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胸外科医师学会(STS)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腔内治疗前后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徐州市立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83例SVS/STSB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AD患者进行解剖学分型,观察内膜片随病程延长的形态学变化,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真假腔直径变化及分支动脉的受累情况。两位医师判断内膜片形态变化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机 构】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胸外科医师学会(STS)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腔内治疗前后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徐州市立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83例SVS/STS B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AD患者进行解剖学分型,观察内膜片随病程延长的形态学变化,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真假腔直径变化及分支动脉的受累情况。两位医师判断内膜片形态变化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SVS/STS解剖分型总体较为分散,主要分型有B3,10型10例(12.0%),B3,11型8例(9.6%),B3,8型6例(7.2%)。共发现夹层破口316个,人均破口(3.81±1.55)个。随病程延长,多数患者内膜片形态表现出变厚、变直、变锐利的征象。两位医师判断内膜片是否变厚、变直、变锐利的Kappa系数分别为0.646(95%CI:0.444~0.848,P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肌肉减少症(osteosarcopenia,OS)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医学营养干预目前被认为是防治OS较为可靠的手段,本文主要就钙和维生素D、蛋白质和肌酸补充对OS的临床疗效及推荐摄入量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一种复杂的脑血管病,其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干预,但许多复杂的bAVM依然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另一方面,以单纯对症治疗为主的药物管理手段虽然短期自然病程较好,但并不能给患者带来远期的良好预后。探索有效的对因治疗药物以降低bAVM的远期破裂风险可让所有患者获益。近年随着来基因、蛋白组学等新技术的兴起,bAV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逐渐清晰,人们对bAVM的生长、破裂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血脑屏障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过表达等bAVM药物靶点的研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引起的一种高转换型的骨质疏松。此骨质流失是因破骨大于成骨,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破骨细胞的作用,破骨细胞是含丰富线粒体的多核巨噬细胞,线粒体的功能跟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通过干预破骨细胞的分化而高度参与骨稳态,而ROS大部分是由线粒体产生的。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缺乏,ROS水平增加,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发生于线粒体,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介导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活性来调节骨稳态。本文就雌激素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家兔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性反应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0只雄性成年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N组,每组10只。所有家兔左侧颈总动脉、颈总静脉端端吻合建立AVF,SIN组家兔AVF术后每天经臀部肌内注射SIN(45mg/kg),对照组家兔AVF术后每天经臀部肌内注射等体积PBS液。术后第21天取AVF近吻合口静脉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测量其内膜厚度,计算内中膜厚度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蛋白印
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其治疗方式经历了从开放手术到杂交手术再到全腔内修复的发展。开放手术虽然是胸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术后病死率高,限制了开放手术的普及,杂交手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一直是热点研究内容,并发展出平行支架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随着腔内治疗经验的积累以及器械的发展,腔内治疗器械逐渐从定制走向成品化,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也逐渐从平行支架技术转向开窗技术、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相结合,再转向分支支架技术。本文就腔内治疗胸腹主动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近端破口通常需要及时腔内修复,然而对于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处理时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位于腹腔干以上的远端破口,破口范围、反流量大者,可一期处理,其余多为二期处理;动脉远端直径扩张速度快、出现脏器或下肢缺血及疼痛、严重内漏及新发破口导致假腔明显扩张者应及时治疗。以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首选方式,未来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SCI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分期TEVAR、微创脊髓动脉节段性栓塞术、暂时性动脉瘤腔灌注术等,以及临床实践中对SCI的治疗策略。
目的评价难治性外周动脉疾病基因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ISIWebofScience以及CochraneLibrary四个数据库。搜索外周动脉疾病基因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采用软件RevMan5.3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共21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因治疗对治疗后两年内大截肢率(RR=0.93,95%CI:0.74~1.17,P=0.56;13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