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日本《产经新闻》、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有日本防卫省人士宣称,日本应开发射程在400~500千米的短程弹道导弹,并将这种导弹部署在冲绳,以便“防卫钓鱼岛”,遏制解放军在东海的活动。该计划如果实施,那么日本自卫队将拥有弹道导弹。
据日本《军事研究》杂志报道,日本的导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要完善生产设备,它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包括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导弹。
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首先要求日本参加;克林顿政府推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成为“最佳搭档”,原因是日本拥有先进的导弹技术。
从推进剂、火箭喉管到控制技术,日本都是世界一流。“只要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爆炸弹头,并改变其飞行轨道,就可以成为能够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
俄罗斯《军事评论》指出,在“和平利用太空”的面纱下,日本开发的火箭涵盖了短、中、长射程,具备军用潜力。在大型火箭方面,美国一般将过时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转为商用火箭;中国的少数弹道导弹仍使用液体燃料;而日本在研发运载火箭之初就坚持使用先进的固体燃料。
在火箭种类方面,日本远超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等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与中国不相上下”。
理论上,日本的TRl、 TRlA、M5等火箭均可发展为弹道导弹。特别是H2系列大运力火箭,加装必要的制导系统及弹头后,就可以当作地对地弹道导弹来使用。即使是运力小一些的 M5火箭,也能投送约2吨重的弹头。
由此可见,如果日本在“火箭改导弹”的同时发展核武能力,并实现核弹头的小型化,那么就可能拥有核武投送能力。
有航天专家认为,如果将日本研制的M5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变成导弹,其射程将达1.2—1.6万千米,无论按照哪个国家的导弹标准来计算,这无疑都属于战略导弹。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日本火箭的发射技术在重返大气层、末端制导、飞行控制等方面,都超越了商用范畴,达到军用级别。
例如日本开发碳复合材料,就是为了解决弹道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的防热问题,不是为了发射卫星,因为卫星不存在以高超音速重返大气层的问题。
报道认为,日本有能力以现有的运载火箭技术为基础,发展弹道导弹。日本凭借已经掌握的火箭技术,不仅能造出短程弹道导弹,“甚至连洲际弹道导弹也能开发出来”。
日本现有两个航天中心:种子岛航天中心和鹿儿岛航天中心,两者都位于日本南部。假如日本的弹道导弹在这两个航天中心试射,其覆盖范围不仅包括朝鲜半岛,“还能延伸到中国腹地,打击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不在话下”。
日本防卫省在《防卫计划大纲》修正案中提出,在冲绳部署短程弹道导弹“既能有效遏制中国舰艇逼近钓鱼岛,又能在岛屿被意外占领时给对方以沉重打击,可谓一箭双雕”。
日本《东京新闻》分析,防卫省给日本人描绘的只是表象,上述说法经不起推敲。
首先,“遏制中国舰艇逼近钓鱼岛”不现实。中国目前采取以海警力量维权执法的形式,已经实现常态化深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12海里领海基线内巡航。日本方面始终没敢动用军事力量进行应对,当然不敢用导弹对付中国执法船。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尝试用弹道导弹攻击水面舰艇。即使日本发展弹道导弹,也不一定能具备反舰能力。
其次,日本不应假设“中国军队武装登陆钓鱼岛”。《东京新闻》认为,中国不会轻易改变钓鱼岛的现状,在日本没有进一步挑衅的前提下,中国不太可能主动激化矛盾。
一旦中国根据形势决定“占领钓鱼岛”,那么必将有完善的军事行动计划。
冲绳本岛和周边离岛的日本军事力量都将位于中国重点盯防和打击的范围之内,日本在冲绳部署弹道导弹阵地,其生存能力堪忧。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指出,日本开发射程400~500千米的弹道导弹,并扬言“以中国为假想敌”,主要是为了掩盖自卫队扩充实力的战略目的。在钓鱼岛和东海争端尚未激化时,日本政府就暴露出对拥有弹道导弹的渴望。
日本防卫省曾在2004年的《防卫计划大纲》修改提案中提出“开发远程弹道导弹”,结果遭到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的反对,未能通过。目前钓鱼岛及东海的中日矛盾成为日本再次提起该计划的理由。基于日本国内民意的右倾趋势,该计划可能付诸实施。
在日本右翼势力鼓吹修改和平宪法的前提下,自卫队改“国防军”、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及开发弹道导弹,都是日本推动所谓“国家和军队正常化”的伎俩。
日本开发短程弹道导弹,是否会得到美国的同意还是未知数。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担忧中国做出强烈反应,日本的“挑衅”无疑会加大中日东海对峙的烈度;二是韩国可能乘机要求发展弹道导弹,从而使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化;三是日本拥有战略打击能力后,可能谋求摆脱美国对它的控制。
