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指导与管理在项目申报、过程监督、课程师资、创新理念等方面存在问题。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并改善推进。
【关键词】 “文科类”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管理 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科技战略转型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愈益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另一方面,多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与理工类专业相比,文科类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平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因此,加强对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指导与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角色意义
第一,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文科人才。文科大学生未来所致力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各种行业、职业无不渗透着科技的影响,依赖于科技的驱动力,同时他们也是促进科技进步的积极力量。
第二,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是文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科技进步。这些要求使文科大学生注重培养科技素质。
第三,文理结合将是文科大学生成才与成功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大工程,包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程,对人的知识要求,尤其是对人的知识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里不仅仅是理工科知识的综合,而且是理工、人文、社会等多门类学科知识的综合。
第四,文科类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当然选择。文科人才对国家软实力的贡献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智慧水平将深刻影响国家软实力。
二、“文科类”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指导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项目申报过于强调创新,但多数学生缺乏知识积累。很多学生虽然有创新热情和兴趣,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积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对于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心有余而力不足,故而对如何申报和如何选题显得不知所措。此外,有些文科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创业心态,[1]项目申报设计创新期望太高,而在完成实践中才发现难以实现。
其次,项目实施的指导与管理薄弱,缺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理工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一般都有专门的实验室、科技园,以便为该院系或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而增强理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2]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和平台。此外,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也不够明确,多数学校重视前期立项,但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的介入及支持明显不足,最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目前,我国高校文科专业教师较少涉及创新创业研究,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尤其是缺乏符合时代需求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这导致教师很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联系实际,教育效率较低。[3]此外,多数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的激励机制设计不完善,老师动力不足。
第四,专业课程建设落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都很少涉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文科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还仍旧局限于创新创业比赛的层面,或以项目带动教育,且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也缺乏系统性。
第五,创新创业理念保守,信心存在一定不足。大部分文科大学生秉持“求稳、求高”的理念,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营企业等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主动进行创新创业的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身社会阅历较浅,没有专业技能、创业经验不足,在创业过程中容易遭受挫折,故而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导致文科类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存在创新创业意识误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创业技能、知识等方面其实各具优势,但文科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发挥直接作用,这就使得一部分文科大学生失去了创业的勇气、热情和积极性。(2)創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高校很少开展针对文科的创业教育。大部分院校的文科创业教育和文科专业知识联系并不紧密,相关的教育配置也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利于文科生实施创新创业。(3)专业技术的差别。相较于理工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的实践性较差,创新成果也缺乏及时性和实效性。大部分文科大学生的创业都局限于技术含量低、资金含量少的项目,在创业模式上也多为加盟代理与演进积累,存在较大的创业短板。[4]这也导致社会各界对文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力度较小,进而严重影响了其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加强“文科类”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指导与管理的对策思考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制度设计,根据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改进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育评效机制,[5]激发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制定一整套比较客观公正、又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水平的验收与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在制定帮扶政策时应适当倾斜,为他们营造有利的创新创业氛围。
2.重视项目过程管理,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学会做事做人。一是加强项目的组织与领导,对项目申报、评审、运行、交流、验收、变更、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激励机制等要依照制度规范执行。[6]二是加强团队建设。文科类创新团队一般都是临时组合,缺乏长期合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团队在老师的指导和队长的带领下,增进交流,培养集体合作和分工协作精神,学会做事做人。
3.加强宣传和科技文化创新,增强文科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一是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文科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自身的创业潜能。例如:成立文科大学生科技社团、开辟大学生科技论坛专栏和沙龙,等等。二是文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理性选择创业项目。三是要强调对科研过程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端正态度、戒骄戒躁。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提高文科类教师科技素质,推动文理师资互动。作為指导教师应不断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成为具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学校不仅要提升创业师资的知识储备和创新素养,鼓励文科类与理科类老师之间加强合作与互动,[7]使之成为能教、愿教、乐教、擅教的教育者,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伯乐”。同时,学校还应整合校外各方面资源,聘请更多的创业导师,提高文科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5.因材施教,合理规划创新课程设置,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提供差异性的创业课程和教育平台。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创业课程平台、竞赛训练平台和实践平台等多水平的横向教育支撑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专业与实践,构建普及型、提高型、精英型、实战型等多层级的纵向教育指导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创业主体需求。
6.牵线搭桥:为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创造更多社会支持平台。政府、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以挖掘大学科技园、校友会、社会实践基地、政府创新创业科技园等平台,引入更多社会信息,为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造合作机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清秀.文科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的文化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25-27.
[2] 卢威,邱法宗,袁斯经.文科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17.
[3] 柴大鹏,陈吉.文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于 H 大学文科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J].青年探索,2011(5):6-8.
[4] 朱科蓉,杨积堂.文科大学生创新特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5):25-27.
[5] 姜波、王则远.论文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学报,2010(2):16-19.
[6] 牛莉莉,吴良,吴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过程管理模式探析[J].纺织教育,2009(4):31-33.
[7] 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J].高教论坛,2012(4):28-31.
