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00-01
麻痹性斜视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而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该病的典型特点。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西医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和中医的针灸、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但是该病恢复慢,预后差,该病又发生在面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结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也要求临床需要尽快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室采用“透穴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麻痹性斜视取得了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临床就诊麻痹性斜视患者108例,年龄7-70岁,病程3-45天,单侧发病者34例,双侧发病者74例,上直肌麻痹21例,内直肌麻痹20例,外直肌麻痹37例,下斜肌麻痹16例,上斜肌麻痹14例男/女为68/40,均无其他严重合并疾病。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诊断标准诊断,包括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复视,代偿头位。
1.3排除标准:先天或后天发育所致斜视,针刺过敏,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者,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透穴治疗::取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瞳子髎透太阳、太阳透悬厘,进针1.5~3 cm,至眼球有酸胀感后停止进针,施提插平补平泻法,切忌捻转,有酸、麻、胀、重感后,每10分钟行针1 次,留针30 分钟,1 次/d。治疗组在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 次/d。两组均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治疗后休息7天再行第二疗程,共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5疗效判定:
治愈: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检查眼球运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属正常范围。显效:患者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区复视完全消失,仅周边部有复视,眼球活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主要视野区斜视度属正常范围。好转:自觉复视距离缩小,主要视野区尚存轻度复视,眼球运动轻度受限,代偿头位改善,同视机检查斜视度减小。无效:自觉复视无改善,体征同治疗前,同视机检查与原发病相比无变化。
症状消失时间:根据对比各组患者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判定治疗效果。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对照两组患者3疗程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对照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组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复视的消失时间、眼球运动正常时间、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痹性斜视的发病机理在中医学上认为,该病归属于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范畴。乃因肌性受损,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经脉受阻,经脉缓缩不利,约束功能失调,因气血失调不能濡养脉络,致患侧弛缓不用,健侧拘挛而出现偏视。课题采用的穴位瞳子髎为手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脉之会,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之会,2 穴均在眼眶缘内取之,针此2 穴能激发诸脉之经气直达病所。四白、承泣均位于瞳孔直下,睛明、攒竹均位于目内眦旁开,阳白、悬厘均位于肝胆经之上,为目疾治疗要穴,针刺4 穴可迅速缓解眼部及头晕症状。鱼腰、太阳、球后穴均为头颈部穴,目疾之奇穴,诸穴合用可共奏奇功。
高压氧治療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含量并使葡萄糖有氧代谢增多, 同时高压氧治疗抑制了抗胰岛素激素的作用, 提高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葡萄糖消耗增多, 使血糖下降,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病变血管末端组织的缺氧状态, 促进毛细血管的开放及功能的恢复,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及胶原纤维形成, 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 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 改善组织血氧供应。故可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改善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3.
[2] 赵峪.验方逍遥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J].北京中医药,2009,28( 7) :528- 529.
[3] 李连福.获得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08,8( 5) :1057- l 058.
麻痹性斜视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而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该病的典型特点。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西医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和中医的针灸、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但是该病恢复慢,预后差,该病又发生在面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结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也要求临床需要尽快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室采用“透穴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麻痹性斜视取得了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临床就诊麻痹性斜视患者108例,年龄7-70岁,病程3-45天,单侧发病者34例,双侧发病者74例,上直肌麻痹21例,内直肌麻痹20例,外直肌麻痹37例,下斜肌麻痹16例,上斜肌麻痹14例男/女为68/40,均无其他严重合并疾病。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诊断标准诊断,包括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复视,代偿头位。
1.3排除标准:先天或后天发育所致斜视,针刺过敏,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者,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透穴治疗::取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瞳子髎透太阳、太阳透悬厘,进针1.5~3 cm,至眼球有酸胀感后停止进针,施提插平补平泻法,切忌捻转,有酸、麻、胀、重感后,每10分钟行针1 次,留针30 分钟,1 次/d。治疗组在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 次/d。两组均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治疗后休息7天再行第二疗程,共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5疗效判定:
治愈: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检查眼球运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属正常范围。显效:患者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区复视完全消失,仅周边部有复视,眼球活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主要视野区斜视度属正常范围。好转:自觉复视距离缩小,主要视野区尚存轻度复视,眼球运动轻度受限,代偿头位改善,同视机检查斜视度减小。无效:自觉复视无改善,体征同治疗前,同视机检查与原发病相比无变化。
症状消失时间:根据对比各组患者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判定治疗效果。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对照两组患者3疗程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对照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组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复视的消失时间、眼球运动正常时间、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痹性斜视的发病机理在中医学上认为,该病归属于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范畴。乃因肌性受损,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经脉受阻,经脉缓缩不利,约束功能失调,因气血失调不能濡养脉络,致患侧弛缓不用,健侧拘挛而出现偏视。课题采用的穴位瞳子髎为手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脉之会,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之会,2 穴均在眼眶缘内取之,针此2 穴能激发诸脉之经气直达病所。四白、承泣均位于瞳孔直下,睛明、攒竹均位于目内眦旁开,阳白、悬厘均位于肝胆经之上,为目疾治疗要穴,针刺4 穴可迅速缓解眼部及头晕症状。鱼腰、太阳、球后穴均为头颈部穴,目疾之奇穴,诸穴合用可共奏奇功。
高压氧治療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含量并使葡萄糖有氧代谢增多, 同时高压氧治疗抑制了抗胰岛素激素的作用, 提高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葡萄糖消耗增多, 使血糖下降,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病变血管末端组织的缺氧状态, 促进毛细血管的开放及功能的恢复,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及胶原纤维形成, 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 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 改善组织血氧供应。故可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改善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3.
[2] 赵峪.验方逍遥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J].北京中医药,2009,28( 7) :528- 529.
[3] 李连福.获得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08,8( 5) :1057- l 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