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面是“未开发的亚洲金矿”,另一面却是落后混乱的市场环境,想要拓荒印度,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跨国经验都派不上用场——哪怕是沃尔玛、宜家这样的大卖场,也是虎视眈眈无从下口。但在国际巨头们苦叹僵局难破时,一家小小的英国鞋商竟捷足先登!
早在2008年,英国人斯图亚特·佩弗就将他母亲一手创立的佩弗鞋业(Paver Shoes)带到了印度。这家成立于1971年的家族企业也许实力有限,但他们进军印度短短5年,已成功跻身印度鞋业前十,并且率先打破了该国政府对海外零售公司的管控,至今仍是唯一一家获准在印度全资开店的外国鞋商。
在破解印度市场这道难题上,佩弗公司显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公式——
印度人穿什么鞋?
“我们已经错过了中国,现在难道还要错过印度吗?”2008年,斯图亚特第一次在家族会议上试图说服家人——他的父母和两个兄弟——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们时,他已经是半个“印度通”了。
佩弗鞋业是一家标准的家族企业,是斯图亚特的母亲靠着200英镑的贷款创立的,如今是一家年营业额6000多万英镑、在英国小有名气的鞋具公司。斯图亚特在佩弗家排行老二,是现任总裁。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斯图亚特大谈自己在2007年的印度之旅,“那里的市场环境无比糟糕,但消费潜力却十分巨大。”印度与中国有着几乎同样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廉价劳动力,而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虽然说法不一,但大体数量在5000万人到3亿人之间;高盛预测,“到202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将超过英国。”但如今印度的整个鞋业规模仅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只有20%是有组织的市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做得好一点。”斯图亚特说,“欧美市场已经温吞无力,还得与巨头抢食,而印度却是一个还有犯错空间的市场!”
他还搬出了百丽集团对印度的判断,这个熟知亚洲鞋业市场的企业认为:“如今的印度正如15年前的中国。去印度开展业务,你将骑上消费的浪潮!”
会议结束,斯图亚特如愿拿到了100万英镑的“印度探险基金”。然而,探险之旅还没开始佩弗就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没法在印度直接开店,因为印度政府规定,任何一家零售商店外资最多只能占股50%。
斯图亚特早有准备,他与总部在英国的印度前瞻集团(Foresight Group)关系很好,在家族会议之前,他就与其高管乌特萨福·赛斯筹划过进军印度的策略了。佩弗鞋业与前瞻集团各承诺陆续投入500万英镑,合资成立了设在印度的“佩弗英国”公司,股权各占一半。赛斯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
“进军印度之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印度人穿什么鞋’。”赛斯说, “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必须按照印度人的需求销售商品。”这也是斯图亚特印度之行的成果之一,他完全不能理解一些国外品牌在印度的傲慢,“他们想当然地卖东西,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时候卖套头针织衫,在人们的心理价位只有5英镑的地方销售150英镑的衬衫。顾客怎么会喜欢?”
“印度的消费习惯跟英美正好相反,女鞋的消费只占到25%,也比男鞋便宜得多。女鞋的增长潜力很大。”赛斯完全赞同斯图亚特的本土化策略,他同时也认为要“轻奢”。另外,在以男性影响力为主导的印度,高端男鞋能帮助佩弗英国开辟发展坦途。
而印度的龙头鞋企巴塔公司主攻大众平价市场。如此一来,目标便非常明确:佩弗英国的第一批产品是西方款式的短跟女鞋,及黑色系带的布洛克风格男式皮鞋,和高端的正装黑皮鞋。后两者是当地银行家和政客的最爱。定价则面对中上层消费人群,高于印度本土品牌李库珀和林地,但比国际品牌Gioxx和ECCO等要低上40%。
2009~2010财年,佩弗英国的营业额达500万美元,比创立第一年增长了600%,销量也飞快地赶上了在印度发展十多年的本土品牌李库珀。
英国脸,印度心
佩弗英国目前在印度已拥有32家店铺和120个专柜,覆盖了印度重要城市的高级商场和商业街,“我们现在在新德里可汗市场、孟买和班加罗尔的机场都有店铺。”赛斯站在孟买市中心的佩弗门店里介绍说,这里看上去和英国的佩弗门店大不一样。
在英国,为了节省成本,佩弗门店选择的是仓储式货架,让顾客在通道里自行选购。但在印度,他们选择了宽敞明亮的店铺,装修得富丽堂皇,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刷着一面英国国旗。
印度人喜欢显眼的品牌LOGO,而国外品牌在印度是个大卖点:“他们喜欢英国牌子,认为这代表品质。我们就得把LOGO和英国国旗印得大一点。”佩弗在印度的门店还有四处走动的员工随时为顾客服务,他们穿的polo衫上也印着米字旗。“甚至还有顾客向员工建议,在皮鞋鞋面上也印上佩弗的LOGO和英国国旗。”赛斯笑着说,“我只想回答:乐意效劳!”