据日本《军事研究》杂志报道,日本的导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要完善生产设备,它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包括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导弹。
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首先要求日本参加;克林顿政府推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成为“最佳搭档”,原因是日本拥有先进的导弹技术。
从推进剂、火箭喉管到控制技术,日本都是世界一流。“只要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爆炸弹头,并改变其飞行轨道,就可以成为能够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
俄罗斯《军事评论》指出,在“和平利用太空”的面纱下,日本开发的火箭涵盖了短、中、长射程,具备军用潜力。在大型火箭方面,美国一般将过时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转为商用火箭;中国的少数弹道导弹仍使用液体燃料;而日本在研发运载火箭之初就坚持使用先进的固体燃料。
在火箭种类方面,日本远超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等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与中国不相上下”。
理论上,日本的TRl、 TRlA、M5等火箭均可发展为弹道导弹。特别是H2系列大运力火箭,加装必要的制导系统及弹头后,就可以当作地对地弹道导弹来使用。即使是运力小一些的 M5火箭,也能投送约2吨重的弹头。
由此可见,如果日本在“火箭改导弹”的同时发展核武能力,并实现核弹头的小型化,那么就可能拥有核武投送能力。
有航天专家认为,如果将日本研制的M5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变成导弹,其射程将达1.2—1.6万千米,无论按照哪个国家的导弹标准来计算,这无疑都属于战略导弹。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日本火箭的发射技术在重返大气层、末端制导、飞行控制等方面,都超越了商用范畴,达到军用级别。
例如日本开发碳复合材料,就是为了解决弹道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的防热问题,不是为了发射卫星,因为卫星不存在以高超音速重返大气层的问题。
报道认为,日本有能力以现有的运载火箭技术为基础,发展弹道导弹。日本凭借已经掌握的火箭技术,不仅能造出短程弹道导弹,“甚至连洲际弹道导弹也能开发出来”。
日本现有两个航天中心:种子岛航天中心和鹿儿岛航天中心,两者都位于日本南部。假如日本的弹道导弹在这两个航天中心试射,其覆盖范围不仅包括朝鲜半岛,“还能延伸到中国腹地,打击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不在话下”。
日本防卫省在《防卫计划大纲》修正案中提出,在冲绳部署短程弹道导弹“既能有效遏制中国舰艇逼近钓鱼岛,又能在岛屿被意外占领时给对方以沉重打击,可谓一箭双雕”。
日本《东京新闻》分析,防卫省给日本人描绘的只是表象,上述说法经不起推敲。
首先,“遏制中国舰艇逼近钓鱼岛”不现实。中国目前采取以海警力量维权执法的形式,已经实现常态化深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12海里领海基线内巡航。日本方面始终没敢动用军事力量进行应对,当然不敢用导弹对付中国执法船。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尝试用弹道导弹攻击水面舰艇。即使日本发展弹道导弹,也不一定能具备反舰能力。
其次,日本不应假设“中国军队武装登陆钓鱼岛”。《东京新闻》认为,中国不会轻易改变钓鱼岛的现状,在日本没有进一步挑衅的前提下,中国不太可能主动激化矛盾。
一旦中国根据形势决定“占领钓鱼岛”,那么必将有完善的军事行动计划。
冲绳本岛和周边离岛的日本军事力量都将位于中国重点盯防和打击的范围之内,日本在冲绳部署弹道导弹阵地,其生存能力堪忧。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指出,日本开发射程400~500千米的弹道导弹,并扬言“以中国为假想敌”,主要是为了掩盖自卫队扩充实力的战略目的。在钓鱼岛和东海争端尚未激化时,日本政府就暴露出对拥有弹道导弹的渴望。
日本防卫省曾在2004年的《防卫计划大纲》修改提案中提出“开发远程弹道导弹”,结果遭到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的反对,未能通过。目前钓鱼岛及东海的中日矛盾成为日本再次提起该计划的理由。基于日本国内民意的右倾趋势,该计划可能付诸实施。
在日本右翼势力鼓吹修改和平宪法的前提下,自卫队改“国防军”、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及开发弹道导弹,都是日本推动所谓“国家和军队正常化”的伎俩。
日本开发短程弹道导弹,是否会得到美国的同意还是未知数。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担忧中国做出强烈反应,日本的“挑衅”无疑会加大中日东海对峙的烈度;二是韩国可能乘机要求发展弹道导弹,从而使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化;三是日本拥有战略打击能力后,可能谋求摆脱美国对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