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户区,是辽宁省阜新、抚顺、本溪等以矿兴城的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历史产物。早年从事矿山采掘的矿工们就被集中安置在矿山附近的简易平房里,在矿区周围或城市周边,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多年后他们儿子又当了矿工,子女们到了婚嫁的年龄,又在简易平房边搭建小屋,一家三代或四代居住在一起。这些棚户区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伪时期的"劳工房"。新中国成立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先生产、后生活"是矿山建设者不悔的选择。过去一直是由矿山负责为矿工们兴建、分配住宅,当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企业陷于亏损之后,已无力解决这些矿工的居住问题,而棚户区内的居民也因下岗失业等原因,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住宅。2005年2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提出:"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辽宁省800万平方米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并把棚户区的改造作为惠及民生、解决百万群众住房难的"一号工程"。棚户区,是抚顺、阜新、本溪等城市脸上的"疤瘌",是辽宁省城市危房集中区域的代名词。棚户区改造的"一号工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志存高远、务实肯干的辽宁国土人,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以全力以赴服务于辽宁省"一号工程"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以加大土地储备、合理利用土地、推进土地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精彩乐章。2006年,辽宁省治理采煤沉陷区82平方公里,安置矿工及家属35万人;2007年,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107平方公里,安置矿工及家属84万人;2008年,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143平方公里,安置矿工及家属101万人;2009年至今,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165平方公里,安置矿工及家属115万人。2009年11月14日,迎着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记者深入抚顺、阜新等地的一个个安居小区,一路走来,记录了一路的感触、感慨、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