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度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弘扬、传播和交流中华民族灿烂文明。
关键词:民族文化 英语 课堂 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习英语不仅要了解英语世界的文化,更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怎样将民族文化引进英语课堂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现将我多年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
一、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
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与其他国家存在文化上的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传统节日,魅力独特,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例如端午节:端午节名称→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来历→端午节习俗→端午节食品等等,结合教师的节日教学内容,学生编辑了涉及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的英语小报,包括端午节名称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的纪念意义Qu Yuan端午节的典型食物rice dumpling、端午节的习俗等等,老师们还编了一些儿歌,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单词的组合,但是却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他们以这种方式探寻传统,乐在其中。如Go Camping,可以结合新单词:mountain进行文化教育渗透,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地图上一起来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对mountain的教学,我出示一位小朋友爬山的动画,climb the mountain,这时伴随着音乐欣赏,各具特色的山峰,旁边我们再结合每一座山峰介绍,This is Eastern Mountain,This is let’s go climbing……使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文化的熏染。
二、少数民族语言—侗语与英语的联系
我们侗话的说话语序和英语相同,有一些单词的发音都一样,如:侗话“门”就读英语中的door,还有侗话中的“坐下”就读英语中的sit down。“妈妈”这一词,全世界读“妈妈”的音也几乎相同啊!如:英语的称谓: 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 Wilson(或Mr.John 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 称 谓→如不说Teacher Wang; 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 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也和侗语的一样,把侗语和英语联系起来,这样一样就变简单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在课堂中创设对话中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1)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例如,在JEFC,Book2A,Lesson21,中我们要学习有关的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自己学校所在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张示意图,用不同的标志表示对话者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对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的对话:
A: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 bus stop,please?B:I’m sorry,I don’t know。A:Thank you all the same。
(2)将长篇的阅读课文改成对话的形式 。
四、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Hamburger,French fries,sandwich,apple pie……,玩具在小学出现了teddy bear,skateboard,doll……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中国,身边最频繁出现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Tomatoes on sticks糖葫芦,Spring rolls春卷,Boiled dumplings水饺,Soybean milk豆浆;building block/toy bricks 积木,magic square魔方,peg-top陀螺,make house造房子,skip the elastic rope跳橡皮筋,roll the hoop滾铁环……我们的食品既美味,而且营养合理,没有西方食品那样高蛋白高热量;我们的玩具既能开发智力又能锻炼身体,西方人士也越来越多的喜欢上我们的食品,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不接受呢?增加这些单词的比较教学,学生的民族精神也在其中渐渐生成。
总之语音学习的目标是运用,对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学生要在实践中运用,继而达到接受和掌握英语,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创造实践和锻炼的平台,同时要结合各种富有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所学内容,激发兴趣,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只能是见缝插针,中华文明绚烂多彩,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瑰丽和神秘,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很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准才能将传统文化准确的翻译。尽管民族文化走进英语课堂,还有许多困难,但是英语教学要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就要创造一个语言环境,特别是在汉文化笼罩下的英语表述和交流的语言情境,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学,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英语观,为将来的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组.新标准英语[M];人民出版社.2005.12。
[2]教育部国际课程标准(实验稿)2010年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民族文化 英语 课堂 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习英语不仅要了解英语世界的文化,更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怎样将民族文化引进英语课堂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现将我多年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
一、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
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与其他国家存在文化上的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传统节日,魅力独特,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例如端午节:端午节名称→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来历→端午节习俗→端午节食品等等,结合教师的节日教学内容,学生编辑了涉及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的英语小报,包括端午节名称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的纪念意义Qu Yuan端午节的典型食物rice dumpling、端午节的习俗等等,老师们还编了一些儿歌,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单词的组合,但是却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他们以这种方式探寻传统,乐在其中。如Go Camping,可以结合新单词:mountain进行文化教育渗透,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地图上一起来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对mountain的教学,我出示一位小朋友爬山的动画,climb the mountain,这时伴随着音乐欣赏,各具特色的山峰,旁边我们再结合每一座山峰介绍,This is Eastern Mountain,This is let’s go climbing……使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文化的熏染。
二、少数民族语言—侗语与英语的联系
我们侗话的说话语序和英语相同,有一些单词的发音都一样,如:侗话“门”就读英语中的door,还有侗话中的“坐下”就读英语中的sit down。“妈妈”这一词,全世界读“妈妈”的音也几乎相同啊!如:英语的称谓: 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 Wilson(或Mr.John 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 称 谓→如不说Teacher Wang; 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 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也和侗语的一样,把侗语和英语联系起来,这样一样就变简单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在课堂中创设对话中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1)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例如,在JEFC,Book2A,Lesson21,中我们要学习有关的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自己学校所在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张示意图,用不同的标志表示对话者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对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的对话:
A: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 bus stop,please?B:I’m sorry,I don’t know。A:Thank you all the same。
(2)将长篇的阅读课文改成对话的形式 。
四、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Hamburger,French fries,sandwich,apple pie……,玩具在小学出现了teddy bear,skateboard,doll……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中国,身边最频繁出现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Tomatoes on sticks糖葫芦,Spring rolls春卷,Boiled dumplings水饺,Soybean milk豆浆;building block/toy bricks 积木,magic square魔方,peg-top陀螺,make house造房子,skip the elastic rope跳橡皮筋,roll the hoop滾铁环……我们的食品既美味,而且营养合理,没有西方食品那样高蛋白高热量;我们的玩具既能开发智力又能锻炼身体,西方人士也越来越多的喜欢上我们的食品,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不接受呢?增加这些单词的比较教学,学生的民族精神也在其中渐渐生成。
总之语音学习的目标是运用,对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学生要在实践中运用,继而达到接受和掌握英语,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创造实践和锻炼的平台,同时要结合各种富有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所学内容,激发兴趣,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只能是见缝插针,中华文明绚烂多彩,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瑰丽和神秘,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很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准才能将传统文化准确的翻译。尽管民族文化走进英语课堂,还有许多困难,但是英语教学要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就要创造一个语言环境,特别是在汉文化笼罩下的英语表述和交流的语言情境,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学,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英语观,为将来的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组.新标准英语[M];人民出版社.2005.12。
[2]教育部国际课程标准(实验稿)2010年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