在“源自英伦”的外表之下,佩弗却是纯正的“印度制造”。
佩弗的原材料有40%都采购自印度,其他从越南、意大利和中国进口。“我们计划将采购比例增至50%。”赛斯说,这都是环境所迫,和中国相比,印度的零售空间非常昂贵,但作为原材料基地却很有潜力。
佩弗英国在2009年便斥资600万美元在印度建成了第一个工厂,位于印度著名的皮革生产基地泰米尔纳德邦的安布尔城。斯图亚特还特意在工厂里建立了一个有150名员工的研发中心,有一套自由电脑辅助设计系统,同时,配合设立了一条快速反应生产线,让工厂在28天内就能量产应季的新产品。而传统的印度制鞋企业,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个月。
虽然佩弗错过了中国市场,但却没错过“邻里优势”,斯图亚特把最新的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用其成熟高效的市场环境来为印度市场铺路:在中国设计一款新鞋只需要2~3天,比在印度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为了配合高效率的研发,斯图亚特和赛斯还跑遍了印度寻找本地供应商,但即使是印度的工商业中心新德里、或是经济中心孟买,也几乎全是些零碎的小工厂。而且斯图亚特完全不信任他们,“我弟弟早在2002年就领教过印度供应商的‘跳票’能力,我们和那个印度供应商合作了三年,没有哪一次是按时交货的。” 最后他们决定采用“不固定合作”的办法,筛选出了12个不同的供应商,把其中五家定为优先合作对象,以便更灵活地充实每年100万双的代工需求。
如果说佩弗英国是“英国脸、印度心”,那么他们的“主动脉”则是特许经营。一开始他们就和印度最大的皮鞋零售商信实足迹达成合作,另外还有特里顿等零售商,佩弗唯一的要求是“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运营”。
信实足迹的主管辛哈说,“佩弗从概念设计到产品上市的周转时间非常快,能比同类品牌更快地推出应季新品,同时,他们的定位也决定了佩弗是靠销售价值取胜,留给我们的利润很高。”
尽管不依赖走量,但佩弗鞋的销量也非常可观,在钦奈的一家佩弗门店,一个月卖出了198双。而在钦奈的佩弗机场店,每天可以卖出15~20双男女鞋。“我们玩了一些‘英式’的小花样。”赛斯说,比如店员都是花了大成本按照“英国标准”培训的,在机场店有特别服务:如果你买了鞋却不想带上飞机,佩弗会免费给顾客邮寄回家;如果你是印度捷特航空公司或国泰航空的会员,机场店还能打折。
2011年,佩弗英国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85亿卢比。尽管距离鞋业排名第一的印度巴塔公司的100多亿卢比还相差很远,但佩弗英国的单店平均销售额却比巴塔公司高出20%。
破解“印度式问题”
斯图亚特虽然仍在英国办公,但他每隔六到七周便要到印度一趟,花上10来天的时间“研究政策”。
“坐在英国的办公室可没办法了解印度。”斯图亚特说,他每次到印度停留,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因为政策总在变化。哪怕是一些世界通用的“常识”,在印度通通要推翻:比如全球通用的皮鞋尺码,印度官员不承认那是合法度量衡,每一双鞋必须用厘米标示;而印度服装销售的增值税是5%,鞋却高达10%,因为在商品属性划分里,鞋不是生活必需品。
与其他国际品牌的逆来顺受不同,斯图亚特在参与促进政策改变上很活跃,他加入了印度鞋类制造与零售协会,发动国内外的会员们向政府反映增值税的问题,他们甚至授权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来加强与政府的对话。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为了争取降低税收与政府的频繁对话,让佩弗英国在官员们那里混了个脸熟,拿到了“大金蛋”。
2012年,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开放零售业外资进入。佩弗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随后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竟是沃尔玛、宜家、美国布鲁克斯兄弟等零售巨头。斯图亚特忐忑不已,但9个月后,结果出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佩弗英国竟然是唯一一家获准在印度全资开店的外国鞋商!
