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地档案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东街甲29号,面积4.7万平方米,全园共有树木1万余株,绿化覆盖率87.89%。万寿公园原名万寿西宫,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的关帝庙和吕祖阁,因位于宏仁万寿宫(清时已毁)之西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规划局在此建成万寿西宫公园。1995年,宣武区政府对公园进行全面改建,建成本市第一座老年性公园——万寿公园。2004年7月,增设应急避难系统。2008年被北京市科委命名为北京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万寿公园地处宣武区人口稠密区,为适应北京市建立全方位城市应急系统的需要,增强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在公园已有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功能的基础上,2004年7月增设应急避难系统,最多可容纳1.5万人。该系统由应急避险指挥中心、非电网(太阳能)独立供电系统、监控系统、广播通信系统、应急棚宿区、应急饮水装置、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室、紧急医疗救助室、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机坪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组成。该系统的建成,使万寿公园成为全国第一个社区级的防灾避险公园,当地震、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灾难来临时,附近居民能在政府的组织下,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中,得到医疗、供电、物质等方面的基本救助。
在万寿公园,精巧的“机关”随处可见。蓝底白色箭头、奔跑的小人图案和中英文醒目字样,一踏进万寿公园,人们就可以看到“北京应急避难场所”的鲜明导向标志。在箭头的指引下,各类应急设施被隐藏在宜人景观之下,只待危急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整个应急避险场所的“心脏”,集监控、医疗救助和应急物资储备于一体的指挥中心坐落在公园南侧。这个全部采用轻体材料建成的指挥中心,在地震中的安全系数非常高。平日里,它主要用来接待市民参观,宣传各种防灾避险科普知识;应急时,便成了一个巨型“百宝箱”。
远远望去,指挥中心“头顶”上的一排太阳能电池板尤为引人注目,正是它们,确保了公园里所有路灯的照明。一旦灾害中出现市政电网瘫痪的紧急情况,太阳能供电系统会立刻肩负起整个应急场所的正常供电。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供电板每次的储电量可达3千瓦,就算连续赶上3个阴雨天,照样能正常工作!”
紧急医疗救助室设在指挥中心内,与装满各种监控仪器设备的调度指挥室仅有一面应急墙相隔。平时,应急墙打开与指挥调度室合为一间,用于存放展板,向公众普及应急避险及其他相关科普知识。应急时,将应急墙关上,东边为指挥室,西边做医疗救助室,为医疗人员提供救助办公地点。室内配备手术台、无影灯等医疗救助设备,以救护伤员。
救助室的隔壁还有一间应急物资储备室,用作物资储备,存放帐篷、食品、医疗设备、药品、急救包等。灾难发生时,作为食品、救灾物品储备发放和管理的办公用地,给人们提供必要的救灾物资。
公园内设有两个直径1.2米、形似古币、玲珑浑圆的花坛,洁白的大理石在阳光下漫着淡淡的光晕,娇艳的杜鹃在坛中开得如火如荼。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公园随处可见的花坛景观,却是别有洞天。将花坛中央的花草移开,一个小小的开关露了出来,把开关打开,清澈的水流喷射而出。一处小巧别致的园林景观,转瞬间变成危急之中的生命水源,其间的匠心独运令人称道。原来,花坛四周的绿地下铺设着应急供水的管网,取水口直接与市政水管线相连,平时铺设花草进行装饰,危急中就可以变成饮水台。
此外,公园内部还设置了紧急疏散路线,在主要路口均标示有应急系统各类指示牌和疏散方位,使人们顺利了解公园所具有的应急避险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应急避险系统的高效运用。
记者手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园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的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由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如何发挥公园功能把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最近几年,防灾避险已经被专家定位为公园的第五大功能。应急避险体系的建立,使万寿公园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和防灾避险功能于一体,立足高科技、以人为本兼有教育功能的综合的社区服务圈区。
