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问题;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一个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首当其冲倍受推崇,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小,服务成本高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5年10月发布的《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3%左右。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且服务的质量也比较差,导致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满意度偏低。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水平不高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物流功能还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送和定货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我国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真正能够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3.物流专业人才匾乏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虽已初具规模,但物流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低、观念滞后、技术管理水平差,具备现代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和信息管理、经营管理、客户管理及营销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4.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5.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
(2)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
(3)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
(4)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
(5)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
6.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物流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严重,“劣质”物流企业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我国的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明知很多“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胆量大”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政府应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打破条块分割的物流格局,建立开放统一、通畅合理的物流体制。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各地方政府各相关部委的物流发展规划应彼此衔接、整合和统筹规划。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如营造适宜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政策,加大对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推动物流科研和教育发展等。
2.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引导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支持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3.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在不断地整合自身的资源与功能同时,也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包括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4.重视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通过正规化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操作技能的人才。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应加大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的力度,可以与高校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服务管理咨询和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自己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水平。
5.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6.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7.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第三方物流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拓宽业务范围。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现在处于多数的小型物流企业应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运用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重新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网络,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4)
[2]董蕊.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蒋长兵.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初探.现代物流技术.2003
[4]陈剑.天津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第三方物流:症结何在
[5]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问题;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一个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首当其冲倍受推崇,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小,服务成本高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5年10月发布的《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3%左右。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且服务的质量也比较差,导致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满意度偏低。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水平不高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物流功能还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送和定货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我国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真正能够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3.物流专业人才匾乏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虽已初具规模,但物流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低、观念滞后、技术管理水平差,具备现代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和信息管理、经营管理、客户管理及营销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4.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5.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
(2)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
(3)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
(4)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
(5)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
6.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物流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严重,“劣质”物流企业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我国的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明知很多“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胆量大”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政府应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打破条块分割的物流格局,建立开放统一、通畅合理的物流体制。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各地方政府各相关部委的物流发展规划应彼此衔接、整合和统筹规划。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如营造适宜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政策,加大对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推动物流科研和教育发展等。
2.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引导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支持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3.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在不断地整合自身的资源与功能同时,也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包括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4.重视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通过正规化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操作技能的人才。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应加大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的力度,可以与高校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服务管理咨询和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自己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水平。
5.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6.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7.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第三方物流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拓宽业务范围。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现在处于多数的小型物流企业应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运用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重新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网络,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4)
[2]董蕊.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蒋长兵.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初探.现代物流技术.2003
[4]陈剑.天津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第三方物流:症结何在
[5]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