“印度本土零售业发展欠佳,又一直是朝野和利益集团争斗的焦点,越是大集团,利益的牵扯便越多,佩弗的机会反而越大。”斯图亚特意气风发,“我认为我们起码能领先两年!”
要如何把握这两年?斯图亚特听取了百丽高管给他的供应链建议:“小启动,快补充。”
在建设新的生产工厂时,佩弗为自己拉了一个靠山,他们的新加工厂要为意大利知名舒适鞋品牌Fly Flot做代工,80%的产量都供给Fly Flot。“我们的资金有限,合作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以很小的代价启动起来。”
供货基本得到保证,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把这些货品按时运送到门店。印度的物流状况让人绝望,斯图亚特曾经邮寄了一双样品鞋到供货商那里,他的助理为这个小包裹找他签了13次字:需要13份文件才能邮寄,每份文件都必须有手写签名、盖章和日期。
“跨邦运货更难,要处理20份文件,交3种税,走完流程要拖上两周。”斯图亚特说,他们的运货卡车曾在一个邦的边境被扣留了好几天,原因是20份文件中有一份不合规定。“他们等到新的文件送到了才放行。”
为了能够“快补充”,斯图亚特在钦奈、孟买和新德里建立了三座仓库,后来整合成一家大仓储中心。公司还花了14~15个月的时间,自己投资开发了一套IT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确保商品出售的那一刻库房数据就能和店里同步,尤其强化了缺货信息的处理,保证在得到缺货消息的第二天早上就能给予补充。
有了两年的先机,斯图亚特还计划在印度追加一倍的投资至5000万美元。虽然运转得风生水起,但佩弗鞋业投入了几乎一年的纯利,目前印度市场仍未盈利。2014年,他们将引进新的“英国小姐”品牌,面向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这意味着销售额更上一个台阶。”斯图亚特十分乐观,他认为自己已经骑上了印度的消费浪潮:“未来五年内我们会专注深耕印度市场,这是我们成为亿万英镑企业的唯一、也是最大的机会。”
印度的零售市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未采的金矿,专家估计至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佩弗英国的印度之旅,这才刚刚开始。
早在2008年,英国人斯图亚特·佩弗就将他母亲一手创立的佩弗鞋业(Paver Shoes)带到了印度。这家成立于1971年的家族企业也许实力有限,但他们进军印度短短5年,已成功跻身印度鞋业前十,并且率先打破了该国政府对海外零售公司的管控,至今仍是唯一一家获准在印度全资开店的外国鞋商。
在破解印度市场这道难题上,佩弗公司显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公式——
印度人穿什么鞋?
“我们已经错过了中国,现在难道还要错过印度吗?”2008年,斯图亚特第一次在家族会议上试图说服家人——他的父母和两个兄弟——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们时,他已经是半个“印度通”了。
佩弗鞋业是一家标准的家族企业,是斯图亚特的母亲靠着200英镑的贷款创立的,如今是一家年营业额6000多万英镑、在英国小有名气的鞋具公司。斯图亚特在佩弗家排行老二,是现任总裁。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斯图亚特大谈自己在2007年的印度之旅,“那里的市场环境无比糟糕,但消费潜力却十分巨大。”印度与中国有着几乎同样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廉价劳动力,而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虽然说法不一,但大体数量在5000万人到3亿人之间;高盛预测,“到202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将超过英国。”但如今印度的整个鞋业规模仅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只有20%是有组织的市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做得好一点。”斯图亚特说,“欧美市场已经温吞无力,还得与巨头抢食,而印度却是一个还有犯错空间的市场!”
他还搬出了百丽集团对印度的判断,这个熟知亚洲鞋业市场的企业认为:“如今的印度正如15年前的中国。去印度开展业务,你将骑上消费的浪潮!”
