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用“呱呱坠地”来形容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哭声是宝宝向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声“问候”, 宝宝伴随着哭声降临,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哭声都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有时候宝宝的哭声很大,声音洪亮;有的却很小,哼哼唧唧。其实,宝宝不同的哭声传递着不同的健康信息,读懂哭声背后的“成长密码”,可以及时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
宝宝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只能以哭来表达自己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身体的不适。比如饿了、累了、渴了、孤单了、尿布湿了、环境过热或过冷了,宝宝都会哭。有的宝宝白天睡得久了,夜间就会哭闹,有的孩子则会用哭声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些生理性的啼哭,都反映了孩子正常的生理或心理需求。一般通过喂水、喂奶、换尿布和拥抱等方式,很快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啼哭了。
但如果是身体不适而引起的啼哭,哭声往往与平时不同,而且不易安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宝宝的身体进行观察,尽快对其啼哭做出回应。
总结起来,宝宝哭闹主要出于生理与病理两个方面的因素,那么,生理性啼哭与病理性啼哭有什么区别?我们应当如何听懂宝宝的哭声呢?
生理性啼哭:响亮而不刺耳
宝宝通常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表达的需求不同,宝宝的哭声也不尽相同。
健康性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