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积累语言文字素材,增强文化底蕴,以培养他们审美、理解、评价等综合素质能力。基于阅读在学生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然后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出几点意见,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启慢节奏生活,流连忘返于阅读乐趣之中。而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需要广泛阅读的学科。只有多阅读,才能敏锐地察觉语言文字的星星之火,领悟只言片语的方寸天地,从而挥洒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那么,如何助力学生有效阅读呢?如下粗浅见解。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浅析
“阅读虽然无法改变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虽然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做过多强调,新课标中也提到,基础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学科不仅要注重它的实用性,还要关注它的文化教养功能;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文,还要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感染、文字的熏陶。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学习内容,还能开拓我们的思路视野,让我们能够循着前行者的脚步,在文章中见识到更多美妙无奇的风景,从而体会到“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想,教师无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需要让学生在亲身阅读中去理解和把握文章,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主动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设置悬念,给予学生阅读冲动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吸引观众,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愿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便可拨动起听众心灵的琴弦。那么,一堂好课的前奏在哪里?我认为,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喜欢上阅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阅读冲动,开启学生的阅读潜能。
例如,导语设疑法,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课前我“故弄炫虚”,讲道: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和家人幸福的吃着团圆饭、看春晚,可是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这天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她卖火柴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里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种种遐想,学生想一探究竟,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置身于思考中了。
(二)善抓关键,着力学生阅读深度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深刻揭示了抓重点的道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亦是同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分清主次,着重讲文章中精华的部分,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或者段落向学生们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讲解。或者是文章中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准确的句子;或者是修辞手法等运用自如的句子;再或者是蕴含哲理的句子等,这些都应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1]。
例如,对《匆匆》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引导时,着重抓住的是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写到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写的春景之中,表明了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且让读者阅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如比喻,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就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最后一自然段则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产生了一種巧妙的重复,即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反复提起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种形式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强调时间逝去不可收回,更能体现作者对荒废时间这一现象出现的无奈惋惜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大胆的取舍,避免出现“广而不实”的情况,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关键的点上,这样才会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情境更有效,切实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三、“演读”结合,渗透阅读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每次让学生看书,一些学生仅关注教材上精美的插图,一些学生仅留意有趣的情节,一些学生仅徜徉于喜好的人物之中……很显然,这样的浅阅读虽然“量”上去了,而“质”却堪忧。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好胜心强、好动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坐在位置上看书阅读,这样不但达不到阅读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看书的心理。此时,渗透有效阅读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趣味阅读教学法,可以是“识字大比拼”、“朗读风采秀”、“记忆大擂台”等等,也可以采用“小小演员”。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认知后,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朗读,学生们通过生动的面部表情、形象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语调等等,“演”出课文,“演”活人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检验所学,于玩乐中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引起学生进行反复阅读的兴趣。但是,这种更适合于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课文,如《晏子使楚》、《亡羊补牢》、《半截蜡烛》等。
结语
语文教育事业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运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绩,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庆,隋立清,耿素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何使课堂语言扣人心弦[J].学周刊,2012(29):63.
刘文利 乐至县城东小学校 四川资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启慢节奏生活,流连忘返于阅读乐趣之中。而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需要广泛阅读的学科。只有多阅读,才能敏锐地察觉语言文字的星星之火,领悟只言片语的方寸天地,从而挥洒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那么,如何助力学生有效阅读呢?如下粗浅见解。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浅析
“阅读虽然无法改变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虽然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做过多强调,新课标中也提到,基础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学科不仅要注重它的实用性,还要关注它的文化教养功能;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文,还要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感染、文字的熏陶。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学习内容,还能开拓我们的思路视野,让我们能够循着前行者的脚步,在文章中见识到更多美妙无奇的风景,从而体会到“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想,教师无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需要让学生在亲身阅读中去理解和把握文章,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主动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设置悬念,给予学生阅读冲动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吸引观众,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愿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便可拨动起听众心灵的琴弦。那么,一堂好课的前奏在哪里?我认为,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喜欢上阅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阅读冲动,开启学生的阅读潜能。
例如,导语设疑法,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课前我“故弄炫虚”,讲道: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和家人幸福的吃着团圆饭、看春晚,可是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这天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她卖火柴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里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种种遐想,学生想一探究竟,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置身于思考中了。
(二)善抓关键,着力学生阅读深度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深刻揭示了抓重点的道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亦是同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分清主次,着重讲文章中精华的部分,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或者段落向学生们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讲解。或者是文章中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准确的句子;或者是修辞手法等运用自如的句子;再或者是蕴含哲理的句子等,这些都应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1]。
例如,对《匆匆》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引导时,着重抓住的是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写到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写的春景之中,表明了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且让读者阅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如比喻,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就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最后一自然段则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产生了一種巧妙的重复,即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反复提起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种形式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强调时间逝去不可收回,更能体现作者对荒废时间这一现象出现的无奈惋惜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大胆的取舍,避免出现“广而不实”的情况,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关键的点上,这样才会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情境更有效,切实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三、“演读”结合,渗透阅读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每次让学生看书,一些学生仅关注教材上精美的插图,一些学生仅留意有趣的情节,一些学生仅徜徉于喜好的人物之中……很显然,这样的浅阅读虽然“量”上去了,而“质”却堪忧。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好胜心强、好动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坐在位置上看书阅读,这样不但达不到阅读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看书的心理。此时,渗透有效阅读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趣味阅读教学法,可以是“识字大比拼”、“朗读风采秀”、“记忆大擂台”等等,也可以采用“小小演员”。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认知后,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朗读,学生们通过生动的面部表情、形象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语调等等,“演”出课文,“演”活人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检验所学,于玩乐中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引起学生进行反复阅读的兴趣。但是,这种更适合于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课文,如《晏子使楚》、《亡羊补牢》、《半截蜡烛》等。
结语
语文教育事业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运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绩,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庆,隋立清,耿素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何使课堂语言扣人心弦[J].学周刊,2012(29):63.
刘文利 乐至县城东小学校 四川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