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成为品德教学的一泓清泉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在品德教学中,学生因受到家庭、社会及自身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愿说真话,不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自由发展,那么,品德教育就仅能武装学生的嘴巴,不能使学生品格得到真正发展。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平时教学所得,笔者认为在品德教学中,要教学生“求真”,需首先让学生“说真言”“诉真情”,进而 “学做真人”,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千呼万唤,激发学生“说真言”
  学生只有说真话,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澄清错误认识,真正实现认识上的转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说真言”。
  (一)道尽“真言”唤真言
  品德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说真话,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讲真话。教师只有讲信用——说到做到,方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说出真话。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始终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道尽“真言”,以唤起学生的真言。
  【案例1】《我不任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师:你们有过任性的时候吗?(学生摇头不语,显然他们不愿讲真话。)
  师:老师小时候也任性过。有一年的冬天,我家门前的小池塘结了厚厚的冰,我不听父母的劝告,和几个小孩,偷偷在冰面上行走。我越走越胆大,很快走到了池塘中间。这时,冰裂了……你们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掉到冰窟窿里了。
  师:是的,我掉进了冰窟窿。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怎么样?
  生1:害怕极了。
  生2:衣服全湿了,你一定冻得全身发抖吧。
  师:是的,我又冷又怕,幸好有个伙伴及时叫来了我爸爸,把我救了上来。我尝到了任性的苦头,下次再不敢冒险了。像这样的事你们有过吗?
  生:我妈妈让我别从楼梯上往下跳,我觉得别的小朋友都不敢跳,而我敢,认为自己很勇敢,就偏不听妈妈的话,结果我一不小心摔下来了,把牙给跌断了。
  师:跌断的是乳牙,还是新换的牙?
  生:妈妈说幸好是乳牙,如果是新牙,以后就破相了。
  师:是呀,那可影响你的帅哥形象了。当时你吓坏了吧。
  生:我发现地上有很多血,嘴里全是血,害怕得要命。
  师: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真后悔,不该任性,不听妈妈的话。
  师:你当时的行为,可不叫勇敢,叫逞强,这种行为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他说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感受很深,还有谁想说?……
  当学生不愿讲真话时,教师敢于展示真正的自我,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真言”,唤起了学生的“真言”。平等的师生关系,捅破了师道尊严的薄纱,让学生消除顾虑,把深藏在内心的想法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改变自己。
  (二)直面生活吐真言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科书中的“准生活”转化为学生现实的“真生活”,从他们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
  【案例2】《学习真有趣》(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师:大家参观过校园后,能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你感到快乐吗?(学生漫不经心地回答:“快乐。”有些却皱着眉头不吭声。可见他们没说真话。)
  师:(指一名没吭声的同学)你怎么不吭声,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生1:(大胆地)我觉得学习很苦,很累,我没觉得快乐。
  师:老师佩服你的勇气,敢于说真话。你能说说学习“苦”在哪里吗?
  生1:我不喜欢上语文课。我的字老写不好看。(这下,原先说“快乐”的同学也举起了手。)
  生2:我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我长得胖,跑不动,累死了。
  生3:我不喜欢上数学,我的口算太慢了。
  师:这些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他们觉得学习不快乐,你能帮他们,改变他们的想法吗?
  生4:xxx,你已经长这么胖了,还怕累,不愿跑,那样你越吃越胖,怎么办。赶快跑步减肥吧。
  生5:遇到困难,要有决心战胜。我一开始口算,算不快,妈妈天天给我练习“一分钟口算”,现在我算得快多了。
  生6:字写不好看,要耐心一点,我每次写字都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写,时间长了,我的字就好看了。看到老师给我画了那么多圈圈,我真开心,越写越带劲了。
  师:看来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我们又不能怕它。怕它,我们就一事无成。只有不怕累,肯吃苦,才能尝到苦过以后,所带来的快乐。这才是“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呢。
  只有直面学生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才能引发学生真切的感受,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吐露真言,进而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三)关注“另类”催真言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没有强烈的共鸣,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另类”的声音,发扬民主精神,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面对“另类”的声音,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师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敞开心扉,真情“对话”,实现心灵沟通。
  【案例3】《在公共汽车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曹阳同学从学校坐公共汽车回家。车上拥挤,好长时间才等到一个座位,车开了一站,上来一位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奶奶,站在他旁边……这时,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生1:如果我是曹阳,我会立马起身,把老奶奶扶到自己座位上坐下。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我身体强壮,应该给老奶奶让座。
  师:你能关心老人,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真是难能可贵。有没有不一样的做法呢?
