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分析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女,22岁.因2个月前当地乡镇卫生院超声发现肝占位来院就诊.患者无疼痛,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不适.否认病毒性肝炎、结核、药物过敏史、手术及外伤史等.体格检查:肝区无明显叩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0μg/L,癌胚抗原2.0 μg/L,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超声检查:肝右后叶可见一大小约33 mm×25 mm中等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周边见不完整的声晕环绕(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上述
期刊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多种方法测量右心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 46例健康志愿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18~59岁,平均(34±14)岁,在24 h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心脏磁共振(cMRI)检查.2-DE计算右心室容积采用Simpson法、对切半椭圆体法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进行.RT-3DE图像分别采用三平面成像法及TomTec 4D RV-Fu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并与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超声评价右心功能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测量32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脏磁共振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及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计算右室射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早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连续纳入早期HCM患者70例,同期纳入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三维超声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运用TomTec脱机分析软件对左室16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以及整体应变等三维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期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
已有研究表明[1]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程度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但是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脑梗死灶体积是反映脑梗死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影响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笔者对颈动脉斑块增强类型与脑梗死灶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巨细胞颞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9例经活检证实为巨细胞颞动脉炎患者,其中29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11例行磁共振检查,观察颞动脉管壁及血管内径,与颞动脉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正常颞动脉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颞动脉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均能清晰显示,29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27例,诊断符合率约93.1%.11例磁共振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单次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维持血液透析稳定的尿毒症患者37例,于透析前、后30 min内各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选取2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超声常规指标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并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涎腺内实性良性包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涎腺内包块手术的患者74例,术前均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涎腺内实性良性包块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其中腮腺混合瘤22例,颌下腺混合瘤13例,腮腺腺淋巴瘤33例,颌下腺腺淋巴瘤6例,对各组患者的弹性模量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混合瘤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33.53±3.35)kPa,颌下腺混合瘤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
患儿男,3个月,因哭闹不止10余天入院.体检发现盆腔一巨大包块,大小约80 mm×70 mm,边界清楚,质硬.超声检查见右侧盆腔内、骶尾骨前方一巨大实质性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7 mm×69 mm,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回声呈栅栏状(图1),包块质硬.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图2),阻力指数0.80.超声提示:右侧盆腔内巨大实质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
期刊
目的 探讨胎儿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超声随访价值。方法选择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压差大于20mmHg(1mmHg=0.133kPa)、右房右室增大的44例胎儿进行观察。自孕24周至胎儿出生后9周,每4周观测一次三尖瓣反流速度、反流压差、心腔大小、有无心包腔或胸腔积液等。结果44例中有18例(40.9%)在出生前好转;25例(56.8%)于出生1~62d后三尖瓣反流消失或转为极轻度,其中3例出生前反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