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龄前开始解决汉语普及问题,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塔里木大学幼儿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关怀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获得了民汉幼儿混合编班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可行性经验。
关键词:双语教学 师资队伍 幼儿教育
推进新疆地区幼儿“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搞好各民族团结,融合各民族文化、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必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及时提出:“学好汉语走遍中国,学好英语走遍世界”的号召,普遍推进“双语”授课,就要从学前抓起,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幼儿发展汉语水平的初始阶段。从学龄前开始解决汉语普及问题,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师资队伍是前提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有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和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新疆地区实施双语教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在学前实施双语教育则是从2005年开始的。从幼儿抓起体现了自治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实施双语教育更有从幼儿抓起的必要。所以要有一批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是先决条件,有了说普通话的老师才会有说普通话的学生。分层、分批地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原则,搞好园内培训与园外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得一大批年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园内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和先锋力量。鼓励提倡园内教师结成互帮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老教师的经验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可以互通有无,做到内部资源的共享实现园内优势互补。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带动一批有实力爱学习的新人,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学习新《纲要》,开展家长联谊活动,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对园内工作情况的反馈。开展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借以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汉语水平。园领导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给予关注和重视,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汉语骨干教师、双语教师、民语言教师培养,明确目标。
二、园本教研促提高
我园的规模和学额都是比较大的,所以搞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未来。园领导首先对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予以了高度重视,形成园长带头、老师齐上阵的活跃局面。使园本教研的参与面和教研质量提上了一个高水平。领导深入一线,进入课堂和老师共同学习幼教理论,探讨幼教经验,以讲座、教研组研讨的方式,为老师的业务提高和经验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与园本教研各基地园切磋交流,还参加了外区、外地各基地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在园内建立了幼教教育教研网,增设园内幼教论坛,教师可以随时发帖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方便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在园内形成了领导引路、骨干先行、梯队积极跟进的局面。
三、游戏入手增趣味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快乐中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普通话,是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和高兴的心情去学习,去理解。消除他们学习汉语的恐惧心理比消除语言障碍更重要。在游戏的设计和选择方面,选取可操作的材料以及和保育内容的相互融合的游戏,尽量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融入音乐和器材,在愉快的氛围中,交给孩子汉语的对话,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教给幼儿。同时也能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幼儿多方面能力,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四、多种方法促发展
语言的学习是要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的模仿心理,创编简单有趣的儿歌,模拟一些幼儿熟悉的场景,教授幼儿汉语言,在幼儿入园时用汉语招呼,在就餐午休时,用汉语指挥,这样的随机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汉语会话水平。随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进行模仿操的练习,创编汉语儿歌,在运动、舞蹈、朗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汉语教学,润物细无声般地激发起了幼儿学汉语的欲望。
五、创设情境做中学
学习汉语要在一定语境下,这样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是汉语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在教室内设置手工桌、图书角、荣誉墙等,在这样主体鲜明的活动中,强化了汉语学习的语境和氛围,看似无意却有意地让幼儿体会汉语的魅力,利用渗透的方式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不刻意地、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实施汉语教育,哈语教师上课,汉语教师配课。汉语教师上课,哈语教师配课。
六、环境整合促开发
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精心设计的、趣味的、开放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以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教育形式开展幼儿的汉语教育。在环境整合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观察先于指导”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幼教目标。老师在预先设定的环境中和孩子共同建立有效的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因势利导地积极约束幼儿的随意性,使设计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区域化的活动开展中,融洽了师生的感情,使得教学关系更和谐、亲密,加深了老师和幼儿的情感联系,汉语学习的氛围宽松愉快。另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教育,也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游戏和活动开发了幼儿的多元智能。引导儿童有目的地学习汉语和其他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立自强的能力,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了汉语。不过多干预,重视过程指导并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教师通过观察学会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班级情况制动教学活动计划并能及时地进行反思,制定调整适合本班幼儿汉语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教师要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幼儿汉语学习的成绩。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老师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幼儿汉语教育经验。教师开始重视总结与交流。在总结和交流中,教师们的幼教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以上的论述,开展幼儿双语教育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热玛扎.南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2010,(2).
