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对原水预氧化效果的比较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盐城水司城东水厂净水处理工艺基础上,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提高净水效能,鉴于高锰酸钾对微污染原水有氧化助凝的作用,做的一系列高锰酸钾和高猛酸盐(学名:聚硅锰氯化铝钾)对原水氧化能力助凝效用的比较性小样实验。通过比较得出各自的优缺点,介于不同的考量选择高锰酸钾或高锰酸盐。
  关键词:高锰酸钾;高锰酸盐;比较;效能;浊度祛除率;CODMn祛除率
  1、前言
  目前城东水厂常用原水是通榆河和盐龙湖的混合水。而通榆河是盐城的主要航道,其水体受到的污染是长期且不间断的。历年的跟踪监测发现,通榆河水源水的水质呈现有机物较高的特性,年平均CODMn都在6.0mg/L左右,水体为微污染水源,使得净水厂的净水压力变大。
  为了确保出厂水水质,提高净水效能,根据参考文献:和汲取其他水司的经验,我们首先选择了高锰酸钾作为预氧化助凝剂使用。目的是依据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来大大提高后续净水工艺的效能。
  2013年6月份城东水厂化验室进行了大量的高锰酸钾预氧化的小样实验。实验结果:①高锰酸钾氧化了原水中部分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②将部分布朗运动的胶体提前脱稳③使得混凝形成的絮体密实且大,更易沉淀,沉淀水浊度、耗氧量的去除率大大提高。自此城东水厂开始了对原水进行间断式高锰酸钾投加,依据季节和原水的水质情况按照0.5-1.2mg/L高锰酸钾的量投加。也取得了较好的助凝净水效果。
  由于高锰酸钾属于危化品,在申请、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手续和实地监管比较繁琐以及周期拉长;其次是公安对高锰酸钾使用和储存检查很频繁,使得高锰酸钾的投加变得困难。为此我们不断地在寻找替代的产品。在不断的寻找中找到一种替代品—聚硅锰氯化铝钾(俗称:高锰酸盐)。在浙江湖州的一家水厂使用。
  符合在原水处理中投加,随即采集高锰酸盐与高锰酸钾进行比较性小样实验。
  2、高锰酸钾与高锰酸盐比较性小样实验
  2.1小样实验的目的有两个:
  1、看看高锰酸盐对于我们的原水有没有预氧化的作用;
  2、对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进行比较。这样充分了解高锰酸盐的性能和效能。
  2.2试验工艺流程
  试验中高锰酸盐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均为1%水溶液,聚合氯化铝标准溶液也为1%水溶液。城东水厂高锰酸钾的投加点在取水口,有足够的预氧化时间,实验时间确定为40min。
  2.3 水质评价项目及方法
  试验选用浊度、色度和耗氧量的祛除率为主要水质评价项目,氨氮的祛除率为次要水质评价项目。各指标的检测方法为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试验装置为深圳中润(ZR4--6)六联混凝搅拌器,浊度仪为哈希台式(2100N)浊度仪。
  2.4实验分为两天2016年3.15和3.17,分别在通榆河中取60升原水在实验室小样实验(消除实验的偶然性)。
  3月15和3月17两天分别进行了5次小样实验。小样实验采取30分钟高锰酸钾/盐对原水进行预氧化,再进行常规小样实验。现将代表性小样实验4次,对4次小样实验分别说明。
  2.4.1 3月15日两组小样实验数据分析比较
  2.4.1.1原水水质:浊度:18NTU 色度:18 PH:8.02
  耗氧量:5.4mg/L 氨氮0.64mg/L
  原水水质不错,所有指标都不高
  2.4.1.2(3.15-1)实验:这组实验全部采用高锰酸盐对原水进行预氧化。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依此为1、2、3、4、5、6 mg/L,净水剂PAC采用同一平常投加量18mg/l。
  实验过程:在高锰酸盐投加达到6 mg/L时虽然沉淀水耗氧量只有3.0 mg/L,但是水体已经非常红(此次实验异色为红色),这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行。水体产生异色的还有4、5号杯,同样也不可行。试验中1-3号样杯,均没有给水体产生异色。1号样杯,反应速度慢且形成的矾花小,没有凝聚成大矾花,在沉降结束时仍有很多矾花悬浮在杯体中。小样实验采用静态沉降,而在实际生产中,在沉淀池的尾部集水槽是一股上向流水力,这些细小的矾花势必被带进滤池,会增加滤池的负担且存在杂质穿透的风险。最终杯底沉降物较少。2号杯比1号杯稍好些,还没有达到需求的效果。3号杯,反应较快,在混合的同时能明显看到矾花的形成,矾花在絮凝阶段凝聚还行。矾花沉降变快。杯中的悬体也有,较1、2号杯减少很多,杯底的沉降物多。1-3号杯沉淀水的水质差不多,能达到沉淀水出水要求。
  (3.15-1)结 论:①4-6号杯对水体增加了异色,无意义
  ②1-3号杯虽然各指标的祛除率无太大差异,但观察实验过程比较后3号杯(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为3 mg/L)能在实际生产中有意义。
  2.4.1.3(3.15-2)实验:这组实验采用高锰酸盐和高锰酸钾分别对原水进行预氧化。1-3号杯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原水,分别投加0.5、1.0、1.5 mg/L。4-6号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依此为1、2、3 mg/L。净水剂PAC都采用同一平常投加量18mg/l。
  实验过程:
