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薄”,方显效果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非与老师“讲”的多少成正比,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零碎全面,博大精深。教材的内容只是一个范例,教给我们的仅是方法。所以,我们要把教材中最精髓的东西抽出来,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够更好地解读教材,才可以在语文的学习中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科学运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对语文性的东西掌握到位,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材内容需要深加工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教学传授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教材内涵,才能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我们解读教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教材转化为教案,这个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教材内涵丰富,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要制定针对性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能够获得最大价值信息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把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筛选,划定教学要点。简而化之,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抽取了教材的主要信息以后,设计好教案过程,在课堂上可以把握时间的分配,不至于“发挥”的太多,影响课堂的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本来就是讲了两个不同的场所,回忆了童年时候的乐趣和学习的情况。一位老教师看样子挺喜欢鲁迅的作品,在开课之初就对鲁迅的《朝花夕拾》进行了长篇解读,当然这也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位老师话锋一转又讲到了《呐喊》和《彷徨》,介绍了两部作品的名字的来历,讲到了“投枪”和“匕首”,又联系到《狂人日记》,通篇都是“吃人”俩字。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可是与本课的内容关系并不大了。这又不是“鲁迅作品评说”现场,一个“导入”就占用了二十多分钟,本课的内容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老师在“加工”教材的时候出了问题,侧重点没有找准,或者说没有仔细备课,课堂上只是信马由缰,完全不顾教学的效果了。对课文内容分析不透就是课堂资源的浪费,学生没有得到需要的东西,教学效果自然要打折扣。
  二、教学过程需要巧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教师不但要有具体的教案文本,还要有具体的组织方案,并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对学生进行信息传递交换时,还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分析筛选,让学生获得最准确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形成知识储备并转化成能力。教学过程或者是用问题贯穿,或者是学生互动交流获得。老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前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主动进行信息的摄取,并形成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学习《小石潭记》时,可知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可以从“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这一部分看出。游者此时心情是轻松的,但是到文后又有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独自思考可能有些难度,此时可安排学生讨论。如果还是找不准方向,老师可以给予提示,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来理解。虽然问题需要学生去探究,但是在有的问题面前,老师不能只做“旁观者”,必要时要灵活组织,要以课堂效果为最终的目标。
  三、学法指导需要多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法指导,教师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学法,这才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对教师而言,学法指导最好先筛选组合,形成优势信息资源,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分解归类,形成高度集成的信息,然后再传递到学生手中。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每个学生接收的信息可能会有所差别,每个学生也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去分析、积累,并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式方法,更表明效果最佳。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占有重要比重,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其实,这不是学法质量有问题,而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当现象。老师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就是教给学生摄取信息的方法,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总结,就是教给学生赏析文段的方法,甚至对本课基础知识的就总结,也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每一节课,老师都能做出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方法总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如朱自清的《春》一课,本就是一篇美文,老师无需讲解太多,只要学生反复读,在诵读中去感悟春的生机盎然即可,但仅一项“读”还是有技巧可循的,同样需要总结积累。语气、语调、节奏、感情,同样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总结。在描写“春草”的那一段中“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需要在读的时候投入十分的感情,想象着自己正在软软的草地上享受春风的抚摸。在最后三段中的朗读语气也不一样,从“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语气上要逐渐加重,体现春天的力量。老师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对于“读”的技巧应该做一番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巩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以后文章的朗读时,效果一定会更好。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依靠教材这个范例,教给学生更多的技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熟练掌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以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水平,提升教学效果。老师要精心加工教材内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总结,把教材读“薄”,学生接收到的才是“含金量”最高的信息。
其他文献
小额担保贷款自正式启动以来,为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现行政策框架和运作体制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
<正>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易的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使用该方法测定了正常人参考值并与临床部分病人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作了对比,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仪器1.1 仪器:使用 WJY—3
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决策的变迁。“营改增”之后,企业税负到底是减轻还是加重,单纯依照税务理论或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作出判断可能都是不够全
学生见识少、阅历少、平时又不注意观察和积累,故而写作时难以下笔。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动丰富的,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找到写作的素材,可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枯竭,但是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用自己敏感的心去感知生活,去体验生活中的点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将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全球将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全球化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选修教材,是指导学生掌握古典文学欣赏方法的重要范本。同时,对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意义。本教材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作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语法运用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都有重要价值。长久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都过分强调模式化,目的在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但作文教学与其它类型的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创作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作者的感情、文字、语法等方面融合的过程。尤其是其中有关学生感情融入、情感态度树立等方面,在新时期作文教
议论就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对人、事、物进行评价、论说,并由此表达出一种思  想、观点或态度的表达形式。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将古代诗词中的议论分为人事评价和哲理思考两大类。  一、哲理思考类  古代诗词中哲理思考的议论,可以分为因事缘理和因物缘理两类。因事缘理是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感发思考,由此说理的现象。因事缘理类最
<正>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能高效扩增目的DNA片段,在数h内完成20~50个循环,就可以使目的DNA扩增效百万倍。现已广泛用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