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的生活,能煎熬着人们的肉体,更能锤炼人们的灵魂。在饥饿考验的生死关头,蒲溜人所表现出来的耐力和互助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和敬仰。
这样的小说,在今天的社会面前,似乎更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和令人震撼的渗透力。
小说的作者力图用简洁的笔墨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山乡的风俗画,而这幅山水画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刻骨铭心的泪水和醒悟。我们同作家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走一走,看一看,当感叹过后,更多的是陷入沉思。
怎样用新的生活去抚慰那个岁月的创伤,也许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这片土地上所滋养着的苦难,是一笔怎样评估都并不过分的财富呀。
一
汪春明抬头,头上一片苍黄,天空里,铁黑的泡桐树高高地丫杈着,树下是黑褐色的草房屋顶,高高低低的房檐,沿街扯开去。汪春明跟着驴车,木偶似的晃动着。街巷间阴冷晦暗,觉不到一丝暖意。一路走下去,整个小子集上的房舍,就数区粮站最威武。瞅着那勾了白石灰缝隙的青砖院墙,瞅着院墙内高大屋顶上的红脊瓦,汪春明不甘心地钉在那里,就如一尊没了血脉、丢了魂魄的站尸。
坐在驴车上的汪去水拍拍他说:“春明,别看了!咱走吧。”
汪春明合上眼皮,把一对瓦灰的小眼珠紧紧地包裹了起来——为了争取到全村人活命的救济粮,这三天里,集上他来了五趟。公社革委会里,区里,所有的干部都找了,可无论他怎样叫苦,倾诉,都无济于事。脾气不好的干部,不光熊他,教训他,还奚落他:“你不是能吗?你们河湾里不入名不在册的湖地多,到处藏的都是粮食,还能饿着你们喽?!”然后,他像一只空瘪的破麻袋,被人一次一次地从屋里扔出来。脾气好的就悄悄跟他说:“春明,你消停点儿吧!别说救济粮没到,就是到了也轮不到你们。几万口子人,都张着小嘴等着呢。暂时,没指望。”汪春明急了,实在没办法了,就只好回家,把汪去水搬了出来。汪去水蒙登蒙登脸,抹下眼皮,扛着老革命的招牌,把蒲溜村的饥荒向领导一家一家告急。区委和公社的一些领导,听说汪去水来了,几乎是闻风而动,能躲的都躲了。最后,他找到革委会窦主任,桌子都掀了,仍旧讨不来一粒粮食。
走出区委大院的时候,分管粮农的杨干事悄悄跟了出来。上到东西大街上,杨干事拉拉汪去水的胳膊说:“老汪大哥,你别生气,现在挨饿的不只您一处。面临的饥荒早都上报了,可上面还没有确切的通知,粮库里那点战备粮谁敢动?”说着,杨干事拿手指了指叹道:“你看看这一整条街,这整个集上,一千七八百户人家,都酉时了,可有一家烟囱是冒烟的?唉!‘椿树绾卷儿,老头老妈饿得翻眼儿’,哪年三春上不饿人?你们村的情况我已经做了记录,今年的救济粮,据说是打河北调的玉米跟豌豆,估计要等十来天能下来。放心吧,救济粮肯定有你们的!到时候,头两天你们别来,待发放发放,再来找我,我去粮站帮你们开调拨单。不说你们不知道,这多年来,你们没挨过饿,没经过……好了,不送了!我回了。”说完,杨干事就急急慌慌地返了回去。
这人常说:人间烟火,人间烟火,人世间只因有了烟火才有了生象,如果没了烟火,不管城也好,乡也好,咋看都是一片死象。
死寂的大街上,比往昔空旷了许多,沿街的人家,门户紧闭。汪去水和汪春明耷拉下脑袋,谁也不再说话,就那样随着驴车往前走,像行走在无声无息的鬼城里。直到知道回家的驴拐上南北街,经过粮站跟前,汪春明才木然地逮住驴缰绳,恋恋不舍地盯着粮站的高墙红瓦,作老驴大憋气。而驴似乎也等急了,生气了,它兜着嚼口甩着头拽了几拽,才拽走了愣愣磕磕的汪春明。
汪春明也算得上是个名人,能人。不光在十里八村,就是在小子集上,谁不知道汪蒲溜的“小能豆儿”。在过去市场活泛的时候,他就曾是骡马牛行里的“牛经纪”,每年全国最大的界首骡马交易大会,他都是座上宾。另外在集上,他还开有香铺、油坊,蓆行、柴火行。汪蒲溜的老少爷们都信服他。那些年,蒲溜村的日子,总是被他捣鼓得喧喧腾腾的,油汪汪的。可自从市场管死了以后,香不让做了,属于“四旧”;芦蓆、蒲蓆、蒲扇、蒲团之类不让私卖,只能让供销社统一收购,价钱便宜得叫人心寒,白搭工夫;再后来,五天一逢集,街市就死了,绝了生意。副业革除了,蒲溜村的日子一落千丈,再也没了往日的鲜活。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不管水旱蝗虫,也不管有多重多大的灾儿、坎儿,精明的汪春明,都没让汪蒲溜人饿过肚子。用邻村人的话说:汪蒲溜的打麦场都比别人的高三尺。湾里人为避水患,都把庄台子修得很高,可汪蒲溜的打麦场比庄台子高。每年的午收、秋收两季,不论歉与丰,汪春明都会留下一部分粮食,装袋打包,封进两座麦穰垛里,几尺厚的麦穰外,再用麦糠泥一泥,抹抹光,两座溜光圆润的麦穰垛,就天衣无缝地高卧在场院上了。垛里的粮食,一不生虫,二不返潮,三防老鼠;历年来,下再长的连阴雨,发再大的洪水,这俩救命草垛都是一如既往地安然无恙。这是汪春明的高明,也是整个蒲溜村的秘密。外人很难发现破绽的。
二
然而,万事都有个想不到,是球,总有漏气的时候。
去年秋收夜,趁着星明月暗,累乏的人们都已入睡,汪春明像往年一样,滞留住全村的男人们,在场院里开小会。汪春明说:“咱大家都知道,今年从午季起就开始干旱,接着大旱,旱得沟河都见了底了。除了咱河湾里的洼地夜潮沙,见了三成粮食,周围百分之九十的地块,基本都是绝收。这眼见得大片的红芋都旱死了,秋后没了主食,大灾象已现。今冬明春要饿人了,咱不能不防呀!各人都常提醒着家里人,日子要俭省点过,能省则省,千万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别管咋着,咱还是要再存点,谁也不知道今冬明春老天爷是个啥脸,要万一是个连年灾荒,那可就苦了……”一番酌议之后,汪春明指挥着十来个壮劳力揭起垛顶,攒好垛心,把几十口袋玉米、蜀黍、花生和黄豆,都卧进今年的新麦穰垛里,然后再把垛顶按原封合上。这一切,年年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连村里的孩子都不知道。可不巧的是,往垛心里卧粮食的这一幕,偏偏给刘思礼看到了。刘思礼是公社下派瓜蒌黄大队的工作组长。这人是部队轉业的,外地人,个子不高,肚子有些儿大,长得两头尖,人送外号“鬼老鼠”。他原是去东南角的曹蒲台子了解秋收秋种情况的。吃了晚上的派饭后,不想住曹蒲台子,要赶回瓜蒌黄大队部休息,因此,就近抄了斜路。不偏不倚地,就经过了汪蒲溜家东的场院……说是“鬼老鼠”,刘思礼还真似老鼠,当他发现了汪蒲溜的秘密以后,便不再去西南方向的瓜蒌黄,而是暗暗地向北,一溜烟地窜回了小子集公社大院。 第二天上午,汪蒲溜村可热闹喽!区里,公社里,大队部里,来了很多的人。当蒲溜村的男女老少被集中到场院上的时候,都还是晕头转向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一座圆润整洁的新泥的麦穰垛顶被掀开了,那头天晚上刚卧进去的粮食口袋,像泥鳅一样,被一袋一袋地拽出来,很快摆了一片。公社革委会窦主任背着个手,围着粮食转了两圈,然后演员似的夸张着表情,故作惊讶地说:“耶耶耶!不得了!不得了!”然后双脚一顿,突然大声道:“这只是小菜一碟,还有更过劲的唻!今儿个,叫大家开开眼——揭开那个去年的老麦穰垛,就是那个最大的!”那座长长的外表已经发黑的老麦穰垛也被掀开了,足有上万斤的粮食裸露出来。浦溜村的人傻眼了,一世精明过人的汪春明也傻眼了。公社革委会的窦主任突然大声喝道:“汪队长,汪春明——站出来!你解释解释,这是咋回事儿?咹?!”这突然的变故,令汪春明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落个满头冒急汗。看着汪春明语塞的窘样,汪去水赶紧走到场地中间,不卑不亢地说:“诸位区里、公社里、大队里的领导同志,请让我来解释解释。家乡的父老乡亲、大人孩子都知道,这是咱的老传统。这在过去,一,咱乡下人是为了防兵祸、跑反,防偷防盗;二是防霉烂、防虫害、防老鼠,比放在家里的囤里、茓子里安全,保险;这现在,咱就是便于存放,不生虫,不霉变。这并没有啥好稀奇的!”“好了!”革委会窦主任瞪着眼叫道:“你别替他打掩护了,要不看你是老革命,今天连你一块儿批判!”区委陈书记对革委会窦主任摆摆手,然后亲和地走过来,拉起汪去水的手说:“一切我们都调查了解清楚了,老革命,这不关你的事,你是被蒙在鼓里的。”说完,陈书记暗暗使劲,不容置疑地把汪去水拉过一边。身后,革委会窦主任爬上汽车,举着简易的铁皮喇叭筒子大声宣布:“现在——深入揭批——汪蒲溜村生产队队长——汪春明的现场会,正式开始。把现场起获的粮食,全部搬上车,把汪春明也给我押上来……”汪春明先是被背着枪的民兵挂上雪白的大牌子,牌子是用生麻纰子系的,也白森森的,看着有些恐怖。挂好牌子,有人过来,现拿毛笔写了黑亮亮的三个大字:汪春明。每个字,都有墨汁黑蜡蜡地淋下去。然后,汪春明就被押上了车。
窦主任举着喇叭筒子愤怒地嚎叫了半天,鼓动了半天,蒲溜村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揭发,更没人批判,甚至在窦主任喊话停顿后,现场会更是显得鸦雀无声。最后,窦主任见掀不出高潮,就不得不宣布:“现场会到此结束。但是,对于这种不相信组织,不相信我们的党,不相信我们的共产主义会实现,给社会主义抹黑的生产队长,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下面,我们还要让他继续游街示众,以教育更多的人……”
汪春明跟粮食都被拉走了,在整个小子区范围内,他整整被游了三天的街。回到村里的时候,同着全村老少,一辈子都是笑笑佛似的汪春明,第一次流泪了!事后他跟汪去水说,他不是为出丑遭罪流泪,他是哭那一车粮食。
——驴车上了向阳桥,天边就垂了暮色。汪春明扒下驴嚼口说:“这驴,跑了这多趟了,吃不饱,还累。这刚发的草芽,先让它凑合着摸一会儿吧。”说着,就牵着驴下了沟坡。汪去水下了驴车,背着手,也跟了过去。汪春明说:“小老太,可记得咱小时候唱的仰脸歌了?”汪去水说:“你咋想起来问这话?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段?”
猪拱圈,
鸡打鸣,
鹅鸭满塘柳倒影。
姥娘门前一条路,
小姨小舅往家领。
吹火筒
丫丫梗,
姥娘给俺烙油饼。
烙了油饼给谁吃?
外甥吃。
外甥吃了好干啥?
好放马。
放哪个?
庙家东。
可有草?一趟青;
可有鱼?乱扑棱;
可有虾?上把抓;
可有蜗螺牛,一捞一笊头……
汪春明不是在哼唱,他唱不出来,而是一个字一个字挤出嗓子眼儿的。
汪去水心里很不是滋味,轻轻地说:“小时候,光知道连,长大了才知道这是‘淝河谣’。老古语说:走千走万,不如淝河两岸,那是夸咱这是好地方呢!”说完了,汪去水张着俩眼,失神地望着铅灰色的远天。汪春明一屁股坐到沟坎上,双手搂住头,扯着嘶嘶拉拉的肌腔儿说道:“这地,还是喧腾打鼓肥得流油的地;这人,还是这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天,这几年又是出奇地有情有义。俗语说,‘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那二年’,大前年猴年,前年鸡年,从没见过,连那两个天定的灾年都是大丰收,到处是秋收遍地红。谁料到这不是灾年的狗年,老天爷咋就变了脸?也怪我呀!去年秋,我要是把那些粮食都分了,也就……咋就让咱走到这一步了你说?嗯?!我这回村里——咋交差呀这是……”
汪去水扛着毫无表情的脸,慢慢陪他坐下来,顶着他的肩,神色凝重地说:“春明,别烦心啦,家里人还靠你拿主意呢!咱,走一步算一步吧。”汪春明突然抬起脸说:“小老太,我算过了,咱中国七亿人口,就打最少了,少得不能再少了算,二十亿亩耕地,这不收那收,东方不亮西方亮,咱也饿不着人呀!这国库里粮食到底都弄哪儿去了?咹?!”“唉——”汪去水叹口气说:“这里面有政治的原因,是国家大事,我想,可能是都支援第三世界,支援亚非拉了吧。”“世上有这一理的吗?”汪春明歪起脸瞅瞅汪去水:“自己人饿得东倒西歪,还跟人家夸富贵?”“咋说呢?一个国家要想撑住,得有骨头啊!也许是在国际上跟帝国主义斗争的需要吧……”汪春明听了,不再言语,只是无意识地抓了一把枪药似的干土,狠命地攥出一股狼烟。
放学了,一拨一拨的孩子打小子集里无精打采地走出来,又无声无语地从向阳桥上走过去。汪春明拍拍屁股,站起来,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语道:“腿软啊,孩子们都蔫了!”汪去水朝北看了看说:“咱的几个孩子都到了,回吧。”汪春明也朝北觑几眼,然后点了点头,要牵了驴去套车,可无论怎么拽,驴都不走,拧着劲地低头摸草芽。“驴也饿呀!”汪春明说了,迟迟疑疑地厮磨了一会儿,才慢慢从怀里掏出个不到一拃长的烟布口袋,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手掌心里倒了些麦麸子皮,蹲下去。驴的鼻息气流很大,汪春明怕吹丢了,就雙手护着伸到驴嘴下。驴嗅了嗅,突然就伸出舌头卷入口里,完了,又扭过长长的驴脸,定定地看汪春明。汪春明摸摸它的脸,摇摇头,叹口气,想了想,又在手心里倒了鸡蛋大小的一小堆麸皮。驴眨巴眨巴眼,长睫毛划过汪春明的脸,湿湿的,跟着低下头,只两口,就舔了去。喂完了,汪春明站起来,看了看那只喂驴的手,小心地收到胸前,拿另一只手掌托着,五指岔开,慢慢伸出自己的舌头,把四条指缝逐个儿舔个干净。 驴车套好了,六七个孩子都上了车,驴车的大胶皮轱辘缓缓地朝前滚动起来。汪春明弯着腰,怀里斜抱着驴鞭,那双暗淡无助的瓦灰眼珠收了所有的视线,把眼帘又一次重重地垂下来。晃晃悠悠的他,开始回想清早起来的一幕——
三
又是一个白鸡眼子天!汪春明推开门,仰脸看了看天,然后跺跺脚,勒紧腰带走出自家院子。他开始一家一家地串着询问,一家一家地安抚,说今天是最后一趟,又请了汪去水出马,兴许能有一线希望,要到救济粮回来,一天云彩就都散了;又说咱家家都动动火意,别管做多少饭、做不做饭,都要冒冒烟、动动火,蒸口气。有火意,这心里就生暖。汪春明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却很冷,冷得打颤。走过一条条胡同,冷风不停地打斜抄里灌进前胸,越冷,他越弯腰,越弯腰,前胸的空隙就越大,人就越冷得筛糠。汪春明背背人,抬手擤了一把清水鼻子,又扬起袖管沾了沾有些麻木的鼻尖,然后自嘲地苦笑了一下,心想,这就叫肚里没食,腰肌骨都软啊!正想着呢,突然前院里有哭声刺耳地响起来。汪春明前探着头,弓着腰紧走几步,然后撅起耳朵仔细听,是大洋马——谢桂兰!汪春明心头一紧,这女人咋能会哭?大清早起的,莫不是朝贵叔……?
汪朝贵家敞着院门,院里已聚了不少的人。没进门就听谢桂兰哭着说:“五香爹呀!——那东西不叫你吃不叫你吃,你非吃,我的老天爷呀!你看看这是咋弄啊?”挺在当门小攀床上的汪朝贵,有气无力地说:“他娘,我也是没有办法,眼看就断顿了,我是怕别把五香饿倒了,就想着:煳熟了,都是肉,应该能吃……”“春明不是正在想办法吗?不叫你吃,你还偷着吃!”“唉,春明他们够难为的了!我想拿自己实验试验。”“就你能!你装傻屌,弄成这个样子,这是咋弄——我的亲娘啊!”汪春明抢进门就喊:“桂兰婶子,出啥事了?”谢桂兰扒拉开众人,甩着大手一指:“春——明——!你看看他这是咋弄呀我的娘……”一見汪朝贵,汪春明吓得目瞪口呆——躺着的汪朝贵像充足了气的气球人,头脸脖子肚子脚手,都肿得难以想象的邪乎,看着叫人心里瘆得慌,就是噩梦里也生不出这可怕的模样。“这到底是咋回事?!”汪春明瞅着谢桂兰问。站在一边的汪五香说:“春明哥,爹在蛤蟆湾里摸到了癞蛤蟆窝,掏了大半桶,回回趁娘跟我不在家,就自己偷偷煳着吃,就……这样啦!”汪春明气得一跺脚,大声叫道:“你个老傻屌,你能不知道那不管吃?唵!快去瓜蒌黄,请先生来看看咋办。”汪五香说:“请过了,黄麻子刚送走。”“咋说?”“他说中了蟾酥毒,没啥好办法。他临走留了些甘草,叫煮了先喝着,再找些红豆、绿豆,说是白糖、茶叶也管,慢慢地排排毒看。”汪春明说:“红豆、绿豆是没指望了,连种都绝了!白糖、茶叶,咱小老太家兴许还有,愣啥愣?还不快去!”汪五香听了,撒腿就往前院汪去水家跑……
——驴车颠颠簸簸地晃着,车上大人孩子八九个,却没人说话。孩子们忽闪着呆滞无着的眼,茫然地看着上下翻动的驴胯骨;汪去水看着眼前的孩子,一张脸愁楚得能拧出水来。汪春明终于动了动屁股,直了直腰,然后展开手掌轻轻地摸了摸驴屁股,突然转回头对汪去水说:“不行回去就先杀它吧!”汪去水愣了愣说:“你的意思是要杀驴?……”汪春明点点头说:“其实,咱有头老得很的牛,早都管杀了,可咱哪敢呢?去年龚桥口,就因为杀了一头快病死的牛,给人报了告,请的杀牛的屠户被判了两年劳改。唉,冤不冤?其实,我也知道,这杀驴也犯法。可咱顾不了那些了,翻活的人不能叫尿憋死;到时候,要杀要剐随他的便!”汪去水皱皱眉,又睃了一眼拉车的驴问:“春明,你估计着能卸多少肉?”“二百来斤吧。”汪春明也瞅了一眼驴,接着说,“一户能分个四五斤,沾沾荤腥,先熬过这三两天再说。”车上的孩子们也都听明白了,一起伸着脖子,看高出车横梁的驴屁股。大多孩子听说能吃上肉,眼里就忽悠悠地有了神采。只有坐在车帮上的汪河盛一直低着头,等大家都不说话了,河盛突然抬头,瞪着两眼对汪春明说:“队——长,不要杀驴!这驴……你不能杀它。”汪春明别回头来,扭曲着比哭还难看的脸对河盛说:“我的小爷,你说的不管使!”接着,汪春明又看了看蚂蚱眼,对他说:“门楼,记住喽,回去告诉你五香哥,叫他跟你爹一块儿,通知咱全村的男劳力,都去咱队的队部开会——!我要说事。”
“春明,有主意了?”汪去水问。汪春明把驴鞭往汪去水手里一递说:“小老太,你先把车赶回去,帮五香、朝贺叔把人都召集到队部。我赶紧去趟大队部,半个时辰回。”说完,汪春明跳下车,先解开大布带子紧了紧腰,转身下了三步俩桥西边的岔路,急急慌慌地去了瓜蒌黄……
四
在这一带河湾里,瓜蒌黄是数一数二的大庄户,有近二百户人家,也是瓜蒌黄大队的所在地。村东头,从南到北分别卧着两口齐村长短的大鱼塘,俩鱼塘的中间,就是通往庄子里的大路,沿塘口的路两旁,有几株上了年纪的古柳和老洋槐,奓刺着稀稀拉拉的秃枝丫,轻描淡写地杵在初降的夜幕里。沿着村口的大路往里走,路北,第五座院子就是大队书记的家。大队书记叫黄彦昭,跟汪春明是多年的好友,另外,还连带着点儿亲戚关系。因为天已抹黑,刚进村就有三四条狗接着,疲软地狺狺低吠。汪春明把本来就很矮小的身材,弓成了一只干虾,左右驱动着虾大钳子似的两臂,不时地驱赶着拦头包抄的狗。磕磕绊绊地摸到黄书记门口,他轻轻拍了两下门。不一会儿,有人趿拉趿拉地打堂屋里走出来,到大门口,先把门闪些空,伸出个头,探敌情似的问“谁——?”“彦昭,我,汪春明。”“我老天,你咋这晚来了?有事儿?”黄彦昭问。汪春明点点头,然后叹口气说:“看来你们庄晚上也是不动火意了!连一点烟火味儿都没闻到。”黄彦昭唉了一声,说:“就这,一天能就活两顿不错了!你庄咋样?”“叫人家断了筋脉,你说能咋样?这不,马上连一顿也顿不上了……”汪春明接着就趴在黄彦昭耳边悄悄嘀咕了一阵子。黄彦昭皱皱眉头说:“这能行?”汪春明急得摇了摇黄彦昭的手说:“我的黄书记!人命关天,俺只有这一条路了。”“那好,”黄彦昭小声说,“我也不让你进屋啦!屋里有狗。你赶紧去找黄玉山,印在玉山兄弟那里,就说我说的,叫他赶紧给你开……”话没说完,就见堂屋里灯影一晃,有人探个头问:“黄书记,是谁来了?”黄彦昭赶紧推了汪春明一把,回头对堂屋里说,“西院的三哥,借煤油,没事,你坐刘组长!”刘思礼那熟悉的声音,汪春明早听得一清二楚,扭转身,溜猴儿似的连忙朝庄西头跑,边跑边咬着牙骂道:“驴日的天煞星!咋老是罩在我的头上。”身后边,只听黄彦昭大声说:“三哥,你慢点儿走,二叔家不好点灯,你去他那问问,可能有油。” 五
汪蒲溜生产队的队部,在庄子的东南角上,紧贴着寨濠。天将擦黑,庄上的二十多户当家人都到齐了。队部是三间大房子,比一般的住房大得多,是过去的老汪家祠堂,也是庄上唯一的一座青砖顶雁瓦的、最好的房子。屋隔间没有山墙,悬着两架粗大的老式双重梁,三间连通。西边两间是生产队的仓库,盛放粮食跟农具,东边一大间,是全村人聚会、合计事的场所。一盏马灯,高悬在从梁间垂下的挂钩子上。屋子里,人脸幢幢,二十多个男劳力,一多半儿靠墙蹲着,中间一小片人,蜷着不同的姿势,散坐在生冷的土坯上。幽暗不明的马灯光,恍惚地照着屋里的上半部,所有的人,都被埋在灯底的黑暗里。黑暗里,没人说话,汪去水跟几个好吸烟的人在吸旱烟,几星儿烟火交替着,明明灭灭的,看上去,恍若很遥远的样子。
燈底下,立一张大八仙桌子,那是生产队堆账本、摆算盘的地方。汪去水坐在账桌后的条凳上,已经抽了半个时辰的烟。他瞅了瞅身边的汪五香,终于打破了一屋子的宁静——他在桌拐子上啪啪地磕磕烟袋说:“都这晚了,还没回来。五香,你拿上马灯,去西官路接接春明。”“好!”汪五香答应着,站起来,举了双手去取梁下的马灯。正这时,门口悠进来一绺风,只见汪春明弓着腰,支拉着手朝汪五香说:“别摘了,我回来了。”汪去水“哦”了一声,接着,屋里发出一连串轻微的响动。
转回身,汪五香赶紧迎着说:“春明,快坐下歇会儿!”