作者简介:文峰,江西萍乡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项目基金:广州市创新创业教育重点项目“角色、问题与路径: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管理”(2017032202)。
【关键词】 “文科类”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管理 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科技战略转型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愈益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另一方面,多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与理工类专业相比,文科类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平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因此,加强对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指导与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角色意义
第一,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文科人才。文科大学生未来所致力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各种行业、职业无不渗透着科技的影响,依赖于科技的驱动力,同时他们也是促进科技进步的积极力量。
第二,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是文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科技进步。这些要求使文科大学生注重培养科技素质。
第三,文理结合将是文科大学生成才与成功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大工程,包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程,对人的知识要求,尤其是对人的知识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里不仅仅是理工科知识的综合,而且是理工、人文、社会等多门类学科知识的综合。
第四,文科类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当然选择。文科人才对国家软实力的贡献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智慧水平将深刻影响国家软实力。
二、“文科类”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指导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项目申报过于强调创新,但多数学生缺乏知识积累。很多学生虽然有创新热情和兴趣,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积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对于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心有余而力不足,故而对如何申报和如何选题显得不知所措。此外,有些文科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创业心态,[1]项目申报设计创新期望太高,而在完成实践中才发现难以实现。
其次,项目实施的指导与管理薄弱,缺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理工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一般都有专门的实验室、科技园,以便为该院系或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而增强理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2]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和平台。此外,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也不够明确,多数学校重视前期立项,但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的介入及支持明显不足,最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目前,我国高校文科专业教师较少涉及创新创业研究,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尤其是缺乏符合时代需求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这导致教师很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联系实际,教育效率较低。[3]此外,多数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的激励机制设计不完善,老师动力不足。
第四,专业课程建设落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都很少涉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文科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还仍旧局限于创新创业比赛的层面,或以项目带动教育,且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也缺乏系统性。
第五,创新创业理念保守,信心存在一定不足。大部分文科大学生秉持“求稳、求高”的理念,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营企业等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主动进行创新创业的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身社会阅历较浅,没有专业技能、创业经验不足,在创业过程中容易遭受挫折,故而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导致文科类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存在创新创业意识误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创业技能、知识等方面其实各具优势,但文科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发挥直接作用,这就使得一部分文科大学生失去了创业的勇气、热情和积极性。(2)創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高校很少开展针对文科的创业教育。大部分院校的文科创业教育和文科专业知识联系并不紧密,相关的教育配置也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利于文科生实施创新创业。(3)专业技术的差别。相较于理工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的实践性较差,创新成果也缺乏及时性和实效性。大部分文科大学生的创业都局限于技术含量低、资金含量少的项目,在创业模式上也多为加盟代理与演进积累,存在较大的创业短板。[4]这也导致社会各界对文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力度较小,进而严重影响了其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加强“文科类”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指导与管理的对策思考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制度设计,根据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改进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育评效机制,[5]激发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制定一整套比较客观公正、又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水平的验收与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在制定帮扶政策时应适当倾斜,为他们营造有利的创新创业氛围。
2.重视项目过程管理,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学会做事做人。一是加强项目的组织与领导,对项目申报、评审、运行、交流、验收、变更、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激励机制等要依照制度规范执行。[6]二是加强团队建设。文科类创新团队一般都是临时组合,缺乏长期合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团队在老师的指导和队长的带领下,增进交流,培养集体合作和分工协作精神,学会做事做人。
3.加强宣传和科技文化创新,增强文科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一是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文科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自身的创业潜能。例如:成立文科大学生科技社团、开辟大学生科技论坛专栏和沙龙,等等。二是文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理性选择创业项目。三是要强调对科研过程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端正态度、戒骄戒躁。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提高文科类教师科技素质,推动文理师资互动。作為指导教师应不断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成为具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学校不仅要提升创业师资的知识储备和创新素养,鼓励文科类与理科类老师之间加强合作与互动,[7]使之成为能教、愿教、乐教、擅教的教育者,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伯乐”。同时,学校还应整合校外各方面资源,聘请更多的创业导师,提高文科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5.因材施教,合理规划创新课程设置,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提供差异性的创业课程和教育平台。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创业课程平台、竞赛训练平台和实践平台等多水平的横向教育支撑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专业与实践,构建普及型、提高型、精英型、实战型等多层级的纵向教育指导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创业主体需求。
6.牵线搭桥:为文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创造更多社会支持平台。政府、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以挖掘大学科技园、校友会、社会实践基地、政府创新创业科技园等平台,引入更多社会信息,为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造合作机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清秀.文科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的文化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25-27.
[2] 卢威,邱法宗,袁斯经.文科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17.
[3] 柴大鹏,陈吉.文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于 H 大学文科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J].青年探索,2011(5):6-8.
[4] 朱科蓉,杨积堂.文科大学生创新特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5):25-27.
[5] 姜波、王则远.论文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学报,2010(2):16-19.
[6] 牛莉莉,吴良,吴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过程管理模式探析[J].纺织教育,2009(4):31-33.
[7] 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J].高教论坛,2012(4):28-31.
作者简介:文峰,江西萍乡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项目基金:广州市创新创业教育重点项目“角色、问题与路径: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管理”(201703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