  生2:如果我是曹阳,我会朝边上坐坐,让老奶奶跟我合坐。这样,既照顾了老奶奶,又没累着自己,不是两全其美吗?
  师:我们待人处事可以寻求这种共赢的办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做法?(良久,才有一个同学举手。)
  生3:(怯怯地)我能不让座吗?
  师:为什么你不愿意让座呢?
  生3:有一次,我从学校坐车回家,正发着烧,头昏沉沉的,一点力气也没有,难受极了。一位老奶奶站在我旁边,我没给她让座。(她说完一脸的内疚,等待老师的评判。)
  师:她做错了吗?
  生4:我认为她没做错。老奶奶需要大家照顾,她生病了也需要关心呀!
  生5:我认为有些时候,比如生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让座。
  师:刚才同学们真的是“实话实说”,说出了心里话。我也认为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让座,但在一般情况下,面对这样一位年迈的奶奶,而且行动又不太方便,看到她,想到自己的奶奶,你们一定不忍心不让座的!
  案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当很多同学因受成人传统思想影响,观点趋向单一时,教师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于是,在老师的催发下传出了“另类”的声音。教师针对“另类”的声音,进行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有益于实际生活的价值取向。
  二、千方百计,触动学生“诉真情”
  言为心声,“真言”中透出“真情”。情感能影响行动,真情真意才能有“真行”。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手段,触动学生“诉真情”。
  (一)亲临其境表真情
  学生亲临其境,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教学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零距离”体验,使他们有所思、有所感,从而表达真实的情感。
  【案例5】《我的劳动感受》(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课前,我们开展了“与家人一起去上班”活动。事先,每人发了一张“小小体验卡”:
  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感受。
  生1:我爸爸是建筑工,暑假时,我与爸爸一起去工地。工地上,爸爸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开始砌墙……我看见一位叔叔推着满满一板车砖过来了,我过去帮他推车。车好沉啊,我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累得不能动弹,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好难受。我才体会到做一名建筑工人有多苦多累!
  生2:一个星期天,我去乡下,和爷爷去麦田拔草。爷爷先教我识别麦苗和杂草,然后我们一起拔起草来。不一会儿我就觉得两脚发麻,腰酸背痛,想站起来休息休息。我想起了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得一点儿不假。
  生3:星期六,我随妈妈去了医院,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妈妈面前排起了长队,忙得没空抬一下。我见没什么好做的,就想帮妈妈倒杯水,可妈妈说:“别倒,妈妈没功夫上厕所。”我真没想到做医生竟这样忙碌。
  ……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的认识往往很空洞,其实对劳动过程本身缺少感性体会。让学生身体力行、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感受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的滋味,才能激起学生对劳动者的理解、尊重,对他人的劳动产生感激之情。
  (二)感同身受动真情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活动对于儿童的学习是多么重要。活动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触动真情,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案例6】《想想他们的难处》(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教材中有一幅名画欣赏——米勒的《盲女》,教师让学生看这幅画时,听到孩子的议论:
  生1:看,是个瞎子。
  生2:哎,是的,真好玩……
  师:(始料未及,思考片刻)我想请一位同学扮演盲人。
  (请了一位起初笑得最欢叫得最响的男同学,把他带到教室前面)你现在是个盲人,有事到学校来找校长,你要穿过两个花坛间的小道,上四级台阶,绕过门前的柱子进入综合楼大厅到校长室,你觉得自己行吗?”
