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说阅读的高中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探微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克拉申输入输出二语习得理论,笔者负责的课题组以行动研究为主,基于实践总结出了基于小说阅读的高中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模式,并在实践验证阶段进一步反思和优化了该模式。文章以《典范英语》阅读为例,论述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说阅读 高中英语口语 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我国现行高考英语学科只侧重学生听、读、写能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再加上英语教师及教育管理部门对英语口语认识不足,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英语口语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口语交际策略缺失。其实,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有机的语言整体。单纯从阅读入手而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实践的情况下,学生的听、说能力往往就显得比较薄弱,甚至连基本的口头交流都做不到。而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陈琳,2003)。
  基于理论的可能和现实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研究,总结出一种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模式。
  我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通过对比其他阅读教材,选择《典范英语》8~9级作为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材。课题组结合《典范英语》内容,挖掘其中的口语教学素材,以口试为评价方式,以过程体验和学习策略为核心,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赏析,使阅读和口语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小说阅读的口语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评价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终结性评价,这一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二是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长行为、表现等做出评价。这两种评价模式分别规范着教学的过程和目标。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许华琼,胡中锋,2010)。
  克拉申输入输出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信息,但是这些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戴明忠,2010)。也就是说,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如果这些语言材料过于复杂,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这样的语言输入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正的目的。在高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输入输出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释疑;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读后写出文学评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同学合作,改编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的编演中,升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傅山云,2012)。
  建构主义的支架(Scaffolding)理论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何文芳,2012)。为了实现学生语言学习的目的,要坚持“做中学”的原则。教师要设计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使用语言,但同时也有非语言技能的要求。教师设计活动时,需要根据支架理论原理,以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为基础,将综合复杂的活动细化和过程化,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进步,获得成就的愉悦,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三、基于小说阅读的口语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模式
  《典范英语》,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语教材。《典范英语》(2009)共分9级,作者均为名家里手,语言鲜活生动,地道有味,深浅适宜,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口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教授戴炜栋认为:“学英语没有大量的输入产生不了语感,表达时就会缺乏外国味。只学课本远远不够,应大量接触真实自然的原文材料,尤其是文学作品,这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安排学生每半学期阅读《典范英语》8~9级中的6本书,然后用2周左右时间就该6本书内容或艺术形式进行口试,总结出了《典范英语》片段表演(图1)和读后艺术赏析(图2)的口语形成性评价模式,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口试评分表(表1、表2)。
  (一)片段表演的口语形成性评价
  基于小说阅读的片段表演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其中精彩片段并改编为剧本,半期、期末口试中分组做5~8分钟表演。
  (二)基于小说艺术赏析的口语形成性评价
  对于小说艺术赏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典范英语》系列中某一部作品进行赏析,并于半期、期末口试中做3~5分钟的ppt口头呈现。
  两种模式中的小组准备和班内预演(试讲)是关键环节。在小组准备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组确定的内容搜集相关信息,准备所需策略等。
  在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完成建立小组环节以后,各班即根据所拥有的资源做信息搜集和策略准备。其中,资源包括网络、书籍、家长、教师等。策略准备包括合作沟通策略、编剧策略、表演策略、服装道具策略(鼓励就地取材,不鼓励花钱租用服装道具)、书评写作策略、ppt制作策略、ppt呈现策略以及评价策略等(策略清单见图3)。然后在班内预演(试讲)环节中进行欣赏与互评,实现信息共享与优秀策略借鉴,因此也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评价反思策略。
  在正式表演(演示)环节中,两个班结为对子班,师生一起欣赏和评价表演(演示),小组所得平均分即为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最后得分,小组内不再区别。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学生因反复当观众而产生审美疲劳。本班学生在班内预演(试讲)环节已经欣赏过本班的表演(演示),在正式表演(演示)环节欣赏另一个班的同学的表演,可以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   四、基于小说阅读的口语形成性评价的反思
  口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验学习过程
  口语评价只是整个《典范英语》阅读的一个读后环节。之前的阅读输入为学生的有效准确输出提供了必要的保证。虽然评价过程中的环节目标不是特别具体,但是冒兵(2012)认为目标的价值在于定向而非定位,教学实践中模糊的、一般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或许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探究留下更多的思维角度和发展空间。
  在长达半个月的评价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制定了支架式的评价过程。这个过程循序渐进地把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最后任务,体验了过程中的愉悦与成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二)建构学习策略
  课题实验教师的能力还不够高,无法详尽地指导学生的话剧表演和ppt演示,而只能提供策略清单,使学生提取,补充并整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全面思考完成任务所需策略。这恰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图3、图4是课题组给学生提供的策略清单。
  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做得优秀,他们只有在一次次的相似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才能建构相应的策略。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想学习环境(李志厚,2010)。基于小说阅读的形成性口语评价即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设计的真实任务。
  (三)激发创造热情
