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阐释]
“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规范,就要做到标准、规矩、典范。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除上述要求外,语言运用还要得体,使用语言能够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和语体的要求。
[写作指导]
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语言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的大小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意生造词语;二是造句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用方言、俚语。
二、语言准确
有些论述,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以偏概全,把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应婉转。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啊!
这段文字中,考生把握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准确地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牢骚”的弊端。这就是语言准确的体现。
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中的每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主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如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如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代词呼应、选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等方法,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句,避免由于思维速度高于表达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的“跳跃”现象。
四、语言得体
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限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讲究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讲究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要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讲究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要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讲究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要平实简洁。
五、考场作文“语言通顺”有窍门
窍门有二。一是多写短句。考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用长句一般不容易表达清楚,而短句把握起来则容易得多。二是写完后多读几遍。许多考生对语言的理性分析能力有限,但语感相对好一点。事实上,只有自己读来朗朗上口,语言才可能是通顺明白的。
[考场佳作]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你可曾在这喧嚣的世间得到过安慰?亲爱的朋友,你可曾在这竞争的社会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过用一种怎样的心拥抱我们的生活?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空间越来越狭隘,金钱的世界,充斥着我们的眼睛;五花八门的物欲,扰乱我们的身心;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令人透不过气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快捷,都是那样奢华。人们的心,似乎早就不再纯洁。争名夺利的事情还少吗?勾心斗角的把戏还没有看够吗?
过惯了紧张而劳累的生活,朋友,你难道不想寻一片安然舒适的净土,找一处桃花源,停下急促的脚步,吸一口自然的馨香,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看粉红的桃花,带着欢快的蜂、蝶轻轻舞动,是多么惬意!
有人会问,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甜美的天地?有的,而且这样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在自然中生活。走进山林,体悟大山的魄力;走向溪流,感悟流水的灵气;走近朝霞,抚摸太阳的温暖;靠近夕阳,亲吻牧归的回响;奔向田野,拾取绿色的慰藉;拜访农家,欣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适。
当你一大早起来,爬上一座山林,看一轮朝阳从远处天边的云隙间冉冉升起;当你带着浑身的汗水,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中,听鸟儿的婉转歌喉;当你来到小河边,看着河水不知疲倦地欢腾流淌;当你安坐在农家,接过农人的一杯清茶;当你奔跑在油菜花田里,或者看着金黄的麦穗,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中,抛开了一切烦恼,让思绪在微风中飘荡,自由而欢畅……
朋友,回归吧,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固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我们固然不能像王维那样,游历山水,看“明月松间照”,听“清泉石上流”;亦不能像苏轼那样泛舟赤壁之下,听醉人的洞箫之声……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亲近大自然,亲近她的美。
来吧,让我们一起拥抱这可爱的大自然。呼吸晨曦中的空气,聆听浪花拍击的声音,抚摸阳光下的海滩,感受森林中的缕缕清新……这种感觉是何等轻松!在经受了种种紧张后,这片刻的放松虽然短暂,但足以令我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从而使我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轮挑战。
来吧,让我们在自然中生活,看芭蕉叶大,闻荞麦花香,品桃源芬芳!让满眼的绿色把我们陶醉,让清脆的鸟鸣过滤心情,让丁冬的泉流带走疲惫……
来吧,让我们用心拥抱这心灵的慰藉,成全一片自由的梦想!
[点评]
此文中的“自然”,主要指“自然界”。作者开篇渲染“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令人透不过气来”,接着用设问句过渡,在尽情展示自然之美后,发出了“朋友,回归吧,在自然中生活”的呼唤。行文中始终强调“用心”去亲近大自然,有效提升了全文品位。
文中“来吧,让我们在自然中生活,看芭蕉叶大,闻荞麦花香,品桃源芬芳!让满眼的绿色把我们陶醉,让清脆的鸟鸣过滤心情,让丁冬的泉流带走疲惫……”等片段,写得颇具诗的韵味。
(编辑 文 墨)
“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规范,就要做到标准、规矩、典范。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除上述要求外,语言运用还要得体,使用语言能够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和语体的要求。
[写作指导]
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语言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的大小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意生造词语;二是造句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用方言、俚语。
二、语言准确
有些论述,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以偏概全,把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应婉转。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啊!