(责任编辑 郭剑峰)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东街甲29号,面积4.7万平方米,全园共有树木1万余株,绿化覆盖率87.89%。万寿公园原名万寿西宫,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的关帝庙和吕祖阁,因位于宏仁万寿宫(清时已毁)之西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规划局在此建成万寿西宫公园。1995年,宣武区政府对公园进行全面改建,建成本市第一座老年性公园——万寿公园。2004年7月,增设应急避难系统。2008年被北京市科委命名为北京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万寿公园地处宣武区人口稠密区,为适应北京市建立全方位城市应急系统的需要,增强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在公园已有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功能的基础上,2004年7月增设应急避难系统,最多可容纳1.5万人。该系统由应急避险指挥中心、非电网(太阳能)独立供电系统、监控系统、广播通信系统、应急棚宿区、应急饮水装置、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室、紧急医疗救助室、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机坪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组成。该系统的建成,使万寿公园成为全国第一个社区级的防灾避险公园,当地震、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灾难来临时,附近居民能在政府的组织下,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中,得到医疗、供电、物质等方面的基本救助。
在万寿公园,精巧的“机关”随处可见。蓝底白色箭头、奔跑的小人图案和中英文醒目字样,一踏进万寿公园,人们就可以看到“北京应急避难场所”的鲜明导向标志。在箭头的指引下,各类应急设施被隐藏在宜人景观之下,只待危急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整个应急避险场所的“心脏”,集监控、医疗救助和应急物资储备于一体的指挥中心坐落在公园南侧。这个全部采用轻体材料建成的指挥中心,在地震中的安全系数非常高。平日里,它主要用来接待市民参观,宣传各种防灾避险科普知识;应急时,便成了一个巨型“百宝箱”。
远远望去,指挥中心“头顶”上的一排太阳能电池板尤为引人注目,正是它们,确保了公园里所有路灯的照明。一旦灾害中出现市政电网瘫痪的紧急情况,太阳能供电系统会立刻肩负起整个应急场所的正常供电。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供电板每次的储电量可达3千瓦,就算连续赶上3个阴雨天,照样能正常工作!”
紧急医疗救助室设在指挥中心内,与装满各种监控仪器设备的调度指挥室仅有一面应急墙相隔。平时,应急墙打开与指挥调度室合为一间,用于存放展板,向公众普及应急避险及其他相关科普知识。应急时,将应急墙关上,东边为指挥室,西边做医疗救助室,为医疗人员提供救助办公地点。室内配备手术台、无影灯等医疗救助设备,以救护伤员。
救助室的隔壁还有一间应急物资储备室,用作物资储备,存放帐篷、食品、医疗设备、药品、急救包等。灾难发生时,作为食品、救灾物品储备发放和管理的办公用地,给人们提供必要的救灾物资。
公园内设有两个直径1.2米、形似古币、玲珑浑圆的花坛,洁白的大理石在阳光下漫着淡淡的光晕,娇艳的杜鹃在坛中开得如火如荼。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公园随处可见的花坛景观,却是别有洞天。将花坛中央的花草移开,一个小小的开关露了出来,把开关打开,清澈的水流喷射而出。一处小巧别致的园林景观,转瞬间变成危急之中的生命水源,其间的匠心独运令人称道。原来,花坛四周的绿地下铺设着应急供水的管网,取水口直接与市政水管线相连,平时铺设花草进行装饰,危急中就可以变成饮水台。
此外,公园内部还设置了紧急疏散路线,在主要路口均标示有应急系统各类指示牌和疏散方位,使人们顺利了解公园所具有的应急避险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应急避险系统的高效运用。
记者手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园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的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由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如何发挥公园功能把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最近几年,防灾避险已经被专家定位为公园的第五大功能。应急避险体系的建立,使万寿公园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和防灾避险功能于一体,立足高科技、以人为本兼有教育功能的综合的社区服务圈区。
(责任编辑 郭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