  生3:没问题。
  老师用布把他的眼睛蒙住,说可以开始了。这位学生先是茫然地站在那儿,欲行又止。过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他还没有走到花坛间的小道,就要撞上左边的花坛了,旁边观看的一位同学忍不住提醒他往右一点……
  那个学生已撞到花坛边的栏杆,跌倒在地。旁边一位同学冲过去将他扶起,并对他耳语一番。这下被蒙住眼睛的同学走上了小道,当他走到台阶旁时,旁观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大声提醒道:“要上台阶了,注意一点!”在同学们的提示下,他手脚并用爬上了台阶。大家刚要松口气,他一下子又撞在了门前的柱子上,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一把扯下蒙住眼睛的布,扔到地上,委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看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笑容僵在了每个同学脸上。
  老师走上前搂着他的肩回到教室,其他同学也跟着静悄悄地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旁观的同学为什么要提醒他?演盲人的同学为什么流下眼泪?同学们不再笑了,不同的声音,说出的是相同的看法。
  案例中,当演盲人的同学遇到困难时,旁边同学的提醒和帮助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当演盲人的同学掉泪时,那眼泪是从心灵深处流出的,因为他真正感受到了盲人的难处及所受的委屈。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盲人生活的艰辛,对盲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油然而生。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用“真心”才能唤来学生的“真言”,“真言”源自“真情”,“真情”是“真行”的泉源。一个“真”字,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注入了“一泓清泉”。愿这股甘甜清澈之水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促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上元小学
  江苏南京 2111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朱晓宏在《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儿童与家长或教师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我—你”关系意识和情感体验构成其精神生命的基调。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真正意识到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在事实
一般说来,以某种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如果在实践中失败了,就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但是,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在这个复
兰州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代先民们生息、繁衍、劳作的重要场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曾是民旎交往与融合的主要地区,是中原通往西北边陲、青藏高原以及与欧亚经济、文化交流的
《人文杂志》1991年第2期发表宋锦添先生如题文章。作者认为,艰苦奋斗作为人成为实践主体所必需和必备的精神状态,咆括如下内涵;①艰苦奋斗蕴畲着人对某价值取向的执着追求;②艰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篇章阅读意识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注意加强学生的篇章阅读意识,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近日,一位男子闯入湖北麻城一所小学,突然袭击小学生,多名学生受伤。面对突发事件,老师们奋不顾身,及时控制住歹徒,践行了保护学生安全的高尚师德。这些老师的高尚品质,值得每个人敬佩和学习。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反思:怎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安全,怎样才能避免让师生身处险境?  我回想起2010年春夏之交的往事。当时,我国发生多起小学、幼儿园伤害事件,众多学校被突然发生的惨案吓得措手不及,谈“恐”色变,在政府的统
【诊断分析】  来访者是一位高一文科女生。来访者自述:“我一直以来胆子都很小,尤其是面对班主任或者老师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一点抗争的底气,连说话的声音都会变轻。有时候我原本认为理直气壮的时候,可到了关键时刻却完全丧失了勇气。我自己觉得自己小家子气,希望自己的胆量能增强。特别在老师面前能不卑不亢地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自述初步判断,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交焦虑,表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产生不舒
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亚特·艾伦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创造一个使人产生激动和恐惧的场景——一座摇晃得非常厉害的吊桥。然后,邀请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站在
明清时期,兰州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水对于兰州地区的生活,生产来说是显得特别重要.水利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这里的农业经
去年暑假,笔者到日本学习了两周。之前,笔者对这个仅有37.78万平方千米的岛国,充满了好奇与下意识的排斥。为什么这弹丸之地能创造那么多世界奇迹?二战结束时,日本几乎全面毁灭,为什么短短15年就再度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并持续至今?直到进入这个国家,笔者才得到了一些答案。  荒野里的磨练:关于“德智体”的思考  在大世牧场,我们遇到一群统一穿戴校服、校帽,背着统一帆布包的学生。他们个个晒得皮肤黑红、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