“歇啥歇!”汪春明喘着粗气说,“现在先开会。”
“哎!”汪五香应着,连忙转着圈儿说:“咱大家都提提神,别打瞌睡,下面开始开会。”
汪春明把腰间的黑粗布带子又紧了紧,似乎挺了挺腰,然后定了定气息说:“今儿个的事,估计你们大家都该猜到了,又是白跑一趟,一粒粮食也没要到。可是,还连带个更不好的实消息——救济粮,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拨下来。咱都知道,咱这地方,咱这汪蒲溜,几百朝年都没挨过饿。过去恁苦,闹李老末、遭‘杆子’抢,民国抓丁派粮乱几十年,六零年那么大的灾情,咱都没饿肚皮,咱都过来了。可这一回,眼下这一关,咱过不去了!真过不去了。都是我汪春明无能!是我拖累了大家,办事不利不小心,坑害了老少爷们……”
汪五香说:“队长,别说那话,都是咱自家人,大家心知肚明,这怨不着你。”
“春明,”汪去水说,“反正这一劫咱是躲不掉了!你心里咋想的就咋说,咱老少爷们谁不听你的?想好了你就安排,别犹豫。”
汪春明说:“现在咱队上的情况,你们都清楚,能分的,能挤的,都刮吃净了,剩下的,就西间里那几口袋豆种、蜀黍种跟几块喂牛的豆饼了。常言说‘饿死爷娘,留住种粮’啊!可一家家我都看了,都空了,要断顿了,咋办?是不是就这样,往墙根下一蹲,等死呢?叫我说不能,那样我汪春明心不甘!我想好了,草芽发起来了,三两天野菜也起身了,咱还有一垛干苜蓿草,拿铡抹碎了,跟麦秸掺合着喂,家家管的牛饿不坏,这是第一;第二,排除二十来个饭量大的壮劳力,我带着咱村的妇女孩子闯关。明天就杀驴,先凑合三五天,然后想方设法找吃的,揭榆树皮、挖葛芭根、刨黄鳝、剜野菜,哪怕掏老鼠窟……最后最后的办法,实在不行了,撑不下去了,我就叫妇女孩子吃那几口袋黄豆、荞麦。就是吃断种饭,也不能饿坏一个人,非熬到他救济粮下来不管!可就是……”汪春明又停下了,他在思磨着,下面的话该如何说。
大家都沉默着,除了细微的喘息,谁也不说话,连汪去水也在敛声静气地等待下文,屋子里静悄无声。
汪春明把想好的话,又在心里捋了几遍,才开始实施他的过渡语。他说:“咱先说说咱这西北角,跟咱搭界的河南省的几个邻县——鹿邑、夏邑、柘城、淮阳;每年收秋一毕,人家就背把破棉絮,夹根棍子往咱安徽来,往南走,直到第二年三春上大生产了,方才调头回乡。几十年来,哪年不是如此?只要一入冬,成阵蹈鹿地打咱这儿过,你一问,都是鹿邑、夏邑这几个县的……过去,咱有的吃,从没薄过人家。现在,咱有坎儿了,过不去了,咋办?……”
听到这儿,大家似乎明白了——屋子里的人一阵阵骚动。汪去水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打桌子后边仰起脸看着汪春明冷冷地说:“春明,你准备打发这二十多个壮劳力去要饭?!”汪春明回望着汪去水,黑暗里,虽然互相看不清对方,但却能感觉到对方刺人的目光。汪春明说:“小老太,咱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汪去水慢慢把脸放下,人也沉默不语了。
停了一会儿,汪春明扛了扛脸说:“这没啥!——老古语不是说吗:‘要饭不为孬,扔了棍子一般高。’问题是,能活过这半个月才是正理!我想过了,这几十个男劳力都泡在家里,大眼翻小眼,瞅着老婆孩子吃不饱,自己心酸不能过,更不舍得争食吃,看看五香爹——俺朝贵叔就是例子;我说这话不是吓唬谁,不撑一个星期,先饿倒的就是这二十多个顶梁柱,接着连累的就是各家的妇女孩子跟老人……大家想想,这就像当年红军过草地遇见的泥沼,要是不赶紧闯过去,大家窝在一块儿,会越陷越深,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了,都缠裹在一起沉下去,最后,咱庄非饿绝户不可……”
有人在抽泣,声音很粗。汪去水觑了觑,身边的汪五香也在抹泪,跟着就下意识地拍了拍他。汪五香拿手掌又抹了抹双眼,对汪去水小声说:“俺老太,我想通了,春明说得在理。”接着,他呼隆站起来说:“队长,我去!我带着大家出去,你把家里这一摊子看好,等我带着人回来了,你把咱庄的妇女老幼保全了,咱就是胜利。”
汪春明看看汪五香,胸腔内略微回了一些儿心力,眼眶也有些儿想发热;但他顾不了许多,只是稍有宽慰地点点头,然后紧接着说:“五香兄弟不能走,你得留在家里,以后的事,还得你到大队、公社去周旋。我考虑的,是让二叔汪朝贺带大家出这趟门。一是二叔跑过生意,经多见识广,心细还有主意;二就是有学问,往哪去都不迷。我琢磨过了,明儿个早起,拉上咱队上的那辆破架车,天不明过河。二叔带着咱的人,沿墨德往西南,走南照集,走叶集,进六安,进大别山;这一路上的人厚道,只要会张嘴数门鼻子,保管饿不死。只是每走一处,大家都要听二叔的,约好地方,早分晚聚,一个都不能弄丢了。今儿晚上,从蜀黍种里给你们紧二十斤蜀黍,连夜上磨,等驴推了面,全贴成锅巴子,每人怀里揣三块,饿了,揪两口垫垫,先赶这前百十里,避开咱三清专区就好了。另外,我刚才去大队,让彦昭书记偷着给咱开了张证明信,证明咱不是坏人,关键时用得上。这后来的路上,要是侥幸能遇到其他工地要闲工,找个活干啥的,这信也好使。别管咋着,只要熬过眼前这半月,哪怕到时候,再把你们当盲流遣送回来,咱也就算躲过去了,躲过这一劫,啥都不怕了。” 一口气说完了,汪春明猛地一捂胸口,一股酸水打胃里抽着翻上来,想吐。于是就连忙弯腰转到门外,“哇——”地一口就喷了出去。只是冷不防的,这一腔酸水不偏不倚,整个儿都喷在了一个人身上。只听那人“哎呀”一声尖叫。是“鬼老鼠”!汪春明听出来了。他只是稍微地意迟了一下,就赶紧解了腰间的黑粗布腰带,握成团给“鬼老鼠”擦脸擦胸脯子,一边嘴里连续地说道:“哎吆刘组长,对不住对不住!天瞎黑的,我的个娘!你咋这晚来了?”那刘思礼却没恼,只是接过汪春明的那团腰带,仔仔细细地把头、脸、周身又重新擦了一遍,然后,随汪春明一同进了队部。刚进门,刘思礼就很得意地眯着眼,巡视了一圈屋里的人。汪春明小心地托着他的臂弯说:“刘组长,快来!这屋里就一条大板凳,你跟老革命坐一块儿,先歇歇!”“不忙!”刘思礼摆摆小胖手,“我有话先说。”汪春明说“好好!下面请刘组长给咱作指示。”“那好吧!”刘思礼吭吭咔咔地清了清喉咙,然后说:“各位贫下中农同志们,各位群众,咱也别藏着掖着啦!我都听清楚了。说实话,你们啥事也瞒不住我。从狗咬——汪队长到瓜蒌黄起,我就怀疑这里头有鬼——不外话讲,在部队上我就是侦察兵,侦察排长。自打汪队长在黄玉山家开完信出来,我一直跟着他,跟到这。汪春明,你也是多少年的老队长了,咋就老是不长觉悟呢?区里、公社里,三令五申,咱路线教育工作组也天天开会强调:我们三清地区,绝对不能出现要饭现象;就是饿死,也不能去要饭,给社会主义抹黑!”“不行呀!——刘组长,俺村已经饿坏人了。”“饿坏了也不能违背上面的指示精神!”刘思礼在强调这句话时,神情显得有些儿激动。
汪去水把大烟袋锅在桌子上“啪啪啪”地一阵猛敲,敲得烟火星子在桌面上乱跳,屋里一下子就大静了。汪去水阴阴地问道:“刘组长,你这几十年是喝风屙沫过来的,还是吃粮食过来的?咹!?”“唉吔——老革命!你咋能这样说话呢?”汪去水站起来,慢慢地走到刘思礼跟前,弯下腰问:“刘组长,你今天吃几顿饭?”刘思礼挺了挺胸脯回道:“两顿,就两顿,与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嘛!”“要是吃一顿饿不饿?”“你这话啥意思?”汪去水并不答他,一动不动地瞪着眼,又跟着问道:“一顿饭都不吃你觉得咋样?!”汪去水的声音有些发抖。汪春明赶紧凑到刘思礼跟前小声说:“我的刘组长,俺现在都断顿啦!”“断顿了也不许派人出去要饭!这是个原则性问题。”说罢,刘思礼就傲慢地把小圆圆脸昂了起来。“放你娘的拐弯屁——!”汪去水再也压不住怒火,亮开大手,“啪啪——”就是两个大耳光,打得刘思礼左摇右晃,一跟头栽到地上。刘思礼晕了,被打得满眼晃金花。他从地上歪起半个身子,一手捂着嘴脸尖利利地叫道:“哎——老革命,你咋打人你!?”汪去水喝道:“我叫你个驴日的原则,我今儿个非打扁你个没人味的东西。”话音未落,抬腿又是一脚,刘思礼被踢了一个滚。
屋子里的人,忽悠悠都站了起来,突然地就开始乱嚷:“弄死他个孬熊!”“打死他!大不了一块儿死。”……说着说着,就都围上来。汪春明心里说一句“不好”,赶紧蹲下抱住刘思礼大声叫道:“停!停停!都不要胡来!”然后抬脸对汪去水说:“唉唉,小老太,你消消气,消消气!要想出气你就打我可好?”说了,就拿身子护住刘思礼,把个后背弓给汪去水。
一看屋里的陣势,刘思礼先蒙了一阵子,接着就清醒了,知道了不妙。又加之汪春明暗暗地掐他的臂弯,心里就更明白了。不等汪春明使劲拉他,自己就赶紧翻起身来往外挣。汪春明随着他的劲儿,招呼着他走出门外,边走边附他耳边悄悄说:“刘组长,刘组长,别气,咱不气!咱不气!他是啥身份?别说是你,就是区长县长,他打了也是白打。今年春上,老首长问他的情况,电话打到省里,连地委书记都来小子集看他呢!”等离开门口远了一些,汪春明搂着刘思礼继续说:“刘组长,你傻不傻?这都断顿了,这些都是要饿肚子等死的人了,我问你,他们还怕啥?都到这份儿上了,你还来掺搅个啥?他们要是扭住你不放,你可愿在这跟他们一块饿死?好在这是咱新社会,党教育多少年,老百姓都朴实,有觉悟;要在旧社会,老百姓不把你掐死煳吃了才怪!”听了这话,刘思礼很领悟地点点头。汪春明接着说:“刘组长,你可知道,俺为啥挨饿?你们打俺垛里搜走的那些粮食,那是俺全村今年午收前上半年的口粮,年年都是到第二年开春才分给各户!”说完,汪春明明显地感觉到,刘思礼打了个寒噤。接着,他突然像只缩了毛的鸡,有点儿磕磕巴巴地说:“汪队长,我的老大哥,多谢,多谢谢你提醒!是我太欠考虑,我这就回大队部去。”“你是说回瓜蒌黄?”刘思礼点点头。汪春明眯缝着小眼,微微一叹说:“叫我说,你不能再回瓜蒌黄。”“为啥?”汪春明搂住他,轻轻拍拍他的胸脯,动情地说:“我问你,这下边要是饿死了人,你是工作组长,又没有能力解决口粮问题,但你却掌握着情况,到时候追查责任你可能跑掉?”“我还真没想过这一层。肯定要有责任,有重大责任。”“你要是别那么积极,不了解情况,啥都装着不知道呢?”“噢……!谢谢汪队长指点迷津,谢谢老大哥!……我,我原是在这找替罪羊不是!”“叫我说刘组长,你赶紧回公社,把看到的、知道的,都烂在肚里,一不汇报,二装着啥都不知不了解,一片形势大好,到时候你啥责任都没有。”“哎哎!”刘思礼紧紧抓住汪春明的手摇了摇说:“老哥……你是个好人!”“没啥!没啥!”汪春明说着,扭回头朝队部里喊:“五香兄弟!你来一下。”门里光影一晃,汪五香走了出来。等到跟前,汪春明说:“你知道,这是咱的民兵营长,汪五香,自己兄弟。”接着转脸对汪五香说:“五香,你负责,一定安安全全地把刘组长给我送回公社里,送到他的宿舍门口。”汪五香点点头,说:“队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刘思礼赶忙说:“不劳汪营长了!我自己回,自己回。”“不管!黑灯瞎火的,那样我不放心。”汪春明不容置疑地说……
六
刘思礼被送走了。望着他跟五香拐出村口,一同隐入暗夜里,汪春明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转回屋内,汪春明跟汪去水会意地对看几眼,然后不由得都去看汪朝贺。汪朝贺正挤在墙角边,跟一帮人悄悄地比划着在说啥。见队长回屋了,就转过脸来说:“春明,这事儿俺们也都酌议了,想想,其实也没啥,就是抹下脸抹不下脸儿的事。”汪春明点点头说:“二叔,你能领着大伙儿出去,我一百个放心。是没啥,回想回想过去,人家来咱这要饭都咋说——!嗯?见了上年纪的叫大爷大娘;中不溜的叫大哥大嫂;弄不清年龄的年轻女的,一律叫大姐……”墙角边的男人们鬼影似的晃动着,互相愁楚地交流着酸涩的表情。有人哭丧着脸儿说:“只能这么着了!原是咱从没要过饭,就怕到时候张不开嘴,说不好……”没说完,自己先拿袖子遮遮脸,堆两腮羞臊的苦笑。“没有说不好的!”汪春明说,“饿急了口就张开了!就会说了。” 汪去水站直了高大的身躯,摆摆手说:“我看就这么办吧!眯眯眼,咬咬牙,这半个多月就混过去了。咱一不偷,二不抢,三不犯法,怕啥?人都有急难的时候,伍子胥还要过饭呢,咱能算个啥?就是小老百姓。单说这要饭,原是老祖先传下来的不得已的法子。叫我说这法子还是个好传统呢,在这世界上也算是最仁义的——走乡串户,秋毫无犯,人家舍给,就要,不舍,咱就继续改换门庭讨要,文明得很呢!不像外邦蛮夷,烧杀抢夺,缺德无道。”“小爷说得是!”汪朝贺抖抖精神,看着汪去水说,“你老就放心,这一路上都交给我了。咱的家里,你跟春明招呼好……另外,俺大哥你们也多操操心,能活过来,也是五香他娘俩的大幸……”汪朝贺的声音越说越低。他原也是条硬汉,但一双眼,还是盈了泪水。
“朝贵叔的事儿你放心!”汪春明拍拍汪朝贺说,“就这吧。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回去准备准备,得像个花子样,多找几件破旧衣裳做行头,明天好上路。”
一屋子的人,无奈地低俯着欲笑不能的面孔,摇头叹息地陆续走出队部,从屋子的西拐角,一个一个地转过去。屋子里空了,没人了,汪春明摘了马灯放到账桌上,用拇指按下托罩卡子,“噗”的一声吹熄了灯火,屋里顿时一片漆黑。汪春明搓搓双手,又下意识地转了一圈,然后浑身疲软地抖了几个噤,慢慢摸出门,抓了门鼻上的大锁,吃力地拽上门,“咔崩”一下就锁了。正待抬腿往西走,突然觉得身后有动静,汪春明心头又是一紧,赶紧回身往东瞅。东边山墙后,歪拉歪拉地影出个人来,是汪河盛。汪春明有些不高兴地问:“河盛,你一直都待屋后头听来?”河盛顶到门口点点头。“就你,不沾弦还非要瞎弹琴,黑更半夜的,赶紧回家睡觉去。”河盛仰仰脸,吭哧了几下才突然说:“队长,咱不用去要饭!我,我有私房货。”“好啦好啦,爷,我的小爷,你别添乱了可好?!”汪春明不想再跟他啰嗦,一甩手,就转过西屋山去了。河盛紧跟了几步,坠在后面又气又急地接着嚷道:“春明,我,我真有私房货——”
汪春明不给应声,连头也不扭,绰绰约约地趟进一抹黑的村子里。汪河盛立在村路口,狠着劲地跺了一脚,然后伸着脖子,长长地哼了一声吼。
七
河盛的家就在队部后头,很近。汪去水回院后,就坐在老枣树下的碓窝子上,吸烟,河盛跟汪春明说的话以及后来的“吼”,他都听见了。汪去水也弄不明白,河盛想干啥,更弄不明白河盛说的私房货是啥意思,但他知道,河盛肯定有他自己的啥缘故。
不言不语地摸进院,河盛转身闩了门。院子里黑乎乎的,不用看,他能感觉到爹在碓窝子上的气息。满院子黑无一物,独一星烟火浮在那里,穿透力很强。他径直朝西屋走。那一粒烟火浮了起来,“河盛,这晚了,你出去有啥事吗?”“我,我……也没有事。”河盛说。“唔……没事就早点儿睡吧!明天还上学呢。”“嗯,知道。”河盛“咕咚”一声就关了自己的门。接着再没了动静,整个村子像跌进了死海,一片寂然。
河盛凭触觉走到床边,脱了鞋,褪掉棉裤,却没脱袄,只是囫囵着上身坐进被窝,把头靠在东山墙上。他觉得自己很生气,生汪春明的气。在他眼里,有时候大人们自以为聪明,了不起,其实很笨。他像大人那样哼了一声,然后挤挤鼻子,蠕动着厚嘴唇在心里罵道:“孬熊汪春明!要是不听我的,算你能,咱走着瞧,我看你咋办!……”
河盛不想睡觉,情绪有些微亢。他更喜欢四周围的黑暗,把自己整个儿埋在黑暗里,睁眼闭眼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甚至随处飞升,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并且,过去所有的岁月和场景,都可以随心而至,随意再现。他开始回想他的许多过往,况且,今晚上他必须想……
