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上升(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和人民币币值的不断走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频率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提出,未来一个时期要“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规范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 这预示着未来5年人民币国际亿可能会加速推进。在人民币国际亿迸程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特色,也要充分吸收和借鉴货币国际化“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确保人民币国际亿进程不走入歧途、遭遇挫折。 这其中,日本安全值得充分研究和借鉴。
人民币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发展风险 发展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经济背景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首先,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地位不断上升。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贸额逐年增加,唯有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的2009年,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下滑、消费缩减,我国的外需下降,外贸出现短暂下滑,到了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2010年我国外贸额反弹式地猛增。其次,我国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自1978年以来,我国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格局,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下降,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品比重上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广场。
(2)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改善。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原材料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进入我国的外资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不仅“引进来”外资,还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愈加频繁,主要表现为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多。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涉及商务服务、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几大行业。以日元国际化案列看人民国际化
(1)日元国际化进程回顾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了日元国际化战略,并在随后付出诸多努力。当时,日元国际化的背景与我国现阶段有诸多类似:第一、经济地位上升(当时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求本国货币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第二、美国对其施加越来越大的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要“利诱”与“威逼”相结合,共同推动了日元国际化的历程。截至目前,日元国际化进程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这30年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折性特征。大体来看,可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激进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与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促进了日元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在1980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只占4.4 %,但到1987年和1990年,这一比例己经上升到7.5 %和9.1%,与德国马克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这一时期,也是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成就最大、见效最快、国际地位最高的时期。
2.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日元国际化进程进入了停滞甚至略有下降的阶段。这一阶段总体来看,日元国际化的经济环境趋于不利,日元国际化的策略也进行了调整。从环境来看,随着日本在国内因为经济泡沫破灭,日本随后进入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增速的骤降降低了日元的对外吸引力,抑制了国际化的步伐;从策略来看,这一时期日本尝试将日元在亚洲区域内推行国际化,主要途径则是日本对周边地区的贷款。以泰国为例,在泰国民间对外债务中,日元比例从1991年的5.1%上升到了1996年的9.2%。这一时期,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明显放缓,日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也在趋于降低。到1996年,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下降至6.7%,己经不到德国马克的一半。但这一时期,日元仍是仅次于美元、德国马克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且占比是第四位货币英镑的两倍以上。
3. 1997年以后至2008年
日元国际化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这一状况的出现源于两方而因素:第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金融机构从东南亚国家大撤退,日元在亚洲的区域化进程遭受打击;第二、1999年欧元的诞生,凭借其初始阶段的超强吸引力,使得日元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一个强大对手。两方而因素造成这一时期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迅速下降,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遭遇挑战,逐渐为英镑所超越。1997年- 2007年,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5.78%下降至2.92%,不仅与美元、欧元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也逐渐为英镑所赶超。同一时期,英镑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从2.58%提高到4.68%。
4. 2008年至目前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改变了一直降低的不利趋势,占比开始提高。当然,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最典型的便是欧债危机对欧元造成了巨大冲击,欧元对全球的吸引力下降,改变了欧元自诞生以来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为日元占比的提高创造了宽松环境。虽然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状况也不乐观,但总体境地要强于欧元区。在这种情况下,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2008年初的3.11%提高到2012年一季度的3.55%,相反欧元从26.69%下降至24.95%,是目前世界第四大储备货币。
(2)日本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许多人在评价日元国际化的总体成效时,往往将其视为失败的案例。确实,在30年进程中,日元国际化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而且30多年后的今天,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非但没有缩小与美元之间的差距,反而劣势更为明显。从这一点看来,日元国际化难以归结为成功。但是,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日元已经成为重要国际货币之一,且较其他潜在国际货币的优势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日元早己与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一同构成了国际储备货币的绝对主体,成为国际储备中的重要组成。而且,从占比来看,很长一段时期,日元在储备中的地位要高于除上述几类货币外世界其他货币的总和,虽然这一状态在2010年后开始改变,但日元占比也与之差距不大,反映出与其他潜在国际货币比较,日元依然具有明显优势。
经过30年的培育和发展,日元国际化的基础条件更加坚实。本币国际化进程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更需要良好的基础。比如,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畅通的本币流出流人渠道、吸纳资本回流的发达金融市场。在30年的发展中,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而做了大量工作,促进日元国际化的相关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以金融市场建设为例,作为本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和资金回流的主要承载平台,在(2)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本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非常重视,推动了大量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债券市场管制放松、股票市场“大爆炸”改革、废弃主银行体制等),推动了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从1988年的1967家提高到2011年的3961家,而同期美国的变化则是从6680家降低到4171家。再从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1989年- 2011年,日本债券市场存量规模从2.43万亿美元增加到14.9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从80%提高到255%;而同期美国债券市场存量从6.6万亿美元增加到26.3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从121010提高到174%。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
根据日币国际化的经验,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国情,从国内国际两方面人手,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当前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各国先后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进入竞相贬值的过程,国际货币制度安排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时机。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关键是要沿着三条思路去探索。首先,要想尽办法让人民币自由地进出国门,通过中国政府允许的人民币可兑换通道,让境外机构和自然人通过人民币参与和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收益;其次,要让人民币在境外像其他自由兑换货币一样用于存款、贷款、结算支付等全方位的业务,形成一个流畅的市场循环体系;第三,在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下,要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相对实力的变化,对现有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滥发货币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引导“去美元化”潮流,积极塑造人民币的国际主导货币形象。通过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建立和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监督水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这些途径,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添油助力。
