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抓好口算训练关键点、加强情境估算训练、注重算理与算法并举、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其全过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我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大部分是粗心马虎造成的。作为老师在进行计算训练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即要看清数字,避免出现抄错数字,抄错符号等现象;想清楚算法,用心审题,能用简便算法的要尽量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加强计算的严密性;集中精力认真计算,规范书写;仔细检查验算,养成“回头查”的习惯,保证计算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二、计算教学,要抓好学生口算这一关键点,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和计算意志
口算又叫心算,它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分布在每一册教材中,只是要求不同。其中,一、二年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要求人人必须熟练掌握。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单元目标要求,先设计有价值的口算题, 如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102×3= 204×2= 让学生找出算式特点,总结算法,然后把算式分类整理后进行直观看题口算,当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再把直观算式过渡到抽象计算,师念题,生在头脑中完成计算,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算式进行抽象口算,将这样的口算做到每日定量一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安排20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题自我设计比赛,教师提供范例:如1÷2=0.5 ; 生自己写同类算式2÷4=0.5 ; 4÷5=0.8 进行抽象计算 。教师注意分析检测结果,直至学生确实熟练掌握,再重新选择新的内容训练,这样分版块,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建模口算训练,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大有帮助。其实,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凡是口算能力差的学生,抽象与记忆能力也比较困难。因为计算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这样做也是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发展的。总之,数学口算的熟练,要做到像语文上的表达与书写一样娴熟,才算达到要求。
三、计算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境,加强估算,突出估算意识和多样化方法
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能力。例如,在计算201×6=126时,很多学生容易把结果等于126。如果让学生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范围在1200左右,就不至于出现上面简单性的错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估算要求方法灵活,什么时候大估,什么时候小估,要视情境而定。比如:一辆车身重986千克的货车,载着6箱货物,每箱货物重285千克,这辆车能否通过限重5吨的桥?此题精确计算还是估算?选择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呢?解决此问题先要合理选择算法,联系实际,这是过桥,当然选择大估比较保险。实践证明,估算不仅能帮助判断精确答案的取值范围,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不容忽略。
四、计算教学,在精确计算时,要结合具体情境,注意算理与算法并重
西师版教材计算教学的编写,比较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算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比如:教学五年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一幢6层的教学楼高23.4米,平均每层楼的高度是多少米?(列式:23.4÷6=3.9),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动笔尝试计算,学生可能想出了多种做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把不同的想法用一个竖式集中概括,抓住竖式每次除后剩下数的含义,找准商的位置和商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再如:六年级整数除以分数,例1:一辆车3/4分穿过900米的隧道,每分行驶多少米?(列式:900÷3/4),教师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会提出不同做法。经过交流讨论,900乘3/4的倒数,此方法最简单,但算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用画线段图进行直观引导,从图上看到1/4分行300米,1分里面有4个1/4,所以每分行多少米?就用900÷3×4,进而推导出900×1/3×4,利用乘法结合律得到900×4/3。用线段图做支撑,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很快明白为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发现算理是算法的依据和支撑,算法是算理的概括和结果。往往是算法容易掌握,算理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目标,在获得算法的经历中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建模意识和概括能力。这样,计算教学才会真正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扎实稳固。
五、计算教学,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含于教材体系中的,它是隐性目标。在计算教学这一板块,主要体现集合、符号化、函数对应、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如:212×4这个笔算课例,集中凸显了转化思想。教师可先启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用12×4,再通过情境得到新算式212×4,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让学生独立偿试212×4,探索交流解决新问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对比概括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新问题转化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方法的范围内解决,这是典型的转化思想,它是解决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和途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渗数学思想的渗透,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以上几点,是我对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与实践。小学数学要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运算能力:正确、灵活、合理、简洁,这并非几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只要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的口算,灵活地运用各种定律、性质,让估算领先探路把准计算方向,找最优算法让计算变得简洁,定会达到计算教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其全过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我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大部分是粗心马虎造成的。作为老师在进行计算训练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即要看清数字,避免出现抄错数字,抄错符号等现象;想清楚算法,用心审题,能用简便算法的要尽量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加强计算的严密性;集中精力认真计算,规范书写;仔细检查验算,养成“回头查”的习惯,保证计算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二、计算教学,要抓好学生口算这一关键点,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和计算意志
口算又叫心算,它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分布在每一册教材中,只是要求不同。其中,一、二年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要求人人必须熟练掌握。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单元目标要求,先设计有价值的口算题, 如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102×3= 204×2= 让学生找出算式特点,总结算法,然后把算式分类整理后进行直观看题口算,当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再把直观算式过渡到抽象计算,师念题,生在头脑中完成计算,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算式进行抽象口算,将这样的口算做到每日定量一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安排20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题自我设计比赛,教师提供范例:如1÷2=0.5 ; 生自己写同类算式2÷4=0.5 ; 4÷5=0.8 进行抽象计算 。教师注意分析检测结果,直至学生确实熟练掌握,再重新选择新的内容训练,这样分版块,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建模口算训练,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大有帮助。其实,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凡是口算能力差的学生,抽象与记忆能力也比较困难。因为计算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这样做也是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发展的。总之,数学口算的熟练,要做到像语文上的表达与书写一样娴熟,才算达到要求。
三、计算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境,加强估算,突出估算意识和多样化方法
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能力。例如,在计算201×6=126时,很多学生容易把结果等于126。如果让学生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范围在1200左右,就不至于出现上面简单性的错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估算要求方法灵活,什么时候大估,什么时候小估,要视情境而定。比如:一辆车身重986千克的货车,载着6箱货物,每箱货物重285千克,这辆车能否通过限重5吨的桥?此题精确计算还是估算?选择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呢?解决此问题先要合理选择算法,联系实际,这是过桥,当然选择大估比较保险。实践证明,估算不仅能帮助判断精确答案的取值范围,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不容忽略。
四、计算教学,在精确计算时,要结合具体情境,注意算理与算法并重
西师版教材计算教学的编写,比较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算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比如:教学五年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一幢6层的教学楼高23.4米,平均每层楼的高度是多少米?(列式:23.4÷6=3.9),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动笔尝试计算,学生可能想出了多种做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把不同的想法用一个竖式集中概括,抓住竖式每次除后剩下数的含义,找准商的位置和商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再如:六年级整数除以分数,例1:一辆车3/4分穿过900米的隧道,每分行驶多少米?(列式:900÷3/4),教师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会提出不同做法。经过交流讨论,900乘3/4的倒数,此方法最简单,但算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用画线段图进行直观引导,从图上看到1/4分行300米,1分里面有4个1/4,所以每分行多少米?就用900÷3×4,进而推导出900×1/3×4,利用乘法结合律得到900×4/3。用线段图做支撑,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很快明白为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发现算理是算法的依据和支撑,算法是算理的概括和结果。往往是算法容易掌握,算理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目标,在获得算法的经历中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建模意识和概括能力。这样,计算教学才会真正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扎实稳固。
五、计算教学,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含于教材体系中的,它是隐性目标。在计算教学这一板块,主要体现集合、符号化、函数对应、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如:212×4这个笔算课例,集中凸显了转化思想。教师可先启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用12×4,再通过情境得到新算式212×4,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让学生独立偿试212×4,探索交流解决新问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对比概括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新问题转化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方法的范围内解决,这是典型的转化思想,它是解决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和途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渗数学思想的渗透,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以上几点,是我对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与实践。小学数学要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运算能力:正确、灵活、合理、简洁,这并非几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只要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的口算,灵活地运用各种定律、性质,让估算领先探路把准计算方向,找最优算法让计算变得简洁,定会达到计算教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