  因为高锰酸盐中能起氧化作用的是高锰酸钾,而高锰酸钾的含量Ⅰ类才达到50%,相比纯品100%高锰酸钾理论的氧化能力减半。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高锰酸盐还有50%其他组分的存在,弱化了其中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在1-3号高锰酸钾的样杯中净水剂的效能大大提高;4-6号样杯虽然也起到了氧化作用,但是净水剂的效能提高有限。从杂质的去除率进行比较,也明显看出高锰酸钾由于高锰酸盐。而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沉淀水的浊度要2.0NTU,这样才能保证进炭滤池水的浊度0.3NTU。如此比较,加高锰酸钾明显优于加高锰酸盐。沉淀水的水质最优的是高锰酸钾1.5 mg/L,但是考虑到制水成本和异色风险,选择在0.8-1.0 mg/L实际投加;而高锰酸盐的投加最优的是3.0 mg/L,而2.0、1.0 mg/L沉淀水浊度偏高,这样制水成本偏高。   (3.15-2)結 论:①高锰酸盐的氧化能力只有高锰酸钾的1/3--1/4。
  ②0.5mg/L的高锰酸钾和2.0mg/L高锰酸盐实际氧化和助凝效果差不多相当。
  2.4.2 3月17日两组小样实验数据分析比较
  2.4.2.1原水水质:浊度:36.7NTU 色度:22 PH:7.93
  耗氧量:6.2mg/L 氨氮0.76mg/L
  相比较3月15日的原水水质,今日的原水水质相对差些,但浊度偏高有利于混凝反应。原水水质尚好。
  2.4.2.2(3.17-1)实验:这组实验全部采用高锰酸盐对原水进行预氧化。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依此为1、2、3、4、5、6 mg/L净水剂PAC都采用同一平常投加量。
  实验过程:和3.15-1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差不多,虽然两次原水水质有差异,但是可以断定高锰酸盐投加量超过3.0mg/L时,存在增加水体异色的风险增加。实际生产中高锰酸盐可行有用的投加在2.0-3.0mg/L之间,考虑制水成本和异色风险,尽量在2.0mg/L附近。
  (3.17-1)结 论:①4-5号杯对水体增加了异色,无意义
  ②观察和比较后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为2.0-3.0 mg/L能在实际生产中有意义。
  2.4.2.3(3.17-2)实验:这组实验采用高锰酸盐和高锰酸钾分别对原水进行预氧化。1-3号杯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原水,分别投加0.5、1.0、1.5 mg/L。4-6号高锰酸盐的投加量依此为1、2、3 mg/L。净水剂PAC都采用同一平常投加量18mg/l。
  实验过程:和3.15-2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差不多,即使两次原水水质有差异。同样高锰酸盐的氧化能力只有高锰酸钾的1/3--1/4。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结束后,投加高锰酸盐的样杯慢慢地出现水体有气泡渗出并带着沉底的矾花上浮,4-6号杯依此减少。投加高锰酸钾的样杯只有1号样杯有少许气泡渗出,2、3号样杯没有此类情况的出现。沉淀水水质只有高锰酸盐3.0mg/L投加能满足要求,小矾花的凝聚仍不尽要求。1-3号杯的沉底矾花多,4-6号杯的沉底矾花明显少,虽然6号杯沉淀水达标,水体仍溶有不少小矾花悬浮。指标物的去除率仍是高锰酸钾的高。
  (3.17-2)结 论:①高锰酸盐的氧化能力仍只有高锰酸钾的1/3--1/4。
  ②0.5mg/L的高锰酸钾和2.0mg/L高锰酸盐实际氧化和助凝效果差不多相当。
  ③当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高锰酸盐氧化作用时会有异常,由此看出高锰酸钾耐受范围广,高锰酸盐的耐受范围窄。
  3、结论
  3.1通过实验得知,高锰酸盐虽然也有预氧化能力,但是高锰酸盐的氧化能力仍只有高锰酸钾的1/3--1/4。高锰酸钾比高锰酸盐对原水水质发生变化的耐受范围宽。那么作为对原水的预氧化和助凝作用,首选高锰酸钾。
  3.2高锰酸钾属于危化品,在申请、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手续和实地监管比较繁琐以及采购周期拉长;其次是公安对高锰酸钾使用和储存检查很频繁。使得高锰酸钾成为水厂的安全隐患。
  3.3涉水用高锰酸钾特别贵,相对高锰酸盐价格低,两者价格相差较多。
  4、结束语
  要求对原水有高预氧化作用首选高锰酸钾,但从经济角度和实用角度,选高锰酸盐。当高锰酸盐对原水预氧化能力不够时,可用高锰酸钾可作为高锰酸盐短暂的替代品,考虑长期投加还是高锰酸盐。所以根据原水水质情况,进行小样实验可以合理组合使用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
  参考文献:
  [1]洪觉民主编的《现代化净水厂技术手册》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混凝沉淀烧杯实验方法 CECS 130:2001
  [3]水的混凝、沉淀试杯实验 GB/T 16881--2008
  [4]胡劲召 占达东 王玉杰 蒋耀武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变电站一次主接线中,由于桥接线方式使用断路器比较少,而且结构简单,投资少,占地小,故在6~220KV终端变电站中广泛采用。内桥接线母联断路器(桥断路器)接于线路断路器内侧,线路停送电比较方便,故较多使用在110KV变电站中。由于采用内桥接线方式时,线路断路器往往不设线路保护,线路故障由上级220KV变电站线路保护动作切除,因此主变压器(简称主变)差动保护、低后备保护、高后备保护、母联断路器
期刊