人民币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发展风险 发展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经济背景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首先,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地位不断上升。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贸额逐年增加,唯有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的2009年,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下滑、消费缩减,我国的外需下降,外贸出现短暂下滑,到了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2010年我国外贸额反弹式地猛增。其次,我国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自1978年以来,我国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格局,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下降,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品比重上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广场。
(2)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改善。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原材料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进入我国的外资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不仅“引进来”外资,还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愈加频繁,主要表现为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多。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涉及商务服务、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几大行业。以日元国际化案列看人民国际化
(1)日元国际化进程回顾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了日元国际化战略,并在随后付出诸多努力。当时,日元国际化的背景与我国现阶段有诸多类似:第一、经济地位上升(当时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求本国货币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第二、美国对其施加越来越大的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要“利诱”与“威逼”相结合,共同推动了日元国际化的历程。截至目前,日元国际化进程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这30年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折性特征。大体来看,可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激进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与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促进了日元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在1980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只占4.4 %,但到1987年和1990年,这一比例己经上升到7.5 %和9.1%,与德国马克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这一时期,也是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成就最大、见效最快、国际地位最高的时期。
2.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日元国际化进程进入了停滞甚至略有下降的阶段。这一阶段总体来看,日元国际化的经济环境趋于不利,日元国际化的策略也进行了调整。从环境来看,随着日本在国内因为经济泡沫破灭,日本随后进入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增速的骤降降低了日元的对外吸引力,抑制了国际化的步伐;从策略来看,这一时期日本尝试将日元在亚洲区域内推行国际化,主要途径则是日本对周边地区的贷款。以泰国为例,在泰国民间对外债务中,日元比例从1991年的5.1%上升到了1996年的9.2%。这一时期,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明显放缓,日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也在趋于降低。到1996年,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下降至6.7%,己经不到德国马克的一半。但这一时期,日元仍是仅次于美元、德国马克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且占比是第四位货币英镑的两倍以上。
3. 1997年以后至2008年
日元国际化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这一状况的出现源于两方而因素:第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金融机构从东南亚国家大撤退,日元在亚洲的区域化进程遭受打击;第二、1999年欧元的诞生,凭借其初始阶段的超强吸引力,使得日元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一个强大对手。两方而因素造成这一时期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迅速下降,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遭遇挑战,逐渐为英镑所超越。1997年- 2007年,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5.78%下降至2.92%,不仅与美元、欧元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也逐渐为英镑所赶超。同一时期,英镑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从2.58%提高到4.68%。
4. 2008年至目前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改变了一直降低的不利趋势,占比开始提高。当然,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最典型的便是欧债危机对欧元造成了巨大冲击,欧元对全球的吸引力下降,改变了欧元自诞生以来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为日元占比的提高创造了宽松环境。虽然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状况也不乐观,但总体境地要强于欧元区。在这种情况下,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2008年初的3.11%提高到2012年一季度的3.55%,相反欧元从26.69%下降至24.95%,是目前世界第四大储备货币。
(2)日本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许多人在评价日元国际化的总体成效时,往往将其视为失败的案例。确实,在30年进程中,日元国际化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而且30多年后的今天,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非但没有缩小与美元之间的差距,反而劣势更为明显。从这一点看来,日元国际化难以归结为成功。但是,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日元已经成为重要国际货币之一,且较其他潜在国际货币的优势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日元早己与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一同构成了国际储备货币的绝对主体,成为国际储备中的重要组成。而且,从占比来看,很长一段时期,日元在储备中的地位要高于除上述几类货币外世界其他货币的总和,虽然这一状态在2010年后开始改变,但日元占比也与之差距不大,反映出与其他潜在国际货币比较,日元依然具有明显优势。
经过30年的培育和发展,日元国际化的基础条件更加坚实。本币国际化进程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更需要良好的基础。比如,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畅通的本币流出流人渠道、吸纳资本回流的发达金融市场。在30年的发展中,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而做了大量工作,促进日元国际化的相关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以金融市场建设为例,作为本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和资金回流的主要承载平台,在(2)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本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非常重视,推动了大量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债券市场管制放松、股票市场“大爆炸”改革、废弃主银行体制等),推动了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从1988年的1967家提高到2011年的3961家,而同期美国的变化则是从6680家降低到4171家。再从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1989年- 2011年,日本债券市场存量规模从2.43万亿美元增加到14.9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从80%提高到255%;而同期美国债券市场存量从6.6万亿美元增加到26.3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从121010提高到174%。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
根据日币国际化的经验,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国情,从国内国际两方面人手,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当前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各国先后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进入竞相贬值的过程,国际货币制度安排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时机。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关键是要沿着三条思路去探索。首先,要想尽办法让人民币自由地进出国门,通过中国政府允许的人民币可兑换通道,让境外机构和自然人通过人民币参与和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收益;其次,要让人民币在境外像其他自由兑换货币一样用于存款、贷款、结算支付等全方位的业务,形成一个流畅的市场循环体系;第三,在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下,要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相对实力的变化,对现有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滥发货币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引导“去美元化”潮流,积极塑造人民币的国际主导货币形象。通过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建立和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监督水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这些途径,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添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