会议结束,斯图亚特如愿拿到了100万英镑的“印度探险基金”。然而,探险之旅还没开始佩弗就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没法在印度直接开店,因为印度政府规定,任何一家零售商店外资最多只能占股50%。
斯图亚特早有准备,他与总部在英国的印度前瞻集团(Foresight Group)关系很好,在家族会议之前,他就与其高管乌特萨福·赛斯筹划过进军印度的策略了。佩弗鞋业与前瞻集团各承诺陆续投入500万英镑,合资成立了设在印度的“佩弗英国”公司,股权各占一半。赛斯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
“进军印度之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印度人穿什么鞋’。”赛斯说, “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必须按照印度人的需求销售商品。”这也是斯图亚特印度之行的成果之一,他完全不能理解一些国外品牌在印度的傲慢,“他们想当然地卖东西,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时候卖套头针织衫,在人们的心理价位只有5英镑的地方销售150英镑的衬衫。顾客怎么会喜欢?”
“印度的消费习惯跟英美正好相反,女鞋的消费只占到25%,也比男鞋便宜得多。女鞋的增长潜力很大。”赛斯完全赞同斯图亚特的本土化策略,他同时也认为要“轻奢”。另外,在以男性影响力为主导的印度,高端男鞋能帮助佩弗英国开辟发展坦途。
而印度的龙头鞋企巴塔公司主攻大众平价市场。如此一来,目标便非常明确:佩弗英国的第一批产品是西方款式的短跟女鞋,及黑色系带的布洛克风格男式皮鞋,和高端的正装黑皮鞋。后两者是当地银行家和政客的最爱。定价则面对中上层消费人群,高于印度本土品牌李库珀和林地,但比国际品牌Gioxx和ECCO等要低上40%。
2009~2010财年,佩弗英国的营业额达500万美元,比创立第一年增长了600%,销量也飞快地赶上了在印度发展十多年的本土品牌李库珀。
英国脸,印度心
佩弗英国目前在印度已拥有32家店铺和120个专柜,覆盖了印度重要城市的高级商场和商业街,“我们现在在新德里可汗市场、孟买和班加罗尔的机场都有店铺。”赛斯站在孟买市中心的佩弗门店里介绍说,这里看上去和英国的佩弗门店大不一样。
在英国,为了节省成本,佩弗门店选择的是仓储式货架,让顾客在通道里自行选购。但在印度,他们选择了宽敞明亮的店铺,装修得富丽堂皇,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刷着一面英国国旗。
印度人喜欢显眼的品牌LOGO,而国外品牌在印度是个大卖点:“他们喜欢英国牌子,认为这代表品质。我们就得把LOGO和英国国旗印得大一点。”佩弗在印度的门店还有四处走动的员工随时为顾客服务,他们穿的polo衫上也印着米字旗。“甚至还有顾客向员工建议,在皮鞋鞋面上也印上佩弗的LOGO和英国国旗。”赛斯笑着说,“我只想回答:乐意效劳!”
在“源自英伦”的外表之下,佩弗却是纯正的“印度制造”。
佩弗的原材料有40%都采购自印度,其他从越南、意大利和中国进口。“我们计划将采购比例增至50%。”赛斯说,这都是环境所迫,和中国相比,印度的零售空间非常昂贵,但作为原材料基地却很有潜力。
佩弗英国在2009年便斥资600万美元在印度建成了第一个工厂,位于印度著名的皮革生产基地泰米尔纳德邦的安布尔城。斯图亚特还特意在工厂里建立了一个有150名员工的研发中心,有一套自由电脑辅助设计系统,同时,配合设立了一条快速反应生产线,让工厂在28天内就能量产应季的新产品。而传统的印度制鞋企业,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个月。
虽然佩弗错过了中国市场,但却没错过“邻里优势”,斯图亚特把最新的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用其成熟高效的市场环境来为印度市场铺路:在中国设计一款新鞋只需要2~3天,比在印度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为了配合高效率的研发,斯图亚特和赛斯还跑遍了印度寻找本地供应商,但即使是印度的工商业中心新德里、或是经济中心孟买,也几乎全是些零碎的小工厂。而且斯图亚特完全不信任他们,“我弟弟早在2002年就领教过印度供应商的‘跳票’能力,我们和那个印度供应商合作了三年,没有哪一次是按时交货的。” 最后他们决定采用“不固定合作”的办法,筛选出了12个不同的供应商,把其中五家定为优先合作对象,以便更灵活地充实每年100万双的代工需求。
如果说佩弗英国是“英国脸、印度心”,那么他们的“主动脉”则是特许经营。一开始他们就和印度最大的皮鞋零售商信实足迹达成合作,另外还有特里顿等零售商,佩弗唯一的要求是“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运营”。
信实足迹的主管辛哈说,“佩弗从概念设计到产品上市的周转时间非常快,能比同类品牌更快地推出应季新品,同时,他们的定位也决定了佩弗是靠销售价值取胜,留给我们的利润很高。”