  张丽华和沈德立(2006)认为想象、标新立异、好奇心、学习兴趣、联想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在该评价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协助者,而学生才是主体,执行者。从分组开始,学生参与协商分工、个体分头准备、整合完成、正式表演、协作评价等系列过程,其创造热情能够得以激发,创作成果得以展示。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设计的。例如,鼓励就地取材,利用现有条件做道具,不鼓励花钱租赁服装等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创造性但合理地利用课桌椅、扫帚、背包、小黑板、投影仪等现有设施。
  (四)培养合作意识
  将大班学生进行重新组合,切换成多个“点”进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宋慧敏,2013)。合作是完成整个评价的必要条件。没有合作,就无法完成剧本改编、欣赏文本创作、表演排练、欣赏演练、评价反思等环节。小组最后得分即为本组每位成员的得分评价模式保证了合作的有效进行。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分工与合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成就。
  基于小说阅读的高中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模式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有准备过程的测试如何真实反映学生的即兴语言能力?如何准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安排合理的评价任务?涉及的能力多,需要的策略广,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促进其元认知策略的发展?学生的相互评价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结语
  基于文学阅读的口语形成性评价模式的设计能够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过程与方法原则。该口语评价模式实际上是在阅读小说基础上的口头评价。阅读过程中,课题组也利用《典范英语》所配录音做听力练习。最后的口头评价只是处理《典范英语》的输出方式,以此评价和促进对前面环节的输入。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琳.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N].中国教育报,2003-06-03(3).
  [2]戴明忠.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80-82.
  [3]陈丹丹.典范英语[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
  [4]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 2-5,10.
  [5]何文芳.基于“支架”理论的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鸡西大学学报,2012(01):90-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8]冒兵.论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适切性[J].江苏教育研究,2012(34):7-11.
  [9]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48-50.
  [10]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1):23-26.
  [11]张丽华,沈德立.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J].教育科学,2006(01):88-91.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对校长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新要求。优秀的校長要调整好愿景、心智与行为模式,做智慧型校长。要准确定位,即规划定位、制度定位、情感定位。要带好队伍,保证学校发展,一是做表率,带好领导班子队伍;二是指方向,带好中层干部队伍;三是搭平台,带好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智慧型校长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位高瞻远瞩、实干乐业的校长会打造一所优秀的学校,会提升教师的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为例,我以“弱小”为切入口,采用抓对比句的方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在师生交流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获得情感的体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总结。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教材内容以相应的“情境”还原生活本质,以“体验”为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生成认知,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体验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
【摘 要】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提问针对性不足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切实理解课堂提问针对性欠缺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在提高提问针对性的基础上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课堂 提问 针对性 策略  一、引言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学生源不断流失,生源质量也逐年下降。大部分学生不仅学习基础不扎实
【摘 要】长期以来,对陶渊明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更多关注他的淡泊洒脱、田园风情等方面,但从他所处易代之际的特殊背景来看,他的部分诗作表现出了忧国伤时、爱博心劳的特点。本文结合东晋末年的时代特点,结合陶渊明的思想,简析他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陶渊明 精神境界 易代之际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多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有不同的看法。自萧统评价
【摘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自2016年起,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带领本区中小学校内外艺术教育践行“艺教结合”的教学理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传承教育工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  【关键词】广府文化 ;非遗传承 ;艺教结合 ;特色校本  一、回顾非遗传承教育历程  2016年6月,荔湾区政府、教育局下发《荔湾区关于进一步深化艺教结合工作实施
【摘要】中学教师及学生对“校园贷”潜在风险重视不够,对“校园贷”的性质识别、风险危害、平台运用、业务陷阱、资金用途、偿还方式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暴露出违规开展业务、病毒营销扩散、畸形消费蔓延、校园内外风险双向传递等诸多问题。必须切断“校园贷”向中学渗透的渠道,完善P2P网贷业务监管,以消除“校园贷”风险隐患。  【关键词】P2P;互联网;金融;中学  一、引言  P2P网贷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余个
合作性学习是指有指导地使用小组教学,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根据教师的指导,班级的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然后他们一起完成被布置的作业,直到每个成员理解并完成作业。  学习的方式可分为个体学习和小组讨论。这两种方式中,个体学习应用广泛,但小组讨论也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从总体上看,小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别人共同学习,比单独学习更容易保持学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既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经济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剖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经济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问题;路径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门类越来越广,涵盖理科、工科、艺术、文学、体育等学科
【摘 要】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一味地唱歌,内容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实践,得出了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律动教学,就是通过音乐与肢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获得体验与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为例,通过三次磨课,对音乐律动体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进行初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