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23日清晨,是福建南平普通的一天的开始。然而7时25分许,一个手持凶器的男人,划破这原本的平静,他在南平实验小学的校门口如发疯一般,对着手无寸铁的弱小孩童一阵砍杀。55秒不到的时间,9个年幼的生命悲惨离去,还有4个孩子至今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
犯罪嫌疑人本是医生,据其供认,他的作案动机是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讲他是非;而且婚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
从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其间的际遇和思想斗争,我们无法得知,但像嫌犯一样、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非一二。在遭遇了家庭的困扰、生活工作学习的不顺心、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善后,得不到关爱与温暖,又无法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忧郁和种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报复性心理。在理论上,当破坏性负面心理集中指向自身,达到极端时就会出现自杀倾向;如果集中指向外界,达到极端时便会出现报复性行为。
目击群众的心理干预
在看这次事件的报道时,我注意到周围很多群众的反应,包括一些在事件中心位置的人,比如那位参与搏斗、面部尽是伤痕的保洁员大姐。他们大多表现得非常亢奋和激动,即便离得相当远也久久不能平复心里的紧张。这次事件发生在一所学校门口,当时的目击者多数是孩子。
突发事件现场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既不属于事件核心,又不脱离事件主体,因此這一群体不如犯罪嫌疑人、受害者(及其家属)那样备受关注,如果自身无法调节好情绪又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那么常常便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如果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危机事件,现场群众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即便发生新的伤害事件,也很可能会被人忽略掉是这起危机带来的隐患。当然这一点,也逐渐被我们认识到。
受害家庭的心理干预
在这场不幸中,受损失的不只是13朵小花,更是13个家庭。那些悲痛欲绝或痴痴等在抢救室外的家长,是孩子之外受伤最严重的人。
受害者亲属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和心理干预,就有可能继发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应激障碍等。一旦如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精神异常,生活在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或是由此带来更大的伤害。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者学会应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方式有很多:
主动、冷静和耐心倾听并热情关注,让他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甚至可以应用询问技术,询问他是否想自杀;
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对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建立同感,不要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这儿要讲究技巧,要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想自杀时,要认真对待;当他要你对他说想自杀的事情保密时,则不要答应;
由于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情绪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因此,要对当事者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让他相信我们的帮助能够缓解他所面临的困境;
提高当事人的信心,鼓励自助,培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摘自科学松鼠会官方网站,有删改)
编后小语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家贫自卑以及同学的嘲弄、欺侮愤而杀人,事件震动全国;2010年春南平惨案的嫌犯则是因为工作不顺和感情受挫从而报复社会,举国皆惊。这些事件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它们所折射出的心理健康危机问题值得所有的人关注和重视。
正在读初中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童年的无忧无虑渐行渐远,学业的压力不断加大,青春期的烦恼笼罩在我们的心头……
如何防止烦恼引发心理危机?同学们要了解和懂得寻求心理干预,遇到困扰,不妨跟自己的知心好友、跟老师或者跟我们《初中生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聊一聊,这样能够帮助你们放下包袱,轻松地学习,阳光地生活。
这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
犯罪嫌疑人本是医生,据其供认,他的作案动机是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讲他是非;而且婚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
从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其间的际遇和思想斗争,我们无法得知,但像嫌犯一样、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非一二。在遭遇了家庭的困扰、生活工作学习的不顺心、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善后,得不到关爱与温暖,又无法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忧郁和种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报复性心理。在理论上,当破坏性负面心理集中指向自身,达到极端时就会出现自杀倾向;如果集中指向外界,达到极端时便会出现报复性行为。
目击群众的心理干预
在看这次事件的报道时,我注意到周围很多群众的反应,包括一些在事件中心位置的人,比如那位参与搏斗、面部尽是伤痕的保洁员大姐。他们大多表现得非常亢奋和激动,即便离得相当远也久久不能平复心里的紧张。这次事件发生在一所学校门口,当时的目击者多数是孩子。
突发事件现场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既不属于事件核心,又不脱离事件主体,因此這一群体不如犯罪嫌疑人、受害者(及其家属)那样备受关注,如果自身无法调节好情绪又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那么常常便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如果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危机事件,现场群众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即便发生新的伤害事件,也很可能会被人忽略掉是这起危机带来的隐患。当然这一点,也逐渐被我们认识到。
受害家庭的心理干预
在这场不幸中,受损失的不只是13朵小花,更是13个家庭。那些悲痛欲绝或痴痴等在抢救室外的家长,是孩子之外受伤最严重的人。
受害者亲属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和心理干预,就有可能继发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应激障碍等。一旦如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精神异常,生活在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或是由此带来更大的伤害。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者学会应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方式有很多:
主动、冷静和耐心倾听并热情关注,让他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甚至可以应用询问技术,询问他是否想自杀;
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对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建立同感,不要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这儿要讲究技巧,要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想自杀时,要认真对待;当他要你对他说想自杀的事情保密时,则不要答应;
由于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情绪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因此,要对当事者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让他相信我们的帮助能够缓解他所面临的困境;
提高当事人的信心,鼓励自助,培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摘自科学松鼠会官方网站,有删改)
编后小语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家贫自卑以及同学的嘲弄、欺侮愤而杀人,事件震动全国;2010年春南平惨案的嫌犯则是因为工作不顺和感情受挫从而报复社会,举国皆惊。这些事件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它们所折射出的心理健康危机问题值得所有的人关注和重视。
正在读初中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童年的无忧无虑渐行渐远,学业的压力不断加大,青春期的烦恼笼罩在我们的心头……
如何防止烦恼引发心理危机?同学们要了解和懂得寻求心理干预,遇到困扰,不妨跟自己的知心好友、跟老师或者跟我们《初中生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聊一聊,这样能够帮助你们放下包袱,轻松地学习,阳光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