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文化礼堂建设在浙江大地普遍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如何做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结合这篇文章,本文主要运用本地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实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的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礼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50-01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活态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值得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保护工作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有机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两堂”“五廊”建设中的相互促进。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那么文化礼堂建设就会显得单薄空洞。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则能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素材、彰显特色、增添亮点,从而发挥独特的吸引、宣传和教化作用。如浙江丽水松阳县(以下实例简称松阳县)赤寿乡梧桐口村则充分整合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古民居等资源,打造“古村文物馆”,对一些破损的墙壁、格扇门窗、牛角、古字画进行仿古修复,较好保留了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如村史廊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宗谱族谱,整合提炼出各个村庄的“传世之宝”和“存世之事”。如松阳县吴弄村、蔡宅村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共20余个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版块进行陈设展示,让古村落不仅仅是古老的房子,还包括房子和村子的内容和故事,让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特色廊的建设中,如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和二滩坝村对采茶灯、正月龙灯、狮子灯等市县级非物質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以展演、实物展示等形式巩固传统历史文化。在特色展馆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特色资源,挖掘整理古村、民俗、宗教、姓氏文化等八大田园文化脉络,整合提炼出蔡宅客家文化、吴弄晒红烟文化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这些都是农村非遗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2、内涵与保障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而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如结婚礼仪、学子入学礼仪、年俗礼仪等习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凝结成特色和精华。这些特色和精华能丰富和提升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其精神家园的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五廊”建设,能为农村非遗传承提供阵地和展示展览平台,增强了非遗工作的实践性。
3、活动与载体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传统的松阳高腔、道教音乐等,能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的传承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非遗就像尘封的宝剑会生锈,又如失去土壤滋润的树苗会干枯。
4、传承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需要加强保护和不断演练,才能传承发展,如大东坝山边马灯、采茶灯等,文化礼堂需要宣传培育、潜心研究,才能创新繁荣。所以,农村非遗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实现相互依存、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必将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5、建设与教育的相互促进。采取戏剧、戏曲、小品、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展示农村非遗,农村非遗开发和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二、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也受到农村老百姓的欢迎。如何发挥农村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有一些问题急需及时解决。
1、外部条件欠缺,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社会氛围不够。在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不少古村落、民族建筑和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以及对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资金投入不够,财政预算安排在文化建设和非遗工作上的资金很少。三是人才储备不够。农村非遗传承和文化礼堂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缺乏,农村非遗传承人的年龄逐步增高,待遇问题急需解决,使许多农村非遗技艺失传,甚至消失,严重影响农村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2、内部运行问题,主要有:(1) 文化礼堂文娱活动形式单一。以前农民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偶偶看几场演出或电影。文化礼堂建成后活动也不多,只开展跳跳广场舞、技能培训、文艺汇演等活动,民俗活动极少开展,节庆文化也比较枯燥,而礼仪文化逐渐淡化或者异化。展示文化素材也不多,孝道文化又不成气候,励志文化尚待培育。大部分文化礼堂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没有发挥文化礼堂应有的作用。(2)非遗项目单薄。农村非遗数量非常有限,缺乏地方特色,底蕴不厚,亮点不够。 (3)非遗空闲。农村非遗因为缺乏活动和展示空间,缺少运行机制保障,基本停留在初步整理状态,还接不上地气,给人比较空虚的感觉,保护和传承变得困难重重。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新鲜事物,需要以更加超前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前瞻的视野,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和相互促进,使农村文化礼堂增色添丽,文化礼堂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展示平台,共同推进了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礼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50-01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活态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值得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保护工作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有机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两堂”“五廊”建设中的相互促进。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那么文化礼堂建设就会显得单薄空洞。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则能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素材、彰显特色、增添亮点,从而发挥独特的吸引、宣传和教化作用。如浙江丽水松阳县(以下实例简称松阳县)赤寿乡梧桐口村则充分整合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古民居等资源,打造“古村文物馆”,对一些破损的墙壁、格扇门窗、牛角、古字画进行仿古修复,较好保留了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如村史廊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宗谱族谱,整合提炼出各个村庄的“传世之宝”和“存世之事”。如松阳县吴弄村、蔡宅村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共20余个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版块进行陈设展示,让古村落不仅仅是古老的房子,还包括房子和村子的内容和故事,让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特色廊的建设中,如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和二滩坝村对采茶灯、正月龙灯、狮子灯等市县级非物質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以展演、实物展示等形式巩固传统历史文化。在特色展馆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特色资源,挖掘整理古村、民俗、宗教、姓氏文化等八大田园文化脉络,整合提炼出蔡宅客家文化、吴弄晒红烟文化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这些都是农村非遗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2、内涵与保障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而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如结婚礼仪、学子入学礼仪、年俗礼仪等习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凝结成特色和精华。这些特色和精华能丰富和提升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其精神家园的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五廊”建设,能为农村非遗传承提供阵地和展示展览平台,增强了非遗工作的实践性。
3、活动与载体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传统的松阳高腔、道教音乐等,能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的传承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非遗就像尘封的宝剑会生锈,又如失去土壤滋润的树苗会干枯。
4、传承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需要加强保护和不断演练,才能传承发展,如大东坝山边马灯、采茶灯等,文化礼堂需要宣传培育、潜心研究,才能创新繁荣。所以,农村非遗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实现相互依存、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必将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5、建设与教育的相互促进。采取戏剧、戏曲、小品、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展示农村非遗,农村非遗开发和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二、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也受到农村老百姓的欢迎。如何发挥农村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有一些问题急需及时解决。
1、外部条件欠缺,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社会氛围不够。在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不少古村落、民族建筑和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以及对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资金投入不够,财政预算安排在文化建设和非遗工作上的资金很少。三是人才储备不够。农村非遗传承和文化礼堂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缺乏,农村非遗传承人的年龄逐步增高,待遇问题急需解决,使许多农村非遗技艺失传,甚至消失,严重影响农村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2、内部运行问题,主要有:(1) 文化礼堂文娱活动形式单一。以前农民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偶偶看几场演出或电影。文化礼堂建成后活动也不多,只开展跳跳广场舞、技能培训、文艺汇演等活动,民俗活动极少开展,节庆文化也比较枯燥,而礼仪文化逐渐淡化或者异化。展示文化素材也不多,孝道文化又不成气候,励志文化尚待培育。大部分文化礼堂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没有发挥文化礼堂应有的作用。(2)非遗项目单薄。农村非遗数量非常有限,缺乏地方特色,底蕴不厚,亮点不够。 (3)非遗空闲。农村非遗因为缺乏活动和展示空间,缺少运行机制保障,基本停留在初步整理状态,还接不上地气,给人比较空虚的感觉,保护和传承变得困难重重。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新鲜事物,需要以更加超前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前瞻的视野,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和相互促进,使农村文化礼堂增色添丽,文化礼堂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展示平台,共同推进了农村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