河盛从小的时候,就有些怪道。别看他外表生得黑憨蠢笨,可内里却丰富多彩。打六七岁起,别的孩子在村前村后成群结队地肆意玩耍,而河盛却不理会,在他眼里,竟有着另一番世界。他喜欢看流云,看飞鸟,看游鱼,看昆虫,撵着追着看,静静地思想。特别是各种树木和花草,他可以从色、形、枝脉、纹理、叶子的形状,一层一层地看下去,站着或坐着,一看就痴迷。起初,他只是在庄稼地里起棵桃苗,或是杏苗,小心地捧回自家院里移栽;后来渐渐地,他就迷恋上了花草,形态各异的花草,像矢车菊、蒲公英、灯笼花、狗尾巴花、打碗碗花……各有各的香味,各有各的颜色。不同的色彩和气息,新奇地撩拨着他,也不管是啥样的野花野草,只要他相中了,都要挖了种在院里。最早发现他的怪异行为的,是爷。爷觉得孙子很有意思,很别样。于是,就在屋山东边圈了一块地方,用荆条夹了网状的花栅栏,有两三间屋那么大,算作河盛的小花园。爷总是笑眯眯地陪他挖坑,浇水,告诉他哪样的花草能移栽,如刺玫苔(月季)、丁香、葛花(紫藤)、石榴、枸杞子、马齿苋、各色秋菊……无论田里,湾里,或是哪庄,也不管多远,爷都会带着他,去求,去寻(音:xin)。
河盛的小花园里,各色的花都开了,香味儿馥郁芬芳。爷查看着河盛的花,满意地眯着眼笑,背着手游走。河盛看着爷,爷就在眼前,爷的笑容有些地方跟爹差不多。河盛心里弥漫着对爷的眷意,就情依依地喊爷,可爷似乎听不到的样子,飘飘然然地就离了园子。河盛怅怅的,心里窝一团软绵绵的伤感,就跟在后面撵。跟到东北地的时候,爷晃了几晃,不见了。河盛愣了一愣,突然明白眼前是坟地。他转了一阵子,才找到爷的坟。爷的坟开着地门,里面昏黄地亮着油灯。河盛走下去,见地室内铺着爷的老木床,跟活着的时候一样。他疑疑乎乎地意识到这是梦,可他却陷得很深,不想断了那梦境;他有大事要问爷,过去有事,他都是问爷,爷没有不知道的。可床上空空的,爷上哪儿去了呢?他今天必须找到爷,给他解开心中的疑问。他从地室内出来,庄前庄后,八仙庙,八亩塘,别鹤亭,老雁坑,龙拐头……一路寻去,却再也不见了爷的踪迹。河盛坐到大河坝上,心里荒荒罕罕的空落,他的问题很大,没人能回答他。他相信只有爷,肯定只有爷才能告诉他——为什么会那样。眼前的景象,是他从未见过的,也从未经验过——八亩塘里,他的美丽世界焦枯了,河溜里,大河湾里,满坑满堰清凌凌的水,忽悠悠地落下去,变戏法似的,说干就干了。他心中珍藏的那个他最向往的神秘世界,一眨眼就烟消云散了,那景象让他心惊肉跳,让他胆怯恐怖。翠绿柔曼的长长的水草没有了,姿态万千的各类水族没有了,他心仪痴迷了许多年的水底世界,倏忽间就消失了,那么多自由快乐的生灵,仿佛有神助一般,瞬间都搬走了。它们去了哪里?这叫他百思不解。河底火烤得一样龟裂,干的裂隙能卧下人。涸竭的河道空荡荡的,裸露的几痕干龙沟里,星儿蹦的几点穴龙眼旁,趋满了饥饿的人。大人孩子都在掏,结果都很失望,想象中的鱼一条也没有,仅仅摸到几只细瘦的、发粘的毛蛤蜊,和一些枯焦的烂螺壳…… 上个星期天,河盛就是这样坐在河坝上,看着河两岸的人像蝼蚁群,在干河道里踅摸。天快黑的时候,五香爹——那个笨蛋汪朝贵,才打蛤蟆滩里转悠出来,在干蛤蟆窝里掏了半桶癞蛤蟆,偷偷摸摸拎回家去。
河盛把记忆又往前挪了挪,挪得很远。那是个夏天,很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叫得人耳鼓发胀。娘擓个马篮子,带着他去赶集。那时候的集很热闹,赶集也是件很诱惑人的事。路上不寂寞,赶集的人也多,一阵一阵的,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街上。西大街的西头,靠路南,有一溜四间挑檐出扇的老房子,那是范老二的大咸菜店。娘一扶他的花格子木门就喊范掌柜的。范老二胖胖的,奓着腮笑呵呵地应着:“又赶集啦!需要啥?大辫子。”娘的头发好是出了名的,又黑又亮,辫子不挽起来,能拖到脚面子上;街上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大辫子。娘说:“打两罐子酱油子跟醋,挨外秤二斤大头菜,再各包一斤咸蒜瓣跟酱豆子。”范老二一边答话,一边从娘的篮子里拎出小乌罐子放到柜台上,先拔了木塞子,捏起漏子坐到罐口上,提着半斤的大提子,一只胳臂探进半人高的大缸里。
河盛俩手扒着柜台,一处一处惊奇地看着。屋子里,柜台上柜台下,到处都是傻大傻大的瓦盆和砂缸,黑乌油亮。从后门后窗里看进去,范老二的后院子很阔大,四围依旧是数不尽的盆盆罐罐缸,中间是井和硕大的一口洋灰砌的洗菜池子。河盛一路看进去,远远地,透过西南角一扇窄窄的后脚门,几抹红绿相间的色彩,突然地就飘进了眼里。河盛探头探脑地看,踮着脚地看,慢慢地,一双眼珠子就定定地不动了,整个人儿都看得呆傻了!那是一门洞他从未见过的景象,就连想他也想不出,世上会有那么美的景儿,那一刻,他的魂魄都被摄走了。
——从后脚门透过去,角度很狭,根据远近的尺度,可以估摸到,那是一片不算太大的池塘。几波烁目的水光滚过,水上粼粼地浮泛着五彩的幻光,池塘里明明晃晃的亮点,簇拥着一盘盘巨大的、絨绿绒绿的叶子。那叶子比盆都大,大叶子下面,各有一根修修亭亭的翠杆儿,高高低低地托举着,有些叶面儿是平的,有些叶面儿是歪歪斜斜的,叠浪着裙摆似的边缘;密密匝匝的叶面,绿幽幽地铺满了池塘,大片大片的绿色间,盈盈舞舞地绽开着白的、红的、碟盘那样大的花,一阵风过时,颤颤巍巍的,叫人的心神儿都跟着一块儿抖动。特别是那挂着粉彩的、箭簇形的花苞,如放大了几倍的仙桃,又像搽满了胭脂的孩子的脸……河盛伸长了脖子,张着个嘴,看得把啥都忘了,走了魂,破了窍。娘和范掌柜的一直对他指指戳戳的,都说了啥,他不知道。娘擓起马篮子,要走了,就急急地又催他几遍。他仍旧没反应。范老二歪在柜台上,眯着眼看他愣怔的样儿笑。娘也笑了,觉得有些儿不好意思,就扯着拽着,拉走了他。河盛梦梦瞌瞌的,随着娘走出店门,上了当街,却依然回扭着头,好像魂儿还不愿回转来复位。
赶完集回来,一进门河盛就朝西屋里跑。西堂屋里,爷当门坐在大板凳上,弓着腰正搓麻绳。河盛扑到爷跟前,鼓着两腮,很兴奋地说:“爷,花,神仙花!我见着了神仙花。”爷停了俩手,抬头笑着看他,略顿了顿才说:“盛儿,慢慢说,你看见了‘神仙花’?啥样的神仙花?”河盛甩甩手,有些急躁地用俩手比划着,“就,就是……那么大!我,我在画上见过——神……菩萨花!”爷挠挠霜白霜白的光头,一时也弄不明白,就很有意思地瞅着河盛,自问自语地道:“菩萨花是啥花?”看了爷的样子,河盛突然很失望,但只一忽儿,猛然地又想起了啥,转身就跑了出去。
厨屋里,娘正小心地、刚把马篮子放到锅拍子上,还没来得及分捡篮子里的东西,河盛就一阵风地扑到锅门前,抬手从篮子里拽出那包大头菜,拿到案板上,忙忙地割断捆绳,呼啦一声抖开,紫黑的咸菜疙瘩滚了一案板。
“小河盛!你要干啥?”娘大声咋呼道。河盛充耳不闻,也不抬头,只把那墨绿的咸菜包皮轻轻抖两抖,又小心地折了几折,捧起来就往西屋里跑。
河盛嘴里说着:“爷,你看,你看!”等把那包皮子展开在爷的面前时,爷竟嘿嘿地点着头笑了起来,边笑边瘪着没牙的嘴说:“真不赖!真是有意思!——神仙花——菩萨花,还真没错。你别说,咱庄真就没栽过这东西,怨不得你不认识。”河盛说:“爷,你别光自己讲,你快说呀!这到底是啥花?”爷蹲下了,用指头摩摩那叶面上长长的筋脉,说:“盛儿,这大叶子叫莲叶,它的花呢,叫莲花。”河盛舒了舒眉,先在心里记下了,接着又重复着念了几遍莲花。
爷说:“你猜的不错呢,那观世音菩萨坐的,可不是莲花吗!”
河盛拉拉爷的手:“爷,那花真好看!我想种,可管?”
爷说:“管,等明年开春,爷去给你寻。”
“那种哪个呢?”河盛有些犯难。
爷说:“就种八亩塘!”
可是,爷却没有等到第二年开春就死了!
爷走了,爷给河盛只留下了许多关于八仙庙和八亩塘的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蓝采和的故事。而那忘不掉的神奇的莲花,从此就在他心里生了根。
八
只要一想起莲花,河盛就会想起范老二的咸菜店。范老二的咸菜店,河盛陪娘去过三次。后来娘说:“河盛你大了,都十岁了,娘的活多,你爹不待家,家里地里就娘自己,顾不上赶集,以后秤盐打油都得交给你啦!”河盛听了很高兴,就看娘的眼,送给娘一束成熟和担当的目光,然后重重地说了声“好”。
这以后,只要赶集,河盛都会去范老二的咸菜店绕一趟,不管买不买东西,也不管啥季节,为的是能朝咸菜店的后脚门外瞅上几眼。
十一岁那年春上,河盛背着他的小背筐又去赶集。荆条背筐是河盛家独有的,是爷编了给河盛留下的念物。在咸菜店里,河盛买了不少的东西,范老二一样一样,小心地码好,然后别死了筐盖,俩手在柜台上磨正了,等着河盛背。可河盛却没有转身的意思,只傻呵呵地对着他笑。范老二不知何意,就和悦地问:“大辫子的儿,你还有啥事吗?”河盛看着范老二,过了好长时间,才鼓着腮肚子学着娘的口气说:“范掌柜的!我能求你个事吗?” 范老二被河盛的问话逗得响响地打个喷嚏——“唉吆我的个娘!”他笑着抹了一把嘴脸接着问:“啊,有啥事你只管讲!”
河盛使了使劲说:“我想跟你寻棵莲花种!”说完,又拿手朝后院脚门外指了指,两只期待的大眼,直直地瞪着范老二。
范老二把一张白胖白胖的脸,变换了好几种状态,又想了想才弄明白。然后说:“你很喜欢莲花是吧?”河盛点点头。范老二这才记起来,每回河盛来,都会朝他后院里踅摸,原来是这么回事。“你先背好背筐,马上我跟你说。”说着,范老二隔着柜台抓起背筐,河盛转身伸开俩胳膊背了,转头又看住范老二。范老二说:“大辫子的儿,听我跟你讲——那东西芽叉又嫩又脆,还怕折腾,这离你家六七里地呢,起了到家也不一定能栽活。”
河盛听了,脸皮和眼皮都软软地松了下去。看着河盛的样子,范老二又想了想说:“不碍事儿,想栽还能没有办法么!”一听说有办法,河盛一双失望的眼又亮起来。“就你们的西庄——瓜蒌黄家知道吧?”河盛点点头,说:“知道。”范老二接着说:“瓜蒌黄的家西南,一寨濠都是。你从那寻两棵,离家才二里地,多挂点稀泥,起了回家就栽,保准能活。”“噢——!”河盛听明白了,转身就走,走得又急又慌。可刚上了门槛儿,他又突然返回来给范老二鞠了一躬,嘴里还没忘了说:“谢谢范——掌柜!”范老二连忙惊奇地回道:“不谢不谢!——乖乖!”然后又对着河盛的背影喊:“别跑恁快——回来罐子里的酱油子、醋都晃洒了!”
瓜蒌黄家是个大庄子,从北到南,有里把地长。河盛是打庄南的麦地里绕到西南角的。他本来是不想惹狗的,可庄上那些灵通的狗还是发现了他,七八条狗隔着寨濠,呲牙咧嘴地对着他狂躁地吠叫。狗叫惊动了庄里的人,有两个大人,站到高高的庄户台子边上,看河盛是个背筐的孩子,扭头就回去了。那群狗都扑下庄台子,集结到西边的堰坝里口上,伸头扯脖地对着河盛咬叫,只是,没一条敢扑到堰坝这边来。河盛毫不理会,两只眼,只在寨濠里睃寻着,脸上慢慢地就浮起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看清了,宽阔的大寨濠里,到處都残留着黑古铜色的烂莲叶杆子。河盛正看得入神,濠对面突然响起一声呵斥,声音脆亮亮的霸气。那声音仿佛军令一般,惊得那群狗夹起尾巴,一窝蜂地逃回庄子里去。
随着呵斥声散去,一个脸儿白白的少年,从庄台上跑下来。那少年顶一头黄毛,立在对面歪歪头看了一会儿,略带些惊喜地问:“你是汪蒲溜的汪河盛吗?”河盛回望着那少年,觉得好像见过,又一时想不起来,就努力地想。“你不记得了吗?”那少年说,“上一年级的时候?你上半年就生气不上了。咱俩是同学呢!”“哦——”河盛突然就记起来了,他大声咋呼道:“你是土改!——黄土改。”那少年快活地笑了,并大声地叫道:“过来!快过来!——都说你跟你爹去城里上学了,城里的学校咋样?”河盛回道:“没有。我是去玩。”绕上西边的堰坝,河盛慢悠悠地走近那个叫土改的少年。土改抵到河盛跟前,仰着脸说:“乖乖,你咋长恁高?”河盛憨憨地咧咧嘴说:“你也长了不少!”“你这晚儿背着个筐,到俺庄来弄啥?”河盛想了想,疑迟了半晌才红着黑脸说:“俺庄没有莲花,我想种,想来跟你们寻棵莲花芽子。”“噢,就这事?”河盛说:“这事儿可好办?可能行?”“小事儿,能行。”土改说,“只是……”“只是啥意思……咋回事?”土改连忙趴在河盛耳边说:“别叫俺家里人知道了!大人要知道了,我非挨吵,这事儿就办不成。”河盛点点头,然后坐到濠坎儿上,松了背筐。土改弯腰,吸溜吸溜鼻子问:“你背的啥?恁好闻!”河盛说:“赶集买的,大头菜、咸蒜瓣……我,我解开,你尝尝?”土改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忙摇着手说:“不尝不尝。”嘴上虽如此说,可河盛分明看见:土改被咸蒜瓣强烈的清甜气味诱惑得勾着头,偷偷地咽了几口馋涎。“等他给我起了莲苗,就把那包蒜瓣送给他。”河盛想着,就打定了主意。“你坐着等一会儿,我先上去看看。”土改说着,就爬上庄户顶,探头探脑地侦查了一会儿,然后顺坡出溜下来笑笑说:“管了,大人都去后宅串门了,我现在就给你弄!”说着,褪了鞋,把单裤挽到大腿根,弯腰扶着濠沿就下到水里。水很浅。土改拿脚探准了,边和着水下的泥,边说:“这一片儿是俺的宅濠,这东西也是俺自家的。”不大会儿,只见他拿脚一挑,一截儿粉白的分着芽叉的藕就从浑浊的泥水里撅出来。土改歪斜着身子,小心地抓着那藕,斜探着另一只脚,在泥底里又和了几和,滋溜一下,便拽了出来。河盛看时,那藕足有二尺长,藕尖上已经泛出浅绿的芽苞。河盛问:“土改,这一棵要是种活了,一年能引几棵?”土改想了想回道:“你看,这一个芽就发一棵,能引一小片,这有五六个芽呢。”河盛说:“那你再给我起一棵,一棵不保险;我不能白要你的,我把这包咸蒜瓣子送给你!”“看你说的啥!”土改说,“不要!我不能要你的,回家你咋交差。”“那不管!我说话算话。”说着,河盛就抽掉连着绳子的小别棍,掀开筐盖,把那一大包蒜瓣捧出来,郑重其事地放在身旁的土坎儿上。土改迟疑了一会儿,又眨巴眨巴眼,才说了声:“那好吧。”
等接过第二根莲藕,扭来扭去地比划一阵后,河盛犯愁了,“这咋带呢?”然而,当他不经意地瞅见土坎儿上那包蒜瓣时,就立即得了主意。他把莲藕又放回濠边的泥水里,仰着脸说:“土改,你先别上来,咱俩商量商量。你看,我把背筐里买的东西都给你,你再给我崴个五六棵可好?反正我得用背筐背莲藕种,东西是没法带了。”土改傻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就那样站在水里张着嘴,瞪着眼,头顶上的黄毛,被微风轻软软地掀动着。“你愣啥?我说的你不信?”河盛说着,就把筐里的酱油子、醋、大头菜、酱豆子……一股脑地都捧了出来,一样一样地摆在土堆上。土改惊得张了张嘴,有些语无伦次地嗫嚅着说:“你说的可是真的?”河盛说:“啥话!我说话算话,从来不诳人。”看着那一堆东西,土改着实有些眼馋,虽觉得不合适,但还是涨红了脸,下意识地弯下腰去,接着掏莲藕。又掏了六七根,河盛说:“好了!够了。”他早把身上的大褂子脱了,一半铺在背筐里和背筐后墙,上边的背筐盖子翻起来当托板,隔着褂子,八九条莲藕捋一捆站在筐底,都糊着厚厚的泥巴,然后拿褂子裹严实了,用绳子连筐、托盖一块儿捆在高高的背杆上。土改抱着筐底给他朝上托。河盛摁着地,憋得两腮鼓起,然后头一犟、脖子一挺就撑了起来。土改有点儿担心地说:“乖乖,重得很,你咋背到家?”河盛拱了拱腰说:“没事儿!我能背到家。”说完,就后翻着俩手托住筐底,弯着腰,伸着头,小心地打堰坝上走下齐腰深的麦田里…… 九
