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凝望苍穹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ow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宇宙星辰的探索,我们从未停止脚步,宇宙中有其他智慧生物的可能性也在被更多科学家们认可。在传统光学望远镜的观测距离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用于接收天体或者宇宙其他生命发射的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被研制出来。
  1994年,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提出建设“天眼”的构想,在历时22年后,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天眼FAST正式在中国贵州落成启用,至今平稳运行。

1、什么是天眼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电磁波射向地球,但是大气的不同成分会阻挡宇宙电磁波的入射。科学家们往往会采用射电望远镜获得这些隐藏着宇宙信息的电磁波。射电望远镜,是在射电波段(天文上把部分微波和無线电的波段叫作射电波段)观测的望远镜,将宇宙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反射会聚到一点,经过接收机的放大,并转变成能用仪器记录的信号。可以说,射电望远镜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天眼”。

2、为何选址在贵州


  1994年,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开始为项目选址,研究团队建立了391个候选地区的地形地貌数据库,再从中精选出90多个进行漫长的实地勘察。踏遍千山万水,项目最终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地。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居多,平均海拔约1100米。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越能减少电磁波的传播损失,从而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测设备的效能。天眼作为我国天文观测的重要基地,如何保障观测数据的清晰准确至关重要。
  天眼的选址不仅仅考虑海拔条件,还有地貌的要求。作为射电望远镜,天眼需要建造一个“大锅”接收信号,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大面积的信号聚拢在一点上。“锅”的面积越大,接收的信号越好,为了减少工程开挖量,项目的选址最好选择凹形口径较大的洼地。因此,青藏高原尽管在海拔上占据优势,但由于群山延绵、分布着大量的永冻土,施工难度极高,不利于天眼的建造,被排除在选址之外。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成为最优选择。
  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的平塘县大窝凼,就是一片天然的洼地,具有特殊的“凹形”地理结构,宛如一个天然的“灶台”盛起了天眼的“锅”。而且这里地下溶洞极为发育,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形成积水,避免腐蚀和损坏望远镜,简直是为天眼量身定做的存在。
  同时,由于天眼接收大量的无线电信号,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人类活动中的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都会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影响天眼的灵敏度,项目必须远离城市、村落和信号基站。贵州的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旅游业发展程度低,电波干扰比旅游业发达的云南更少。

3、其优势在哪里


  无论是从大小,还是部署的科学项目,可以说都比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强很多的,并且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如今面临的问题,在我国是不会出现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为资金不足,这个望远镜面临关闭的危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报告指出,这个是世界上第二大单碟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变得相似一个垃圾场了。
  所以从这点情况来看,中国天眼未来将是唯一的“天眼”。在全球天文学家或者科学家的共同维护下,中国天眼未来的发现是不可预估的。

4、“中国天眼”如何“睁眼”


  “中国天眼”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望远镜的工程极限,采用全新设计方案、口径更大,比国外同类望远镜的调试期更短,远超国际惯例和同行预期。
  灵敏度和分辨率是射电望远镜的两大核心指标。由于星体距离地球十分遥远,信号到达地球时能量微弱,灵敏度是科学家发现暗弱天体的能力,而要想进一步看清遥远天体的真实面貌,就要依靠分辨率。
  借助“中国天眼”超高的灵敏度,国家天文台已经将脉冲星的计时精度提升至世界原有水平的50倍左右,这将有可能使人类首次具备极低频的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能力。
  FAST也是中国近年来深空探索最受全球瞩目的大科学装置。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JosephTaylor)教授表示:“中国在天文观测大装置的建设方面成就非常大,‘中国天眼’的建成只花了5年时间,期待它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约瑟夫·泰勒曾在2016年FAST正式完工时亲临现场参观。他用“震撼”来形容这一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中国天眼”奠基人、已故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在评价FAST的时候曾表示,FAST适合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小型研究,比如对脉冲星的研究。“一块方糖大小的脉冲星的重量就可以达到几十亿吨。”南仁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FAST一问世便捷报频传。从2017年10月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以来,到2020年1月,已经发现102颗脉冲星,两年的“调试阶段”中发现脉冲星的数量,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
  泰勒对“中国天眼”调试阶段就发现了100颗脉冲星和多起磁暴现象表示惊叹。他对笔者表示:“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数据,我们要珍惜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时间,希望相关购买数据的机构能够尽可能地下载所购买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进行本地存储,从而提升射电望远镜的效率。”