这段文字中,考生把握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准确地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牢骚”的弊端。这就是语言准确的体现。
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中的每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主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如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如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代词呼应、选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等方法,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句,避免由于思维速度高于表达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的“跳跃”现象。
四、语言得体
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限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讲究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讲究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要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讲究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要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讲究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要平实简洁。
五、考场作文“语言通顺”有窍门
窍门有二。一是多写短句。考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用长句一般不容易表达清楚,而短句把握起来则容易得多。二是写完后多读几遍。许多考生对语言的理性分析能力有限,但语感相对好一点。事实上,只有自己读来朗朗上口,语言才可能是通顺明白的。
[考场佳作]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你可曾在这喧嚣的世间得到过安慰?亲爱的朋友,你可曾在这竞争的社会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过用一种怎样的心拥抱我们的生活?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空间越来越狭隘,金钱的世界,充斥着我们的眼睛;五花八门的物欲,扰乱我们的身心;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令人透不过气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快捷,都是那样奢华。人们的心,似乎早就不再纯洁。争名夺利的事情还少吗?勾心斗角的把戏还没有看够吗?
过惯了紧张而劳累的生活,朋友,你难道不想寻一片安然舒适的净土,找一处桃花源,停下急促的脚步,吸一口自然的馨香,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看粉红的桃花,带着欢快的蜂、蝶轻轻舞动,是多么惬意!
有人会问,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甜美的天地?有的,而且这样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在自然中生活。走进山林,体悟大山的魄力;走向溪流,感悟流水的灵气;走近朝霞,抚摸太阳的温暖;靠近夕阳,亲吻牧归的回响;奔向田野,拾取绿色的慰藉;拜访农家,欣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适。
当你一大早起来,爬上一座山林,看一轮朝阳从远处天边的云隙间冉冉升起;当你带着浑身的汗水,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中,听鸟儿的婉转歌喉;当你来到小河边,看着河水不知疲倦地欢腾流淌;当你安坐在农家,接过农人的一杯清茶;当你奔跑在油菜花田里,或者看着金黄的麦穗,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中,抛开了一切烦恼,让思绪在微风中飘荡,自由而欢畅……
朋友,回归吧,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固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我们固然不能像王维那样,游历山水,看“明月松间照”,听“清泉石上流”;亦不能像苏轼那样泛舟赤壁之下,听醉人的洞箫之声……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亲近大自然,亲近她的美。
来吧,让我们一起拥抱这可爱的大自然。呼吸晨曦中的空气,聆听浪花拍击的声音,抚摸阳光下的海滩,感受森林中的缕缕清新……这种感觉是何等轻松!在经受了种种紧张后,这片刻的放松虽然短暂,但足以令我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从而使我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轮挑战。
来吧,让我们在自然中生活,看芭蕉叶大,闻荞麦花香,品桃源芬芳!让满眼的绿色把我们陶醉,让清脆的鸟鸣过滤心情,让丁冬的泉流带走疲惫……
来吧,让我们用心拥抱这心灵的慰藉,成全一片自由的梦想!
[点评]
此文中的“自然”,主要指“自然界”。作者开篇渲染“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令人透不过气来”,接着用设问句过渡,在尽情展示自然之美后,发出了“朋友,回归吧,在自然中生活”的呼唤。行文中始终强调“用心”去亲近大自然,有效提升了全文品位。
文中“来吧,让我们在自然中生活,看芭蕉叶大,闻荞麦花香,品桃源芬芳!让满眼的绿色把我们陶醉,让清脆的鸟鸣过滤心情,让丁冬的泉流带走疲惫……”等片段,写得颇具诗的韵味。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