傍晌午了,河盛还没有回来。河盛娘第三次走出庄,走到西大路上,焦急地张望。她不只焦急,还有些后悔和担忧。望了一会儿,北大路上依旧空空的不见人迹。河盛娘本来心眼儿就小,还好胡思乱想,饭做半拉的等不到盐,还得去借,又加上吃罢饭还得下地耘粪,弄得又气又急又忧心。想着锅里的饭,灶底的火,不得不叹着气,又急急地朝家返。就在快要拐进庄口时,突然听见有人打背后招呼她,“哎——大姐!跟你打听个人吧!”河盛娘回头望时,见是个女的,挎个马篮子,从大路正西走过来。那女人笑着一张鹅蛋脸,人也白得像只鹅,扎着个很洋气的粉蓝色碎白印花的三角头巾。河盛娘站住了,迎住那女人客客气气地问:“你这是要去谁家呀?”那女人白得水润润的一张脸,没回话就先起了红云。她扭了扭满脸的羞怯说:“俺请问你,汪和尚家住哪儿?”河盛娘陡地起两眼疑云,惴惴不安地问:“咋?河盛……咋了?”那女人脸更红了,红得起了霜粉:“没咋,我就到他家,有点小事。”河盛娘心里打着鼓,狐狐疑疑地说:“俺就是河盛他娘。出了啥事?”那女人一把抓住河盛娘的手,卧着笑眼急急地说:“哎呦老天爷!没出啥事,赶紧,领我先回家再说。”
河盛娘像遇了鬼狐似的陪着那女人,蒙头蒙脑地赶回自家院里。刚进堂屋门,那女人就嘴里不停地说着:“丑死了丑死了!都是东西庄的人,这要是传出去,可叫俺以后咋见人?”“大妹子,”河盛娘急了,“河盛到底干了啥?你先讲明吔!”那女人拿胳膊挡了脸,歪头揭了马篮子上的搭巾,然后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地都捧出来,放到大桌子上。看到自家的物件,河盛娘有点儿晕,心想:“这到底唱的哪一出?”那女人缩着粉腮道歉说:“大姐,实在对不住!都是孩子不懂事,叫你见笑了。这要是叫亲戚邻舍知道了,传出去,俺就孬死了!”接着,她就把河盛跟土改的勾当,一五一十地叙了一遍。河盛娘终于听明白了,浑身如松了绑,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她赶紧说:“哎呦大妹子,你就留着用呗!又不是啥值钱的贵物,稀屎烂贱的,还劳动你跑恁远送来!”“大姐甭这样说!”那女人连忙说,“寻几根藕栽算个啥?谁不寻东西,就这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好了!”河盛娘说,“孩子是同学,咱也是个缘分,我给你打盆水洗洗脸,今儿个说啥也得陪姐吃顿饭!”那女人听了,慌得连忙挎起筐,说:“不了不了!家里都等着我吃晌午饭呢!一心的事,可耽误不得。”河盛娘觉得过意不去,就又苦苦挽留。最后看着实留不住,就说:“那好吧,你先别急,稍站一会儿,等我抓把盐撂锅里,总得让我送送你。”说着,转身从后墙的条几上抓过两包红糖,一手拽着女人的篮子,放了进去。女人急得直躲。河盛娘说:“留给孩子沏茶喝,不要你就是看不起俺!俺不能让你空着筐回,那不兴的,这是规矩。”那女人不争了,钦敬地站下了。河盛娘拿眼溜了溜桌子上的东西,愣了一下说:“这狗日的黑货,又忘了买盐。”说完,又急急地转到厨屋门口,看一眼锅底没了明火,就依依地拥着那女人出了大门。那女人迟疑了几步,欲走又停地想了想,突然问:“和尚待哪里栽藕来?俺得去看看他,也好知道孩子长啥样。”河盛娘说:“黑货!肯定待八亩塘。”
等俩人赶到八亩塘时,河盛已分栽好了那九根莲藕,正泥母猪似的崴着一尺多深的烂泥,艰难地一腿一腿地拽着,朝滩头上爬行。河盛娘立在岸上,早已气得七窍生烟,她尖利利地嚎了一嗓子:“小河盛!黑货——!跟你讲等着做饭,你给我买的盐呢——?!”河盛抬头,见岸上除了娘,还有个女人,就拿手在夹裤屁股上搞了搞泥,嘴里嗫嚅着:“咦唏,咦唏,那咋呼啥!盐待怀里来。”说了,便从贴胸的内兜里拽出了那包盐。
十
——后半夜,正是人们睡意最酣的时候。大河两岸的村落,都沉在无边的黑暗里,静悄无声。唯独汪蒲溜,一夜未眠,几处恍若鬼火的灯豆儿,魔幻地晃动着缥缈的人影……约莫四更天的样子,那几处暗弱无力的灯火熄灭了,一村子的女人,围堵在村口上,谁抓着谁的男人,都有嘱咐不完的话,哪一个愿意松手呢!仿佛这一松手,自己的男人就再也回不来了。蒲溜村从没经历过饥饿,不要说讨饭,更没经历过眼前这阵势。女人们在这一刻,心里边最后的支撑没有了,拦截情感的堤坝瞬间崩塌,偷偷的抽泣声渐渐放大成痛哭的洪流……一开始,汪春明小声地劝劝这个,劝劝那个,后来越劝越粘手,最后竟是哭声一片。汪春明手舞足蹈地制止着,可无论如何都不济事。听着越来越响的哭声,汪春明急了,不得已大喝一声:“好了——!”说来也怪,只这一嗓子,女人们像突然上了魔咒,都鸦雀无声了。汪春明接着压低了嗓音说:“瞧你们多有出息,照这样,男人的腿都叫你们绊住了,连南河坝都过不去,咋办?唵?这说着说着,马上就五更天了,还不知道那狗日的回去后,公社里可有动静。天一亮,再想走都难!好了,听着,所有的女人,一个不准出村口,都給我退回去,是男人都跟着二叔走!”女人们都默默地退到路边上,男人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外走,汪春明和汪朝贺悄悄地过着数;等完了,俩人就压着后阵走出村子。
虽说已到雨水,可后半夜的河湾里,风还是彻骨的寒。汪春明缩着脖子,尾随着讨饭的队伍拐上西大路,一直往南走。他要把他们送过河,就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嘱咐汪朝贺,唯恐遗漏了重要的话。约莫刚过八仙庙谷堆,讨饭的队伍突然就停下了。汪春明就怕出意外,正瞪个疑惑的眼看汪朝贺,前边送行的汪五香突然跑回来对他说:“队长,你去前边看看吧!”汪春明有些惊诧地问:“前边咋弄的?”五香说:“别问了,你先去看看再说。”汪春明的心像被兔子蹬了一脚,忐忑不安地踮着小步,急急慌慌地赶到队伍前头。离队伍前头约两丈远,出现了一张蓝幽幽的鬼脸子。汪春明弓着腰,前伸着头,眨巴着眼瞅了半天才看清楚,原来是河盛。河盛立在路中间,岔开两腿两手,写个“大”字拦在前面,左手回拧着手电筒,把一束绿光精准地打在自己脸上,两只眼瞪得玻璃球似的放着鬼光。汪春明鼻子都气歪了,要不是河盛长他两辈儿,他真想朝脸扇他一巴掌。“搁这儿装神弄鬼的,你个爷!你到底想要干啥?!”“不想干啥,”河盛说,“你不能叫他们去要饭。”“不要饭?”汪春明恼了,哆嗦着手拍着屁股叫道:“不要饭都啃你!都等死吗?”“咱不需要要饭。我跟你讲过了——我有私房货。”“就你能!你就是活神、是黑老包也没屌用。五香,把他给我拽回去!”河盛听了,像昨晚上一样,又是一跺脚,大狗熊似的扯着嗓子一声怪吼,然后拿电筒朝东边的八亩塘里一照,大声嚎道:“对你讲了我有私房货你就是不听!那不是我的一大塘藕——那是啥?你个笨种!还队长呢!”听了河盛的话,大家半天才抹过弯儿来,汪春明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子,他长长地叫了一声:“哎幺我的个娘——!”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一队人都围过来,纷纷议论着河盛的幼稚,汪朝贺说:“小孩子的话没根儿,一夏天大塘见底,莲叶莲杆儿都旱焦了,哪会还有藕?”汪春明又是一声——“哎幺我的个娘!”然后一骨碌爬起来大声说:“该死!我咋把这个茬忘了——老古语说‘淹不死菱角旱不死的藕’。”河盛说:“不信就跟我去大塘。”“好好!都去,都去,”汪春明赶紧说,“我跟你去!” 河盛带着人群,从八亩塘北头的西口下到塘底。远远地,顺着河盛的手电光,大家就看见,干裂的大塘底上,有一块土坯大小、上湿下干的塘泥,很显眼地被翻在那里。走近了,河盛把手电往翻开的泥槽子里一照说:“你们来瞧瞧,这是啥!?”大家围上前看时,泥槽窝里,赫然露出两节粉白夺目的胖大莲藕,米面娃娃似的。
——汪春明又一次哭了!
这多天的磨难和急难,他都没滴过一滴泪,可这回是真哭了,抱着个头蹲在那里,嘿嘿嘿地、如笑的那般哭起来。所有的人,也都慢慢地把腰直了起来。汪春明吐完了胸中的块垒,低着头拿袖子搞了搞眼,随后翻过那块塘泥,小心地又原封盖好,接着回转身,嘴里喊着:“爷呀!我亲溜溜的爷。吆歪,不对,你真是我亲溜溜的‘私房爷’!我代表咱庄一二百口子人,给你小老人家磕头了。”
河盛往后一趔趄,嘴里嘟囔道:“咦!咦——咦,你这是弄啥家什?”
汪春明说:“你是咱庄的救命菩萨,这头我该磕!”说着,真就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干塘泥上,被磕了个窝。
河盛说:“这回都管不去要饭了吧?”
汪春明站起来,定定地看着河盛,半天才说:“小爷,私房爷!咱,不要了。”
“那队长,回去你还要杀咱的驴吗?”河盛又问。
汪春明又回复了从前的状态,眯起笑眼略带调侃地说道:“啥话?咋能杀驴呢!它推了半夜的磨,心疼还疼不过来呢!那卸磨杀驴的事,咱不干。”
“那好吧,你不杀驴了,我也得谢谢你!”河盛说着,弯腰鞠了一躬。
“哎!——反了!反了!”汪春明一本正经地扶住河盛,“你是长辈,你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连日来这群愁眉不展的人,终于有了笑脸和笑声。
“不要笑!”汪春明摇手道,“都听我说,咱大家都赶紧回,家里的一帮女流辈,说不定正跟锅里滚的样;我正愁你们走了,我回去这一套子咋解呢!回去赶快,谁安抚谁的女人。不管咋说,反正咱有指望了。今早晨,咱家家都集中力量弄顿饱饭,吃好,歇息好。看看上头要是没啥动静,下半天,咱就起藕。”
男人们都各回各家了,汪蒲溜又还了魂。几十家子黑褐色的草房顶上,又升起了人间炊烟;炊烟蓝蓝的,袅袅的,裹着汪蒲溜人无限的欣喜……
时间捱到初傍晚,汪春明心里仍旧不大实落。最终,他还是安排了汪去水跟汪五香,圈住全村的孩子,留在庄户上应景儿,自己才带着大队人马,下了南大洼的八亩塘。
汪春明用手抠开河盛翻的那块鲜塘泥,然后站起来说:“都看见了?就照‘私房爷’的这个起法。另外我算过了,看这个头儿,这北半截大半塘,至少说得有五亩多,咱隔三差五,匀溜着起,给‘私房爷’留好藕种也得起个一万多斤。等今晚藕分到家,大家再悄没声地背些,送给各家的亲戚,别管啥粮食都换些回来,搭配着过这半个来月。咱现在是:啥也不怕了!”说完了,就摆摆手指挥着大家开始起藕。那藕也真好起,只要揭开泥块,再稍微扒拉扒拉,清理清理,藕便很容易地就抠挖出来,然后再原样封好塘泥;不一会儿,一排排白灵灵长大的藕节子,便在身后摆列出来。
河盛就坐在西面的大塘半坎儿上,俩手托着腮,两眼直愣愣地瞅着眼前的八亩塘,瞅着黑压压一片崴动的人发呆——
……娘说:“河盛的魂儿就掉到八亩塘里了!”
——那年,过了农历的四月半头,河盛就天天往那跑,也不问阴天晴天,刮风下雨。终于,尖尖的小荷叶儿打水底钻了出来,绿莹莹的,鹅翠鹅翠地水灵。河盛笑了,笑得眼角都长了翅膀。一棵、两棵、三棵,渐渐地,北头的老陂滩被罩了一大片。再后来,莲叶展大了,修长的青杆儿举出了荷包,河盛的心,就跟着那些荷包一朵一朵地绽开。每当放学的时候,或是过星期天,不上学的河盛就期待着,在八亩塘等门楼,等叶儿,等瓜蒌黄的土改带着人,来看他这流光飞彩的世界。一个人的时候,河盛也不在乎,他会痴迷地盯着他的荷塘,看蜜蜂、蝴蝶、蜻蜓,在荷花间穿行飞舞,幻想那些八仙过海的故事;故事都是爷活着的时候讲给他的。爷说,八仙庙跟八亩塘,是他的举人老祖板儿辞官还乡时候修的。八仙庙坐北朝南,八仙的金身塑得五彩飘逸,神态活现,好看得很呢!庙台子门前,就是这口八仙塘,宝盒一样四四方方的,暗指四面八方,使八仙各占一极;年年逢庙会,都是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可现在,八仙庙没有了,成了一片高高的土丘,独八亩塘还在。有時候,河盛心里也会涌起一股酸酸的、很难受的感觉,他不知道那就是伤感;他只是想:“好东西为啥要毁掉呢?人为什么会要死呢?而且等自己老了,也得死。死,真是个叫人害怕的事!要是爷不死多好,爷不死,就能亲眼看看他的这些莲……”
也许是八亩塘底的陈年淤泥很厚,也许是河盛的痴迷感动了荷仙,不过三年,仿佛神力一般,河盛的莲藕就清莽莽地引了大半池塘,而且郁郁葱葱,杆叶粗壮阔大,奇异地茂盛。
十一
汪去水堵在村口上,高大的身躯站成了一座塔,那目光一直朝向南大洼。他估摸着起藕的景况该差不多了,再看看天也擦黑了,终于松口气,渐渐地腾出心境来。他眯着眼,瞅了一会儿,西天里混混沌沌的,一大片破棉絮样的烂日花,已经隐退着接了地,这才慢慢蹲下去,坐到鼓起的老榆树根上,双手揉着自己的腿,笑悠悠地回想起前年的暑假来——
那是高粱正甩穗晒红米的日子。吃罢早饭,汪去水擦了把脸上的汗,对河盛娘说:“走了,我下地看青了。”“噢!知道了。”河盛娘在厨屋里嗤嗤啦啦地铲着锅应道。“爹,你——等等。”汪去水一脚刹到门槛上,慢慢回过头来看河盛。河盛抵到跟前说:“爹,跟你商量个事可管?”汪去水问:“啥事?”河盛低低地说:“我想看那本《醒世恒言》。”汪去水犹豫了一下说:“那书看着不费劲吗?”“我能溜个差不多。”“看《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不好吗?——那书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那些书我看糟了,不想看了。”“那是禁书,走了风会惹麻烦的。”“你放心,我有办法。”河盛瞪着眼,坚定地看着汪去水。汪去水说:“那好吧!只是,你待家里看么?”河盛说:“不待家。去八亩塘。”“唔——”汪去水转回来,坐到当院的碓窝子上,后背别了垂把,碓嘴头在碓窝子里古瓦古瓦地响。汪去水说:“你先去吧!我抽袋烟才下地。”河盛说了句:“那好吧。”不大会儿,就从他的西间屋里拱出来,身上斜挎个鱼嘟笼,头上顶着他的枣核儿形的小木船,扭动着蓝粗布大裤衩子,忽闪忽闪地就出了门。看了儿子的情形,汪去水想笑没笑出来。他知道,那书,肯定在嘟笼里。 回家乡以来,庄上的人都知道他身体有恙,汪春明从不给他派重活。汪去水就长年累月地管管仓库,下地看看青。周边方圆的人都尊敬他,只要他在田里溜达,就没人敢败坏庄稼。汪去水手里携一本毛选,喜欢溜达,喜欢田野,更喜欢看一块比一块茁壮的庄稼,特别是迎秋时节,庄稼地富得养眼,看着心里畅快。东西南北地,走上一大圈,然后再到高高的南河坝上站站,沐一会儿河风,感受一下气势逼人的大河水韵,再坐下翻翻毛选,不知不觉地,半天就过去了。
晌午的时候,汪去水经过八亩塘,站在塘东沿儿上,抬手遮着灼目的烈日看,那满塘的荷莲,远远近近的,被微风拥动着。他静静地望过去,旷大的塘面上,汹涌浩瀚的翠盖交叠着,绿光滚浪,连片的白莲和红莲,仙女样争相绽放,颤巍巍的,恍若都着了魂魄,有了灵性,顶着正午的日头,各自舞姿蹁跹地摇曳着……汪去水嗅着扑面的清芬,心里暗想:“真养心神,就是再浊气的人到了这里,恐怕灵魂也能得到净化。”
可是,汪去水纵目前后左右,把整个八亩塘搜索遍了,也没发现河盛的影子。他于是下到大塘坎儿上,猫着腰,朝莲叶下一丛一丛的莲杆里探寻。结果磨了大半圈,仍没发现河盛的踪迹。汪去水直了直腰,塘南面的小部分,都是明水,生着一簇簇的香蒲和龙尾草,清清明明的不遮眼。汪去水打从西南、东南沿塘边的苇丛外又绕了半圈,再次回到东侧荷莲与香蒲的结合处,悄悄扒开岸边的苇丛,钻了下去。这是一片最厚密的芦苇,和一簇红莲缠裹在一起,蹲在里面看,就如一处绿荫蔽日的花坞。汪去水笑了,小木船儿就湾在那一簇红莲下面,船里的河盛,胸前搂着书,睡着了,轻微的鼾声,均匀地弥散在绿茵里。就是那细微鼾声,帮了汪去水。汪去水贴近水面慢慢蹲下,弯一棵芦苇过去,轻轻地敲敲小船帮子。河盛揉揉眼,醒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汪去水,笑了说:“爹,我咋睡着了?”汪去水悄悄地说:“晌午了,該回家吃饭了。”河盛缓缓地坐起来,把书小心地裹了布袋,然后塞进嘟笼里。汪去水说:“盛儿!上午看的那一段?”“《灌园叟晚逢仙女》。”河盛没抬头,坐直了身子接着说:“爹,我做梦了!”汪去水笑笑看他。河盛又说:“爷来了——……爷说:‘只有肯帮助别人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才配坐在莲花上!’”“你爷说得对!”汪去水赞许地点点头。河盛说:“爹你上去吧,这坡陡,我打北头上去。”汪去水应了声“好”!