5、天眼建成的意义


  虽然“中国天眼”可以向外太空发射信号,确实也有能力去探索外星文明,但是中国利用“中国天眼”最主要的任务是寻找脉冲星。脉冲星的观测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时间尺度、深空自主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科学潜力逐步显现。
  “FAST的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重要指标上占据到了世界的制高点,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超高灵敏度使其在射电瞬变源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纳赫兹的引力波探测、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物理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近日,五寨县在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全市 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进会议后,五寨县长刘志成带领财政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五寨分局等部门一把手,到热力公司实地指导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刘志成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重点,对照任务抓落实。   刘志成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
期刊
近期,五寨县委召开专题会议,县委书记张宇光主持会议并作出重要讲话,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专题部署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推进会和《中共忻州市委办公室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推进会精神的通知》的要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五寨分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按职责作出工作汇报。   县长刘志成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文件精神结
期刊
近日,《基因组生物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俊彪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出一种称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组高效简化策略,并以此方法删除了第12号染色体左臂中超过一半的非必需基因,为构建第一个最小真核基因组及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科学导报讯 为推动企业、高校联合建立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日前,山西综改示范区组织50多家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到中北大学参观科技成果展。   据了解,山西综改示范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動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这一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中北大学科技成果展共展出了100多项优秀科研成果案例,涉及制造业、生态环保、能源、医学
期刊
2020年12月24日~29日,“唐風晋韵·锦绣太原”文化旅游系列推介会分别在杭州市、扬州市和苏州市成功举办。系列推介会对山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专题推介,对进一步加深两地之间的文旅交流与合作,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实现客源互动、互惠互利、互促双赢,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太阳系简史》,汪诘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对宇宙的理解却十分有限。很多人都不清楚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是什么?《太阳系简史》是文津图书奖得主汪诘精心打磨、多次修訂的成果,它用16个章节,涵盖了近30年来人类探索太阳系的重要事件,而且收入了近一百张宇宙图片,图文并茂、内容风趣,全景展示了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伟大征程。
期刊
近期,五寨县召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进会议,贯彻落实省、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成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乡(镇)长参加会议。   就做好全县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刘志成提出,一是认清形势,提高站位。要认清严峻形
期刊
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又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在学术上,他继承和发扬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融贯西学东渐以后的若干新的方法,与章太炎共创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字源学和语源学,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蔚成一家之言,时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誉为“国学大师”。   黃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
期刊
1944年,一位鼎鼎大名的物理学家出版了一本生物科普书。这位物理学家就是薛定谔,而这本书就叫做《生命是什么》。在书中,薛定谔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重新阐释了若干生命现象,并提出了许多在当时看来“毫无根据”的大胆猜想。  然而,正是这本“不务正业”的跨界之作,后来成为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经典之一,它激励了威尔金斯、克里克、沃森等青年物理学家“跳槽”到生物学领域,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分子生
期刊
张跃进在修剪花藤  红云般怒放的凤梨、异香馥郁的蝴蝶兰,还有俏丽的杜鹃、海棠、君子兰和花叶披拂的平安树、发财树……处处异彩盛放,花香满径。1月6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晋源区东城角村,见到了“跃进花艺”创始人、晋祠公园菊花种植培育负责人张跃进,此时他正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花木,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仿佛介绍自己争气的儿女一样。忙完之后,他犹如硬木板的手紧紧握着记者的手笑着说道:“大家尊称我一声张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