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指向分析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课程改革,必须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构建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体系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考虑,凡是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的诸因素均为化学课程资源,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教材,而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在内的,诸如实验室、实验器材、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等等。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科学仪器,因此实验室的资源是化学课程资源中最重要条件性的资源,是落实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这也对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重要问题。
  2.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学校对实验教学都十分重视,花费许多资金建立起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也进入了实验室,但从观念到应用还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仍多以 “仓库式的管理、简单化的服务、粗放式的实验”为主。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以下不足:
  (1)学校现有化学仪器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备的,满足不了新课程背景下三多(即数量多、形式多变、探究性实验多)教学的要求。
  (2)没有从课程资源角度看待、利用、开发化学实验室。实验室里仪器、模型等摆放有序,但大多数放在橱柜里缺少生机,学生不能看、不能动,仪器的使用率不高,与“实验”室有点名不符实,名为实验室,实际还是作为教室使用的几率高,学生在实验室内活动的时间少,探究学习机会更少。
  (3)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水平低下,影响了化学实验室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4)忽视了对化学实验室软资源的开发建设,化学实验室可利用的资源不仅仅是仪器、设备等硬资源,还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技术提供的多媒体资料、计算机课件、网络资源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和器材的不断更新,教师要重视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室,如将传感技术引入实验室,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要加快化学实验手段的更新和开发,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
  
  二、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基于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多样的类型,我们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2. 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如低成本化学实验);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外地。
  3. 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针对本地、本校的实际,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学校特色;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要针对教师,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个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这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三、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1.开放现有实验室,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
  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首先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科学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新课程还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实验室在每天的中午午休时间和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在我们了解学生实验的原理、方法后,为其提供实验的器材,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辅导。科学探究课题的选择,可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进行设计。
  例一: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教学中,可设计以下四个课题:①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鉴定;②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③用粉笔进行分离;④粗盐提纯。每班分四个组,每组选一个课题,由学生根据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向实验室领取适当的仪器及药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例二:高二学生对明矾晶体生长条件的探究,这是教科书上的一个课堂实验,这个实验有一定的趣味性,产品很漂亮,比较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不过由于晶体生长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实验不适合作为课堂实验。我们把它改为课后实验,八人一组,一个班共分成六组,分别研究不同的条件(过饱和、刚好饱和、不饱和、去离子水、自来水)对晶体形成的影响,然后各组分别写出实验报告,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的探究,学生掌握了晶体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解释实验现象,学习新的知识,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2.挖掘微型仪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微型化学有仪器精巧、用量少和安全等特点,适合学生外借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微型实验选修课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微型实验选修课活动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为目的,分认识微型化学实验、一些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利用微型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实验报告书写等四块内容进行教学。
  做法一:指导学生在实验室操作。
  微型实验仪器的自制中主要介绍利用医药上的药剂瓶例如青霉素瓶制微型酒精灯。止咳糖浆的瓶(塑料)做微型洗瓶,用多用滴管做试剂瓶及反应器等,培养学生一物多用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规范的实验报告书写强化学生严谨、求实的求知精神。例如,学生在用微型仪器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观察到除了有气体生成以外,在作为电极的大头针周围电解液中出现了一种沉淀物质,所以提出疑问,沉淀物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等问题,并积极投入到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去。充分体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据跟踪调查显示,参加微型实验课的学生,比同等水平的其他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上,课堂思考、提出问题和参与上、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兴趣上,都有显著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上升到班级中上水平,并成为该班级中学习化学的积极分子。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而广告业更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和广告业都在发展中显示出资源相对丰富但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澳门生效的国际协议依据其性质,各有不同的位阶效力;与内地建立的区际协议同样应依其性质分为不同的效力层次。由于内地与澳门签订的《征税安排》是反映中央对特区政策的意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肯定了律师队伍在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具体措施以发挥律师在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路途上,为保障宪法至上的宪政精神得
在环境侵权领域,不可抗力是否仍应该免责,立法上和学术上对此分歧较大。一般认为,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的,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而且不可抗力是“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化存贮和网络化传输使不同的传播介质具有了某种可替代性,曾经互不相干、不同性质的网络,如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几乎可以提供同样的服
应用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计算了冶勒水电站大坝和超深覆盖层中防渗墙的应力变形性状,分析了防渗墙垂直缝、防渗墙顶部垫座分缝、防渗墙底部残渣和防
李雅君老师积极呼吁并实践"诗性教育"理念,她的《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就是一部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旨归的力作。该书展示出宏阔的视野,给人极为厚重之感;该书运用比较的方法,系统
何谓宪法第四修正案语境中对计算机数据的扣押?对数据的复制是否构成扣押?何时构成?本文主张,当计算机数据的复制发生在无人查看且阻断占有或传输进程时,即构成宪法第四修正
在介绍立波作用下底泥起动特点的基础上,将上层水体作为粘性流体、底泥作为粘弹性体、推导了立波作用下泥床面剪应力的表达式.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立波作用下底泥起动时的
在语言学习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学习者要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