摘要:对于焊接,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工艺,同时也是工业中十分关键的加工工艺,近年来,伴随着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焊接变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实际中,必须全面掌握焊接加工变形的特点,并采用适宜的手段进行焊接加工变形预防及控制。  关键词:焊接加工;变形;控制措施  1.焊接加工变形的特点  对于焊接,其本身是一个不均匀加热的过程,热点只会集中在焊接的位置,并且会按照相应的速度前进,这就会因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为城市的农业项目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农业生产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想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技术,就需要对发展路径不断的创新,促进农业与城市化的协调
期刊
摘要:钻井设备的传统控制系统以液控、气控为主。存在现场控制管线铺设拆卸复杂,安装维护不方便,安全可靠性差,反应时间较长等缺点。针对钻井现场控制系统现状,在保留原传统气液控制系统动力、执行元件及动力传动介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气液控制系统的操作机构、传令机构及控制部分的元件及工作方式进行电气化改造,并可引入PLC作为核心,通过程序实现对钻井设备的集中系统控制。改造后的控制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安装方
期刊
摘要:经过相关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多的风险存在于石油勘探开发作业过程当中,这会对石油勘探开发作业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威胁。首先我们需要对各个环节当中威胁作业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从根本上促使石油勘探开发作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以保障,同时这也是促使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石油勘探开发;危害辨识;风险控制  我们可
期刊
摘要: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是人们迫切需要的。自古以来人们就同火灾做着长期的斗争,各种防灾、减灾方法层出不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GIS技术发展日益成熟,能够为人们将事实以更清晰、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它已经成为一个服务大众的公共处理平台。火灾识别预
期刊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体的污染将动摇生命的根基。近年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湟水河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从环境科学理论的视角去寻求治理曾带来河湟文明的母亲河——湟水河环境问题,还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湟水河;污染;修复;探索  一、湟水河污染的现状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干流全长374公里。河川径流来源于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湟水河是流进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的
期刊
摘要:文章研究接触网防雷措施的意义,介绍接触网系统遭受雷击的表现和特点,重点分析目前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中对接触网采取的几点常用的防雷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雷击;过电压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推动了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与运营中,其牵引供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接触网,其长时间处于室外恶
期刊
摘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目前,各个行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对电力安全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都使用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其可以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的稳定、安全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產管理;应用  一、电
期刊
摘要:为符合国家更高的废气排放环保标准,我厂于2017年新投运了尾气治理综合塔,保障该塔运行正常需增加新鲜水耗量约65万吨/年。为此通过加强企业用水管理,根据各用水单元对水质的要求,分析企业各排水环节水质,采取工艺优化,将各工序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回用。既保障新投运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又减少新鲜水消耗,使废水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减少了61%的废水排放。  关键词:催化剂;废水重复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