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雅加达、三宝垄、梭罗等七地参加暨南大学函授班学员的调查和对公派到印尼的教师进行访谈,探究中印尼华文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其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印尼;华文教育;合作办学;现状;前景
随着中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印尼政府逐步加强了高等院校的汉语教学及与中方合作,以培养符合需求的高级汉语人才。调查显示,目前印尼华文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占大多数;学历偏低;汉语水平较高;与前些年相比,青壮年教师明显增多,印尼的华文师资断层现象正在逐年好转。
一、合作办学现存模式
从调查和笔者访谈结果分析,目前中印尼华文教育存在的合作办学模式主要下列两种:
1、双联课程
双联课程是中印尼合作办学采用较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又可将双联课程分为校校合作型、融合/移植型、单/双校园型三类。
调查显示,融合型的占5.71%;移植型模式的占19.29%。印尼的合作办学移植型多于融合型,这不利于促进印尼华文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本土化。双校园型的占10%;单校园型的占2.14%。双校园型使印尼学生到中国留学更容易,且教育成本较出国留学更低,但学生在两个校园所学课程是否能实现无缝对接还不能完全肯定。
2、远程教育
在印尼华文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远程华文教育除了能解决优秀华文教师不足问题,还能大规模培养当地师资,提高教学效果。如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印尼福清公会合作举办的远程(函授)教育。通过远程教育能够丰富海外华文教师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远程教育合作双方的师资资源;提高海外华文教师的绝对数量,并优化海外华文师资的质量;契合海外华文教师的学习安排。
二、合作办学的影响要素
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印尼学生及赴印尼的志愿者,发现以下六个因素认可度较高。
印尼独立后,逐步颁布法规、条例及各项文件对华校和华文报刊等作出限制。1966-1967年华校一度在印尼领土上消失。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印尼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文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印尼政策法规的影响是巨大的,关乎华文的生死存亡。领导观念和政策法规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印尼政府中始终存在亲华、排华两股力量,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制于这两种势力的较量。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涉及到学校的运行层面,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华文教育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前景。而民众支持度是中印尼华文教育合作办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缺少了印尼人民的支持,合作办学只是空谈。
此外,印尼政府对中国学历、学位证书的认可程度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华文教育合作学校发生影响。
三、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中印尼合作举办学校的教师主力是中国侨办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其中本科学历的居多。这部分本科学历教师既缺乏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又少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堪忧。另外,印尼本土华文教师所占比例有限,本土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加快培养和提高印尼华文教师的素养是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成功的重中之重。
2、教材五花八门
目前,不论中印尼双方以何种办学形式进行合作,举办起来的合作学校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一致的教学计划,所使用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来源广泛。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合作办学学校使用的教材存在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一般要高于教材覆盖的知识点水平;高年级教材还存在编写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3、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印尼合作学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教学科研活动缺乏,教学随意性大。一所学校内部尚且如此,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合作学校一般会开设精读、听说、阅读等课程,但高年级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对于应该开设什么类型的课程带有迷茫性,缺乏专业设置目标。
4、教师待遇不高
印尼华文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印尼每年到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两千名左右,而这些来华留学人员中回国后做华文教师的很少。由于报酬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在服务期满后是否会继续在华文教师岗位上继续走下去,还是无法预知的,这也成为华文师资流失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教师是身兼多职,且教育层次涉及大学、中学、补习班等,职业化程度不高。
四、合作办学的前景
在世界和平的主旋律下,汉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华文热”在印尼重新掀起一股不可逆转的浪潮,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灿烂的前景。
第一,印尼政府对华文教育政策会进一步放宽,并且积极与中国政府合作,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异表现,推动了华文教育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凸显。印尼政府从经济和民族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中国合作,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华文教育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向独立专业发展。
华文教育以第二外语的身份进入印尼国民教育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且在逐步建立一定规模的课程和专业,成立了区域性的华文教育协会等组织,指导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
中印尼合作方式多样,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如全日制、兼读制、远程教育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华文教育师资共享有了实现的可能,大大便利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四,华文教育师资规范化、标准化。
印尼与中国政府已合作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印尼国情的教材;印尼的师资培训和进修一直在进行,教师的素养和学历会更高;华文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轨道,必定会在将来形成统一的教学计划,采取统一培养方式。
第五,发展前景形势较好,但仍需谨慎前行。
苏哈托之后的三任总统都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但是印尼国内形势复杂,排华、反华言论还未彻底消除。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审时度势、小心谨慎,防止重蹈上世纪60年代的覆辙。
参考文献
[1]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50.
[2]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19.
