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支撑平台设计研究

来源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对象标识与数据路由基础服务,针对基于标识体系的产业创新应用实际需要,提出了以标识解析为基础的公共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思路、实践与思考.一方面,对智能化生产过程涉及的对象进行统一标识,无缝对接工业软件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另一方面,探索通过标识串联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促进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实践表明,支撑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快速便捷地接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面连接、高效协同、智能决策的数字化网链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教学理念,依托“电工与电路基础”MOOC资源,实践完善了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MO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与监督,鼓舞了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能力,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工业和系统现状,掌握学科的技术内涵。近年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特征逐渐突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需与时俱进。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置现状,并结合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以航空航天电气系统为支撑点,提出航空航天特色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和措施,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高度融合,承担电类、非电类专业理工科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都很重要,本文以山东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针对搭建创新平台、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培训资源等方面,本文分别从学生和学校角度入手,内建外联,建立全方位的以“理论培训→选拔→工程实训→选拔→强化培训→参赛”为结构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大批学生因此受益。
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混合教学模式引入到“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混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进一步调整、导学案设计,以及混合教学活动设计等。取得了如下突出成效:使课程多维立体、内容丰富、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本文以能力达成为导向,构建了"测试系统综合实验"课程体系。体系既包括传感器原理、信号分析等基础性内容,又包括面向航空航天等新经济内容。最后,通过设计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分析学生各项能力的达成情况,明确能力达成短板,以此对课程实施持续改进。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在课程实验教学中设计粗细两种颗粒度的仿真实验:前者以华为eNSP为仿真工具,让学生宏观地了解如何配置网络参数和控制网络运行;后者以OPNET为仿真环境,让学生应用C语言编程实现网络协议,并微观地观察每个数据包和每个字段的处理过程。教学效果显示这种两级颗粒度的仿真实验教学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实操能力。
本文介绍了我校“电路理论基础实验”课程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实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分析。实验反馈表明,作为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的解决途径,虚拟实验平台能满足本实验课程大部分内容的要求,同时也为实验教学的形式拓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帮助。
“总线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技术更新快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及社会对专业的认同评价。为提升“总线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基于开放性、模块化、可扩展性原则,设计了一种基于总线架构的嵌入式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能够满足总线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改善教学效果。
工业互联网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我国新基建关键领域之一,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当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工业革命的趋势,以“产品=物料+工艺”为基本模式,结合区块链和可信计算提出以供应链自组织为工业互联网核心驱动力的建议思路,提出了环形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以及供应链自组织过程的基本思路和保障其运转的关键机制.建议工业互联网核心驱动力的构建应以“全国一盘棋”为原则,并加大基础科学理论的投入,发挥体制优势达成世界领先.最后,展望了工业互联网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