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 (K 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 X2=-(K 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2、 培养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
   2.王子兴《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
   3.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在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字:中学数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情感是教育的前提,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必需的,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数学
摘要:谈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物理化学等有实验现象的学科,实际上其他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比如初中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教师更应关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的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摘要: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设计的步骤、教学评价三方面来阐述“慢”的教学,笔者认为“慢”的教学能给学生多点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展开; 练习设计; 教学评价;“慢”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多、节奏快、疲于应付、急功近利,在这种紧张急躁的情况下,虽然教的辛苦,但往往总会事与愿违。张文质先生曾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
期刊
“四力”指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我们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因为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在教学时要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进行充满个性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活动背景 自主操作 个性探究 成长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