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金融危机迷雾中冲杀出来的拉美经济列车如今正加速驶入新一轮的增长地带。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发布的最新公报,2007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5.6%,实现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而且该委员会指出,拉美经济目前正经历着战后最强劲的经济增长周期,其经济增长有望持续10至15年。
经济普涨气势如虹
在全球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而呈萎缩状态的背景下,拉美国家仍然我行我素,一路高歌。以2007年拉美国家5.6%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计算,其增长水平高居于全球洲际板块的前列,仅排在亚洲之后,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00美元计算,也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地区。
得益于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的进行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巴拿马拿下了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头彩——2007年的经济增长高达9.5%。紧追其后的有阿根廷(增长8.6%)、委内瑞拉(增长8.5%)和秘鲁(增长8.2%)。
作为拉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没有因为笨重的身躯而拖全洲的后腿。资料表明,2007年巴西经济增长达5.3%,世界银行据此推算,在包括美国等全球146个经济体中,若按照同等购买力进行比较,巴西GDP已经占到世界GDP的3%,居第六位。
受到美国强大的经济制裁和封锁的古巴经济也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尽管2007年古巴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此前预测的10%,但7.5%的增长率仍没有让人们失望。
排名靠后的厄瓜多尔(2.7%)、牙买加(1.5%)和多米尼克(1%)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低增长背后却依然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移民从境外大量汇款的支持下,这些并非石油经济国家的家庭收入增加和公职人员工资的提升速度也大大加快,三个国家家庭消费分别比往年同期增长6.02%、5.93%和6.0%。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财政收入状况的改善,加上不少拉美国家加大公共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就业、提高最低工资和放宽信贷的政策,2007年拉美地区私人投资活跃,就业形势好转,失业率由前一年的8.6%下降到8%,而且就业质量有所提高,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目前,拉美和加勒比5.5亿人口中贫困人口已经从44%下降到37%。
经济增长的成果最终必然反映到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上。资料表明,2007年,拉美国家的可支配国民收入增长了7.7%,超过GDP增长率。与此相匹配,拉美国家的储蓄率达到22.3%,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储蓄率的上升推动了内部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是国内需求中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增长13%)。增长的动力来自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部门。这些部门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为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经济高成长的刺激下,拉美国家证券市场进入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兴旺时期,资料显示,2007年拉美国家股市的盈利率都保持在20%至25%之间,股市作为普通老百姓投资渠道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赚钱效应,从而反过来支持了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外部力量的强大拉动
从宏观层面观察,尽管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许多国家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有关,但在刺激拉美经济增长的所有元素中,外部力量却构成了最主要的动能。
首先,基础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大量出口为拉美经济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尽管相对于美元而言拉美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但在国际市场对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拉美国家的出口依然得到了强劲的拉升。2007年,拉美国家出口达到了空前的7150亿美元,比前年增加了1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拉美国家之间的出口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色,如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以出口石油为主,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以出口金属和矿产品为主,巴西以出口咖啡、玉米等农产品为主,阿根廷以出口大豆油等生物燃料为主,乌拉圭则以出口肉类、谷物、奶制品等见长等。这种出口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保证了拉美出口的总体优势。
出口的扩张一方面改写了拉美地区长期贸易逆差的历史,同时也直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激增。2007年,拉美地区33个国家全部为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5%,其中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是巴西(160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近700亿美元)。
其次,外国直接投资量的跃升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血液。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2007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2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和墨西哥,分别为374亿美元和36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为拉美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也驱动着当地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减少和往来顺差项目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拉丁美洲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外部波动而发生的摇摆。
