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中位右室间隔起搏﹙RVSP﹚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101 例行 RVSP,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126 例作对照。在 X 线指导下将室间隔分四区,分别为 His 束区、右室流出道间隔区、低位前间隔区和右室流入道间隔区,精确定位 RVSP 的主动导线在中位间隔位置。记录术中曝光时间、电极导线植入参数、心电图和术后第 3,6,12 个月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曝光时间无差异。RVSP 组起搏前后的 QRS 波形态有稳定的特征性变化,可结合 X 线用于指导导线定位。RVSP 组起搏后的
其他文献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的不同认识。判断马克思中国化开始的标准应满足三个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
自古以来,鄂伦春人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把保护好周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猎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
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围绕“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触发因素为局灶的异常放电,可能来自心房肌、自主神经、肺静脉心肌袖,由相应部位的电刺激模拟。维持因素为时间依赖性
目的观察超声指导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行CRT治疗,其中2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行房室结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