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的重要课题。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钭渗透的基础德育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就要充分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课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渗透给学生。比如在讲述“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人民币的样子达到熟知,还可以由此展开对爱护人民币的德育。老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假币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教会学生辨别人民币的真假,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收假币、不花假币,以此来共同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从数学家故事方面渗透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延展德育。比如在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统计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数学表现方式,还可以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推崇备至,认为数字离开图形就无法直观表现,图形离开数字就难以细致表达。然后老师可由此向外延展,向学生讲述华罗庚的生平,将华罗庚对于数学孜孜不倦追求的故事讲给学生。
   学习圆周率时,数学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落后,祖冲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比同时期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从老师自身发掘示范作用
   有其师必有其徒,从这个方面来看,老师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很有必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领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例如,严謹、朴实,是数学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数学中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轻率行为,一点粗心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
   三、从教学的情景中渗透,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数学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完成好,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要结合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于其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品质。同时,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也利于学生倾听他人思想,发现问题,引导探挖、寻求真理,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品质,由点的结合而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四、从学习的形式上渗透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培养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从课外活动中渗透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德育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学习计算容积,可以进行水的节俭教育,学习丈量树木,可以教育保护树木。
   数学中,无论课堂内外,都有众多的德育元素,只要留心,就能随时挖掘,随时运用。老师牢记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两个目的,数学教育就会走向完美。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为更好地强化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优化朗读素养的教学策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定教学目标与培养方向;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改革要求,有机融合语文教学与朗读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具备基础
期刊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中年级阶段,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一、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
期刊
作为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煤矿企业工会直接影响到工会组织的地位和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因此,正确分析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工会工作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工作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工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与之相比,企业工会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
期刊
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句、段、篇,在反复见面中识字。一、二年级的识字任务大多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通过反复见面识字。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识字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通过看图、动作、谜语、游戏、诵读蒙学韵文、文字对照、反义词、谜语、儿童诗、儿歌等多种形式让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写字学习。   汉字具有表意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如
期刊
我们常常和家人出去旅游,但每当拿起笔来写游记,又总觉得无从下笔。有时,即便写了一些文字,自己也不甚满意。今天,我就跟大家谈谈游记写作的那些事儿。   一、游记开头——用好“开门见山”   写游记的开头方法很多,其中,“开门见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段1:阳春三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苏州的拙政园。   例段2:一个星期六的上午,阳光格外灿烂,空气中荡漾着花草的芬芳。我兴致勃
期刊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针对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教好新教材,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转变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过分强调工具性,弱化人文行。   语文教育应该是美的,是终身性的。在
期刊
人们总是不停地向前走,匆匆忙忙,不停奔波,但走的路多了,我们竟忘了回头去看来时的路,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青春的刻刀不断刻画,每个人都被雕刻成了不同的模样,当我们努力奔向未来的自己时,也不妨偶尔驻足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些熠熠生辉的时刻让人驻足留恋。一支舞,便黯淡了大唐的星河长夜;一句怨,便惊起了边塞的平沙落雁;一场吟,便冷落了大觀园的孤月花魂;一声别,便呜咽了乌江的楚图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鼓舞、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推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我实现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对于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学,“趣教”是我们教好语文的不二法门。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
期刊
书籍,就像心灵的充电站,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力而富有色彩。曾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永远不会中断,犹如不落的太阳。”阅读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梦回大唐,我仿佛是那东船西舫上的一员,悲叹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时又被那琵琶声所震撼。这样一幅秋江月夜送客图给人以萧瑟凄清的感受,这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民间的变化、社
期刊
树林因为有不同姿态的树木而生机盎然;世界因为有不同的文化而多彩缤纷;人因为有不同的个性而美丽。拥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成为官方定义的“好宝宝”。怀抱自己的个性,拥抱美好的明天。个性,即个人的性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它很好的解释。它要求我们听从自己的内心,在人云亦云的时候,守住它,守住自己的心。如果认定了是对的,就坚守自己的观点吧,不放弃不退缩,成就自己的个性,也造就属于自己的美。  个性之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