第三,稳定且大量的侨汇收入形成了对拉美经济的重要资金供给。目前,拉美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的侨民达2900万,其中每年有80%的侨民向国内汇款,仅2007年,拉美国家接到的侨汇收入就高达72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侨汇对拉美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如墨西哥侨汇收入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9%,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侨汇分别相当于这两国國内生产总值的24.8%和18.2%。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在拉动拉美国家出口和外部投资中,“中国因素”绝对不可忽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国家商品的第三大进口商,进口量占拉丁美洲国家贸易总量的14%。其中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拿马是目前中国在拉丁美洲的五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在2007年达到了近600亿美元,涉及项目17987个,占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FDI)的 17%,而且这些数字在未来几年中有望继续增长。
前行中的阻力与羁绊
借助于2007年经济升势的强大惯性,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预测2008年拉美地区经济还将继续增长,并且将增长比例概定为 4.9%。从预测结果分析,拉美经济增长的幅度显然有所下降,同时人们也从中体察到了拉美经济脚步继续前行的障碍与阻力。作为主要依靠外源力量拉动的经济体,拉美显然还缺乏能够支持经济持续扩张的内生动能。主要表现在:
——出口低端。拉美国家目前的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或者原材料为主,附加值成分较低,其出口创汇的半径由此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经济失衡。以拉美市值最高的25家企业为例,目前其主要集中在巴西(13家)、墨西哥(9家)和阿根廷(2家),其他国家几乎为空白,这种客观态势必然加剧各国经济结构的继续分化,不利于拉美地区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投资不足。目前,拉美的生产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0%,比其他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低三个百分点。
——债务负担。尽管2007年中拉美不少国家的外债大幅下降,但内债却急剧上升,导致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还债压力巨大。
——贫困人口。虽然拉美地区贫困人口绝对数量有所下降,但极端贫困人口仍然高达13%。同时,尽管智利等国家进行了激励就业、土地改革等为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保障救济面依然非常狭窄,农村被边缘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通货膨胀。随着能源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普遍加大。资料表明, 2007年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达6%,比往年多一个百分点。其中,委内瑞拉的通膨率最高,全年的通膨率高达22.5%。值得指出的是,为了对冲过多的外汇储备,拉美各国中央银行必然不约而同地抛出本币,从而使通胀在未来可能愈演愈烈。
从外部环境分析,拉美经济增长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首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势必放慢,从而必然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将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其次,国际市场油价的走高虽然对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有利,但对拉美其他国家则形成了巨大的成本约束。第三,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和大量外资的流入,拉美地区货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其出口和本土工业的发展由此将受到冲击。第四,多哈回合谈判一直陷入僵局,这可能导致更多拉美国家考虑签署双边或地区性贸易协议,但这类协议所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少于全球贸易协定,更重要的是它们无法解决农业和渔业补贴、反倾销和简化贸易程序等对拉美国家不利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还须特别指出的是,束缚拉美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将长期存在。目前,美国极力兜售的“华盛顿共识”(以华盛顿为组织总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的一套经济改革政策,一般包括三大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三大内容)与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的“玻利瓦尔主义”一直在进行着明火执仗的斗争。虽然后者一度占据上风,但美国在拉美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拉美国家一天不接受“华盛顿共识”,美国就可以通过自己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对拉美国家进行经济制裁,拉美经济所需要的外部输血通道随时可能遭遇阻碍甚至闭合。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编辑:卢小平
相關链接
自贸协定使广东与智利经贸加速发展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已探明的铜蕴藏量达两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三分之一。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工矿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命脉。
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最早同中国完成入世谈判的拉美国家,中智两国关系一直稳步发展。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谈判于2004年11月启动,并在五轮磋商后于2005年11月18日正式签署了协定。中国和智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智利对原产于我国的蔬菜、水果以及大部分机械、电气设备等5891个税目商品实施零关税,中国对原产于智利的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品、大部分有色金属初级产品等2834个税目实施零关税。
据广州海关统计,近几年,广东与智利经贸往来飞速发展,贸易额从2001年的3.2亿美元,逐年快速增至2007年的21.3亿美元,六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37.3%。近年来广东与智利经贸往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由顺差迅速转为逆差,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04年之前,广东与智利贸易大多呈顺差的状态。但自2004年起,广东与智利则出现了137.9万美元的贸易逆差,之后广东与智利的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至2007年已扩大至1.6亿美元。
二是广东的机电产品和传统大宗产品在智利受到广泛欢迎。以2007年为例,广东对智利出口机电产品5.7亿美元,大幅增长46.7%,占广东对智利出口额的58.2%;其中彩电、DVD机、液晶显示器对智利的出口额均超过3000万美元,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摩托车、电话机对智利的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此外,去年广东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玩具分别对智利出口1.7亿美元、4914.2万美元、3601.6万美元和2441.1万美元,分别增长24.3%、13.6%、51.1%和1.2倍,广东生产的产品逐渐获得了智利市场的认可。
三是智利生产的资源性产品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广东仅自智利进口未锻造的铜就达14.1万吨,进口额达9.7亿美元,进口额已占同期广东自智利进口额的84.8%;此外,自智利进口铁矿砂、纸浆、锯材等资源型材料的价值均超过1000万美元,增幅均超过三成。智利生产的饲料用鱼粉在广东也受到青睐,去年进口额为4282.3万美元,增长12.5%;而智利生产的水果去年销来广东的金额也达到4730万美元,增长9.4%;广东与智利的贸易体现了较强的互补性特征。(钟雁明)