等汪去水蹬上塘口的时候,河盛正拨着两块鸭脚似的桨板,晃悠着他的枣核子船儿,穿行在荷花丛里。看着看着,汪去水就有些忘情了,他突然生出一股多年未有过的冲动来,欣然地默念起南宋诗人杨廷秀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默念完,自己竟不知不觉地笑了。畅快的情愫,让汪去水接着又想道:回去,该给河盛讲讲周敦颐的《爱莲说》才是。
十二
——望着塘底起藕的人群,河盛在心里精准地定着位,他能非常清晰地记得,哪一片是白莲,哪一片是红莲,哪一棵的位置,甚至哪一棵莲的样子……
汪春明指挥着大家,等都顺手了,就退到后面,一边收拾着把藕归堆,一边拿眼不时地觑摩着河盛。心想,河盛虽然快成大人了,可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要是心疼很了,一时想不开弄出病来咋办?又觑了几眼后,他就走到河盛娘旁边,蹲下身轻轻地说:“太奶奶,你看——?”他指了指河盛。河盛娘抬头撇一眼,说:“没事,他黑货就那样,别管他。”大洋马谢桂兰听见了,磨磨屁股说:“春明,俺几个早都看见了,河盛心里肯定不得劲,这些藕可都是他的心尖子!”“都看见有啥用,能想个啥法子,叫他笑笑就好了。”汪春明说。不远处几个年轻媳妇,相互丢着眼神咯咯咯地笑起来。汪春明眯着眼问:“几位,你们笑啥?”其中一个媳妇蹲着崴了几步,趴大洋马耳边悄悄嘀咕了几句。大洋马听了,扭过头来,脸上藏着故事似的问:“春明队长,你可想叫河盛笑?”“那咋不想!”汪春明说,“我就想叫他笑。他一笑,我就没心病了。”大洋马粗声大气地叫道:“那还不容易。”接着“腾”地站了起来,摆手发一声喊:“都给我过来,咱队长饿了——要吃妈!”汪春明稍打一个愣怔,一看眼前的阵势,一手撑地,爬起来就跑,引得一帮女人在后面追撵。汪春明边跑边想:“坏了,今儿个我要当‘电影脸’了!”虽如此想,但他还是打着踅儿地朝河盛跟前靠。终于,女人们折花叠翠般的把汪春明扳倒压在了下面。门楼娘摁住他的头,大洋马骑在身上叫道:“快!快给他喂妈!”两三个年轻媳妇扯开怀,捧出圆滚滚的奶子,对着汪春明的脸上就射,瞬间,脸上就瀑满了奶浆子。汪春明在下面呜噜呜噜地叫道:“好了好了!吃饱了!吃饱了!……”一塘底百十口子人都坐到地上,笑得前仰后合。
汪春明像戏台上铺了粉底的小丑,在地上仰着脸,滑稽地眨着眼问:“咋样?笑吗?”大洋马一帮女人扭了扭头,河盛如佛爷入定似的坐在塘坎儿上,对面前的一切,毫无反应。女人们慢慢都松了手,汪春明坐起来,抹拉抹拉脸,看着河盛想:“坏了,这货上了别筋了!”于是就讪讪地上到河盛跟前,温软软地说:“哎,我说‘私房爷’,你别担心,咱隔三差五起的藕,不伤大脾气,毁不了筋脉;另外,我观了天象,有一旱就有一涝,今年肯定雨水多。到时候,我保证咱这还是一塘好莲藕!”河盛听了,只是目不转睛地嗯了一下,接着又没了动静。
最后,汪春明无奈地又蹲到河盛跟前。他说:“爷,我的亲小爷!你到底想的啥?给我个明白话可好?”河盛终于转动眼珠看了他一眼。汪春明紧跟着说:“咱爷俩别藏着掖着,你有啥话就跟我讲,只要能办到的,我都给你办!”河盛咕哝咕哝嘴。汪春明急了:“你个爷!你有啥要求?说吔!”河盛又看他一眼,然后鼓鼓腮帮子说:“我想办件事,需要几个钱儿。”“办啥事?”汪春明问。“那你别管。”汪春明忙点头说:“好好好!不管,我也不问。你需要多少钱?”“回来我自己去长弓铺办,不碍你们的事。”“好,知道了。”汪春明说,“钱咱队上还有,你说要多少吧?说个数。”河盛垂下眼皮说:“多了我也不要,我就要四十六块五毛整。”汪春明笑了:“我说多少呢,不多不多,半张猪扉子(卖猪领款的发票)也用不完!咱马上回家就兑现,我给你拿五十块。”“我说过了!”河盛说,“我就要四十六块五。多一分我都不要。”这时候,河盛娘打人群外挤进来说:“小河盛,你要那么多的钱,到底想要干啥?”河盛涨红了脸,站起来就朝北走,边走边给娘甩下话:“这是我跟队长的事,不要你管。”
河盛回家了,大人们虽然不解他的意图,但却都对着他的背影深情地笑着。河盛娘说:“这黑货!不知道又作啥怪。”
这样的小说,在今天的社会面前,似乎更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和令人震撼的渗透力。
小说的作者力图用简洁的笔墨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山乡的风俗画,而这幅山水画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刻骨铭心的泪水和醒悟。我们同作家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走一走,看一看,当感叹过后,更多的是陷入沉思。
怎样用新的生活去抚慰那个岁月的创伤,也许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这片土地上所滋养着的苦难,是一笔怎样评估都并不过分的财富呀。
一
汪春明抬头,头上一片苍黄,天空里,铁黑的泡桐树高高地丫杈着,树下是黑褐色的草房屋顶,高高低低的房檐,沿街扯开去。汪春明跟着驴车,木偶似的晃动着。街巷间阴冷晦暗,觉不到一丝暖意。一路走下去,整个小子集上的房舍,就数区粮站最威武。瞅着那勾了白石灰缝隙的青砖院墙,瞅着院墙内高大屋顶上的红脊瓦,汪春明不甘心地钉在那里,就如一尊没了血脉、丢了魂魄的站尸。
坐在驴车上的汪去水拍拍他说:“春明,别看了!咱走吧。”
汪春明合上眼皮,把一对瓦灰的小眼珠紧紧地包裹了起来——为了争取到全村人活命的救济粮,这三天里,集上他来了五趟。公社革委会里,区里,所有的干部都找了,可无论他怎样叫苦,倾诉,都无济于事。脾气不好的干部,不光熊他,教训他,还奚落他:“你不是能吗?你们河湾里不入名不在册的湖地多,到处藏的都是粮食,还能饿着你们喽?!”然后,他像一只空瘪的破麻袋,被人一次一次地从屋里扔出来。脾气好的就悄悄跟他说:“春明,你消停点儿吧!别说救济粮没到,就是到了也轮不到你们。几万口子人,都张着小嘴等着呢。暂时,没指望。”汪春明急了,实在没办法了,就只好回家,把汪去水搬了出来。汪去水蒙登蒙登脸,抹下眼皮,扛着老革命的招牌,把蒲溜村的饥荒向领导一家一家告急。区委和公社的一些领导,听说汪去水来了,几乎是闻风而动,能躲的都躲了。最后,他找到革委会窦主任,桌子都掀了,仍旧讨不来一粒粮食。
走出区委大院的时候,分管粮农的杨干事悄悄跟了出来。上到东西大街上,杨干事拉拉汪去水的胳膊说:“老汪大哥,你别生气,现在挨饿的不只您一处。面临的饥荒早都上报了,可上面还没有确切的通知,粮库里那点战备粮谁敢动?”说着,杨干事拿手指了指叹道:“你看看这一整条街,这整个集上,一千七八百户人家,都酉时了,可有一家烟囱是冒烟的?唉!‘椿树绾卷儿,老头老妈饿得翻眼儿’,哪年三春上不饿人?你们村的情况我已经做了记录,今年的救济粮,据说是打河北调的玉米跟豌豆,估计要等十来天能下来。放心吧,救济粮肯定有你们的!到时候,头两天你们别来,待发放发放,再来找我,我去粮站帮你们开调拨单。不说你们不知道,这多年来,你们没挨过饿,没经过……好了,不送了!我回了。”说完,杨干事就急急慌慌地返了回去。
这人常说:人间烟火,人间烟火,人世间只因有了烟火才有了生象,如果没了烟火,不管城也好,乡也好,咋看都是一片死象。
死寂的大街上,比往昔空旷了许多,沿街的人家,门户紧闭。汪去水和汪春明耷拉下脑袋,谁也不再说话,就那样随着驴车往前走,像行走在无声无息的鬼城里。直到知道回家的驴拐上南北街,经过粮站跟前,汪春明才木然地逮住驴缰绳,恋恋不舍地盯着粮站的高墙红瓦,作老驴大憋气。而驴似乎也等急了,生气了,它兜着嚼口甩着头拽了几拽,才拽走了愣愣磕磕的汪春明。
汪春明也算得上是个名人,能人。不光在十里八村,就是在小子集上,谁不知道汪蒲溜的“小能豆儿”。在过去市场活泛的时候,他就曾是骡马牛行里的“牛经纪”,每年全国最大的界首骡马交易大会,他都是座上宾。另外在集上,他还开有香铺、油坊,蓆行、柴火行。汪蒲溜的老少爷们都信服他。那些年,蒲溜村的日子,总是被他捣鼓得喧喧腾腾的,油汪汪的。可自从市场管死了以后,香不让做了,属于“四旧”;芦蓆、蒲蓆、蒲扇、蒲团之类不让私卖,只能让供销社统一收购,价钱便宜得叫人心寒,白搭工夫;再后来,五天一逢集,街市就死了,绝了生意。副业革除了,蒲溜村的日子一落千丈,再也没了往日的鲜活。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不管水旱蝗虫,也不管有多重多大的灾儿、坎儿,精明的汪春明,都没让汪蒲溜人饿过肚子。用邻村人的话说:汪蒲溜的打麦场都比别人的高三尺。湾里人为避水患,都把庄台子修得很高,可汪蒲溜的打麦场比庄台子高。每年的午收、秋收两季,不论歉与丰,汪春明都会留下一部分粮食,装袋打包,封进两座麦穰垛里,几尺厚的麦穰外,再用麦糠泥一泥,抹抹光,两座溜光圆润的麦穰垛,就天衣无缝地高卧在场院上了。垛里的粮食,一不生虫,二不返潮,三防老鼠;历年来,下再长的连阴雨,发再大的洪水,这俩救命草垛都是一如既往地安然无恙。这是汪春明的高明,也是整个蒲溜村的秘密。外人很难发现破绽的。
二
然而,万事都有个想不到,是球,总有漏气的时候。
去年秋收夜,趁着星明月暗,累乏的人们都已入睡,汪春明像往年一样,滞留住全村的男人们,在场院里开小会。汪春明说:“咱大家都知道,今年从午季起就开始干旱,接着大旱,旱得沟河都见了底了。除了咱河湾里的洼地夜潮沙,见了三成粮食,周围百分之九十的地块,基本都是绝收。这眼见得大片的红芋都旱死了,秋后没了主食,大灾象已现。今冬明春要饿人了,咱不能不防呀!各人都常提醒着家里人,日子要俭省点过,能省则省,千万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别管咋着,咱还是要再存点,谁也不知道今冬明春老天爷是个啥脸,要万一是个连年灾荒,那可就苦了……”一番酌议之后,汪春明指挥着十来个壮劳力揭起垛顶,攒好垛心,把几十口袋玉米、蜀黍、花生和黄豆,都卧进今年的新麦穰垛里,然后再把垛顶按原封合上。这一切,年年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连村里的孩子都不知道。可不巧的是,往垛心里卧粮食的这一幕,偏偏给刘思礼看到了。刘思礼是公社下派瓜蒌黄大队的工作组长。这人是部队轉业的,外地人,个子不高,肚子有些儿大,长得两头尖,人送外号“鬼老鼠”。他原是去东南角的曹蒲台子了解秋收秋种情况的。吃了晚上的派饭后,不想住曹蒲台子,要赶回瓜蒌黄大队部休息,因此,就近抄了斜路。不偏不倚地,就经过了汪蒲溜家东的场院……说是“鬼老鼠”,刘思礼还真似老鼠,当他发现了汪蒲溜的秘密以后,便不再去西南方向的瓜蒌黄,而是暗暗地向北,一溜烟地窜回了小子集公社大院。 第二天上午,汪蒲溜村可热闹喽!区里,公社里,大队部里,来了很多的人。当蒲溜村的男女老少被集中到场院上的时候,都还是晕头转向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一座圆润整洁的新泥的麦穰垛顶被掀开了,那头天晚上刚卧进去的粮食口袋,像泥鳅一样,被一袋一袋地拽出来,很快摆了一片。公社革委会窦主任背着个手,围着粮食转了两圈,然后演员似的夸张着表情,故作惊讶地说:“耶耶耶!不得了!不得了!”然后双脚一顿,突然大声道:“这只是小菜一碟,还有更过劲的唻!今儿个,叫大家开开眼——揭开那个去年的老麦穰垛,就是那个最大的!”那座长长的外表已经发黑的老麦穰垛也被掀开了,足有上万斤的粮食裸露出来。浦溜村的人傻眼了,一世精明过人的汪春明也傻眼了。公社革委会的窦主任突然大声喝道:“汪队长,汪春明——站出来!你解释解释,这是咋回事儿?咹?!”这突然的变故,令汪春明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落个满头冒急汗。看着汪春明语塞的窘样,汪去水赶紧走到场地中间,不卑不亢地说:“诸位区里、公社里、大队里的领导同志,请让我来解释解释。家乡的父老乡亲、大人孩子都知道,这是咱的老传统。这在过去,一,咱乡下人是为了防兵祸、跑反,防偷防盗;二是防霉烂、防虫害、防老鼠,比放在家里的囤里、茓子里安全,保险;这现在,咱就是便于存放,不生虫,不霉变。这并没有啥好稀奇的!”“好了!”革委会窦主任瞪着眼叫道:“你别替他打掩护了,要不看你是老革命,今天连你一块儿批判!”区委陈书记对革委会窦主任摆摆手,然后亲和地走过来,拉起汪去水的手说:“一切我们都调查了解清楚了,老革命,这不关你的事,你是被蒙在鼓里的。”说完,陈书记暗暗使劲,不容置疑地把汪去水拉过一边。身后,革委会窦主任爬上汽车,举着简易的铁皮喇叭筒子大声宣布:“现在——深入揭批——汪蒲溜村生产队队长——汪春明的现场会,正式开始。把现场起获的粮食,全部搬上车,把汪春明也给我押上来……”汪春明先是被背着枪的民兵挂上雪白的大牌子,牌子是用生麻纰子系的,也白森森的,看着有些恐怖。挂好牌子,有人过来,现拿毛笔写了黑亮亮的三个大字:汪春明。每个字,都有墨汁黑蜡蜡地淋下去。然后,汪春明就被押上了车。
窦主任举着喇叭筒子愤怒地嚎叫了半天,鼓动了半天,蒲溜村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揭发,更没人批判,甚至在窦主任喊话停顿后,现场会更是显得鸦雀无声。最后,窦主任见掀不出高潮,就不得不宣布:“现场会到此结束。但是,对于这种不相信组织,不相信我们的党,不相信我们的共产主义会实现,给社会主义抹黑的生产队长,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下面,我们还要让他继续游街示众,以教育更多的人……”
汪春明跟粮食都被拉走了,在整个小子区范围内,他整整被游了三天的街。回到村里的时候,同着全村老少,一辈子都是笑笑佛似的汪春明,第一次流泪了!事后他跟汪去水说,他不是为出丑遭罪流泪,他是哭那一车粮食。
——驴车上了向阳桥,天边就垂了暮色。汪春明扒下驴嚼口说:“这驴,跑了这多趟了,吃不饱,还累。这刚发的草芽,先让它凑合着摸一会儿吧。”说着,就牵着驴下了沟坡。汪去水下了驴车,背着手,也跟了过去。汪春明说:“小老太,可记得咱小时候唱的仰脸歌了?”汪去水说:“你咋想起来问这话?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段?”
猪拱圈,
鸡打鸣,
鹅鸭满塘柳倒影。
姥娘门前一条路,
小姨小舅往家领。
吹火筒
丫丫梗,
姥娘给俺烙油饼。
烙了油饼给谁吃?
外甥吃。
外甥吃了好干啥?
好放马。
放哪个?
庙家东。
可有草?一趟青;
可有鱼?乱扑棱;
可有虾?上把抓;
可有蜗螺牛,一捞一笊头……
汪春明不是在哼唱,他唱不出来,而是一个字一个字挤出嗓子眼儿的。
汪去水心里很不是滋味,轻轻地说:“小时候,光知道连,长大了才知道这是‘淝河谣’。老古语说:走千走万,不如淝河两岸,那是夸咱这是好地方呢!”说完了,汪去水张着俩眼,失神地望着铅灰色的远天。汪春明一屁股坐到沟坎上,双手搂住头,扯着嘶嘶拉拉的肌腔儿说道:“这地,还是喧腾打鼓肥得流油的地;这人,还是这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天,这几年又是出奇地有情有义。俗语说,‘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那二年’,大前年猴年,前年鸡年,从没见过,连那两个天定的灾年都是大丰收,到处是秋收遍地红。谁料到这不是灾年的狗年,老天爷咋就变了脸?也怪我呀!去年秋,我要是把那些粮食都分了,也就……咋就让咱走到这一步了你说?嗯?!我这回村里——咋交差呀这是……”
汪去水扛着毫无表情的脸,慢慢陪他坐下来,顶着他的肩,神色凝重地说:“春明,别烦心啦,家里人还靠你拿主意呢!咱,走一步算一步吧。”汪春明突然抬起脸说:“小老太,我算过了,咱中国七亿人口,就打最少了,少得不能再少了算,二十亿亩耕地,这不收那收,东方不亮西方亮,咱也饿不着人呀!这国库里粮食到底都弄哪儿去了?咹?!”“唉——”汪去水叹口气说:“这里面有政治的原因,是国家大事,我想,可能是都支援第三世界,支援亚非拉了吧。”“世上有这一理的吗?”汪春明歪起脸瞅瞅汪去水:“自己人饿得东倒西歪,还跟人家夸富贵?”“咋说呢?一个国家要想撑住,得有骨头啊!也许是在国际上跟帝国主义斗争的需要吧……”汪春明听了,不再言语,只是无意识地抓了一把枪药似的干土,狠命地攥出一股狼烟。
放学了,一拨一拨的孩子打小子集里无精打采地走出来,又无声无语地从向阳桥上走过去。汪春明拍拍屁股,站起来,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语道:“腿软啊,孩子们都蔫了!”汪去水朝北看了看说:“咱的几个孩子都到了,回吧。”汪春明也朝北觑几眼,然后点了点头,要牵了驴去套车,可无论怎么拽,驴都不走,拧着劲地低头摸草芽。“驴也饿呀!”汪春明说了,迟迟疑疑地厮磨了一会儿,才慢慢从怀里掏出个不到一拃长的烟布口袋,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手掌心里倒了些麦麸子皮,蹲下去。驴的鼻息气流很大,汪春明怕吹丢了,就雙手护着伸到驴嘴下。驴嗅了嗅,突然就伸出舌头卷入口里,完了,又扭过长长的驴脸,定定地看汪春明。汪春明摸摸它的脸,摇摇头,叹口气,想了想,又在手心里倒了鸡蛋大小的一小堆麸皮。驴眨巴眨巴眼,长睫毛划过汪春明的脸,湿湿的,跟着低下头,只两口,就舔了去。喂完了,汪春明站起来,看了看那只喂驴的手,小心地收到胸前,拿另一只手掌托着,五指岔开,慢慢伸出自己的舌头,把四条指缝逐个儿舔个干净。 驴车套好了,六七个孩子都上了车,驴车的大胶皮轱辘缓缓地朝前滚动起来。汪春明弯着腰,怀里斜抱着驴鞭,那双暗淡无助的瓦灰眼珠收了所有的视线,把眼帘又一次重重地垂下来。晃晃悠悠的他,开始回想清早起来的一幕——
三
又是一个白鸡眼子天!汪春明推开门,仰脸看了看天,然后跺跺脚,勒紧腰带走出自家院子。他开始一家一家地串着询问,一家一家地安抚,说今天是最后一趟,又请了汪去水出马,兴许能有一线希望,要到救济粮回来,一天云彩就都散了;又说咱家家都动动火意,别管做多少饭、做不做饭,都要冒冒烟、动动火,蒸口气。有火意,这心里就生暖。汪春明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却很冷,冷得打颤。走过一条条胡同,冷风不停地打斜抄里灌进前胸,越冷,他越弯腰,越弯腰,前胸的空隙就越大,人就越冷得筛糠。汪春明背背人,抬手擤了一把清水鼻子,又扬起袖管沾了沾有些麻木的鼻尖,然后自嘲地苦笑了一下,心想,这就叫肚里没食,腰肌骨都软啊!正想着呢,突然前院里有哭声刺耳地响起来。汪春明前探着头,弓着腰紧走几步,然后撅起耳朵仔细听,是大洋马——谢桂兰!汪春明心头一紧,这女人咋能会哭?大清早起的,莫不是朝贵叔……?
汪朝贵家敞着院门,院里已聚了不少的人。没进门就听谢桂兰哭着说:“五香爹呀!——那东西不叫你吃不叫你吃,你非吃,我的老天爷呀!你看看这是咋弄啊?”挺在当门小攀床上的汪朝贵,有气无力地说:“他娘,我也是没有办法,眼看就断顿了,我是怕别把五香饿倒了,就想着:煳熟了,都是肉,应该能吃……”“春明不是正在想办法吗?不叫你吃,你还偷着吃!”“唉,春明他们够难为的了!我想拿自己实验试验。”“就你能!你装傻屌,弄成这个样子,这是咋弄——我的亲娘啊!”汪春明抢进门就喊:“桂兰婶子,出啥事了?”谢桂兰扒拉开众人,甩着大手一指:“春——明——!你看看他这是咋弄呀我的娘……”一見汪朝贵,汪春明吓得目瞪口呆——躺着的汪朝贵像充足了气的气球人,头脸脖子肚子脚手,都肿得难以想象的邪乎,看着叫人心里瘆得慌,就是噩梦里也生不出这可怕的模样。“这到底是咋回事?!”汪春明瞅着谢桂兰问。站在一边的汪五香说:“春明哥,爹在蛤蟆湾里摸到了癞蛤蟆窝,掏了大半桶,回回趁娘跟我不在家,就自己偷偷煳着吃,就……这样啦!”汪春明气得一跺脚,大声叫道:“你个老傻屌,你能不知道那不管吃?唵!快去瓜蒌黄,请先生来看看咋办。”汪五香说:“请过了,黄麻子刚送走。”“咋说?”“他说中了蟾酥毒,没啥好办法。他临走留了些甘草,叫煮了先喝着,再找些红豆、绿豆,说是白糖、茶叶也管,慢慢地排排毒看。”汪春明说:“红豆、绿豆是没指望了,连种都绝了!白糖、茶叶,咱小老太家兴许还有,愣啥愣?还不快去!”汪五香听了,撒腿就往前院汪去水家跑……
——驴车颠颠簸簸地晃着,车上大人孩子八九个,却没人说话。孩子们忽闪着呆滞无着的眼,茫然地看着上下翻动的驴胯骨;汪去水看着眼前的孩子,一张脸愁楚得能拧出水来。汪春明终于动了动屁股,直了直腰,然后展开手掌轻轻地摸了摸驴屁股,突然转回头对汪去水说:“不行回去就先杀它吧!”汪去水愣了愣说:“你的意思是要杀驴?……”汪春明点点头说:“其实,咱有头老得很的牛,早都管杀了,可咱哪敢呢?去年龚桥口,就因为杀了一头快病死的牛,给人报了告,请的杀牛的屠户被判了两年劳改。唉,冤不冤?其实,我也知道,这杀驴也犯法。可咱顾不了那些了,翻活的人不能叫尿憋死;到时候,要杀要剐随他的便!”汪去水皱皱眉,又睃了一眼拉车的驴问:“春明,你估计着能卸多少肉?”“二百来斤吧。”汪春明也瞅了一眼驴,接着说,“一户能分个四五斤,沾沾荤腥,先熬过这三两天再说。”车上的孩子们也都听明白了,一起伸着脖子,看高出车横梁的驴屁股。大多孩子听说能吃上肉,眼里就忽悠悠地有了神采。只有坐在车帮上的汪河盛一直低着头,等大家都不说话了,河盛突然抬头,瞪着两眼对汪春明说:“队——长,不要杀驴!这驴……你不能杀它。”汪春明别回头来,扭曲着比哭还难看的脸对河盛说:“我的小爷,你说的不管使!”接着,汪春明又看了看蚂蚱眼,对他说:“门楼,记住喽,回去告诉你五香哥,叫他跟你爹一块儿,通知咱全村的男劳力,都去咱队的队部开会——!我要说事。”
“春明,有主意了?”汪去水问。汪春明把驴鞭往汪去水手里一递说:“小老太,你先把车赶回去,帮五香、朝贺叔把人都召集到队部。我赶紧去趟大队部,半个时辰回。”说完,汪春明跳下车,先解开大布带子紧了紧腰,转身下了三步俩桥西边的岔路,急急慌慌地去了瓜蒌黄……
四
在这一带河湾里,瓜蒌黄是数一数二的大庄户,有近二百户人家,也是瓜蒌黄大队的所在地。村东头,从南到北分别卧着两口齐村长短的大鱼塘,俩鱼塘的中间,就是通往庄子里的大路,沿塘口的路两旁,有几株上了年纪的古柳和老洋槐,奓刺着稀稀拉拉的秃枝丫,轻描淡写地杵在初降的夜幕里。沿着村口的大路往里走,路北,第五座院子就是大队书记的家。大队书记叫黄彦昭,跟汪春明是多年的好友,另外,还连带着点儿亲戚关系。因为天已抹黑,刚进村就有三四条狗接着,疲软地狺狺低吠。汪春明把本来就很矮小的身材,弓成了一只干虾,左右驱动着虾大钳子似的两臂,不时地驱赶着拦头包抄的狗。磕磕绊绊地摸到黄书记门口,他轻轻拍了两下门。不一会儿,有人趿拉趿拉地打堂屋里走出来,到大门口,先把门闪些空,伸出个头,探敌情似的问“谁——?”“彦昭,我,汪春明。”“我老天,你咋这晚来了?有事儿?”黄彦昭问。汪春明点点头,然后叹口气说:“看来你们庄晚上也是不动火意了!连一点烟火味儿都没闻到。”黄彦昭唉了一声,说:“就这,一天能就活两顿不错了!你庄咋样?”“叫人家断了筋脉,你说能咋样?这不,马上连一顿也顿不上了……”汪春明接着就趴在黄彦昭耳边悄悄嘀咕了一阵子。黄彦昭皱皱眉头说:“这能行?”汪春明急得摇了摇黄彦昭的手说:“我的黄书记!人命关天,俺只有这一条路了。”“那好,”黄彦昭小声说,“我也不让你进屋啦!屋里有狗。你赶紧去找黄玉山,印在玉山兄弟那里,就说我说的,叫他赶紧给你开……”话没说完,就见堂屋里灯影一晃,有人探个头问:“黄书记,是谁来了?”黄彦昭赶紧推了汪春明一把,回头对堂屋里说,“西院的三哥,借煤油,没事,你坐刘组长!”刘思礼那熟悉的声音,汪春明早听得一清二楚,扭转身,溜猴儿似的连忙朝庄西头跑,边跑边咬着牙骂道:“驴日的天煞星!咋老是罩在我的头上。”身后边,只听黄彦昭大声说:“三哥,你慢点儿走,二叔家不好点灯,你去他那问问,可能有油。” 五
汪蒲溜生产队的队部,在庄子的东南角上,紧贴着寨濠。天将擦黑,庄上的二十多户当家人都到齐了。队部是三间大房子,比一般的住房大得多,是过去的老汪家祠堂,也是庄上唯一的一座青砖顶雁瓦的、最好的房子。屋隔间没有山墙,悬着两架粗大的老式双重梁,三间连通。西边两间是生产队的仓库,盛放粮食跟农具,东边一大间,是全村人聚会、合计事的场所。一盏马灯,高悬在从梁间垂下的挂钩子上。屋子里,人脸幢幢,二十多个男劳力,一多半儿靠墙蹲着,中间一小片人,蜷着不同的姿势,散坐在生冷的土坯上。幽暗不明的马灯光,恍惚地照着屋里的上半部,所有的人,都被埋在灯底的黑暗里。黑暗里,没人说话,汪去水跟几个好吸烟的人在吸旱烟,几星儿烟火交替着,明明灭灭的,看上去,恍若很遥远的样子。
燈底下,立一张大八仙桌子,那是生产队堆账本、摆算盘的地方。汪去水坐在账桌后的条凳上,已经抽了半个时辰的烟。他瞅了瞅身边的汪五香,终于打破了一屋子的宁静——他在桌拐子上啪啪地磕磕烟袋说:“都这晚了,还没回来。五香,你拿上马灯,去西官路接接春明。”“好!”汪五香答应着,站起来,举了双手去取梁下的马灯。正这时,门口悠进来一绺风,只见汪春明弓着腰,支拉着手朝汪五香说:“别摘了,我回来了。”汪去水“哦”了一声,接着,屋里发出一连串轻微的响动。
转回身,汪五香赶紧迎着说:“春明,快坐下歇会儿!”
