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经营的转型,本文着力研究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及产生原因,进而为银行的转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本市场;中国银行;风险
在经济结构化转型、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银行高盈利时代已经落下帷幕。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一定压力。只要企业的经营状态、自身信用没有根本好转,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会惯性增长,但政策层面的支撑以及银行业自身的一系列积极因素对稳定资产质量有一定正面作用。我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本文以我国银行业为例,探讨资本市场开放对其造成的风险。
一、资本市场开放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1.传统大型企业客户流失
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一旦提高,高负债率的企业无法承受高额利息,会离开银行借贷市场。资本市场放开,需要利率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否则国际热钱的大量进出,会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过去存贷款利率是由外生决定的,银行缺乏自主调节,自控风险的外部压力,以利息差作为主要收入。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型国资背景企业,以及受政策扶持的企业,这些历史原因造成了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过度放贷。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内企业在境内和境外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机会,银行会不可避免的失去一些优质客户。
2.金融创新威胁传统银行业,使得中小企业客户流失
(1)资本市场开放,激发国内市场进行金融创新,新型金融机构会同银行争夺优质中小企业资源。 资本市场开放虽然能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是追求价值增值的价值,其运转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国外的资本也倾向于高成长性收益高的企业,而真正融资困难的中小型企业却未必受惠,更多的依赖于本国金融机构渠道来融资。与此同时,我国正积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资金借贷门槛低,形式灵活,满足企业不同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放贷时更为谨慎,这无疑减少了自身业务量,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同业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
(2)资本市场开放,加快国内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步伐,这种新的金融模式同银行相比更便捷的服务于小微企业。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给中国经济,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是通常这种高新科技企业和服务业没有可靠的抵押物,而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抵押或质押品,这就给这类企业发展设置了障碍,我国当前不断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高科技高成长可能性的企业,在主板外设立了创业板和新三板。
3.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波及银行业
资本市场开放推进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企业有更大的动力负债经营,这一点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从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80年代后期,日本资本市场开放,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资本结构趋于合理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会随之降低,而这一指标是银行考察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依据。资产负债率较低,企业偿债能力强,企业很容易向银行筹集资金,其有更大的动力负债经营。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扰动,资本大规模回流,企业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原来高估的抵押品价值跌落,银行的不良资产会大幅上升,运营危机由此产生。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完全,同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短期投机,跟风炒作现象不断,外资的进入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稳定。
4.目标客户需求不断提升
资本市场开放,拓宽国内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渠道,提高银行客户的议价能力和需求。从银行存款者的角度看,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其资金来源有机构、企业和个人,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投资渠道多元化,会加强其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议价能力。企业虽然有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但是其并不将其作为一种投资看待,所以对存款利率不太敏感,但是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会择优选择合作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银行才能不断挖掘存量客户。
二、商业银行应对资本市场开放的措施
根据以上风险分析,面对资本市场开放,我国银行业应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顺应时代变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思维。
1.构建合理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
资本市场开放,银行业会流失一部分传统的大企业客户,转而与风险更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开展资产业务,这就对银行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险控制问题归根到底是银行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问题。银行可以通过大量的支付和交易数据获得丰富的客户信息,但目前为止这些信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主要是欠缺足够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导致海量的数据难以真正为银行自身创造财富。
2.凸显自身服务特色,发展中间业务
资本市场开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的信贷投放业务不可避免的会缩减,如何保持存量客户,保证银行的资产收入是各个商业银行短期内首要问题。银行业应该转变出传统观念,将自身看作普通企业,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立足于同行业中,得到市场认可,必然有其特点。我国各类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给自己适当定位,精简业务,凸显经营特点,避免同业间的过度竞争。
3.推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助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人民币清算行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撑,这给银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我国企业海外业务将不断扩大,银行业应该顺应时代变革,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增加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弥补国内减少的业务量。
参考文献:
[1]梁媛. 证券市场开放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2]贾立文,郑勇,张洁. 新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 管理现代化,2015.
[3]付巍伟. 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要性探讨[J]. 金融经济,2015,02.
[4]李伏安. 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发展探索[J]. 新金融评论,2015,01.
[5]张方波. 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均衡的回流机制[J]. 金融发展研究,2015,03.
[6]胡子润.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探讨[J]. 武汉金融,2015,02.