[2]周欣.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国民族教育,2010,(6).
[3]张燚.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分析讨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双语教学 师资队伍 幼儿教育
推进新疆地区幼儿“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搞好各民族团结,融合各民族文化、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必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及时提出:“学好汉语走遍中国,学好英语走遍世界”的号召,普遍推进“双语”授课,就要从学前抓起,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幼儿发展汉语水平的初始阶段。从学龄前开始解决汉语普及问题,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师资队伍是前提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有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和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新疆地区实施双语教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在学前实施双语教育则是从2005年开始的。从幼儿抓起体现了自治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实施双语教育更有从幼儿抓起的必要。所以要有一批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是先决条件,有了说普通话的老师才会有说普通话的学生。分层、分批地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原则,搞好园内培训与园外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得一大批年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园内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和先锋力量。鼓励提倡园内教师结成互帮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老教师的经验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可以互通有无,做到内部资源的共享实现园内优势互补。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带动一批有实力爱学习的新人,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学习新《纲要》,开展家长联谊活动,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对园内工作情况的反馈。开展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借以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汉语水平。园领导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给予关注和重视,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汉语骨干教师、双语教师、民语言教师培养,明确目标。
二、园本教研促提高
我园的规模和学额都是比较大的,所以搞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未来。园领导首先对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予以了高度重视,形成园长带头、老师齐上阵的活跃局面。使园本教研的参与面和教研质量提上了一个高水平。领导深入一线,进入课堂和老师共同学习幼教理论,探讨幼教经验,以讲座、教研组研讨的方式,为老师的业务提高和经验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与园本教研各基地园切磋交流,还参加了外区、外地各基地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在园内建立了幼教教育教研网,增设园内幼教论坛,教师可以随时发帖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方便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在园内形成了领导引路、骨干先行、梯队积极跟进的局面。
三、游戏入手增趣味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快乐中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普通话,是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和高兴的心情去学习,去理解。消除他们学习汉语的恐惧心理比消除语言障碍更重要。在游戏的设计和选择方面,选取可操作的材料以及和保育内容的相互融合的游戏,尽量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融入音乐和器材,在愉快的氛围中,交给孩子汉语的对话,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教给幼儿。同时也能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幼儿多方面能力,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四、多种方法促发展
语言的学习是要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的模仿心理,创编简单有趣的儿歌,模拟一些幼儿熟悉的场景,教授幼儿汉语言,在幼儿入园时用汉语招呼,在就餐午休时,用汉语指挥,这样的随机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汉语会话水平。随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进行模仿操的练习,创编汉语儿歌,在运动、舞蹈、朗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汉语教学,润物细无声般地激发起了幼儿学汉语的欲望。
五、创设情境做中学
学习汉语要在一定语境下,这样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是汉语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在教室内设置手工桌、图书角、荣誉墙等,在这样主体鲜明的活动中,强化了汉语学习的语境和氛围,看似无意却有意地让幼儿体会汉语的魅力,利用渗透的方式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不刻意地、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实施汉语教育,哈语教师上课,汉语教师配课。汉语教师上课,哈语教师配课。
六、环境整合促开发
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精心设计的、趣味的、开放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以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教育形式开展幼儿的汉语教育。在环境整合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观察先于指导”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幼教目标。老师在预先设定的环境中和孩子共同建立有效的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因势利导地积极约束幼儿的随意性,使设计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区域化的活动开展中,融洽了师生的感情,使得教学关系更和谐、亲密,加深了老师和幼儿的情感联系,汉语学习的氛围宽松愉快。另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教育,也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游戏和活动开发了幼儿的多元智能。引导儿童有目的地学习汉语和其他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立自强的能力,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了汉语。不过多干预,重视过程指导并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教师通过观察学会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班级情况制动教学活动计划并能及时地进行反思,制定调整适合本班幼儿汉语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教师要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幼儿汉语学习的成绩。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老师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幼儿汉语教育经验。教师开始重视总结与交流。在总结和交流中,教师们的幼教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以上的论述,开展幼儿双语教育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热玛扎.南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2010,(2).
[2]周欣.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国民族教育,2010,(6).
[3]张燚.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分析讨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