“歇啥歇!”汪春明喘着粗气说,“现在先开会。”
“哎!”汪五香应着,连忙转着圈儿说:“咱大家都提提神,别打瞌睡,下面开始开会。”
汪春明把腰间的黑粗布带子又紧了紧,似乎挺了挺腰,然后定了定气息说:“今儿个的事,估计你们大家都该猜到了,又是白跑一趟,一粒粮食也没要到。可是,还连带个更不好的实消息——救济粮,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拨下来。咱都知道,咱这地方,咱这汪蒲溜,几百朝年都没挨过饿。过去恁苦,闹李老末、遭‘杆子’抢,民国抓丁派粮乱几十年,六零年那么大的灾情,咱都没饿肚皮,咱都过来了。可这一回,眼下这一关,咱过不去了!真过不去了。都是我汪春明无能!是我拖累了大家,办事不利不小心,坑害了老少爷们……”
汪五香说:“队长,别说那话,都是咱自家人,大家心知肚明,这怨不着你。”
“春明,”汪去水说,“反正这一劫咱是躲不掉了!你心里咋想的就咋说,咱老少爷们谁不听你的?想好了你就安排,别犹豫。”
汪春明说:“现在咱队上的情况,你们都清楚,能分的,能挤的,都刮吃净了,剩下的,就西间里那几口袋豆种、蜀黍种跟几块喂牛的豆饼了。常言说‘饿死爷娘,留住种粮’啊!可一家家我都看了,都空了,要断顿了,咋办?是不是就这样,往墙根下一蹲,等死呢?叫我说不能,那样我汪春明心不甘!我想好了,草芽发起来了,三两天野菜也起身了,咱还有一垛干苜蓿草,拿铡抹碎了,跟麦秸掺合着喂,家家管的牛饿不坏,这是第一;第二,排除二十来个饭量大的壮劳力,我带着咱村的妇女孩子闯关。明天就杀驴,先凑合三五天,然后想方设法找吃的,揭榆树皮、挖葛芭根、刨黄鳝、剜野菜,哪怕掏老鼠窟……最后最后的办法,实在不行了,撑不下去了,我就叫妇女孩子吃那几口袋黄豆、荞麦。就是吃断种饭,也不能饿坏一个人,非熬到他救济粮下来不管!可就是……”汪春明又停下了,他在思磨着,下面的话该如何说。
大家都沉默着,除了细微的喘息,谁也不说话,连汪去水也在敛声静气地等待下文,屋子里静悄无声。
汪春明把想好的话,又在心里捋了几遍,才开始实施他的过渡语。他说:“咱先说说咱这西北角,跟咱搭界的河南省的几个邻县——鹿邑、夏邑、柘城、淮阳;每年收秋一毕,人家就背把破棉絮,夹根棍子往咱安徽来,往南走,直到第二年三春上大生产了,方才调头回乡。几十年来,哪年不是如此?只要一入冬,成阵蹈鹿地打咱这儿过,你一问,都是鹿邑、夏邑这几个县的……过去,咱有的吃,从没薄过人家。现在,咱有坎儿了,过不去了,咋办?……”
听到这儿,大家似乎明白了——屋子里的人一阵阵骚动。汪去水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打桌子后边仰起脸看着汪春明冷冷地说:“春明,你准备打发这二十多个壮劳力去要饭?!”汪春明回望着汪去水,黑暗里,虽然互相看不清对方,但却能感觉到对方刺人的目光。汪春明说:“小老太,咱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汪去水慢慢把脸放下,人也沉默不语了。
停了一会儿,汪春明扛了扛脸说:“这没啥!——老古语不是说吗:‘要饭不为孬,扔了棍子一般高。’问题是,能活过这半个月才是正理!我想过了,这几十个男劳力都泡在家里,大眼翻小眼,瞅着老婆孩子吃不饱,自己心酸不能过,更不舍得争食吃,看看五香爹——俺朝贵叔就是例子;我说这话不是吓唬谁,不撑一个星期,先饿倒的就是这二十多个顶梁柱,接着连累的就是各家的妇女孩子跟老人……大家想想,这就像当年红军过草地遇见的泥沼,要是不赶紧闯过去,大家窝在一块儿,会越陷越深,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了,都缠裹在一起沉下去,最后,咱庄非饿绝户不可……”
有人在抽泣,声音很粗。汪去水觑了觑,身边的汪五香也在抹泪,跟着就下意识地拍了拍他。汪五香拿手掌又抹了抹双眼,对汪去水小声说:“俺老太,我想通了,春明说得在理。”接着,他呼隆站起来说:“队长,我去!我带着大家出去,你把家里这一摊子看好,等我带着人回来了,你把咱庄的妇女老幼保全了,咱就是胜利。”
汪春明看看汪五香,胸腔内略微回了一些儿心力,眼眶也有些儿想发热;但他顾不了许多,只是稍有宽慰地点点头,然后紧接着说:“五香兄弟不能走,你得留在家里,以后的事,还得你到大队、公社去周旋。我考虑的,是让二叔汪朝贺带大家出这趟门。一是二叔跑过生意,经多见识广,心细还有主意;二就是有学问,往哪去都不迷。我琢磨过了,明儿个早起,拉上咱队上的那辆破架车,天不明过河。二叔带着咱的人,沿墨德往西南,走南照集,走叶集,进六安,进大别山;这一路上的人厚道,只要会张嘴数门鼻子,保管饿不死。只是每走一处,大家都要听二叔的,约好地方,早分晚聚,一个都不能弄丢了。今儿晚上,从蜀黍种里给你们紧二十斤蜀黍,连夜上磨,等驴推了面,全贴成锅巴子,每人怀里揣三块,饿了,揪两口垫垫,先赶这前百十里,避开咱三清专区就好了。另外,我刚才去大队,让彦昭书记偷着给咱开了张证明信,证明咱不是坏人,关键时用得上。这后来的路上,要是侥幸能遇到其他工地要闲工,找个活干啥的,这信也好使。别管咋着,只要熬过眼前这半月,哪怕到时候,再把你们当盲流遣送回来,咱也就算躲过去了,躲过这一劫,啥都不怕了。” 一口气说完了,汪春明猛地一捂胸口,一股酸水打胃里抽着翻上来,想吐。于是就连忙弯腰转到门外,“哇——”地一口就喷了出去。只是冷不防的,这一腔酸水不偏不倚,整个儿都喷在了一个人身上。只听那人“哎呀”一声尖叫。是“鬼老鼠”!汪春明听出来了。他只是稍微地意迟了一下,就赶紧解了腰间的黑粗布腰带,握成团给“鬼老鼠”擦脸擦胸脯子,一边嘴里连续地说道:“哎吆刘组长,对不住对不住!天瞎黑的,我的个娘!你咋这晚来了?”那刘思礼却没恼,只是接过汪春明的那团腰带,仔仔细细地把头、脸、周身又重新擦了一遍,然后,随汪春明一同进了队部。刚进门,刘思礼就很得意地眯着眼,巡视了一圈屋里的人。汪春明小心地托着他的臂弯说:“刘组长,快来!这屋里就一条大板凳,你跟老革命坐一块儿,先歇歇!”“不忙!”刘思礼摆摆小胖手,“我有话先说。”汪春明说“好好!下面请刘组长给咱作指示。”“那好吧!”刘思礼吭吭咔咔地清了清喉咙,然后说:“各位贫下中农同志们,各位群众,咱也别藏着掖着啦!我都听清楚了。说实话,你们啥事也瞒不住我。从狗咬——汪队长到瓜蒌黄起,我就怀疑这里头有鬼——不外话讲,在部队上我就是侦察兵,侦察排长。自打汪队长在黄玉山家开完信出来,我一直跟着他,跟到这。汪春明,你也是多少年的老队长了,咋就老是不长觉悟呢?区里、公社里,三令五申,咱路线教育工作组也天天开会强调:我们三清地区,绝对不能出现要饭现象;就是饿死,也不能去要饭,给社会主义抹黑!”“不行呀!——刘组长,俺村已经饿坏人了。”“饿坏了也不能违背上面的指示精神!”刘思礼在强调这句话时,神情显得有些儿激动。
汪去水把大烟袋锅在桌子上“啪啪啪”地一阵猛敲,敲得烟火星子在桌面上乱跳,屋里一下子就大静了。汪去水阴阴地问道:“刘组长,你这几十年是喝风屙沫过来的,还是吃粮食过来的?咹!?”“唉吔——老革命!你咋能这样说话呢?”汪去水站起来,慢慢地走到刘思礼跟前,弯下腰问:“刘组长,你今天吃几顿饭?”刘思礼挺了挺胸脯回道:“两顿,就两顿,与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嘛!”“要是吃一顿饿不饿?”“你这话啥意思?”汪去水并不答他,一动不动地瞪着眼,又跟着问道:“一顿饭都不吃你觉得咋样?!”汪去水的声音有些发抖。汪春明赶紧凑到刘思礼跟前小声说:“我的刘组长,俺现在都断顿啦!”“断顿了也不许派人出去要饭!这是个原则性问题。”说罢,刘思礼就傲慢地把小圆圆脸昂了起来。“放你娘的拐弯屁——!”汪去水再也压不住怒火,亮开大手,“啪啪——”就是两个大耳光,打得刘思礼左摇右晃,一跟头栽到地上。刘思礼晕了,被打得满眼晃金花。他从地上歪起半个身子,一手捂着嘴脸尖利利地叫道:“哎——老革命,你咋打人你!?”汪去水喝道:“我叫你个驴日的原则,我今儿个非打扁你个没人味的东西。”话音未落,抬腿又是一脚,刘思礼被踢了一个滚。
屋子里的人,忽悠悠都站了起来,突然地就开始乱嚷:“弄死他个孬熊!”“打死他!大不了一块儿死。”……说着说着,就都围上来。汪春明心里说一句“不好”,赶紧蹲下抱住刘思礼大声叫道:“停!停停!都不要胡来!”然后抬脸对汪去水说:“唉唉,小老太,你消消气,消消气!要想出气你就打我可好?”说了,就拿身子护住刘思礼,把个后背弓给汪去水。
一看屋里的陣势,刘思礼先蒙了一阵子,接着就清醒了,知道了不妙。又加之汪春明暗暗地掐他的臂弯,心里就更明白了。不等汪春明使劲拉他,自己就赶紧翻起身来往外挣。汪春明随着他的劲儿,招呼着他走出门外,边走边附他耳边悄悄说:“刘组长,刘组长,别气,咱不气!咱不气!他是啥身份?别说是你,就是区长县长,他打了也是白打。今年春上,老首长问他的情况,电话打到省里,连地委书记都来小子集看他呢!”等离开门口远了一些,汪春明搂着刘思礼继续说:“刘组长,你傻不傻?这都断顿了,这些都是要饿肚子等死的人了,我问你,他们还怕啥?都到这份儿上了,你还来掺搅个啥?他们要是扭住你不放,你可愿在这跟他们一块饿死?好在这是咱新社会,党教育多少年,老百姓都朴实,有觉悟;要在旧社会,老百姓不把你掐死煳吃了才怪!”听了这话,刘思礼很领悟地点点头。汪春明接着说:“刘组长,你可知道,俺为啥挨饿?你们打俺垛里搜走的那些粮食,那是俺全村今年午收前上半年的口粮,年年都是到第二年开春才分给各户!”说完,汪春明明显地感觉到,刘思礼打了个寒噤。接着,他突然像只缩了毛的鸡,有点儿磕磕巴巴地说:“汪队长,我的老大哥,多谢,多谢谢你提醒!是我太欠考虑,我这就回大队部去。”“你是说回瓜蒌黄?”刘思礼点点头。汪春明眯缝着小眼,微微一叹说:“叫我说,你不能再回瓜蒌黄。”“为啥?”汪春明搂住他,轻轻拍拍他的胸脯,动情地说:“我问你,这下边要是饿死了人,你是工作组长,又没有能力解决口粮问题,但你却掌握着情况,到时候追查责任你可能跑掉?”“我还真没想过这一层。肯定要有责任,有重大责任。”“你要是别那么积极,不了解情况,啥都装着不知道呢?”“噢……!谢谢汪队长指点迷津,谢谢老大哥!……我,我原是在这找替罪羊不是!”“叫我说刘组长,你赶紧回公社,把看到的、知道的,都烂在肚里,一不汇报,二装着啥都不知不了解,一片形势大好,到时候你啥责任都没有。”“哎哎!”刘思礼紧紧抓住汪春明的手摇了摇说:“老哥……你是个好人!”“没啥!没啥!”汪春明说着,扭回头朝队部里喊:“五香兄弟!你来一下。”门里光影一晃,汪五香走了出来。等到跟前,汪春明说:“你知道,这是咱的民兵营长,汪五香,自己兄弟。”接着转脸对汪五香说:“五香,你负责,一定安安全全地把刘组长给我送回公社里,送到他的宿舍门口。”汪五香点点头,说:“队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刘思礼赶忙说:“不劳汪营长了!我自己回,自己回。”“不管!黑灯瞎火的,那样我不放心。”汪春明不容置疑地说……
六
刘思礼被送走了。望着他跟五香拐出村口,一同隐入暗夜里,汪春明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转回屋内,汪春明跟汪去水会意地对看几眼,然后不由得都去看汪朝贺。汪朝贺正挤在墙角边,跟一帮人悄悄地比划着在说啥。见队长回屋了,就转过脸来说:“春明,这事儿俺们也都酌议了,想想,其实也没啥,就是抹下脸抹不下脸儿的事。”汪春明点点头说:“二叔,你能领着大伙儿出去,我一百个放心。是没啥,回想回想过去,人家来咱这要饭都咋说——!嗯?见了上年纪的叫大爷大娘;中不溜的叫大哥大嫂;弄不清年龄的年轻女的,一律叫大姐……”墙角边的男人们鬼影似的晃动着,互相愁楚地交流着酸涩的表情。有人哭丧着脸儿说:“只能这么着了!原是咱从没要过饭,就怕到时候张不开嘴,说不好……”没说完,自己先拿袖子遮遮脸,堆两腮羞臊的苦笑。“没有说不好的!”汪春明说,“饿急了口就张开了!就会说了。” 汪去水站直了高大的身躯,摆摆手说:“我看就这么办吧!眯眯眼,咬咬牙,这半个多月就混过去了。咱一不偷,二不抢,三不犯法,怕啥?人都有急难的时候,伍子胥还要过饭呢,咱能算个啥?就是小老百姓。单说这要饭,原是老祖先传下来的不得已的法子。叫我说这法子还是个好传统呢,在这世界上也算是最仁义的——走乡串户,秋毫无犯,人家舍给,就要,不舍,咱就继续改换门庭讨要,文明得很呢!不像外邦蛮夷,烧杀抢夺,缺德无道。”“小爷说得是!”汪朝贺抖抖精神,看着汪去水说,“你老就放心,这一路上都交给我了。咱的家里,你跟春明招呼好……另外,俺大哥你们也多操操心,能活过来,也是五香他娘俩的大幸……”汪朝贺的声音越说越低。他原也是条硬汉,但一双眼,还是盈了泪水。
“朝贵叔的事儿你放心!”汪春明拍拍汪朝贺说,“就这吧。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回去准备准备,得像个花子样,多找几件破旧衣裳做行头,明天好上路。”
一屋子的人,无奈地低俯着欲笑不能的面孔,摇头叹息地陆续走出队部,从屋子的西拐角,一个一个地转过去。屋子里空了,没人了,汪春明摘了马灯放到账桌上,用拇指按下托罩卡子,“噗”的一声吹熄了灯火,屋里顿时一片漆黑。汪春明搓搓双手,又下意识地转了一圈,然后浑身疲软地抖了几个噤,慢慢摸出门,抓了门鼻上的大锁,吃力地拽上门,“咔崩”一下就锁了。正待抬腿往西走,突然觉得身后有动静,汪春明心头又是一紧,赶紧回身往东瞅。东边山墙后,歪拉歪拉地影出个人来,是汪河盛。汪春明有些不高兴地问:“河盛,你一直都待屋后头听来?”河盛顶到门口点点头。“就你,不沾弦还非要瞎弹琴,黑更半夜的,赶紧回家睡觉去。”河盛仰仰脸,吭哧了几下才突然说:“队长,咱不用去要饭!我,我有私房货。”“好啦好啦,爷,我的小爷,你别添乱了可好?!”汪春明不想再跟他啰嗦,一甩手,就转过西屋山去了。河盛紧跟了几步,坠在后面又气又急地接着嚷道:“春明,我,我真有私房货——”
汪春明不给应声,连头也不扭,绰绰约约地趟进一抹黑的村子里。汪河盛立在村路口,狠着劲地跺了一脚,然后伸着脖子,长长地哼了一声吼。
七
河盛的家就在队部后头,很近。汪去水回院后,就坐在老枣树下的碓窝子上,吸烟,河盛跟汪春明说的话以及后来的“吼”,他都听见了。汪去水也弄不明白,河盛想干啥,更弄不明白河盛说的私房货是啥意思,但他知道,河盛肯定有他自己的啥缘故。
不言不语地摸进院,河盛转身闩了门。院子里黑乎乎的,不用看,他能感觉到爹在碓窝子上的气息。满院子黑无一物,独一星烟火浮在那里,穿透力很强。他径直朝西屋走。那一粒烟火浮了起来,“河盛,这晚了,你出去有啥事吗?”“我,我……也没有事。”河盛说。“唔……没事就早点儿睡吧!明天还上学呢。”“嗯,知道。”河盛“咕咚”一声就关了自己的门。接着再没了动静,整个村子像跌进了死海,一片寂然。
河盛凭触觉走到床边,脱了鞋,褪掉棉裤,却没脱袄,只是囫囵着上身坐进被窝,把头靠在东山墙上。他觉得自己很生气,生汪春明的气。在他眼里,有时候大人们自以为聪明,了不起,其实很笨。他像大人那样哼了一声,然后挤挤鼻子,蠕动着厚嘴唇在心里罵道:“孬熊汪春明!要是不听我的,算你能,咱走着瞧,我看你咋办!……”
河盛不想睡觉,情绪有些微亢。他更喜欢四周围的黑暗,把自己整个儿埋在黑暗里,睁眼闭眼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甚至随处飞升,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并且,过去所有的岁月和场景,都可以随心而至,随意再现。他开始回想他的许多过往,况且,今晚上他必须想……
河盛从小的时候,就有些怪道。别看他外表生得黑憨蠢笨,可内里却丰富多彩。打六七岁起,别的孩子在村前村后成群结队地肆意玩耍,而河盛却不理会,在他眼里,竟有着另一番世界。他喜欢看流云,看飞鸟,看游鱼,看昆虫,撵着追着看,静静地思想。特别是各种树木和花草,他可以从色、形、枝脉、纹理、叶子的形状,一层一层地看下去,站着或坐着,一看就痴迷。起初,他只是在庄稼地里起棵桃苗,或是杏苗,小心地捧回自家院里移栽;后来渐渐地,他就迷恋上了花草,形态各异的花草,像矢车菊、蒲公英、灯笼花、狗尾巴花、打碗碗花……各有各的香味,各有各的颜色。不同的色彩和气息,新奇地撩拨着他,也不管是啥样的野花野草,只要他相中了,都要挖了种在院里。最早发现他的怪异行为的,是爷。爷觉得孙子很有意思,很别样。于是,就在屋山东边圈了一块地方,用荆条夹了网状的花栅栏,有两三间屋那么大,算作河盛的小花园。爷总是笑眯眯地陪他挖坑,浇水,告诉他哪样的花草能移栽,如刺玫苔(月季)、丁香、葛花(紫藤)、石榴、枸杞子、马齿苋、各色秋菊……无论田里,湾里,或是哪庄,也不管多远,爷都会带着他,去求,去寻(音:xin)。
