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关注人,关心人的精神发育过程,研究人顺天赋培育的生命过程,大概是所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心底最柔软的且发自初心的事情。朱小蔓先生作为国内开创情感教育的先锋学者,对情感教育的研究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关注,是她对儿童的热爱、真诚、笃信的外在表达,研究那些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最初的基础性情感,理清并阐释它们的良序健康培育引起的与价值观、认知结构、素质教育、生命质量交互促进的影响,始终是朱小蔓先生
关注人的德性成长,是朱小蔓教授德育思想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为其情感教育思想的起点。早在1973年,她在工作实践中发问:“个体的品德形成虽然需要社会环境、舆论、规则、法律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人的内心持续、内发、内控地生长、壮大着品性,从而使一个人成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呢?”回到“人”、关注鲜活的生命个体,从此她开始进一步思考德育中更为内在性的东西,发掘出人的情感层面对于德性生长
[知识总结]rn一、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rn1.人口的自然增长rn(1)影响因素rn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决定了人口自然增长率.rn(2)人口增长的特点rn①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
[摘要]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本文阐述了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并结合湖北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以及生物竞赛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情况,提出中学生生物创新能力培养的五大策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突破常规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加强科学探究,培养动手能力;提倡课外科技活动,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改进高师人才培养,加强师范生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
朱小蔓教授是中国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朱老师十分关切学校教育中由于过分关注背考记诵、分数提升而引起的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30多年来,情感教育缺失之于人的发展,情感教育如何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价值观教育一体助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始终是情感教育研究关注和实践的焦点。情感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并从更大程度上达成人的发展的积极效应,关键在于教师。基于此,90
朱小蔓先生是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开始从伦理学角度研究道德情感问题,之后转入教育学领域,从情感维度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走上了情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道路。朱小蔓先生在不同工作阶段,遇到了不同的特殊学生群体,从情感角度关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她情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朱小蔓先生以大爱帮助残疾青年侯晶晶拓展生命成长空间,培养“中国首位轮椅上的女博士”的
价值澄清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拉斯(Louis Raths)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创立的。该学派认为:价值源于个体生活经验,个体经验差异自然导致价值观念不同,并且个体价值观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价值澄清是在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反思个体生活及经验,促使其价值观念冲突澄清,形成行为与价值观相互协调的状态,这一过程是指导者自然引导而非强加灌输形成的。 一、价值澄清模式在问题学生
核心价值观在增强国民归属感、增加社会凝聚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似,英国政府也提出了英国的核心价值观。英国对其核心价值观(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内涵的探寻已超过10年。从1997年布莱尔政府开始,英国政府就开始尝试总结和界定英国价值观。经过历届政府对英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现阶段人民共识价值的分析,英国核心价值观最终被概括为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