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融合创新探究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将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为全面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提出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实际实施中,劳动教育的开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各地编写了地方教材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教师授课时多侧重技能教育;劳动教育形式化纸上谈兵,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甚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单一,以传统手工课为主;劳动教育课程专业性欠缺,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板块教材的挖掘创新课例展现不足。針对以上问题,我以“舌尖上的数字秘密”一课为例,谈谈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课中的融合创新。
  劳动中强化思维训练
  开课伊始,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了解鱼香肉丝这道家常菜,之后运用语言描述品尝到的味道,教师调动学生依据劳动生活经验,猜想做这道菜会用到的食材,帮他们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接下来,学生根据收集的菜谱发现有“适量”“少许”的问题,将“探寻适量、少许的秘密”转化为课堂研究的小课题。学生通过之前的品尝环节,回忆鱼香肉丝的味道,进行大胆猜想,讨论糖醋搭配方案。根据讨论实验结果,学生们收集汇总口感数据,找到本组最佳搭配结果,形成班级糖、醋搭配的小数据。
  学生聚焦数据,分析数据的秘密。有同学会发现,某数在这几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也就是高年级会学到的众数;有同学发现某组同学搭配的最佳数字特别大或者特别小,从而分析出这组同学口味喜欢偏甜或偏酸;也有同学发现这串数据中没有极小也没有极大的,而是一个范围,从劳动之后得到的这一串数字,学生们明确了“适量、少许”并非精确的数字,而是一个范围。
  通过学生品一品、想一想,将教学活动与劳动很好地关联起来。学生根据已有的劳动生活经验,通过思考交流,观察菜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聚焦探究点。通过思考、分析、交流这些数据,学生发现了数据背后的“适量、少许”秘密,这也正是本堂课学生要探寻的问题。以劳增智,学生的脑力活动为体力运动确定了基本的方向,脑力活动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体力运动的发展,为体力运动提供了预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
  劳动中促进分工合作
  所谓小组合作劳动,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每组学生通过糖醋的最佳搭配,根据操作指南,小组分工、合作炒制鱼香肉丝的过程,既是对之前“最佳味道搭配”进行实践,又是对各组成员分工、合作的考验,炒制成功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各司其职,配料、切菜、烹饪、整理形成流水线。
  利用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锅、灶、油、盐、酱、醋……体力运动的直接性、多样性、灵活性是神经系统不断发展的客观动力,对糖醋比例进行调整尝试找到最佳搭配,用最佳搭配炒制一份美味的鱼香肉丝,这个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时时都在合作,从取材、搅拌、记录、汇报,到配料、切菜、烹饪、整理,合作中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沟通协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合作劳动过程中,学生既能实现个体的优势互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又能找准正确方向、提高效率,从而激发主动性、创造性。
  劳动中实现创新创造
  联系生活,让学生了解劳动分工带来的劳动标准化和科学化,激发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给现代生活带来什么便捷?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大数据离我们很近。如在重庆本土快餐品牌店,仅米饭一年就卖出9000万份,他们是怎样满足这么多人需求的?“乡村基”研制团队对家庭用量、厨师用量、营养师建议用量及不同食用群体等做了调查,得到了精准的菜谱,进行标准化生产,每一家门店的菜品都是一样的味道。
  既要让学生感受大数据、标准化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又要让学生体会创新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对于学生而言,劳动不仅仅要锻炼体力,更要提升创新能力。社会学家艾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新时代劳动价值的体现标准,正在从传统的“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实干”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并能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本课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方式,创新劳动教学样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劳动中追求审美认同
  劳动的审美能力,是个体希望通过劳动获得审美享受的心理状态,是人类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它产生和发展于劳动之中,同时又是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与自然、生活相关联。整堂课有猜想时的争议,实验时的合作,烹饪时的分工,品尝时的惊喜,标准化的惊叹,这是劳动过程的美好画面,学生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大数据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准、便捷了,为什么我们在菜谱中还会看到适量、少许的概念?劳动实践中,学生体会到这与每个家庭喜欢的口味不一样相关。鱼香肉丝这样的普通家常菜,它不以数据作为唯一标准,家家都可以做,却家家都会做出独特的味道。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融合,应该是学科的多元化融合,看似一堂做菜的劳动教育课,其中包含了数学、科学、人文、烹饪等方面的内涵。劳动教育一定不能忽视的是实践,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实践了才会有价值的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碰撞、创新,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融合,首先要把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第三,要体现时代特征,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技术的支撑和社会服务的新变化。