河盛的小花园里,各色的花都开了,香味儿馥郁芬芳。爷查看着河盛的花,满意地眯着眼笑,背着手游走。河盛看着爷,爷就在眼前,爷的笑容有些地方跟爹差不多。河盛心里弥漫着对爷的眷意,就情依依地喊爷,可爷似乎听不到的样子,飘飘然然地就离了园子。河盛怅怅的,心里窝一团软绵绵的伤感,就跟在后面撵。跟到东北地的时候,爷晃了几晃,不见了。河盛愣了一愣,突然明白眼前是坟地。他转了一阵子,才找到爷的坟。爷的坟开着地门,里面昏黄地亮着油灯。河盛走下去,见地室内铺着爷的老木床,跟活着的时候一样。他疑疑乎乎地意识到这是梦,可他却陷得很深,不想断了那梦境;他有大事要问爷,过去有事,他都是问爷,爷没有不知道的。可床上空空的,爷上哪儿去了呢?他今天必须找到爷,给他解开心中的疑问。他从地室内出来,庄前庄后,八仙庙,八亩塘,别鹤亭,老雁坑,龙拐头……一路寻去,却再也不见了爷的踪迹。河盛坐到大河坝上,心里荒荒罕罕的空落,他的问题很大,没人能回答他。他相信只有爷,肯定只有爷才能告诉他——为什么会那样。眼前的景象,是他从未见过的,也从未经验过——八亩塘里,他的美丽世界焦枯了,河溜里,大河湾里,满坑满堰清凌凌的水,忽悠悠地落下去,变戏法似的,说干就干了。他心中珍藏的那个他最向往的神秘世界,一眨眼就烟消云散了,那景象让他心惊肉跳,让他胆怯恐怖。翠绿柔曼的长长的水草没有了,姿态万千的各类水族没有了,他心仪痴迷了许多年的水底世界,倏忽间就消失了,那么多自由快乐的生灵,仿佛有神助一般,瞬间都搬走了。它们去了哪里?这叫他百思不解。河底火烤得一样龟裂,干的裂隙能卧下人。涸竭的河道空荡荡的,裸露的几痕干龙沟里,星儿蹦的几点穴龙眼旁,趋满了饥饿的人。大人孩子都在掏,结果都很失望,想象中的鱼一条也没有,仅仅摸到几只细瘦的、发粘的毛蛤蜊,和一些枯焦的烂螺壳…… 上个星期天,河盛就是这样坐在河坝上,看着河两岸的人像蝼蚁群,在干河道里踅摸。天快黑的时候,五香爹——那个笨蛋汪朝贵,才打蛤蟆滩里转悠出来,在干蛤蟆窝里掏了半桶癞蛤蟆,偷偷摸摸拎回家去。
河盛把记忆又往前挪了挪,挪得很远。那是个夏天,很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叫得人耳鼓发胀。娘擓个马篮子,带着他去赶集。那时候的集很热闹,赶集也是件很诱惑人的事。路上不寂寞,赶集的人也多,一阵一阵的,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街上。西大街的西头,靠路南,有一溜四间挑檐出扇的老房子,那是范老二的大咸菜店。娘一扶他的花格子木门就喊范掌柜的。范老二胖胖的,奓着腮笑呵呵地应着:“又赶集啦!需要啥?大辫子。”娘的头发好是出了名的,又黑又亮,辫子不挽起来,能拖到脚面子上;街上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大辫子。娘说:“打两罐子酱油子跟醋,挨外秤二斤大头菜,再各包一斤咸蒜瓣跟酱豆子。”范老二一边答话,一边从娘的篮子里拎出小乌罐子放到柜台上,先拔了木塞子,捏起漏子坐到罐口上,提着半斤的大提子,一只胳臂探进半人高的大缸里。
河盛俩手扒着柜台,一处一处惊奇地看着。屋子里,柜台上柜台下,到处都是傻大傻大的瓦盆和砂缸,黑乌油亮。从后门后窗里看进去,范老二的后院子很阔大,四围依旧是数不尽的盆盆罐罐缸,中间是井和硕大的一口洋灰砌的洗菜池子。河盛一路看进去,远远地,透过西南角一扇窄窄的后脚门,几抹红绿相间的色彩,突然地就飘进了眼里。河盛探头探脑地看,踮着脚地看,慢慢地,一双眼珠子就定定地不动了,整个人儿都看得呆傻了!那是一门洞他从未见过的景象,就连想他也想不出,世上会有那么美的景儿,那一刻,他的魂魄都被摄走了。
——从后脚门透过去,角度很狭,根据远近的尺度,可以估摸到,那是一片不算太大的池塘。几波烁目的水光滚过,水上粼粼地浮泛着五彩的幻光,池塘里明明晃晃的亮点,簇拥着一盘盘巨大的、絨绿绒绿的叶子。那叶子比盆都大,大叶子下面,各有一根修修亭亭的翠杆儿,高高低低地托举着,有些叶面儿是平的,有些叶面儿是歪歪斜斜的,叠浪着裙摆似的边缘;密密匝匝的叶面,绿幽幽地铺满了池塘,大片大片的绿色间,盈盈舞舞地绽开着白的、红的、碟盘那样大的花,一阵风过时,颤颤巍巍的,叫人的心神儿都跟着一块儿抖动。特别是那挂着粉彩的、箭簇形的花苞,如放大了几倍的仙桃,又像搽满了胭脂的孩子的脸……河盛伸长了脖子,张着个嘴,看得把啥都忘了,走了魂,破了窍。娘和范掌柜的一直对他指指戳戳的,都说了啥,他不知道。娘擓起马篮子,要走了,就急急地又催他几遍。他仍旧没反应。范老二歪在柜台上,眯着眼看他愣怔的样儿笑。娘也笑了,觉得有些儿不好意思,就扯着拽着,拉走了他。河盛梦梦瞌瞌的,随着娘走出店门,上了当街,却依然回扭着头,好像魂儿还不愿回转来复位。
赶完集回来,一进门河盛就朝西屋里跑。西堂屋里,爷当门坐在大板凳上,弓着腰正搓麻绳。河盛扑到爷跟前,鼓着两腮,很兴奋地说:“爷,花,神仙花!我见着了神仙花。”爷停了俩手,抬头笑着看他,略顿了顿才说:“盛儿,慢慢说,你看见了‘神仙花’?啥样的神仙花?”河盛甩甩手,有些急躁地用俩手比划着,“就,就是……那么大!我,我在画上见过——神……菩萨花!”爷挠挠霜白霜白的光头,一时也弄不明白,就很有意思地瞅着河盛,自问自语地道:“菩萨花是啥花?”看了爷的样子,河盛突然很失望,但只一忽儿,猛然地又想起了啥,转身就跑了出去。
厨屋里,娘正小心地、刚把马篮子放到锅拍子上,还没来得及分捡篮子里的东西,河盛就一阵风地扑到锅门前,抬手从篮子里拽出那包大头菜,拿到案板上,忙忙地割断捆绳,呼啦一声抖开,紫黑的咸菜疙瘩滚了一案板。
“小河盛!你要干啥?”娘大声咋呼道。河盛充耳不闻,也不抬头,只把那墨绿的咸菜包皮轻轻抖两抖,又小心地折了几折,捧起来就往西屋里跑。
河盛嘴里说着:“爷,你看,你看!”等把那包皮子展开在爷的面前时,爷竟嘿嘿地点着头笑了起来,边笑边瘪着没牙的嘴说:“真不赖!真是有意思!——神仙花——菩萨花,还真没错。你别说,咱庄真就没栽过这东西,怨不得你不认识。”河盛说:“爷,你别光自己讲,你快说呀!这到底是啥花?”爷蹲下了,用指头摩摩那叶面上长长的筋脉,说:“盛儿,这大叶子叫莲叶,它的花呢,叫莲花。”河盛舒了舒眉,先在心里记下了,接着又重复着念了几遍莲花。
爷说:“你猜的不错呢,那观世音菩萨坐的,可不是莲花吗!”
河盛拉拉爷的手:“爷,那花真好看!我想种,可管?”
爷说:“管,等明年开春,爷去给你寻。”
“那种哪个呢?”河盛有些犯难。
爷说:“就种八亩塘!”
可是,爷却没有等到第二年开春就死了!
爷走了,爷给河盛只留下了许多关于八仙庙和八亩塘的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蓝采和的故事。而那忘不掉的神奇的莲花,从此就在他心里生了根。
八
只要一想起莲花,河盛就会想起范老二的咸菜店。范老二的咸菜店,河盛陪娘去过三次。后来娘说:“河盛你大了,都十岁了,娘的活多,你爹不待家,家里地里就娘自己,顾不上赶集,以后秤盐打油都得交给你啦!”河盛听了很高兴,就看娘的眼,送给娘一束成熟和担当的目光,然后重重地说了声“好”。
这以后,只要赶集,河盛都会去范老二的咸菜店绕一趟,不管买不买东西,也不管啥季节,为的是能朝咸菜店的后脚门外瞅上几眼。
十一岁那年春上,河盛背着他的小背筐又去赶集。荆条背筐是河盛家独有的,是爷编了给河盛留下的念物。在咸菜店里,河盛买了不少的东西,范老二一样一样,小心地码好,然后别死了筐盖,俩手在柜台上磨正了,等着河盛背。可河盛却没有转身的意思,只傻呵呵地对着他笑。范老二不知何意,就和悦地问:“大辫子的儿,你还有啥事吗?”河盛看着范老二,过了好长时间,才鼓着腮肚子学着娘的口气说:“范掌柜的!我能求你个事吗?” 范老二被河盛的问话逗得响响地打个喷嚏——“唉吆我的个娘!”他笑着抹了一把嘴脸接着问:“啊,有啥事你只管讲!”
河盛使了使劲说:“我想跟你寻棵莲花种!”说完,又拿手朝后院脚门外指了指,两只期待的大眼,直直地瞪着范老二。
范老二把一张白胖白胖的脸,变换了好几种状态,又想了想才弄明白。然后说:“你很喜欢莲花是吧?”河盛点点头。范老二这才记起来,每回河盛来,都会朝他后院里踅摸,原来是这么回事。“你先背好背筐,马上我跟你说。”说着,范老二隔着柜台抓起背筐,河盛转身伸开俩胳膊背了,转头又看住范老二。范老二说:“大辫子的儿,听我跟你讲——那东西芽叉又嫩又脆,还怕折腾,这离你家六七里地呢,起了到家也不一定能栽活。”
河盛听了,脸皮和眼皮都软软地松了下去。看着河盛的样子,范老二又想了想说:“不碍事儿,想栽还能没有办法么!”一听说有办法,河盛一双失望的眼又亮起来。“就你们的西庄——瓜蒌黄家知道吧?”河盛点点头,说:“知道。”范老二接着说:“瓜蒌黄的家西南,一寨濠都是。你从那寻两棵,离家才二里地,多挂点稀泥,起了回家就栽,保准能活。”“噢——!”河盛听明白了,转身就走,走得又急又慌。可刚上了门槛儿,他又突然返回来给范老二鞠了一躬,嘴里还没忘了说:“谢谢范——掌柜!”范老二连忙惊奇地回道:“不谢不谢!——乖乖!”然后又对着河盛的背影喊:“别跑恁快——回来罐子里的酱油子、醋都晃洒了!”
瓜蒌黄家是个大庄子,从北到南,有里把地长。河盛是打庄南的麦地里绕到西南角的。他本来是不想惹狗的,可庄上那些灵通的狗还是发现了他,七八条狗隔着寨濠,呲牙咧嘴地对着他狂躁地吠叫。狗叫惊动了庄里的人,有两个大人,站到高高的庄户台子边上,看河盛是个背筐的孩子,扭头就回去了。那群狗都扑下庄台子,集结到西边的堰坝里口上,伸头扯脖地对着河盛咬叫,只是,没一条敢扑到堰坝这边来。河盛毫不理会,两只眼,只在寨濠里睃寻着,脸上慢慢地就浮起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看清了,宽阔的大寨濠里,到處都残留着黑古铜色的烂莲叶杆子。河盛正看得入神,濠对面突然响起一声呵斥,声音脆亮亮的霸气。那声音仿佛军令一般,惊得那群狗夹起尾巴,一窝蜂地逃回庄子里去。
随着呵斥声散去,一个脸儿白白的少年,从庄台上跑下来。那少年顶一头黄毛,立在对面歪歪头看了一会儿,略带些惊喜地问:“你是汪蒲溜的汪河盛吗?”河盛回望着那少年,觉得好像见过,又一时想不起来,就努力地想。“你不记得了吗?”那少年说,“上一年级的时候?你上半年就生气不上了。咱俩是同学呢!”“哦——”河盛突然就记起来了,他大声咋呼道:“你是土改!——黄土改。”那少年快活地笑了,并大声地叫道:“过来!快过来!——都说你跟你爹去城里上学了,城里的学校咋样?”河盛回道:“没有。我是去玩。”绕上西边的堰坝,河盛慢悠悠地走近那个叫土改的少年。土改抵到河盛跟前,仰着脸说:“乖乖,你咋长恁高?”河盛憨憨地咧咧嘴说:“你也长了不少!”“你这晚儿背着个筐,到俺庄来弄啥?”河盛想了想,疑迟了半晌才红着黑脸说:“俺庄没有莲花,我想种,想来跟你们寻棵莲花芽子。”“噢,就这事?”河盛说:“这事儿可好办?可能行?”“小事儿,能行。”土改说,“只是……”“只是啥意思……咋回事?”土改连忙趴在河盛耳边说:“别叫俺家里人知道了!大人要知道了,我非挨吵,这事儿就办不成。”河盛点点头,然后坐到濠坎儿上,松了背筐。土改弯腰,吸溜吸溜鼻子问:“你背的啥?恁好闻!”河盛说:“赶集买的,大头菜、咸蒜瓣……我,我解开,你尝尝?”土改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忙摇着手说:“不尝不尝。”嘴上虽如此说,可河盛分明看见:土改被咸蒜瓣强烈的清甜气味诱惑得勾着头,偷偷地咽了几口馋涎。“等他给我起了莲苗,就把那包蒜瓣送给他。”河盛想着,就打定了主意。“你坐着等一会儿,我先上去看看。”土改说着,就爬上庄户顶,探头探脑地侦查了一会儿,然后顺坡出溜下来笑笑说:“管了,大人都去后宅串门了,我现在就给你弄!”说着,褪了鞋,把单裤挽到大腿根,弯腰扶着濠沿就下到水里。水很浅。土改拿脚探准了,边和着水下的泥,边说:“这一片儿是俺的宅濠,这东西也是俺自家的。”不大会儿,只见他拿脚一挑,一截儿粉白的分着芽叉的藕就从浑浊的泥水里撅出来。土改歪斜着身子,小心地抓着那藕,斜探着另一只脚,在泥底里又和了几和,滋溜一下,便拽了出来。河盛看时,那藕足有二尺长,藕尖上已经泛出浅绿的芽苞。河盛问:“土改,这一棵要是种活了,一年能引几棵?”土改想了想回道:“你看,这一个芽就发一棵,能引一小片,这有五六个芽呢。”河盛说:“那你再给我起一棵,一棵不保险;我不能白要你的,我把这包咸蒜瓣子送给你!”“看你说的啥!”土改说,“不要!我不能要你的,回家你咋交差。”“那不管!我说话算话。”说着,河盛就抽掉连着绳子的小别棍,掀开筐盖,把那一大包蒜瓣捧出来,郑重其事地放在身旁的土坎儿上。土改迟疑了一会儿,又眨巴眨巴眼,才说了声:“那好吧。”
等接过第二根莲藕,扭来扭去地比划一阵后,河盛犯愁了,“这咋带呢?”然而,当他不经意地瞅见土坎儿上那包蒜瓣时,就立即得了主意。他把莲藕又放回濠边的泥水里,仰着脸说:“土改,你先别上来,咱俩商量商量。你看,我把背筐里买的东西都给你,你再给我崴个五六棵可好?反正我得用背筐背莲藕种,东西是没法带了。”土改傻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就那样站在水里张着嘴,瞪着眼,头顶上的黄毛,被微风轻软软地掀动着。“你愣啥?我说的你不信?”河盛说着,就把筐里的酱油子、醋、大头菜、酱豆子……一股脑地都捧了出来,一样一样地摆在土堆上。土改惊得张了张嘴,有些语无伦次地嗫嚅着说:“你说的可是真的?”河盛说:“啥话!我说话算话,从来不诳人。”看着那一堆东西,土改着实有些眼馋,虽觉得不合适,但还是涨红了脸,下意识地弯下腰去,接着掏莲藕。又掏了六七根,河盛说:“好了!够了。”他早把身上的大褂子脱了,一半铺在背筐里和背筐后墙,上边的背筐盖子翻起来当托板,隔着褂子,八九条莲藕捋一捆站在筐底,都糊着厚厚的泥巴,然后拿褂子裹严实了,用绳子连筐、托盖一块儿捆在高高的背杆上。土改抱着筐底给他朝上托。河盛摁着地,憋得两腮鼓起,然后头一犟、脖子一挺就撑了起来。土改有点儿担心地说:“乖乖,重得很,你咋背到家?”河盛拱了拱腰说:“没事儿!我能背到家。”说完,就后翻着俩手托住筐底,弯着腰,伸着头,小心地打堰坝上走下齐腰深的麦田里…… 九
傍晌午了,河盛还没有回来。河盛娘第三次走出庄,走到西大路上,焦急地张望。她不只焦急,还有些后悔和担忧。望了一会儿,北大路上依旧空空的不见人迹。河盛娘本来心眼儿就小,还好胡思乱想,饭做半拉的等不到盐,还得去借,又加上吃罢饭还得下地耘粪,弄得又气又急又忧心。想着锅里的饭,灶底的火,不得不叹着气,又急急地朝家返。就在快要拐进庄口时,突然听见有人打背后招呼她,“哎——大姐!跟你打听个人吧!”河盛娘回头望时,见是个女的,挎个马篮子,从大路正西走过来。那女人笑着一张鹅蛋脸,人也白得像只鹅,扎着个很洋气的粉蓝色碎白印花的三角头巾。河盛娘站住了,迎住那女人客客气气地问:“你这是要去谁家呀?”那女人白得水润润的一张脸,没回话就先起了红云。她扭了扭满脸的羞怯说:“俺请问你,汪和尚家住哪儿?”河盛娘陡地起两眼疑云,惴惴不安地问:“咋?河盛……咋了?”那女人脸更红了,红得起了霜粉:“没咋,我就到他家,有点小事。”河盛娘心里打着鼓,狐狐疑疑地说:“俺就是河盛他娘。出了啥事?”那女人一把抓住河盛娘的手,卧着笑眼急急地说:“哎呦老天爷!没出啥事,赶紧,领我先回家再说。”
河盛娘像遇了鬼狐似的陪着那女人,蒙头蒙脑地赶回自家院里。刚进堂屋门,那女人就嘴里不停地说着:“丑死了丑死了!都是东西庄的人,这要是传出去,可叫俺以后咋见人?”“大妹子,”河盛娘急了,“河盛到底干了啥?你先讲明吔!”那女人拿胳膊挡了脸,歪头揭了马篮子上的搭巾,然后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地都捧出来,放到大桌子上。看到自家的物件,河盛娘有点儿晕,心想:“这到底唱的哪一出?”那女人缩着粉腮道歉说:“大姐,实在对不住!都是孩子不懂事,叫你见笑了。这要是叫亲戚邻舍知道了,传出去,俺就孬死了!”接着,她就把河盛跟土改的勾当,一五一十地叙了一遍。河盛娘终于听明白了,浑身如松了绑,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她赶紧说:“哎呦大妹子,你就留着用呗!又不是啥值钱的贵物,稀屎烂贱的,还劳动你跑恁远送来!”“大姐甭这样说!”那女人连忙说,“寻几根藕栽算个啥?谁不寻东西,就这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好了!”河盛娘说,“孩子是同学,咱也是个缘分,我给你打盆水洗洗脸,今儿个说啥也得陪姐吃顿饭!”那女人听了,慌得连忙挎起筐,说:“不了不了!家里都等着我吃晌午饭呢!一心的事,可耽误不得。”河盛娘觉得过意不去,就又苦苦挽留。最后看着实留不住,就说:“那好吧,你先别急,稍站一会儿,等我抓把盐撂锅里,总得让我送送你。”说着,转身从后墙的条几上抓过两包红糖,一手拽着女人的篮子,放了进去。女人急得直躲。河盛娘说:“留给孩子沏茶喝,不要你就是看不起俺!俺不能让你空着筐回,那不兴的,这是规矩。”那女人不争了,钦敬地站下了。河盛娘拿眼溜了溜桌子上的东西,愣了一下说:“这狗日的黑货,又忘了买盐。”说完,又急急地转到厨屋门口,看一眼锅底没了明火,就依依地拥着那女人出了大门。那女人迟疑了几步,欲走又停地想了想,突然问:“和尚待哪里栽藕来?俺得去看看他,也好知道孩子长啥样。”河盛娘说:“黑货!肯定待八亩塘。”