[3]宗世海,王妍丹.当前印尼华文师资瓶颈问题解决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6.
关键词: 中印尼;华文教育;合作办学;现状;前景
随着中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印尼政府逐步加强了高等院校的汉语教学及与中方合作,以培养符合需求的高级汉语人才。调查显示,目前印尼华文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占大多数;学历偏低;汉语水平较高;与前些年相比,青壮年教师明显增多,印尼的华文师资断层现象正在逐年好转。
一、合作办学现存模式
从调查和笔者访谈结果分析,目前中印尼华文教育存在的合作办学模式主要下列两种:
1、双联课程
双联课程是中印尼合作办学采用较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又可将双联课程分为校校合作型、融合/移植型、单/双校园型三类。
调查显示,融合型的占5.71%;移植型模式的占19.29%。印尼的合作办学移植型多于融合型,这不利于促进印尼华文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本土化。双校园型的占10%;单校园型的占2.14%。双校园型使印尼学生到中国留学更容易,且教育成本较出国留学更低,但学生在两个校园所学课程是否能实现无缝对接还不能完全肯定。
2、远程教育
在印尼华文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远程华文教育除了能解决优秀华文教师不足问题,还能大规模培养当地师资,提高教学效果。如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印尼福清公会合作举办的远程(函授)教育。通过远程教育能够丰富海外华文教师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远程教育合作双方的师资资源;提高海外华文教师的绝对数量,并优化海外华文师资的质量;契合海外华文教师的学习安排。
二、合作办学的影响要素
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印尼学生及赴印尼的志愿者,发现以下六个因素认可度较高。
印尼独立后,逐步颁布法规、条例及各项文件对华校和华文报刊等作出限制。1966-1967年华校一度在印尼领土上消失。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印尼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文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印尼政策法规的影响是巨大的,关乎华文的生死存亡。领导观念和政策法规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印尼政府中始终存在亲华、排华两股力量,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制于这两种势力的较量。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涉及到学校的运行层面,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华文教育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前景。而民众支持度是中印尼华文教育合作办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缺少了印尼人民的支持,合作办学只是空谈。
此外,印尼政府对中国学历、学位证书的认可程度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华文教育合作学校发生影响。
三、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中印尼合作举办学校的教师主力是中国侨办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其中本科学历的居多。这部分本科学历教师既缺乏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又少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堪忧。另外,印尼本土华文教师所占比例有限,本土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加快培养和提高印尼华文教师的素养是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成功的重中之重。
2、教材五花八门
目前,不论中印尼双方以何种办学形式进行合作,举办起来的合作学校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一致的教学计划,所使用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来源广泛。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合作办学学校使用的教材存在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一般要高于教材覆盖的知识点水平;高年级教材还存在编写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3、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印尼合作学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教学科研活动缺乏,教学随意性大。一所学校内部尚且如此,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合作学校一般会开设精读、听说、阅读等课程,但高年级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对于应该开设什么类型的课程带有迷茫性,缺乏专业设置目标。
4、教师待遇不高
印尼华文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印尼每年到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两千名左右,而这些来华留学人员中回国后做华文教师的很少。由于报酬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在服务期满后是否会继续在华文教师岗位上继续走下去,还是无法预知的,这也成为华文师资流失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教师是身兼多职,且教育层次涉及大学、中学、补习班等,职业化程度不高。
四、合作办学的前景
在世界和平的主旋律下,汉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华文热”在印尼重新掀起一股不可逆转的浪潮,中印尼合作举办华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灿烂的前景。
第一,印尼政府对华文教育政策会进一步放宽,并且积极与中国政府合作,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异表现,推动了华文教育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凸显。印尼政府从经济和民族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中国合作,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华文教育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向独立专业发展。
华文教育以第二外语的身份进入印尼国民教育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且在逐步建立一定规模的课程和专业,成立了区域性的华文教育协会等组织,指导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
中印尼合作方式多样,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如全日制、兼读制、远程教育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华文教育师资共享有了实现的可能,大大便利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四,华文教育师资规范化、标准化。
印尼与中国政府已合作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印尼国情的教材;印尼的师资培训和进修一直在进行,教师的素养和学历会更高;华文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轨道,必定会在将来形成统一的教学计划,采取统一培养方式。
第五,发展前景形势较好,但仍需谨慎前行。
苏哈托之后的三任总统都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但是印尼国内形势复杂,排华、反华言论还未彻底消除。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审时度势、小心谨慎,防止重蹈上世纪60年代的覆辙。
参考文献
[1]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50.
[2]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19.
[3]宗世海,王妍丹.当前印尼华文师资瓶颈问题解决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