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受材料本身,温度,天气等因素的困扰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了房屋质量,也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及时补救,减少这些的影响是我们施工人员在目前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工作。本文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44-01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施工的重要组成之一,施工人员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因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小而大意麻痹、忽略了事。要对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彻底分析,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将工程建设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
1、加强混凝土的材料选配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搭配对于坚固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原材料的质量非常好也需要材料的合理选配。具体来说,在原材料的购买时,需要对水泥质量进行控制,在对水泥型号、质量等级以及合格证方面进行审核后,还需要对水泥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进行检测,该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体房屋的质量。同时,由于水泥遇到水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选择低热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等情况。最后,在对砂石的选配时,需要对砂石中的杂质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混凝土的坚固性。
2、配料的使用
在选择良好水泥与砂石后,还需要配料的使用来达到房建对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同时在易合性方面也需要满足房建的需求。以易和性为研究对象,需要从流动性、保水性以及粘合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与分析。
具体来说,流动性是指能够保证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合理的流动性能够使混凝土有效的填满模版,流动性与混凝土的稀稠度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加强房建浇筑的难度,可以通过混凝土流动性的方面入手,提升建筑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水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保水性的特性来保证混凝土的耐用程度与坚固程度,而判断混凝土保水性的目标是在经过水泥与砂石搅拌后没有水能够析出;粘合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好以后,不会受到运输等因素而影响,增强粘合性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外加剂的添加而对混凝土进行改良,以有效的提升房建的工程质量。
3、外加剂的使用
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外加剂就是粉煤灰,外加剂对于控制混凝土开裂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后,将会有效控制混凝土干性和收缩性,从而防止开裂的情况。此外,外加剂还可以降低水泥的外在温度,值得注意的还有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来进行,熟练掌握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保证粉煤灰的参入量处于适合的范围内。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确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单位应提前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提出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技术指标( 混凝土加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8h 等) 。同时应要求实验室考虑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减少含砂率、减少坍落度、增加石子含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作相应的调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按照相应技术要求进行试配制。试配后制作试块,测量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到28d 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开出各种配合比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配合比投料搅拌混凝土。每次搅拌的混凝土要求沙、石料同一产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外加剂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2、混凝土坍落度选择
在施工现场必须加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输送监督和调度工作。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控制好浇筑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同时在现场,应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
3、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混凝土运输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其混凝土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相应的规定。作为拦截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方式,钢丝网片的设置与梁板钢筋绑扎同时进行,位置位在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 处,钢丝网片应绑扎牢固,能够抵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浇筑时,先浇筑柱、核心筒墙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区,后浇筑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区,浇筑混凝土的原则允许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至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超过钢丝网片,不允许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区。对少量通过网眼渗入梁底的冷浆要及时处理干净。
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同一层的混凝土,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问,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 m 的梁,允许单独浇筑。浇筑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混凝土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应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施工缝处理及设置
虽然临时的施工中断应尽量避免,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气候因素、施工机械因素等原因,是无法避免施工中断的出现。但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就是将50% 的纵向钢筋增设在施工缝位置,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布置一根补强钢筋, 纵向钢筋与补强钢筋的直径应该要相同, 且补强钢筋的长度要足够,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的粘结性良好,施工缝位置不需切缝。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四点:第一,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该要结合混凝土收缩变形因素及施工温度应力,特别要防止在施工缝留置时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结构收缩裂缝的问题;第二,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该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操作规范及施工工艺要求,避免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第三,降低施工缝的留缝数量,若施工缝留置过多,那么必然会对房屋建筑造成较多的安全隐患,既可能会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结构性造成影响,又不利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因此,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缝的留缝数量,以便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刚度。第四,应该结合房屋建筑物的受力能力和整体结构,尽量应该在弯矩、剪力较小处留置施工缝,而不应该在主筋搭接处及钢筋锚固区留置施工缝。
5、养护与后期检验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还没有成型前,务必要指派专人来负责养护工作,严禁人员行走,避免水分、灰尘等污染物的侵入。此外,在后期还应该定期检验混凝土的弹性是否合格,是否还具有较佳的密封防水性、抗硬化能力、抗开裂能力。
总之,混凝土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的根源,因此对建筑的每个施工环节都要精确把握,不可出现差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选材的时候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为后期建筑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晓艳.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居业.2015(22)
[2] 张晓光.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3)