关键词:资本市场;中国银行;风险
在经济结构化转型、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银行高盈利时代已经落下帷幕。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一定压力。只要企业的经营状态、自身信用没有根本好转,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会惯性增长,但政策层面的支撑以及银行业自身的一系列积极因素对稳定资产质量有一定正面作用。我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本文以我国银行业为例,探讨资本市场开放对其造成的风险。
一、资本市场开放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1.传统大型企业客户流失
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一旦提高,高负债率的企业无法承受高额利息,会离开银行借贷市场。资本市场放开,需要利率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否则国际热钱的大量进出,会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过去存贷款利率是由外生决定的,银行缺乏自主调节,自控风险的外部压力,以利息差作为主要收入。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型国资背景企业,以及受政策扶持的企业,这些历史原因造成了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过度放贷。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内企业在境内和境外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机会,银行会不可避免的失去一些优质客户。
2.金融创新威胁传统银行业,使得中小企业客户流失
(1)资本市场开放,激发国内市场进行金融创新,新型金融机构会同银行争夺优质中小企业资源。 资本市场开放虽然能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是追求价值增值的价值,其运转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国外的资本也倾向于高成长性收益高的企业,而真正融资困难的中小型企业却未必受惠,更多的依赖于本国金融机构渠道来融资。与此同时,我国正积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资金借贷门槛低,形式灵活,满足企业不同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放贷时更为谨慎,这无疑减少了自身业务量,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同业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
(2)资本市场开放,加快国内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步伐,这种新的金融模式同银行相比更便捷的服务于小微企业。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给中国经济,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是通常这种高新科技企业和服务业没有可靠的抵押物,而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抵押或质押品,这就给这类企业发展设置了障碍,我国当前不断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高科技高成长可能性的企业,在主板外设立了创业板和新三板。
3.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波及银行业
资本市场开放推进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企业有更大的动力负债经营,这一点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从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80年代后期,日本资本市场开放,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资本结构趋于合理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会随之降低,而这一指标是银行考察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依据。资产负债率较低,企业偿债能力强,企业很容易向银行筹集资金,其有更大的动力负债经营。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扰动,资本大规模回流,企业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原来高估的抵押品价值跌落,银行的不良资产会大幅上升,运营危机由此产生。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完全,同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短期投机,跟风炒作现象不断,外资的进入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稳定。
4.目标客户需求不断提升
资本市场开放,拓宽国内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渠道,提高银行客户的议价能力和需求。从银行存款者的角度看,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其资金来源有机构、企业和个人,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投资渠道多元化,会加强其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议价能力。企业虽然有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但是其并不将其作为一种投资看待,所以对存款利率不太敏感,但是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会择优选择合作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银行才能不断挖掘存量客户。
二、商业银行应对资本市场开放的措施
根据以上风险分析,面对资本市场开放,我国银行业应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顺应时代变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思维。
1.构建合理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
资本市场开放,银行业会流失一部分传统的大企业客户,转而与风险更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开展资产业务,这就对银行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险控制问题归根到底是银行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问题。银行可以通过大量的支付和交易数据获得丰富的客户信息,但目前为止这些信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主要是欠缺足够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导致海量的数据难以真正为银行自身创造财富。
2.凸显自身服务特色,发展中间业务
资本市场开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的信贷投放业务不可避免的会缩减,如何保持存量客户,保证银行的资产收入是各个商业银行短期内首要问题。银行业应该转变出传统观念,将自身看作普通企业,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立足于同行业中,得到市场认可,必然有其特点。我国各类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给自己适当定位,精简业务,凸显经营特点,避免同业间的过度竞争。
3.推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助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人民币清算行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撑,这给银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我国企业海外业务将不断扩大,银行业应该顺应时代变革,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增加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弥补国内减少的业务量。
参考文献:
[1]梁媛. 证券市场开放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2]贾立文,郑勇,张洁. 新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 管理现代化,2015.
[3]付巍伟. 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要性探讨[J]. 金融经济,2015,02.
[4]李伏安. 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发展探索[J]. 新金融评论,2015,01.
[5]张方波. 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均衡的回流机制[J]. 金融发展研究,2015,03.
[6]胡子润.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探讨[J]. 武汉金融,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