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在教育均衡的强力推进下,农村中小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然而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它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直观具体;有时它却显得“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因此,如何巧妙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信息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问题的展现
案例1:小学语文教研课《草原》
课伊始教者把课前准备的草原录像放给学生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课中将许多有益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地方都是用课件来完成的。在播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熟练背景和文字不能同时播放,教师一脸的尴尬,这时我连忙走到讲台前帮他解决了问题,课才得以继续;课后交流:使用的是flash课件,自己不会做,是从网上下载的。
案例2:小学数学教研课《8加几》
教师从创设情境到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再到例题的讲解,都是通过课件来演示的,黑板变成了白板。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解题积极性,给学生的小红花,都是在电脑上送的。
二、问题的剖析
案例1中教师一开始就播放了草原录像,看似吸引住了学生,但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倘若充分挖掘文字美,让学生在教师动情的朗读和宛转的音乐中去想象草原的美景,而后再适当地辅以录像,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领略了草原的美。再从教师的操作上来看,确有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只限于对现成课件的简单播放,结果在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案例2中的这位教师没有摆正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位置,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多媒体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养成以及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长期下去,把孩子天生存在的一些创意和想象被扼杀,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老师提出的问题,懒得去思考,因为懒得动脑筋,思维品质就会越差,就越想不出,就越懒得想,如此这般,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为我们后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问题的对策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教师在使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必须加以克服。谋求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笔者认为:
1.努力学习技术,熟练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为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培训,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法,努力掌握新技能,应用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因为,任何技术最终都要落实到使用上。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术,课上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避免像案例中所说的因操作技术不熟练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所以每一个使用者都要在操作技能上下足功夫,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2.分清主次地位,合理运用多媒体
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我们要合理运用媒体,重视教学效果,避免主次不分,要注意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中,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践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发现、探究、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不能放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更不能超越学生的地位。
3.针对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媒体
灵活选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程活动的主动性。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正确选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灵活选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课堂信息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
实践表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能为课堂教学插上彩翼。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展现
案例1:小学语文教研课《草原》
课伊始教者把课前准备的草原录像放给学生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课中将许多有益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地方都是用课件来完成的。在播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熟练背景和文字不能同时播放,教师一脸的尴尬,这时我连忙走到讲台前帮他解决了问题,课才得以继续;课后交流:使用的是flash课件,自己不会做,是从网上下载的。
案例2:小学数学教研课《8加几》
教师从创设情境到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再到例题的讲解,都是通过课件来演示的,黑板变成了白板。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解题积极性,给学生的小红花,都是在电脑上送的。
二、问题的剖析
案例1中教师一开始就播放了草原录像,看似吸引住了学生,但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倘若充分挖掘文字美,让学生在教师动情的朗读和宛转的音乐中去想象草原的美景,而后再适当地辅以录像,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领略了草原的美。再从教师的操作上来看,确有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只限于对现成课件的简单播放,结果在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案例2中的这位教师没有摆正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位置,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多媒体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养成以及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长期下去,把孩子天生存在的一些创意和想象被扼杀,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老师提出的问题,懒得去思考,因为懒得动脑筋,思维品质就会越差,就越想不出,就越懒得想,如此这般,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为我们后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问题的对策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教师在使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必须加以克服。谋求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笔者认为:
1.努力学习技术,熟练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为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培训,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法,努力掌握新技能,应用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因为,任何技术最终都要落实到使用上。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术,课上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避免像案例中所说的因操作技术不熟练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所以每一个使用者都要在操作技能上下足功夫,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2.分清主次地位,合理运用多媒体
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我们要合理运用媒体,重视教学效果,避免主次不分,要注意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中,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践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发现、探究、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不能放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更不能超越学生的地位。
3.针对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媒体
灵活选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程活动的主动性。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正确选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灵活选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课堂信息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
实践表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能为课堂教学插上彩翼。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