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一颗感恩的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感恩;冥想;心理活动课
  孔子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乃为人之本。而世上也有三种事情不能等,其中“孝敬父母不能等”最为先。可是,现在还有多少青少年能做到孝顺父母呢?现实的状况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忧心。
  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封奇怪的公开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名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当时,正值你母亲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在我和你母亲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信中的父亲的确很可怜,养育多年终于等到儿子上了大学,却没想到儿子已变成一个只想从他们身上榨油水的人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父亲又是一个很可悲的人,他没有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而感恩是一个人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内容。
  作为心理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了了解我校高中生的感恩意识,笔者对我校高一年级95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感恩父母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50%的学生与父母相处不好也不坏,偶尔聊天;52%的学生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32%的学生一周与父母聊天的时间少于10分钟;63%的学生从不或偶尔会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9%的学生不知道与父母沟通的技巧;68%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烦恼,也很少主动关心父母;80%的学生认为与父母相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理解自己,与父母有代沟,很容易与父母吵架,厌烦父母唠叨自己的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很融洽,他们极少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还极其厌烦父母的叮咛与关心;他们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之所以与父母的关系处不好,主要是因为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父母造成的。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高中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漠。因此,对高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特别是感恩父母的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个简单的调查,可以大致反映出现在的高中生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直以来,他们习惯了索取,极少付出,父母、长辈、教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一旦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或者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他人身上,从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不懂体谅他人的难处,形成了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等不良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因此,在学校里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也成为一切感恩教育的基础。
  在所有的感恩教育中,感恩父母应放在第一位。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会拥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作为专职心理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但是,怎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这一目标呢?怎样去上这节课,才能唤醒学生埋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份情感呢?这成了笔者不断反思的问题。
  现在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心理课往往需要心理教师自己去设计课程。关于感恩教育的主题,多数教师都会寻找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视频、文章、歌曲等,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又或者通过设计一些小活动,例如,让学生写下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最感动的事或者一些小测试来看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去思考;或者把重点放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上,通过情景扮演、讨论等方法,探讨如何增进与父母的交流等。
  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这种教学并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每次给学生上完课,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学生只是听了一遍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可能有一些思考,但大部分学生内心的触动并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生心底深处的情感没有被触动,没有被唤醒,没有被打开。所以,这样的感恩教育对他们来说,只是一节故事课或是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而已。那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打开学生的心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我们应该创设一些活动,去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只要这个“口”能打开,他们的情感就可以被带出来,从而实现教育目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做到这点呢?笔者作出了一种新的尝试,把冥想带进高中心理课堂中来。
  冥想是一种源自古印度的修心方法,它是佛教的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冥想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某一个想法上,在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高的意识(类似禅的“入定”),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冥想如今已被广泛运用在许多心灵活动的课程中。以研究超导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人布莱恩·佐瑟夫森,也养成了借由冥想收取心灵讯息的习惯,他曾说过:“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
  冥想也被运用到各种心理培训或辅导当中,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高考心理辅导就会有冥想音乐,它主要用于放松。另外,一些心灵成长类的心灵课程也会有冥想活动,主要是培训师根据主题的需要,事先选好音乐,设计好对白,让被辅导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跟着培训师的指导语进行想象、思考。在特定的环境与指导语的指引下,被辅导者往往能通过冥想活动带出很多内心的感悟,从而达到成长和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 优化课堂教学。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初学课文,对课文的想象能力较弱,于是采用
[摘要]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本着“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艺术特色为抓手,自2013年起,历时五年,开发并整合了高中生生涯发展的校内外生涯教育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展开了一系列兼具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功能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课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25-03  一、引言  虽然教育部非常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心理教师面临课时不足、需要承担行政工作等困境,研究者对23位不同地区高中心理教师的调查发现
编者按当年韬奋先生等三联前辈,能使读者出入编辑部有宾至如归之感。我辈后人,虽愧望前尘,但也竭诚欢迎读者能够经常和我们沟涌、交流。我们每月25日举办的“服务日”活动,与读者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也是目的之一。    我是一名学航空工程的大学毕业生,偏爱社会科学,故《读书》成了我最偏爱的朋友之一。  我每次拜阅《读书》后,总有许多想法——就象它每次亦可融释我的许多想法一样——但这并非达成平衡。如读完《从“
大千世界,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擅长交往且能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实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的,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
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一直承载着智育、德育、美育三大任务,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教育长期存在着“粉笔+黑板 嘴巴 教材”“上下五千年,全凭老师说”的呆板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史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
〔摘要〕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呢?心理教师除了要能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外,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能汇编和开展校本心理教育主题课程,策划组织开展心理活动,做心理课题研究等等,还需学会运用一些心理技术开展心理分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师;学习;成长;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0-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函髻记》这本小书,人所罕见,这里作一介绍,也许对了解弘一大师的人生观、伦理观、爱情观有所帮助。  《函髻记》是用文言写的仿唐传奇小说,以木活字排版,罗纹纸精印,活字仿欧阳率更劲秀之致。卷端署名“盟鸥榭著”;封面正书“函髻记”三大字,左下署“盟鸥榭杂著”,在杂著二字之间钤一朱印,文曰“李息私印”(白文无边方形)。李息为大师未出家以前常用名之一(茹素后则改用李婴),照常例只有作者
《清史艺文志及补编》上下册(一九八二年四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第337页附录四,《马太玄清史稿艺文志校勘记》“人名之误”内,“戴田有”应作“戴名世”。案:《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戴名世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忧庵,清桐城人,康熙进士,官编修,少年才思艳发,尤留心明一代史事,网罗放失,时访明季遗老,考求故事,后因所著《南山集》,用明永历年号,左都御史赵申乔劾为狂妄,事下刑部,竟坐大逆伏法,株连获遣者数十
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现在普遍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从教学目标出发,社会课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教学实际看,社会课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其效果可想而知。其原因虽说有多种因素,但教育体制没有理顺;教材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课教学的这种疲软的现状,还精彩给社会学科,展社会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