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大有可为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但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施物理新课程教育是物理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实施是一种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些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创新的欲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创新欲望.例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能量间的相互转化时,教师用易拉罐做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就是在易拉罐里装上两根橡皮筋,固定上一个钩码,事先转几圈,然后放到一个斜面上,易拉罐就会自动往上爬,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马上就来了,各种想法都有!
  如在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中P3的彩图0-6中是关于超导磁悬浮的照片.学生看到此照片的第一感觉就是惊奇,为什么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他可以悬浮在空中呢?教师马上可以顺势解释什么是超导体,并且可以告诉学生现在上海已经建成了一条磁悬浮列车线,但是它的工作原理还不是用超导体磁悬浮,为什么呢?这里我们就可以再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励他们自己去找相关的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巧妙的利用彩图并提出悬念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创新欲望起着很大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创新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学习创新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创新欲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创新欲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第三,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创新欲望.对学生来说,教师是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学习上,受到表扬,他们就高兴,能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批评,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特别慎重地掌握对学生的批评,更不能对学习差的学生斥责挖苦.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创新欲望,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自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独立阅读学习材料,独立进行实验,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学生单纯的自学,而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在教师指引下的自学,这种教学模式是综合程序教学模式和其它学科自学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地位之中的教学模式,对于新授课或复习课,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策划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13页关于“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拓展到分子势能和电势能.教师要从机械能的概念说明“机械能也是系统共有的”.当有学生提出:课本上多处出现“某一物体的机械能”是怎么回事时?教师不要一下子就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而要指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开展课题研究.
  课本中第23页中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在讲述这段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指出这里的“重力”、“弹力”指的是系统的内力.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判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首先分清系统的外力和内力;其次看内力中有无非保守力(如摩擦力)做功.至于为什么这样判断?则要引导学生从功能关系角度去探讨、分析、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
  课本中第24页的“思考与讨论”所设置的情景是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的一例.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认真分析小球在粘滞系数较大的液体中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实验研究,验证课内的有关结论.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现阶段的中学实验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科学素质的要求,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事先告诉他们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如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预先讲解实验室有的一系列实验器材,如单摆、秒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机等,同时鼓励学生使用自制设备、自备工具,让学生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测当地重力加速度,课后给予各小组一定的指导,下节课共同讨论讲解实验可行性,最后分小组完成各自设计的实验,设计结果五花八门,有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的、有利用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g的、有用频闪照片,自由落体法测g的、有利用弹簧秤与标准质量砝码测g、也有滴水法求得重力加速度g的.又如在电表内阻的测量实验中,可给定学生若干套数量规格不同的仪器,让学生分别设计实验测电表内阻,通过共同分析得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流半偏法、分压半偏法、伏安法、替代法、比较法、电桥法等).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创新的欲望就更强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中第33条是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规定。本文拟从《侵权责任法》第33条的定义、法律适用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本条的法理意义、适用中所要遵循的规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使其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更加完善,以保障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