等俩人赶到八亩塘时,河盛已分栽好了那九根莲藕,正泥母猪似的崴着一尺多深的烂泥,艰难地一腿一腿地拽着,朝滩头上爬行。河盛娘立在岸上,早已气得七窍生烟,她尖利利地嚎了一嗓子:“小河盛!黑货——!跟你讲等着做饭,你给我买的盐呢——?!”河盛抬头,见岸上除了娘,还有个女人,就拿手在夹裤屁股上搞了搞泥,嘴里嗫嚅着:“咦唏,咦唏,那咋呼啥!盐待怀里来。”说了,便从贴胸的内兜里拽出了那包盐。
十
——后半夜,正是人们睡意最酣的时候。大河两岸的村落,都沉在无边的黑暗里,静悄无声。唯独汪蒲溜,一夜未眠,几处恍若鬼火的灯豆儿,魔幻地晃动着缥缈的人影……约莫四更天的样子,那几处暗弱无力的灯火熄灭了,一村子的女人,围堵在村口上,谁抓着谁的男人,都有嘱咐不完的话,哪一个愿意松手呢!仿佛这一松手,自己的男人就再也回不来了。蒲溜村从没经历过饥饿,不要说讨饭,更没经历过眼前这阵势。女人们在这一刻,心里边最后的支撑没有了,拦截情感的堤坝瞬间崩塌,偷偷的抽泣声渐渐放大成痛哭的洪流……一开始,汪春明小声地劝劝这个,劝劝那个,后来越劝越粘手,最后竟是哭声一片。汪春明手舞足蹈地制止着,可无论如何都不济事。听着越来越响的哭声,汪春明急了,不得已大喝一声:“好了——!”说来也怪,只这一嗓子,女人们像突然上了魔咒,都鸦雀无声了。汪春明接着压低了嗓音说:“瞧你们多有出息,照这样,男人的腿都叫你们绊住了,连南河坝都过不去,咋办?唵?这说着说着,马上就五更天了,还不知道那狗日的回去后,公社里可有动静。天一亮,再想走都难!好了,听着,所有的女人,一个不准出村口,都給我退回去,是男人都跟着二叔走!”女人们都默默地退到路边上,男人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外走,汪春明和汪朝贺悄悄地过着数;等完了,俩人就压着后阵走出村子。
虽说已到雨水,可后半夜的河湾里,风还是彻骨的寒。汪春明缩着脖子,尾随着讨饭的队伍拐上西大路,一直往南走。他要把他们送过河,就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嘱咐汪朝贺,唯恐遗漏了重要的话。约莫刚过八仙庙谷堆,讨饭的队伍突然就停下了。汪春明就怕出意外,正瞪个疑惑的眼看汪朝贺,前边送行的汪五香突然跑回来对他说:“队长,你去前边看看吧!”汪春明有些惊诧地问:“前边咋弄的?”五香说:“别问了,你先去看看再说。”汪春明的心像被兔子蹬了一脚,忐忑不安地踮着小步,急急慌慌地赶到队伍前头。离队伍前头约两丈远,出现了一张蓝幽幽的鬼脸子。汪春明弓着腰,前伸着头,眨巴着眼瞅了半天才看清楚,原来是河盛。河盛立在路中间,岔开两腿两手,写个“大”字拦在前面,左手回拧着手电筒,把一束绿光精准地打在自己脸上,两只眼瞪得玻璃球似的放着鬼光。汪春明鼻子都气歪了,要不是河盛长他两辈儿,他真想朝脸扇他一巴掌。“搁这儿装神弄鬼的,你个爷!你到底想要干啥?!”“不想干啥,”河盛说,“你不能叫他们去要饭。”“不要饭?”汪春明恼了,哆嗦着手拍着屁股叫道:“不要饭都啃你!都等死吗?”“咱不需要要饭。我跟你讲过了——我有私房货。”“就你能!你就是活神、是黑老包也没屌用。五香,把他给我拽回去!”河盛听了,像昨晚上一样,又是一跺脚,大狗熊似的扯着嗓子一声怪吼,然后拿电筒朝东边的八亩塘里一照,大声嚎道:“对你讲了我有私房货你就是不听!那不是我的一大塘藕——那是啥?你个笨种!还队长呢!”听了河盛的话,大家半天才抹过弯儿来,汪春明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子,他长长地叫了一声:“哎幺我的个娘——!”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一队人都围过来,纷纷议论着河盛的幼稚,汪朝贺说:“小孩子的话没根儿,一夏天大塘见底,莲叶莲杆儿都旱焦了,哪会还有藕?”汪春明又是一声——“哎幺我的个娘!”然后一骨碌爬起来大声说:“该死!我咋把这个茬忘了——老古语说‘淹不死菱角旱不死的藕’。”河盛说:“不信就跟我去大塘。”“好好!都去,都去,”汪春明赶紧说,“我跟你去!” 河盛带着人群,从八亩塘北头的西口下到塘底。远远地,顺着河盛的手电光,大家就看见,干裂的大塘底上,有一块土坯大小、上湿下干的塘泥,很显眼地被翻在那里。走近了,河盛把手电往翻开的泥槽子里一照说:“你们来瞧瞧,这是啥!?”大家围上前看时,泥槽窝里,赫然露出两节粉白夺目的胖大莲藕,米面娃娃似的。
——汪春明又一次哭了!
这多天的磨难和急难,他都没滴过一滴泪,可这回是真哭了,抱着个头蹲在那里,嘿嘿嘿地、如笑的那般哭起来。所有的人,也都慢慢地把腰直了起来。汪春明吐完了胸中的块垒,低着头拿袖子搞了搞眼,随后翻过那块塘泥,小心地又原封盖好,接着回转身,嘴里喊着:“爷呀!我亲溜溜的爷。吆歪,不对,你真是我亲溜溜的‘私房爷’!我代表咱庄一二百口子人,给你小老人家磕头了。”
河盛往后一趔趄,嘴里嘟囔道:“咦!咦——咦,你这是弄啥家什?”
汪春明说:“你是咱庄的救命菩萨,这头我该磕!”说着,真就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干塘泥上,被磕了个窝。
河盛说:“这回都管不去要饭了吧?”
汪春明站起来,定定地看着河盛,半天才说:“小爷,私房爷!咱,不要了。”
“那队长,回去你还要杀咱的驴吗?”河盛又问。
汪春明又回复了从前的状态,眯起笑眼略带调侃地说道:“啥话?咋能杀驴呢!它推了半夜的磨,心疼还疼不过来呢!那卸磨杀驴的事,咱不干。”
“那好吧,你不杀驴了,我也得谢谢你!”河盛说着,弯腰鞠了一躬。
“哎!——反了!反了!”汪春明一本正经地扶住河盛,“你是长辈,你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连日来这群愁眉不展的人,终于有了笑脸和笑声。
“不要笑!”汪春明摇手道,“都听我说,咱大家都赶紧回,家里的一帮女流辈,说不定正跟锅里滚的样;我正愁你们走了,我回去这一套子咋解呢!回去赶快,谁安抚谁的女人。不管咋说,反正咱有指望了。今早晨,咱家家都集中力量弄顿饱饭,吃好,歇息好。看看上头要是没啥动静,下半天,咱就起藕。”
男人们都各回各家了,汪蒲溜又还了魂。几十家子黑褐色的草房顶上,又升起了人间炊烟;炊烟蓝蓝的,袅袅的,裹着汪蒲溜人无限的欣喜……
时间捱到初傍晚,汪春明心里仍旧不大实落。最终,他还是安排了汪去水跟汪五香,圈住全村的孩子,留在庄户上应景儿,自己才带着大队人马,下了南大洼的八亩塘。
汪春明用手抠开河盛翻的那块鲜塘泥,然后站起来说:“都看见了?就照‘私房爷’的这个起法。另外我算过了,看这个头儿,这北半截大半塘,至少说得有五亩多,咱隔三差五,匀溜着起,给‘私房爷’留好藕种也得起个一万多斤。等今晚藕分到家,大家再悄没声地背些,送给各家的亲戚,别管啥粮食都换些回来,搭配着过这半个来月。咱现在是:啥也不怕了!”说完了,就摆摆手指挥着大家开始起藕。那藕也真好起,只要揭开泥块,再稍微扒拉扒拉,清理清理,藕便很容易地就抠挖出来,然后再原样封好塘泥;不一会儿,一排排白灵灵长大的藕节子,便在身后摆列出来。
河盛就坐在西面的大塘半坎儿上,俩手托着腮,两眼直愣愣地瞅着眼前的八亩塘,瞅着黑压压一片崴动的人发呆——
……娘说:“河盛的魂儿就掉到八亩塘里了!”
——那年,过了农历的四月半头,河盛就天天往那跑,也不问阴天晴天,刮风下雨。终于,尖尖的小荷叶儿打水底钻了出来,绿莹莹的,鹅翠鹅翠地水灵。河盛笑了,笑得眼角都长了翅膀。一棵、两棵、三棵,渐渐地,北头的老陂滩被罩了一大片。再后来,莲叶展大了,修长的青杆儿举出了荷包,河盛的心,就跟着那些荷包一朵一朵地绽开。每当放学的时候,或是过星期天,不上学的河盛就期待着,在八亩塘等门楼,等叶儿,等瓜蒌黄的土改带着人,来看他这流光飞彩的世界。一个人的时候,河盛也不在乎,他会痴迷地盯着他的荷塘,看蜜蜂、蝴蝶、蜻蜓,在荷花间穿行飞舞,幻想那些八仙过海的故事;故事都是爷活着的时候讲给他的。爷说,八仙庙跟八亩塘,是他的举人老祖板儿辞官还乡时候修的。八仙庙坐北朝南,八仙的金身塑得五彩飘逸,神态活现,好看得很呢!庙台子门前,就是这口八仙塘,宝盒一样四四方方的,暗指四面八方,使八仙各占一极;年年逢庙会,都是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可现在,八仙庙没有了,成了一片高高的土丘,独八亩塘还在。有時候,河盛心里也会涌起一股酸酸的、很难受的感觉,他不知道那就是伤感;他只是想:“好东西为啥要毁掉呢?人为什么会要死呢?而且等自己老了,也得死。死,真是个叫人害怕的事!要是爷不死多好,爷不死,就能亲眼看看他的这些莲……”
也许是八亩塘底的陈年淤泥很厚,也许是河盛的痴迷感动了荷仙,不过三年,仿佛神力一般,河盛的莲藕就清莽莽地引了大半池塘,而且郁郁葱葱,杆叶粗壮阔大,奇异地茂盛。
十一
汪去水堵在村口上,高大的身躯站成了一座塔,那目光一直朝向南大洼。他估摸着起藕的景况该差不多了,再看看天也擦黑了,终于松口气,渐渐地腾出心境来。他眯着眼,瞅了一会儿,西天里混混沌沌的,一大片破棉絮样的烂日花,已经隐退着接了地,这才慢慢蹲下去,坐到鼓起的老榆树根上,双手揉着自己的腿,笑悠悠地回想起前年的暑假来——
那是高粱正甩穗晒红米的日子。吃罢早饭,汪去水擦了把脸上的汗,对河盛娘说:“走了,我下地看青了。”“噢!知道了。”河盛娘在厨屋里嗤嗤啦啦地铲着锅应道。“爹,你——等等。”汪去水一脚刹到门槛上,慢慢回过头来看河盛。河盛抵到跟前说:“爹,跟你商量个事可管?”汪去水问:“啥事?”河盛低低地说:“我想看那本《醒世恒言》。”汪去水犹豫了一下说:“那书看着不费劲吗?”“我能溜个差不多。”“看《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不好吗?——那书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那些书我看糟了,不想看了。”“那是禁书,走了风会惹麻烦的。”“你放心,我有办法。”河盛瞪着眼,坚定地看着汪去水。汪去水说:“那好吧!只是,你待家里看么?”河盛说:“不待家。去八亩塘。”“唔——”汪去水转回来,坐到当院的碓窝子上,后背别了垂把,碓嘴头在碓窝子里古瓦古瓦地响。汪去水说:“你先去吧!我抽袋烟才下地。”河盛说了句:“那好吧。”不大会儿,就从他的西间屋里拱出来,身上斜挎个鱼嘟笼,头上顶着他的枣核儿形的小木船,扭动着蓝粗布大裤衩子,忽闪忽闪地就出了门。看了儿子的情形,汪去水想笑没笑出来。他知道,那书,肯定在嘟笼里。 回家乡以来,庄上的人都知道他身体有恙,汪春明从不给他派重活。汪去水就长年累月地管管仓库,下地看看青。周边方圆的人都尊敬他,只要他在田里溜达,就没人敢败坏庄稼。汪去水手里携一本毛选,喜欢溜达,喜欢田野,更喜欢看一块比一块茁壮的庄稼,特别是迎秋时节,庄稼地富得养眼,看着心里畅快。东西南北地,走上一大圈,然后再到高高的南河坝上站站,沐一会儿河风,感受一下气势逼人的大河水韵,再坐下翻翻毛选,不知不觉地,半天就过去了。
晌午的时候,汪去水经过八亩塘,站在塘东沿儿上,抬手遮着灼目的烈日看,那满塘的荷莲,远远近近的,被微风拥动着。他静静地望过去,旷大的塘面上,汹涌浩瀚的翠盖交叠着,绿光滚浪,连片的白莲和红莲,仙女样争相绽放,颤巍巍的,恍若都着了魂魄,有了灵性,顶着正午的日头,各自舞姿蹁跹地摇曳着……汪去水嗅着扑面的清芬,心里暗想:“真养心神,就是再浊气的人到了这里,恐怕灵魂也能得到净化。”
可是,汪去水纵目前后左右,把整个八亩塘搜索遍了,也没发现河盛的影子。他于是下到大塘坎儿上,猫着腰,朝莲叶下一丛一丛的莲杆里探寻。结果磨了大半圈,仍没发现河盛的踪迹。汪去水直了直腰,塘南面的小部分,都是明水,生着一簇簇的香蒲和龙尾草,清清明明的不遮眼。汪去水打从西南、东南沿塘边的苇丛外又绕了半圈,再次回到东侧荷莲与香蒲的结合处,悄悄扒开岸边的苇丛,钻了下去。这是一片最厚密的芦苇,和一簇红莲缠裹在一起,蹲在里面看,就如一处绿荫蔽日的花坞。汪去水笑了,小木船儿就湾在那一簇红莲下面,船里的河盛,胸前搂着书,睡着了,轻微的鼾声,均匀地弥散在绿茵里。就是那细微鼾声,帮了汪去水。汪去水贴近水面慢慢蹲下,弯一棵芦苇过去,轻轻地敲敲小船帮子。河盛揉揉眼,醒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汪去水,笑了说:“爹,我咋睡着了?”汪去水悄悄地说:“晌午了,該回家吃饭了。”河盛缓缓地坐起来,把书小心地裹了布袋,然后塞进嘟笼里。汪去水说:“盛儿!上午看的那一段?”“《灌园叟晚逢仙女》。”河盛没抬头,坐直了身子接着说:“爹,我做梦了!”汪去水笑笑看他。河盛又说:“爷来了——……爷说:‘只有肯帮助别人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才配坐在莲花上!’”“你爷说得对!”汪去水赞许地点点头。河盛说:“爹你上去吧,这坡陡,我打北头上去。”汪去水应了声“好”!
等汪去水蹬上塘口的时候,河盛正拨着两块鸭脚似的桨板,晃悠着他的枣核子船儿,穿行在荷花丛里。看着看着,汪去水就有些忘情了,他突然生出一股多年未有过的冲动来,欣然地默念起南宋诗人杨廷秀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默念完,自己竟不知不觉地笑了。畅快的情愫,让汪去水接着又想道:回去,该给河盛讲讲周敦颐的《爱莲说》才是。
十二
——望着塘底起藕的人群,河盛在心里精准地定着位,他能非常清晰地记得,哪一片是白莲,哪一片是红莲,哪一棵的位置,甚至哪一棵莲的样子……
汪春明指挥着大家,等都顺手了,就退到后面,一边收拾着把藕归堆,一边拿眼不时地觑摩着河盛。心想,河盛虽然快成大人了,可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要是心疼很了,一时想不开弄出病来咋办?又觑了几眼后,他就走到河盛娘旁边,蹲下身轻轻地说:“太奶奶,你看——?”他指了指河盛。河盛娘抬头撇一眼,说:“没事,他黑货就那样,别管他。”大洋马谢桂兰听见了,磨磨屁股说:“春明,俺几个早都看见了,河盛心里肯定不得劲,这些藕可都是他的心尖子!”“都看见有啥用,能想个啥法子,叫他笑笑就好了。”汪春明说。不远处几个年轻媳妇,相互丢着眼神咯咯咯地笑起来。汪春明眯着眼问:“几位,你们笑啥?”其中一个媳妇蹲着崴了几步,趴大洋马耳边悄悄嘀咕了几句。大洋马听了,扭过头来,脸上藏着故事似的问:“春明队长,你可想叫河盛笑?”“那咋不想!”汪春明说,“我就想叫他笑。他一笑,我就没心病了。”大洋马粗声大气地叫道:“那还不容易。”接着“腾”地站了起来,摆手发一声喊:“都给我过来,咱队长饿了——要吃妈!”汪春明稍打一个愣怔,一看眼前的阵势,一手撑地,爬起来就跑,引得一帮女人在后面追撵。汪春明边跑边想:“坏了,今儿个我要当‘电影脸’了!”虽如此想,但他还是打着踅儿地朝河盛跟前靠。终于,女人们折花叠翠般的把汪春明扳倒压在了下面。门楼娘摁住他的头,大洋马骑在身上叫道:“快!快给他喂妈!”两三个年轻媳妇扯开怀,捧出圆滚滚的奶子,对着汪春明的脸上就射,瞬间,脸上就瀑满了奶浆子。汪春明在下面呜噜呜噜地叫道:“好了好了!吃饱了!吃饱了!……”一塘底百十口子人都坐到地上,笑得前仰后合。
汪春明像戏台上铺了粉底的小丑,在地上仰着脸,滑稽地眨着眼问:“咋样?笑吗?”大洋马一帮女人扭了扭头,河盛如佛爷入定似的坐在塘坎儿上,对面前的一切,毫无反应。女人们慢慢都松了手,汪春明坐起来,抹拉抹拉脸,看着河盛想:“坏了,这货上了别筋了!”于是就讪讪地上到河盛跟前,温软软地说:“哎,我说‘私房爷’,你别担心,咱隔三差五起的藕,不伤大脾气,毁不了筋脉;另外,我观了天象,有一旱就有一涝,今年肯定雨水多。到时候,我保证咱这还是一塘好莲藕!”河盛听了,只是目不转睛地嗯了一下,接着又没了动静。
最后,汪春明无奈地又蹲到河盛跟前。他说:“爷,我的亲小爷!你到底想的啥?给我个明白话可好?”河盛终于转动眼珠看了他一眼。汪春明紧跟着说:“咱爷俩别藏着掖着,你有啥话就跟我讲,只要能办到的,我都给你办!”河盛咕哝咕哝嘴。汪春明急了:“你个爷!你有啥要求?说吔!”河盛又看他一眼,然后鼓鼓腮帮子说:“我想办件事,需要几个钱儿。”“办啥事?”汪春明问。“那你别管。”汪春明忙点头说:“好好好!不管,我也不问。你需要多少钱?”“回来我自己去长弓铺办,不碍你们的事。”“好,知道了。”汪春明说,“钱咱队上还有,你说要多少吧?说个数。”河盛垂下眼皮说:“多了我也不要,我就要四十六块五毛整。”汪春明笑了:“我说多少呢,不多不多,半张猪扉子(卖猪领款的发票)也用不完!咱马上回家就兑现,我给你拿五十块。”“我说过了!”河盛说,“我就要四十六块五。多一分我都不要。”这时候,河盛娘打人群外挤进来说:“小河盛,你要那么多的钱,到底想要干啥?”河盛涨红了脸,站起来就朝北走,边走边给娘甩下话:“这是我跟队长的事,不要你管。”
河盛回家了,大人们虽然不解他的意图,但却都对着他的背影深情地笑着。河盛娘说:“这黑货!不知道又作啥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