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及其重要性,然后对面向电力市场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中国电力市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229-01
伴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意思形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人、财、物在信息网络下被紧密联系到一起,同时也加快了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链接,而这种建立在网络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给企业管理和运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随着信息化过程的深入,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绩效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最终将扩散到整个企业。
1电力企业信息化及其重要性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指电力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以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并对各种应用子系统进行广泛使用,以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其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都能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电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不断进行更新的过程。
1996年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逐渐由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电力企业进行自主经营,这一种新型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建立,该体制不仅满足市场经济要求,还适应了电力生产特点。“厂网分开”的实行,出资人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速度。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各级电力企业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不管是供电企业、发电企业,或是电网经营管理的企业,在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将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工作重点不再是简单的安全生产,而是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反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实现这一切的有效捷径则是实现企业的电子信息化。总之,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快实现信息化。
2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电力信息化是在电力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统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力企业逐渐由传统工业转变为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电力信息化是电力企业一项重大变革。开发信息资源不仅是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重点,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点。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其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第一步先要使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得以实现,通过对生产一线的计算机的利用,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从而直接获取在线生产信息;第二步是要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
电力信息化在建设的初始阶段,其主要应用于工程设计科技计算、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变电站所自动监测、发电厂自动监测等方面。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得以改进,缩短电力工程设计周期,以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等是该阶段电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这一阶段主要为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国产DJS系列小型机是计算机的主体,主要应用于工程运算和科学计算方面。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到集成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在电力行业的广大业务领域,计算机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后,发电厂生产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电网实现了自动化调度,电力实现了负荷控制预测,实现了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此外,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也逐渐被企业纳为重点开发对象。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仅仅是在操作层的应用,其逐渐延伸到管理层,总之,该阶段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根据近期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数据,以及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主要处于信息化的初步阶段,以及信息化内部集成阶段的早期,如图1所示,内部管理得以加强和生产效率信息化得以提高是其主要功能,企业信息化中的资本与生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图1电力企业集成阶段应用结构
2004-2005年,随着完成电力行业重组,以及加快电力建设以来,开始全面显现出了电力信息化的需求。经过两年的“沉寂”后,各电力企业正启动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与发展电力信息化,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飞速发展期。于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发电企业已逐步形成,电力项目在大规模投产后,到2007年我国电力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发电企业真正进入了市场竞争时代。
3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展望新世纪,进一步完善了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了软硬件基础装备将,全系统被信息网络覆盖,网络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充,IP电话、电视会议、用户拨号漫游、视频点播、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联机查询与处理、网上图书馆、网上教学培训等功能将得到逐步实现。对电力信息资源作进一步开发,对内联网上的电力应用进行进一步推广,在系统内使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得以实现。电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建设,使得电力信息资源系统开发利用组织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和健全,集中、统一、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基本建成,向集约型转变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229-01
伴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意思形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人、财、物在信息网络下被紧密联系到一起,同时也加快了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链接,而这种建立在网络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给企业管理和运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随着信息化过程的深入,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绩效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最终将扩散到整个企业。
1电力企业信息化及其重要性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指电力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以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并对各种应用子系统进行广泛使用,以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其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都能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电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不断进行更新的过程。
1996年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逐渐由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电力企业进行自主经营,这一种新型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建立,该体制不仅满足市场经济要求,还适应了电力生产特点。“厂网分开”的实行,出资人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速度。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各级电力企业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不管是供电企业、发电企业,或是电网经营管理的企业,在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将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工作重点不再是简单的安全生产,而是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反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实现这一切的有效捷径则是实现企业的电子信息化。总之,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快实现信息化。
2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电力信息化是在电力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统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力企业逐渐由传统工业转变为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电力信息化是电力企业一项重大变革。开发信息资源不仅是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重点,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点。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其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第一步先要使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得以实现,通过对生产一线的计算机的利用,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从而直接获取在线生产信息;第二步是要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
电力信息化在建设的初始阶段,其主要应用于工程设计科技计算、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变电站所自动监测、发电厂自动监测等方面。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得以改进,缩短电力工程设计周期,以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等是该阶段电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这一阶段主要为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国产DJS系列小型机是计算机的主体,主要应用于工程运算和科学计算方面。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到集成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在电力行业的广大业务领域,计算机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后,发电厂生产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电网实现了自动化调度,电力实现了负荷控制预测,实现了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此外,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也逐渐被企业纳为重点开发对象。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仅仅是在操作层的应用,其逐渐延伸到管理层,总之,该阶段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根据近期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数据,以及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主要处于信息化的初步阶段,以及信息化内部集成阶段的早期,如图1所示,内部管理得以加强和生产效率信息化得以提高是其主要功能,企业信息化中的资本与生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图1电力企业集成阶段应用结构
2004-2005年,随着完成电力行业重组,以及加快电力建设以来,开始全面显现出了电力信息化的需求。经过两年的“沉寂”后,各电力企业正启动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与发展电力信息化,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飞速发展期。于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发电企业已逐步形成,电力项目在大规模投产后,到2007年我国电力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发电企业真正进入了市场竞争时代。
3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展望新世纪,进一步完善了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了软硬件基础装备将,全系统被信息网络覆盖,网络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充,IP电话、电视会议、用户拨号漫游、视频点播、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联机查询与处理、网上图书馆、网上教学培训等功能将得到逐步实现。对电力信息资源作进一步开发,对内联网上的电力应用进行进一步推广,在系统内使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得以实现。电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建设,使得电力信息资源系统开发利用组织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和健全,集中、统一、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基本建成,向集约型转变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