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丽克又名“葛绿珂”?

来源 :英语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诗人Louise Glück,她的姓氏Glück在大陆译为“格丽克”,已经定调,然而台湾多半翻成“葛绿珂”,不知情者恐怕会以为这是两个人。
  关于外国人名、地名的音译,大陆有统一的标准,但台湾没有,不同媒体各行其是。譬如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台湾就有“蒲亭”“普廷”“普亭”“普丁”“普钦”等译法,一个乱字了得,多年来未见调和的迹象。
  相较之下,台湾这个“葛绿珂”之译单纯许多。诺贝尔文学奖刚揭晓时,Glück在台湾的译名曾有短暂的混乱,引发各界讨论,不过后来逐渐尘埃落定,纷纷向“葛绿珂”看齐靠拢,其他译法虽然还有,充其量只是无关紧要的杂音。
  个中原因,估计是来自诗人在台湾唯一的中文译作《野鸢尾》(The Wild Iris),出版社把作者译为“葛绿珂”,先到先赢,先发者占了优势。
  这件事早已过去,毕竟定了就定了,我没什么特别的意见,语言本乃约定俗成,古今中外皆然。只要不造成明显误解,没有严重妨碍沟通,多数人的共识理当就是我们遵循的标准。
  然而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必须较个真儿。台湾某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来函,跟我讨论了一些中英语言的问题。聊到了Glück的发音和译名,我们各有坚持,最后竟闹得不欢而散。
  我是“台湾教育研究院外国学者人名译名审译会”英语组的委员,不过外国人名审译的结果仅供各界参考,并无强制遵行的权力。Glück的中译是这个审译会的职责所在,然而审译会自2020年2月底起休会,Glück是在10月初获得诺贝尔獎之后才爆红,因此暂且无缘进入会议讨论。
  容我简述一下这个“外国学者人名译名审译会”的作法。我们在人名译名审译时首重“音近”,但也须与现实适度妥协,不好颠覆流通甚广、影响深远的固定译法。如果现在召开审译会,我会根据内部拟定的指导纲领和译音参考表,建议把Glück翻成“葛利可”,其他5位委员若无异议,我们便照案通过,会议结束后上网公告。
  Glück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应按美式英语的发音来译。美式英语如何念这个姓氏?目前查得到的客观标准,就是英文“维基百科”(Wikipedia)综合权威资料所提供的音标 [ɡl?k]。汉语的音节结构和英语不同,音译时只能将 [ɡl?k] 拆开逐一处理,并从译音参考表里选字对应:[ɡ] →“葛”,[l?] →“利”,[k] →“可”。
  用“葛利可”三个字来译,背后的理据需要说明一下。同一个英语单音(或音节)有不同的汉字可选,原则是译名的第一个汉字用常见姓氏,英语的重音节尽量选四声字来译(普通话的四声是高降调,有如英语的重音),英语的非重音尽量选三声字来译(普通话的三声多读低降调的半三声,类似英语的非重音)。因此,把Glück译为“葛利可”,完全符合主客观的标准。
  关于台湾“葛绿珂”“葛利可”的译名之争,首音的 [ɡ] 和尾音的 [k] 倒是其次,焦点在于Glück中间的元音。有些人以为,Glück是个德语的姓氏,德语“ü”的发音近似汉语拼音的“ü”,所以才把它翻成“葛‘绿’珂”。这恐怕有问题。Glück的祖父是匈牙利籍的犹太人,来自现属罗马尼亚的匈罗边境小镇,1900年移民到美国,Glück的父亲和她自己都在纽约出生。
  Glück生于1943年,是第三代的移民,家族经过120年的融合,早就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了。退一步说,即使Glück的“ü”最初读如汉语拼音的“ü”,但英语没有这个音,绝大多数美国人读不来,因此调整发音,按英语的规则念,顺理成章,不必执着于源头。已故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英文姓氏拼作Pei,发音经“英语化”(anglicization)之后,在英语里大家都读“沛”而不读“贝”,其他的例子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另外,台湾“葛绿珂”这个译名似乎比较女性,八成是出版社的性别考虑。然而Glück是姓不是名,是因父系祖辈而来,男性若用“葛绿珂”,是否感觉不太对味儿?
  大陆在译名时有标准可循,台湾的作法不同。咬文嚼字,管窥拙见。
其他文献
凡是有大学必然有图书馆,凡是图书馆必然有期刊室,凡是期刊室必然有《英语世界》。  《英语世界》的读者有三个等级:初级是像本科生单纯地看“贤”书carefully;中级是像硕士生读自己喜欢的栏目critically;高级是像博士生思索投稿creatively。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英语世界》让我有幸在大学图书馆期刊室里切身体验了作为“读者·作者·学者”的三种境界。  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1996年9月我
期刊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发言,问答环节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有点猝然,但幸好我对这个问题确实也有自己的看法,便答道: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有可阐述并可遵循的内在规律;说它是艺术,因为通过译者的努力,它的表现可以达到艺术的境界。问题虽然算是回答了,但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如果对翻译能够作这样的描述的话,这难道不也是每一个学翻译的人应该实现的目标吗?既要学习翻译的“科
期刊
多本汉英词典列出了“学历”的几种英译(education status、educational background、resume of one’s education、schooling record、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academic qualification、academic credentials),可是英汉词典里却没有一个可与“学历”对得上的词条,
期刊
It can be difficult for parents to tell whether their teenagers are just “being teens” or if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serious going on.   Many of the things you may notice, such as changing moods, can
期刊
Experiment shows some memories are encoded in molecules that form part of an organism’s genetic machinery, researchers say.研究人員称,实验表明,一些记忆被编码在构成生物遗传机制的分子中。  Science may never know what wistful memorie
期刊
Mike went outside and was shoveling the walk when suddenly he wondered if Rachet and the other cats in his basement had enough food. He wasn’t worried about water. They would eat the snow. Hurried to
期刊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  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他慌慌张张的走。  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  他说:“我要蜕壳了。”  “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  “那可太怕人了。”  “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
期刊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21,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gone through many ups and downs. But the party has never deviated from its genuine political commitment to serve humanity. As pa
期刊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伊丽莎白时期(1558—1603),是英国戏剧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戏剧创作蔚为大观。莎士比亚(1564—1616)一生獨立或合作创作41(一说42)部戏剧,不仅在数量、规模,也在高度、广度和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且不见来者的水平,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艺术高峰,也因此奠定了英国戏剧的伟大传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莎士比亚已成为英国民族文学的偶像。
期刊
A study published by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 (MPIHCBS) found that musicians who work in the two fields demonstrat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brain activity, ev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