经济普涨气势如虹
在全球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而呈萎缩状态的背景下,拉美国家仍然我行我素,一路高歌。以2007年拉美国家5.6%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计算,其增长水平高居于全球洲际板块的前列,仅排在亚洲之后,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00美元计算,也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地区。
得益于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的进行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巴拿马拿下了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头彩——2007年的经济增长高达9.5%。紧追其后的有阿根廷(增长8.6%)、委内瑞拉(增长8.5%)和秘鲁(增长8.2%)。
作为拉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没有因为笨重的身躯而拖全洲的后腿。资料表明,2007年巴西经济增长达5.3%,世界银行据此推算,在包括美国等全球146个经济体中,若按照同等购买力进行比较,巴西GDP已经占到世界GDP的3%,居第六位。
受到美国强大的经济制裁和封锁的古巴经济也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尽管2007年古巴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此前预测的10%,但7.5%的增长率仍没有让人们失望。
排名靠后的厄瓜多尔(2.7%)、牙买加(1.5%)和多米尼克(1%)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低增长背后却依然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移民从境外大量汇款的支持下,这些并非石油经济国家的家庭收入增加和公职人员工资的提升速度也大大加快,三个国家家庭消费分别比往年同期增长6.02%、5.93%和6.0%。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财政收入状况的改善,加上不少拉美国家加大公共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就业、提高最低工资和放宽信贷的政策,2007年拉美地区私人投资活跃,就业形势好转,失业率由前一年的8.6%下降到8%,而且就业质量有所提高,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目前,拉美和加勒比5.5亿人口中贫困人口已经从44%下降到37%。
经济增长的成果最终必然反映到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上。资料表明,2007年,拉美国家的可支配国民收入增长了7.7%,超过GDP增长率。与此相匹配,拉美国家的储蓄率达到22.3%,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储蓄率的上升推动了内部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是国内需求中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增长13%)。增长的动力来自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部门。这些部门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为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经济高成长的刺激下,拉美国家证券市场进入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兴旺时期,资料显示,2007年拉美国家股市的盈利率都保持在20%至25%之间,股市作为普通老百姓投资渠道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赚钱效应,从而反过来支持了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外部力量的强大拉动
从宏观层面观察,尽管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许多国家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有关,但在刺激拉美经济增长的所有元素中,外部力量却构成了最主要的动能。
首先,基础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大量出口为拉美经济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尽管相对于美元而言拉美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但在国际市场对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拉美国家的出口依然得到了强劲的拉升。2007年,拉美国家出口达到了空前的7150亿美元,比前年增加了1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拉美国家之间的出口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色,如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以出口石油为主,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以出口金属和矿产品为主,巴西以出口咖啡、玉米等农产品为主,阿根廷以出口大豆油等生物燃料为主,乌拉圭则以出口肉类、谷物、奶制品等见长等。这种出口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保证了拉美出口的总体优势。
出口的扩张一方面改写了拉美地区长期贸易逆差的历史,同时也直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激增。2007年,拉美地区33个国家全部为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5%,其中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是巴西(160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近700亿美元)。
其次,外国直接投资量的跃升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血液。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2007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2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和墨西哥,分别为374亿美元和36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为拉美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也驱动着当地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减少和往来顺差项目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拉丁美洲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外部波动而发生的摇摆。
第三,稳定且大量的侨汇收入形成了对拉美经济的重要资金供给。目前,拉美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的侨民达2900万,其中每年有80%的侨民向国内汇款,仅2007年,拉美国家接到的侨汇收入就高达72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侨汇对拉美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如墨西哥侨汇收入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9%,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侨汇分别相当于这两国國内生产总值的24.8%和18.2%。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在拉动拉美国家出口和外部投资中,“中国因素”绝对不可忽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国家商品的第三大进口商,进口量占拉丁美洲国家贸易总量的14%。其中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拿马是目前中国在拉丁美洲的五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在2007年达到了近600亿美元,涉及项目17987个,占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FDI)的 17%,而且这些数字在未来几年中有望继续增长。
