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技术及其质量监测的发展现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医疗对病人的治疗进行了革命性的推进,根据药理学和药物信息并结合患者自身的遗传信息推出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使针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检测日渐重要。但检测项目和技术的多样化也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保证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简单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和个体化药物检测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靶基因位点检测项目中4种常用检测技术的质量保证要素,并进一步讨论了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的标准品研究进展,最后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做了简单展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532-53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乳中糖巨肽对体外婴儿双歧杆菌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量效关系。方法成熟乳取自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广州地区身体健康、无特殊饮食习惯、生活安定、奶量充足的30例产妇,从母乳中分离出酪蛋白,通过凝乳酶水解酪蛋白分离糖巨肽,再使用超滤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人乳糖巨肽。将牛乳糖巨肽及人乳糖巨肽按一定浓度(0、250、500、1 000、1 500、2 000和3 000 mg
目的探讨集束泌乳干预对提高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早产分娩并住院、且早产儿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2)。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泌乳方法指导,干预组接受集束泌乳干预,即协助产妇确定泌乳目标、指导并帮助产妇产后6 h内开始泵奶/挤奶、指导产妇通过"泌乳日记"记录每天泵奶/挤奶和送奶情况。观察并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抑制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inhibitory peptide,BI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04只分为假手术组(n=8)、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8)。对照组与实验组建立HI
期刊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可溶性生物标志物是指存在于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其检测具有简便、创伤性小、花费相对低等优点,因此在肿瘤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评估中有潜在价值。鉴于目前临床上用于卵巢癌诊断的可溶性生物标志物有限,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尚未满足临床要求,探索新的卵巢癌相关可溶性生物标志物是当前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使
分子诊断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病原体检测、肿瘤易感基因检测与分子分型、伴随诊断和预后评估等领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分子检测,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定量PCR、微阵列芯片和DNA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弥补了常规检验的不足,将现代检验医学推向了新的高度。随着转化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在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MTHFR基因变异可导致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合成不足,由此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的转换,这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体内积聚的主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被公认为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如心血管、神经精神类、肿瘤等。MTHFR与各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发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
血液样本作为生物样本库的重要成员,含有丰富的生物分子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及预后等。血液样本较组织样本具有更容易获取、可连续采样及检测项目丰富等优势。然而,血液样本收集后需进行处理、分装并冻存于适合长期冰冻保存的容器中。否则,血液中RNA在常温运输及日常保存条件下容易发生降解,从而影响后续分子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及研发。本文阐释了目前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常规血液采集和保存方法对血液RNA降
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对基因遗传变异疾病的准确分析有利于疾病精准预测、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是两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540-543)
临床基因检测近年来进展迅速,在遗传病、感染性疾病诊断,个性化诊疗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在临床应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关注产前、未成年及成年人基因检测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并提出基因检测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希望通过该文引起医务工作者对基因检测伦理学的重视,推动基因检测在临床的有序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48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