[3] 徐飞.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13)
[4] 李晓.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20)
[关键词]房屋建筑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44-01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施工的重要组成之一,施工人员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因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小而大意麻痹、忽略了事。要对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彻底分析,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将工程建设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
1、加强混凝土的材料选配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搭配对于坚固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原材料的质量非常好也需要材料的合理选配。具体来说,在原材料的购买时,需要对水泥质量进行控制,在对水泥型号、质量等级以及合格证方面进行审核后,还需要对水泥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进行检测,该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体房屋的质量。同时,由于水泥遇到水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选择低热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等情况。最后,在对砂石的选配时,需要对砂石中的杂质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混凝土的坚固性。
2、配料的使用
在选择良好水泥与砂石后,还需要配料的使用来达到房建对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同时在易合性方面也需要满足房建的需求。以易和性为研究对象,需要从流动性、保水性以及粘合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与分析。
具体来说,流动性是指能够保证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合理的流动性能够使混凝土有效的填满模版,流动性与混凝土的稀稠度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加强房建浇筑的难度,可以通过混凝土流动性的方面入手,提升建筑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水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保水性的特性来保证混凝土的耐用程度与坚固程度,而判断混凝土保水性的目标是在经过水泥与砂石搅拌后没有水能够析出;粘合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好以后,不会受到运输等因素而影响,增强粘合性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外加剂的添加而对混凝土进行改良,以有效的提升房建的工程质量。
3、外加剂的使用
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外加剂就是粉煤灰,外加剂对于控制混凝土开裂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后,将会有效控制混凝土干性和收缩性,从而防止开裂的情况。此外,外加剂还可以降低水泥的外在温度,值得注意的还有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来进行,熟练掌握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保证粉煤灰的参入量处于适合的范围内。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确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单位应提前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提出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技术指标( 混凝土加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8h 等) 。同时应要求实验室考虑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减少含砂率、减少坍落度、增加石子含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作相应的调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按照相应技术要求进行试配制。试配后制作试块,测量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到28d 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开出各种配合比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配合比投料搅拌混凝土。每次搅拌的混凝土要求沙、石料同一产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外加剂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2、混凝土坍落度选择
在施工现场必须加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输送监督和调度工作。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控制好浇筑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同时在现场,应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
3、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混凝土运输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其混凝土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相应的规定。作为拦截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方式,钢丝网片的设置与梁板钢筋绑扎同时进行,位置位在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 处,钢丝网片应绑扎牢固,能够抵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浇筑时,先浇筑柱、核心筒墙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区,后浇筑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区,浇筑混凝土的原则允许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至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超过钢丝网片,不允许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区。对少量通过网眼渗入梁底的冷浆要及时处理干净。
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同一层的混凝土,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问,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 m 的梁,允许单独浇筑。浇筑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混凝土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应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施工缝处理及设置
虽然临时的施工中断应尽量避免,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气候因素、施工机械因素等原因,是无法避免施工中断的出现。但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就是将50% 的纵向钢筋增设在施工缝位置,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布置一根补强钢筋, 纵向钢筋与补强钢筋的直径应该要相同, 且补强钢筋的长度要足够,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的粘结性良好,施工缝位置不需切缝。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四点:第一,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该要结合混凝土收缩变形因素及施工温度应力,特别要防止在施工缝留置时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结构收缩裂缝的问题;第二,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该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操作规范及施工工艺要求,避免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第三,降低施工缝的留缝数量,若施工缝留置过多,那么必然会对房屋建筑造成较多的安全隐患,既可能会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结构性造成影响,又不利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因此,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缝的留缝数量,以便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刚度。第四,应该结合房屋建筑物的受力能力和整体结构,尽量应该在弯矩、剪力较小处留置施工缝,而不应该在主筋搭接处及钢筋锚固区留置施工缝。
5、养护与后期检验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还没有成型前,务必要指派专人来负责养护工作,严禁人员行走,避免水分、灰尘等污染物的侵入。此外,在后期还应该定期检验混凝土的弹性是否合格,是否还具有较佳的密封防水性、抗硬化能力、抗开裂能力。
总之,混凝土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的根源,因此对建筑的每个施工环节都要精确把握,不可出现差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选材的时候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为后期建筑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晓艳.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居业.2015(22)
[2] 张晓光.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3)
[3] 徐飞.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13)
[4] 李晓.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