已经落后,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支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的聚集是自下而上的,是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干预和扶持政策而促成的。在高技术产业落后的地区,要摆脱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约束,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和关键性产业群的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人为引导特定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全新的产业簇群,逐步培育起本地的产业集群网络,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政府在企业集群成长、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排斥企业在企業集群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政府的直接干预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私营部门相比都不再具有优势,无法对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起到支配作用,政府需要逐步退出,转为行使市场主导型模式下政府的职能。深圳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对市场更多的是引导,始终注意从一开始的政府主导和投入转向后期的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当人才、企业在政府引导聚集后,通过市场竞争逐渐产生头部企业,产业链便会自上而下地产生。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的市场运作和服务型政府行政正是政府为企业创造的制度环境,青岛在引导高技术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时,可参考深圳的这种产业成长模式。
作者系李沧区计算机中心主任
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竞争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存在于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成长主要依赖结构内部的自我均衡,自我调节过程,政府对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利率、税收以及货币、关税等进行调节。二是计划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大家都比较熟悉,基本思路是运用政府的力量,实行社会资源的重点配置,促进重工业化,避免西方社会早期发展中所出现的由于盲目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干预型的产业结构成长模式。其思路是必须由政府来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通过政府计划、经济立法、经济措施、基础设施、基础研发投入,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实践中,日本、韩国等二战后兴起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干预性的产业成长模式,发展中国家也大都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青岛和深圳都是干预型的模式。
以深圳5G产业发展为例,政府计划方面:深圳市2020年12月出台《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落地的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0元的奖补。并举办全球5G应用大赛,共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支团队参加,11个获奖团队中7支出自深圳,另外4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北京、江苏昆山、广东顺德和韩国。经济措施方面:落地深圳的5G标杆项目按不同类别、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奖补。基础研发方面,深圳对5G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最高3亿元、3000万元、1000万元奖补。基础设施方面:深圳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除了投资建智慧杆,还对运营商独立组网的基站每个奖励1万元,最高1.5亿元。由此可见,深圳政府在5G产业的培育中,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完全符合干预型产业结构成长模式,主要是创造产业“生长土壤”,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在政策上保障市场的作用机制。
纵观深圳两次大的产业转型,都可以明显看到干预型产业成长模式的成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主导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区的特点是高技术发展已经落后,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支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的聚集是自下而上的,是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干预和扶持政策而促成的。在高技术产业落后的地区,要摆脱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约束,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和关键性产业群的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人为引导特定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全新的产业簇群,逐步培育起本地的产业集群网络,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政府在企业集群成长、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排斥企业在企業集群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政府的直接干预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私营部门相比都不再具有优势,无法对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起到支配作用,政府需要逐步退出,转为行使市场主导型模式下政府的职能。深圳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对市场更多的是引导,始终注意从一开始的政府主导和投入转向后期的引导市场参与和调节。当人才、企业在政府引导聚集后,通过市场竞争逐渐产生头部企业,产业链便会自上而下地产生。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的市场运作和服务型政府行政正是政府为企业创造的制度环境,青岛在引导高技术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时,可参考深圳的这种产业成长模式。
作者系李沧区计算机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