前行中的阻力与羁绊
借助于2007年经济升势的强大惯性,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预测2008年拉美地区经济还将继续增长,并且将增长比例概定为 4.9%。从预测结果分析,拉美经济增长的幅度显然有所下降,同时人们也从中体察到了拉美经济脚步继续前行的障碍与阻力。作为主要依靠外源力量拉动的经济体,拉美显然还缺乏能够支持经济持续扩张的内生动能。主要表现在:
——出口低端。拉美国家目前的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或者原材料为主,附加值成分较低,其出口创汇的半径由此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经济失衡。以拉美市值最高的25家企业为例,目前其主要集中在巴西(13家)、墨西哥(9家)和阿根廷(2家),其他国家几乎为空白,这种客观态势必然加剧各国经济结构的继续分化,不利于拉美地区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投资不足。目前,拉美的生产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0%,比其他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低三个百分点。
——债务负担。尽管2007年中拉美不少国家的外债大幅下降,但内债却急剧上升,导致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还债压力巨大。
——贫困人口。虽然拉美地区贫困人口绝对数量有所下降,但极端贫困人口仍然高达13%。同时,尽管智利等国家进行了激励就业、土地改革等为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保障救济面依然非常狭窄,农村被边缘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通货膨胀。随着能源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普遍加大。资料表明, 2007年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达6%,比往年多一个百分点。其中,委内瑞拉的通膨率最高,全年的通膨率高达22.5%。值得指出的是,为了对冲过多的外汇储备,拉美各国中央银行必然不约而同地抛出本币,从而使通胀在未来可能愈演愈烈。
从外部环境分析,拉美经济增长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首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势必放慢,从而必然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将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其次,国际市场油价的走高虽然对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有利,但对拉美其他国家则形成了巨大的成本约束。第三,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和大量外资的流入,拉美地区货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其出口和本土工业的发展由此将受到冲击。第四,多哈回合谈判一直陷入僵局,这可能导致更多拉美国家考虑签署双边或地区性贸易协议,但这类协议所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少于全球贸易协定,更重要的是它们无法解决农业和渔业补贴、反倾销和简化贸易程序等对拉美国家不利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还须特别指出的是,束缚拉美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将长期存在。目前,美国极力兜售的“华盛顿共识”(以华盛顿为组织总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的一套经济改革政策,一般包括三大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三大内容)与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的“玻利瓦尔主义”一直在进行着明火执仗的斗争。虽然后者一度占据上风,但美国在拉美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拉美国家一天不接受“华盛顿共识”,美国就可以通过自己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对拉美国家进行经济制裁,拉美经济所需要的外部输血通道随时可能遭遇阻碍甚至闭合。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编辑:卢小平
相關链接
自贸协定使广东与智利经贸加速发展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已探明的铜蕴藏量达两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三分之一。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工矿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命脉。
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最早同中国完成入世谈判的拉美国家,中智两国关系一直稳步发展。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谈判于2004年11月启动,并在五轮磋商后于2005年11月18日正式签署了协定。中国和智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智利对原产于我国的蔬菜、水果以及大部分机械、电气设备等5891个税目商品实施零关税,中国对原产于智利的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品、大部分有色金属初级产品等2834个税目实施零关税。
据广州海关统计,近几年,广东与智利经贸往来飞速发展,贸易额从2001年的3.2亿美元,逐年快速增至2007年的21.3亿美元,六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37.3%。近年来广东与智利经贸往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由顺差迅速转为逆差,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04年之前,广东与智利贸易大多呈顺差的状态。但自2004年起,广东与智利则出现了137.9万美元的贸易逆差,之后广东与智利的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至2007年已扩大至1.6亿美元。
二是广东的机电产品和传统大宗产品在智利受到广泛欢迎。以2007年为例,广东对智利出口机电产品5.7亿美元,大幅增长46.7%,占广东对智利出口额的58.2%;其中彩电、DVD机、液晶显示器对智利的出口额均超过3000万美元,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摩托车、电话机对智利的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此外,去年广东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玩具分别对智利出口1.7亿美元、4914.2万美元、3601.6万美元和2441.1万美元,分别增长24.3%、13.6%、51.1%和1.2倍,广东生产的产品逐渐获得了智利市场的认可。
三是智利生产的资源性产品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广东仅自智利进口未锻造的铜就达14.1万吨,进口额达9.7亿美元,进口额已占同期广东自智利进口额的84.8%;此外,自智利进口铁矿砂、纸浆、锯材等资源型材料的价值均超过1000万美元,增幅均超过三成。智利生产的饲料用鱼粉在广东也受到青睐,去年进口额为4282.3万美元,增长12.5%;而智利生产的水果去年销来广东的金额也达到4730万美元,增长9.4%;广东与智利的贸易体现了较强的互补性特征。(钟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