  实践中,我们深感劳动教育之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和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编外教师群体是“向城流动”导致区域失衡、“控编政策”导致入编困难、“二孩现象”导致生源剧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特殊群体,对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多数编外教师学历较高,进取心强,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编外”的身份,他们被师生主动接纳的程度偏低,在管理决策、专业进修、职称评聘等重要工作上被当成了“二等教师”“圈外人”。这不利于编外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在教
期刊
当前,各地公办学校普遍面临缺乏编制的制度困局,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深化教育系统用人机制改革,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教师聘用的新机制。2017年贵阳市观山湖区政府直面教育系统编制不足的现实困境,对全区公办学校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通过对观山湖区“双轨制”教师招聘的实施背景及其制度创新进行考察,以期在当前我国统筹推进教育系统用人机制改革的进程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观山湖区教师聘用制
期刊
编制,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同在一所学校,编内教师在这头,编外教师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福利、晋升乃至评聘的差距。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记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当前,虽然不少地区已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基本工资相同,但在奖金、补贴、社保、公积金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待”。  四川一所城区小学的临聘
期刊
“没怎么感受到与在编教师的差异,大家一起工作,不会在意谁是编内谁是编外,但要是能有编制,我也希望有呀!”北京某中学教师陈星的话,道出了不少编外教师的心声。在我们采访的教师中,陈星的工作条件属于相对优越的,即便如此,她依旧觉得有正式编制更加心安,编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对于绝大多数编外教师而言,“有编制”都是一份美好的憧憬。即使在某些地区,“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切实保障了编外教师群体的权益,但编制
期刊
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当下,抑郁症正困扰一些儿童青少年。虽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但家庭与生活环境因素不容小觑。  近日,國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抑郁症患者最小年龄低至四五岁”,全国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北
期刊
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自2002年建校以来,坚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办学理念,秉承“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精神,致力于打造养成教育特色,逐步在德育培养、教育教学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思想,构建养成教育目标体系,研发卓越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五项实践课程,让学生兴趣盎然;传统文化研修課程,让学生知书明礼;节
期刊
劳动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一体化和多途径整合实施的过程。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和学校实际,创建并实施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指导下的全域劳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路径之一:家庭劳动——在“我是家庭成员”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结合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学校设计了“我是家庭小成员培养计划”和“我是家庭小成员家校
期刊
“少了编制就好像少了光环。”这是不少编外教师的同感。  编外教师,是相对于在编教师而言的,指的是“在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不受稳定财政供养、未被纳入编制保障的一类教师群体”。编外教师的存在由来已久,数量庞大,积弊亦深。但长期以来,编外教师这一群体的现实处境、利益诉求以及引发的教育问题等,并未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期刊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走进新时代,要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章,就必须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诞生于1950年,前身是部队子弟小学,具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底蕴,自建校伊始就注入了红色基因、烙上了红色印记:周恩来总理曾亲切地勉励老校长陈立“你们的工作很重要,革命需要接班人”;叶剑英元帅亲自下令
期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获得过无数奖杯,这些奖杯中有一座与众不同——2020年度河南省扶贫攻坚奖“创新奖”。  河南省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在郭爱和到来后,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变身旅游打卡地“爱和小镇”,办起了艺术展,建起了美育教室,为乡村孩子的美育“填沟”“拓路”。  艺术与扶贫,乡村孩子与校园美育,传统村落与现代“陶”源,因为郭爱和,连接在一起。  公益“快闪”:贫困山村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