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能,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个体差异 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如一位专家所讲:教师是足球教练,学生是足球运动员,教练要掌握场上的动态,了解队员的状态,及时调整战略才能取胜。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寻求和探索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注重新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有新的突破,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集中注意力,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目光扫视教室;让学生朗读;温故而知新;创设情境诱发思维;设疑布障,引起悬念;实物演示,加强直观;动手试验,巧设铺垫。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 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例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可以让学生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让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引起探索的兴趣,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一起做数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就连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讲解也要让学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目标,它要求教师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不能搞“一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和 y=-2x+6,动点P(a, 0)在OB上移动0< a<3),过点P作直线与x轴垂直。
(1)求点C的坐标;
(2)设△OBC中位于直线l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 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为何值时,直线平分△BOC的面积?
点C的坐标易求出来,学生开始考虑直线l左恻部分面积怎么求,有些学生拿把尺移动并观察左边的图形的形状。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兴趣,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诸多建设,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时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以促使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个体差异 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如一位专家所讲:教师是足球教练,学生是足球运动员,教练要掌握场上的动态,了解队员的状态,及时调整战略才能取胜。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寻求和探索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注重新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有新的突破,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集中注意力,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目光扫视教室;让学生朗读;温故而知新;创设情境诱发思维;设疑布障,引起悬念;实物演示,加强直观;动手试验,巧设铺垫。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 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例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可以让学生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让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引起探索的兴趣,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一起做数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就连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讲解也要让学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目标,它要求教师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不能搞“一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和 y=-2x+6,动点P(a, 0)在OB上移动0< a<3),过点P作直线与x轴垂直。
(1)求点C的坐标;
(2)设△OBC中位于直线l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 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为何值时,直线平分△BOC的面积?
点C的坐标易求出来,学生开始考虑直线l左恻部分面积怎么求,有些学生拿把尺移动并观察左边的图形的形状。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兴趣,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诸多建设,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时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以促使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