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超高层足尺试验塔上,研究内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的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管径为DN100的排水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受管道坡度的影响较大,在相似坡度下,管径为DN150的排水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较好,并且系统1层横支管内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超高层足尺试验塔上,研究内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的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管径为DN100的排水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受管道坡度的影响较大,在相似坡度下,管径为DN150的排水横干管对模拟污物的输送能力较好,并且系统1层横支管内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饮用水中钙硬度去除效能主要受CaCO_3结晶过程影响。通过改变C/Ca值模拟饮用水钙硬度去除,考察不同C/Ca值条件下,溶液体系pH值和Ca~(2+)浓度变化、上清液浊度变化以及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分布、晶型和形态,以阐明钙硬度去除过程中CaCO_3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结晶产物均为方解石;溶液体系中加入的CO_3~(2-)首先发生质子化,提高体系pH值,然后与Ca~(2+)结晶反应降低体系p
针对受氨氮和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开展了规模为1. 2 m~3/h的在线混凝/生物接触氧化/超滤的强化组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强化组合工艺在常温期和低温期时,生物处理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宜分别为70和110 min;当原水中氨氮浓度为1. 22~3. 38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0. 5 mg/L,常温期和低温期时去除率分别为92%和89%;强化组合工艺对COD_(Mn)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滤料粒径是生物滤池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滤料粒径分别为0. 8~1. 0、3~4、8~10 mm的3根成熟生物滤柱处理地下水,考察滤料粒径对铁、锰、氨氮、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2~#、3~#滤柱出水的总铁平均浓度分别为0. 020、0. 037、0. 078 mg/L,锰平均浓度分别为0. 003 0、0. 005 1、0. 006 7 mg/L,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0. 022、
合理法(推理公式法)作为国内外流行的水文计算方法被广泛使用,为此,结合案例介绍了基于合理法的设计降雨过程线和径流过程线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划阶段暴雨调节塘规模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径流系数、集水时间、规划径流排放峰值流量限值的合理确定,后续可基于实测数据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该方法有利于合理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为排水防涝、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暴雨调节塘规模的合理确定提供借鉴。
针对某市某排水片区中调蓄池进水不畅的问题,采用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 Water Simulation)构建了该片区的排水模型,利用模型评估区域内两座调蓄池的运行现状、分析其进水不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造后调蓄池的最大利用效率可提高至100%,说明改造方案是合理、可行的。水力模型在合流制调蓄池进水管改造中的应用方法,可为其他地区合流制调
在距离较长的输水管路中,单个阀门对水锤的控制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通过在管路中增设阀门,将管路分解为两段进行管理,利用水锤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叠加性,制造人工波源,对管路中的水锤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以MATLAB软件为工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采用双阀协调方式和双阀动作方式控制水锤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阀协调操作有利于管路中水锤问题的改善;结合单阀连续两阶段调节的优势,将双阀也均进行连续
目前,以微滤和超滤为代表的低压膜过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广泛,但普遍存在的膜污染问题仍然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作为缓解膜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臭氧氧化及其组合技术在低压膜污染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了臭氧氧化及其组合技术(臭氧催化氧化、臭氧/双氧水、臭氧/吸附和臭氧/混凝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膜污染缓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以臭氧为核心的组合技术对天然有机物为主的各类膜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作用机制,最后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介水传播病毒在各种水体中的存在水平,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水中病毒的控制要求及其标准检测方法,对饮用水中病毒的富集浓缩及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水中病毒检测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建立饮用水中病毒的检测方法及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当前采用经验参数法计算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池容,该方法存在参数取值合理性不足、CSO控制效果不清等问题。基于暴雨强度公式和合理法,提出与溢流频次控制标准相对应的设计暴雨,并分别根据简化的三角形径流过程线、由设计降雨过程线得到的径流过程线,给出了CSO溢流口溢流量(调蓄池池容)和污水处理厂厂前溢流量计算方法。以北京为例,拟合得到CSO调蓄池池容与径流截流比、历时24 h设计降雨径流量之间的
对取自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水样分别进行氯消毒和氯胺消毒,分析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对7类18种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潜能的影响,测定的DBPs包括含碳DBPs[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代酮(HKs)、三氯乙醛(CH)]和含氮DBPs[卤乙腈(HANs)、三氯硝基甲烷(TCNM)、总亚硝胺(TONO)]。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均能有效降低卤代DBPs的生成潜能,活性炭吸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