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如何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是一个严峻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文章从多个方面反思了中职生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些偏颇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反思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圣先贤们特别注意在礼仪方面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也特别注意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礼仪呢?“礼”字典上的解释为: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因而在管理统一上存在难度,但这就更加体现了对我校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礼仪教学和礼仪养成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保持清楚的认识。
1、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未来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中职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品质。因此,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学校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必要保障。
2.反思礼仪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恰恰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是残缺不全的。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更为严重,小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学生中出现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是礼仪教育缺失造成的,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1礼仪教育不是虚假的教条主义
相对于专业课,大部分学生认为礼仪课并不重要,认为礼仪只是教人穿衣技巧、化妆打扮等,并且感觉礼仪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这本课程,学得一知半解。课程结束后,一切归零,学生的又回到了原点。
笔者所在学校印发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背诵。学生们听话背、老师尽心管,可就是看不到效果,学生的表现一切照旧,只是承认错误时,有些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批评,说自己违反了礼仪条例的哪一款哪一条……礼仪教育陷入盲区、误区,成了教条形式。
2.2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而现今大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大都相同:父母因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及时与孩子交流,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作为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谦让他人,不关心、理解父母;在群体活动中,不愿与人打招呼等。因此,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关系到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成才,要成人”。
2.3礼仪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脱节
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总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序、活动所构成的。若要让礼仪的知识服务于自身,服务于社会,灵活掌握并科学运用,那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认真地学好礼仪这门学科。
3.走出误区,强化职业学校礼仪教育
走出礼仪教育误区,最终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如周恩来总理的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这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无论面对怎样突发的问题,也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度,不至于无所遵循,而导致礼仪失范。
同时,我们应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感染学生,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利用学生的榜样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发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讲台上,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班会上表彰。树立正确的榜样可以转化为一种鞭策力量,能激励学生提高认识,调节行为。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作用就越大。
当然,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误区事关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霞: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2005.(04)
[2]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化.熊越强:高职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耿敏(1981.5.9——):女;34岁;汉族;籍贯山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级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反思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圣先贤们特别注意在礼仪方面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也特别注意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礼仪呢?“礼”字典上的解释为: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因而在管理统一上存在难度,但这就更加体现了对我校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礼仪教学和礼仪养成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保持清楚的认识。
1、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未来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中职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品质。因此,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学校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必要保障。
2.反思礼仪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恰恰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是残缺不全的。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更为严重,小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学生中出现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是礼仪教育缺失造成的,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1礼仪教育不是虚假的教条主义
相对于专业课,大部分学生认为礼仪课并不重要,认为礼仪只是教人穿衣技巧、化妆打扮等,并且感觉礼仪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这本课程,学得一知半解。课程结束后,一切归零,学生的又回到了原点。
笔者所在学校印发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背诵。学生们听话背、老师尽心管,可就是看不到效果,学生的表现一切照旧,只是承认错误时,有些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批评,说自己违反了礼仪条例的哪一款哪一条……礼仪教育陷入盲区、误区,成了教条形式。
2.2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而现今大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大都相同:父母因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及时与孩子交流,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作为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谦让他人,不关心、理解父母;在群体活动中,不愿与人打招呼等。因此,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关系到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成才,要成人”。
2.3礼仪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脱节
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总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序、活动所构成的。若要让礼仪的知识服务于自身,服务于社会,灵活掌握并科学运用,那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认真地学好礼仪这门学科。
3.走出误区,强化职业学校礼仪教育
走出礼仪教育误区,最终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如周恩来总理的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这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无论面对怎样突发的问题,也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度,不至于无所遵循,而导致礼仪失范。
同时,我们应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感染学生,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利用学生的榜样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发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讲台上,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班会上表彰。树立正确的榜样可以转化为一种鞭策力量,能激励学生提高认识,调节行为。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作用就越大。
当然,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误区事关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霞: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2005.(04)
[2]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化.熊越强:高职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耿敏(1981.5.9——):女;34岁;汉族;籍贯山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级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