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dups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要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此来保证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与日本相比,中国的近代教育和体育教育相比发展较晚,且起步较晚,而且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很大程度上受日本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中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基于此,本文以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概述为主要出发点,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价值取向三方面入手,对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全面比较,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
  前言:教育的比较研究,顾名思义则是将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及教育理论的现代化发展进行对比,并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构建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各项内容、项目及指标的比较结果将会对本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极为重要的实际指导,从而推动本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化改革,奠定重要的发展和建设基础。从地理方位上来说,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东部范畴,在众多方面同脉相连,特别是教育体制方面,中国深受日本教育思想影响,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的课程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中日两国结合本国教育国情,制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当前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对此,本文以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理念概述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其中涵盖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并对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做出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第一,坚持健康为首的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在课程构建和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体育技能、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融会贯通,通过体育课程的系统化教学,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体育运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综合发展;第二,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体育课程作为一项以实践为主的户外运动式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过程中要迎合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及体育知识;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得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契合学生的现实需要。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指导纲要》为基础,对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做出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其中《指导要领》的指导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秉持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到实际的教育环节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人性培养和体魄塑造几方面的协同发展;第二,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放在同等发展位置,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身体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双向互动式发展,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略,其中将安全教育、饮食教育、体验式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第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中小学体育课程在进行校园教育的同时,要联合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拓展体育课程的应用空间,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
  (一)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课程教育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并且该三种目标贯彻和践行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体育课程目标朝着科学化和具体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小学和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基本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激发、较强的体育精神并由此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心理品质的优化形成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五方面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深化与拓展,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二)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小学阶段被称为体育课程,在中學阶段则被称为保健体育课程,并对其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配置和系统安排,以此来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落实和科学进行。第一,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看成统一整体,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初中保健体育课程目标,融入了安全教育、饮食教育的内容,学生在合理适当的体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要形成良好正确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将此种理念落实和践行到日常生活之中;第三,高中保健体育课程目标与初中目标不谋而合,以学生各项能力的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中国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
  中国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是课程教育的细化发展,根据不同内容和领域的目标进行科学落实和顺利践行,提高领域目标确定的时效性。第一,运动参与,学生要对体育运动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的各项体育活动;第二,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安全常识等内容;第三,身体健康,关注自我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能,懂得避免不良条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第四,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此,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及时调控自我的负面情绪;第五,社会能力,要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二)日本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
其他文献
上世纪三十年代,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参加这次争论的有胡适、孟森、蒋廷黻、吴景超、钱端升、常燕生、丁文江、陶孟和、张奚若、陶希圣、张忠绂、陈之迈等人。因为他们都是“知识界巨子、言论界领袖”(陶孟和语),所以这次讨论在当时影响很大;又因为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所以对当今社会也很有启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争论基本上被人遗忘。    一. 背景和缘起    1928
介绍了网格状结构波分复用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WDM)光传送网中增强网络生存性的两种恢复策略 -链路恢复和通道恢复。讨论了遗传算法 (geneticalgorithm,GA)的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可能参与MOOCs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机构以及图书馆员在MOOCs环境下应当承担的角色,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当谋求与MOOCs的融合发展,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与MOOCs融合的模式。  【关键词】MOOCS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融合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02-02  
期刊
1985年至今,我国进行过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调查报告中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除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中小学生自身原因外,适合青
说到中国近世以来的保守主义者,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这样两副面目:一副是倭仁、徐桐的,他们笃信"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故事.美国的一对韩裔夫妇,为一条裤子焦虑了两年.让他们焦虑的是一位叫皮尔森的法官,起因也至为简单.开干洗店的韩国夫妇不慎弄丢了法官的裤子,一周后方
亲爱的爸爸、妈妈:rn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意味着儿子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也说明你们的不孝之子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工作道路.请原谅我现在才给你们写信.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是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通过学生社团的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性,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文章针对如何建设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建设 就业能力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