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高级顾问、世界气象组织北京2008年奥运会预报演示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课题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影响中国委员会(CNC-IHDP)副秘书长.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影响计划(IHDP)主任特别顾问,IHDP核心计划综合风险防范计划执行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卫星气候学.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全球变化等。
拥有超过5000年的食用历史,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的棕榈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棕榈树原产自西部非洲,但它的生长适应范围却非常之广。目前,棕榈树已经大量生长于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许多国家。
传统概念上的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在饮食行业,包括快餐、烘焙食品、糖果,以及洗发水、化妆品、清洁剂、洗涤剂、牙膏等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2004年,棕榈油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食用油豆油,2013年更是达到5500万吨,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30%。
棕榈油被称为饱和油脂,虽然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但经过许多专家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的实验论证,发现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食用棕榈油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2006年,针对快餐业大量使用的植物油,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其中所含有的反式脂肪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提出了预警。由于棕榈油等热带植物油不存在反式脂肪,再加上一档著名电视医疗节目的宣传,短短几年里,棕榈油在美国消费增长了6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經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从2000年的141万吨猛增到近年来每年约600万吨。
棕榈树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近10倍。为了减少燃烧化石燃料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棕榈油也被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生产为生物质柴油替代石油。正是由于棕榈油的这些难以替代的特点,使得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棕榈树种植面积自1994年首次超过西非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棕榈树种植面积居世界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其中尤以印度尼西亚的种植规模扩张最为明显。但是,与非洲和南美洲不同的是,印度尼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是以牺牲独特的热带泥炭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泥炭,又称黑土、草炭,是古代低温、湿地的植物遗体,被埋在地下,经数千万年的堆积,在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的条件下,植物残体缓慢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多呈棕黄色或浅褐色。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泥炭沼泽地,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许多地区泥炭深度达10米以上。泥炭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泥炭沼泽生态系统仅占不足6%的全球陆地面积,但由于泥炭是植被死亡和腐烂后堆积起来所形成的,因此泥炭中储存的碳量巨大,占全球陆地碳库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大气中碳含量的75%。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面积泥炭生态系统的印度尼西亚在过去的不到20年间,为了发展棕榈种植园,所砍伐的泥炭地热带雨林面积已经是巴西的2倍。森林砍伐不但引发了热带珍稀物种的快速灭绝,还引发了火灾、气候变化和当地土著人权等问题。印度尼西亚也从一个全球碳汇国家,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针对棕榈油生产过程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号召全球消费者抵制使用棕榈油。但从全球生产经济成本和消费需求看,单纯抵制使用棕榈油并不是一种科学和理智的行为。目前还没有任何植物能够替代棕榈树的高单位面积产油量,以满足全球食用油不断增长的需求。科学家指出,棕榈果亩产量自1975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而在同一时间,大豆的生产率提高了近1倍。因此,在正确的地方种植正确的种子,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肥料,努力提高棕榈果亩产量可能是应对方法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在巴黎气候协议正式生效后,应对棕榈油这类人类与自然如何保持和谐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构建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同时维系地球自然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将会更为紧迫。
拥有超过5000年的食用历史,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的棕榈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棕榈树原产自西部非洲,但它的生长适应范围却非常之广。目前,棕榈树已经大量生长于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许多国家。
传统概念上的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在饮食行业,包括快餐、烘焙食品、糖果,以及洗发水、化妆品、清洁剂、洗涤剂、牙膏等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2004年,棕榈油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食用油豆油,2013年更是达到5500万吨,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30%。
棕榈油被称为饱和油脂,虽然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但经过许多专家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的实验论证,发现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食用棕榈油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2006年,针对快餐业大量使用的植物油,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其中所含有的反式脂肪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提出了预警。由于棕榈油等热带植物油不存在反式脂肪,再加上一档著名电视医疗节目的宣传,短短几年里,棕榈油在美国消费增长了6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經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从2000年的141万吨猛增到近年来每年约600万吨。
棕榈树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近10倍。为了减少燃烧化石燃料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棕榈油也被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生产为生物质柴油替代石油。正是由于棕榈油的这些难以替代的特点,使得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棕榈树种植面积自1994年首次超过西非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棕榈树种植面积居世界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其中尤以印度尼西亚的种植规模扩张最为明显。但是,与非洲和南美洲不同的是,印度尼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是以牺牲独特的热带泥炭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泥炭,又称黑土、草炭,是古代低温、湿地的植物遗体,被埋在地下,经数千万年的堆积,在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的条件下,植物残体缓慢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多呈棕黄色或浅褐色。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泥炭沼泽地,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许多地区泥炭深度达10米以上。泥炭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泥炭沼泽生态系统仅占不足6%的全球陆地面积,但由于泥炭是植被死亡和腐烂后堆积起来所形成的,因此泥炭中储存的碳量巨大,占全球陆地碳库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大气中碳含量的75%。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面积泥炭生态系统的印度尼西亚在过去的不到20年间,为了发展棕榈种植园,所砍伐的泥炭地热带雨林面积已经是巴西的2倍。森林砍伐不但引发了热带珍稀物种的快速灭绝,还引发了火灾、气候变化和当地土著人权等问题。印度尼西亚也从一个全球碳汇国家,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针对棕榈油生产过程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号召全球消费者抵制使用棕榈油。但从全球生产经济成本和消费需求看,单纯抵制使用棕榈油并不是一种科学和理智的行为。目前还没有任何植物能够替代棕榈树的高单位面积产油量,以满足全球食用油不断增长的需求。科学家指出,棕榈果亩产量自1975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而在同一时间,大豆的生产率提高了近1倍。因此,在正确的地方种植正确的种子,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肥料,努力提高棕榈果亩产量可能是应对方法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在巴黎气候协议正式生效后,应对棕榈油这类人类与自然如何保持和谐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构建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同时维系地球自然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将会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