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互动及其有效途径浅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提高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从而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互动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情感互动,在这种情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情感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学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也延伸于课堂教学之外,但主要指课堂教学的互动。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的情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课堂社会学认为,由于存在制度性的角色身份与地位的差异,师生之间互动的主要属性是“控制——服从”,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心理学家则认为,师生互动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服从”,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他们强调将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理解师生互动的主要方面。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互动?怎样才能使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
  一、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的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论观点把教学活动定性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完成认知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这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学观,忽略了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没有认识到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这种互动观也就忽视了人的存在,只剩下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互动。而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情感作为载体进行交互影响的,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主体间情感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借助于一定的客体,产生情感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激荡、思维碰撞、生命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得到发展,并注重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悟,更需要师生间形成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情感互动关系。没有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相互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就不会有课堂的生气,不会有师生双方精神的汇合,更不会有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共鸣、连动、启发是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的三个特征
  从师生情感互动的引发、过程和收效来归纳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的特征,我以为有以下三点特征:
  1.共鸣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借助于语言,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实现的。但是,那种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非真正的对话,因为在这种形式下,总是包含着某种教师的权威在内。对话意味着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意味着师生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这样的平等对话,学生感到教师能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的观点,才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观点而获得共鸣。夏正江在《對话人生与教育》中说“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 只有当师生双方都产生了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的价值。
  2.连动
  师生情感互动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在一种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时还伴有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师生情感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笔头上的。就语文课而言,师生互动有时发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发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小结、巩固中,有时就生活的某个热点话题而展开,也有时因教学中的某个疑难点推向高潮。
  3.启发
  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给予其一定的自主选择参与的权力;同时,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探索上,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样,师生情感互动的效果就不仅仅在于落实知识点,由于师生双方思想和情绪的相互激活,学生的思维常常越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而教师也从中获得教学灵感。
  三、优化师生情感互动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我觉得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及课堂教学的氛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完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我们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允许他们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对两人的分手,教参上说这纯粹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间的分别,可有位同学则认为这对男女是情人,否则不会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联系当时柳永生活的时代,这种看法就很有依据了。在这里,我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反而肯定他的探索,说他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
  2.优化教学设计,善于启动高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语文课中的师生情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操。因此,把握好师生情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3.改进教学评价,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产生疑惑不解、是否有了厌烦心理、是否失去了自信、亦或有“异端”要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人格修养。
  在师生情感互动中,教师是以整个身心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有时要超越学科的界限,有时则逾越师生的鸿沟。教师只有真正地热爱学生、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引导,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强有力的动机力量,并将长远的动机转化成行为,与学生融为一体。这些行为就构成了情感相互作用,并为整个课堂情感互动过程的演进提供了准则。
  参考文献
  [1]叶子:《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2]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义秀,臧传军 主编《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
  [4]陈艳编著《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思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8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三联书店,1999
  [6]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更讲究语言艺术。由于语文在基础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由于受"重理轻文"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鼓不起学习劲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启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索,笔者认为:学生的领悟能力虽各有不同,但要把学生吸引住,
期刊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开始,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社会每年都会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2004年全球爆发禽流感疫情、2005年松花江污染泄露事件、2006年四川重大旱灾、2007年东北罕
摘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字词掌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构句、成段和谋篇的成败,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是低年级语
高等教育行政决策是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它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行政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行政决策系统
内容摘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善于启迪,巧妙提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一位名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一石能击千层浪,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愉快地走进文本,积极思索,积极探索,寻求知识的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博大,古诗文作为其中一支奇葩,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语言反映生活,观照心灵,启迪心智。充公挖掘经典诗文所蕴含的育人资源,让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期诵记经典,于含英咀华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汲取民族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已成为各界公认的丰富儿童人文素养、积淀儿童文化底蕴的最佳方式。  诗文诵读作为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其目标定位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期刊
中国宏观经济在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遇到了一个突出矛盾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多数城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  和完整。本人认为: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刻意追求语文  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之间完全没有矛盾的地方,两者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只  有把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而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极强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在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直观教学和实际训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加以训练,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来,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基础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大量的基础来培养学生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