尽管不依赖走量,但佩弗鞋的销量也非常可观,在钦奈的一家佩弗门店,一个月卖出了198双。而在钦奈的佩弗机场店,每天可以卖出15~20双男女鞋。“我们玩了一些‘英式’的小花样。”赛斯说,比如店员都是花了大成本按照“英国标准”培训的,在机场店有特别服务:如果你买了鞋却不想带上飞机,佩弗会免费给顾客邮寄回家;如果你是印度捷特航空公司或国泰航空的会员,机场店还能打折。
2011年,佩弗英国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85亿卢比。尽管距离鞋业排名第一的印度巴塔公司的100多亿卢比还相差很远,但佩弗英国的单店平均销售额却比巴塔公司高出20%。
破解“印度式问题”
斯图亚特虽然仍在英国办公,但他每隔六到七周便要到印度一趟,花上10来天的时间“研究政策”。
“坐在英国的办公室可没办法了解印度。”斯图亚特说,他每次到印度停留,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因为政策总在变化。哪怕是一些世界通用的“常识”,在印度通通要推翻:比如全球通用的皮鞋尺码,印度官员不承认那是合法度量衡,每一双鞋必须用厘米标示;而印度服装销售的增值税是5%,鞋却高达10%,因为在商品属性划分里,鞋不是生活必需品。
与其他国际品牌的逆来顺受不同,斯图亚特在参与促进政策改变上很活跃,他加入了印度鞋类制造与零售协会,发动国内外的会员们向政府反映增值税的问题,他们甚至授权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来加强与政府的对话。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为了争取降低税收与政府的频繁对话,让佩弗英国在官员们那里混了个脸熟,拿到了“大金蛋”。
2012年,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开放零售业外资进入。佩弗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随后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竟是沃尔玛、宜家、美国布鲁克斯兄弟等零售巨头。斯图亚特忐忑不已,但9个月后,结果出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佩弗英国竟然是唯一一家获准在印度全资开店的外国鞋商!
“印度本土零售业发展欠佳,又一直是朝野和利益集团争斗的焦点,越是大集团,利益的牵扯便越多,佩弗的机会反而越大。”斯图亚特意气风发,“我认为我们起码能领先两年!”
要如何把握这两年?斯图亚特听取了百丽高管给他的供应链建议:“小启动,快补充。”
在建设新的生产工厂时,佩弗为自己拉了一个靠山,他们的新加工厂要为意大利知名舒适鞋品牌Fly Flot做代工,80%的产量都供给Fly Flot。“我们的资金有限,合作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以很小的代价启动起来。”
供货基本得到保证,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把这些货品按时运送到门店。印度的物流状况让人绝望,斯图亚特曾经邮寄了一双样品鞋到供货商那里,他的助理为这个小包裹找他签了13次字:需要13份文件才能邮寄,每份文件都必须有手写签名、盖章和日期。
“跨邦运货更难,要处理20份文件,交3种税,走完流程要拖上两周。”斯图亚特说,他们的运货卡车曾在一个邦的边境被扣留了好几天,原因是20份文件中有一份不合规定。“他们等到新的文件送到了才放行。”
为了能够“快补充”,斯图亚特在钦奈、孟买和新德里建立了三座仓库,后来整合成一家大仓储中心。公司还花了14~15个月的时间,自己投资开发了一套IT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确保商品出售的那一刻库房数据就能和店里同步,尤其强化了缺货信息的处理,保证在得到缺货消息的第二天早上就能给予补充。
有了两年的先机,斯图亚特还计划在印度追加一倍的投资至5000万美元。虽然运转得风生水起,但佩弗鞋业投入了几乎一年的纯利,目前印度市场仍未盈利。2014年,他们将引进新的“英国小姐”品牌,面向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这意味着销售额更上一个台阶。”斯图亚特十分乐观,他认为自己已经骑上了印度的消费浪潮:“未来五年内我们会专注深耕印度市场,这是我们成为亿万英镑企业的唯一、也是最大的机会。”
印度的零售市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未采的金矿,专家估计至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佩弗英国的印度之旅,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