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绿化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群落的结构等事项,这对园林植物病虫发生都有直接关系。科学的园林设计,能够使各类植物种群之间相互协调,起到保护植物并达到植物造景的效果,否则会造成植物生态系统失衡、病虫害滋生、养护管理困难,进而影响园林景观。因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
【关键词】:植物保护;种植设计;品种多样化
1.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现状问题点
1.1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病虫害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其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而影响了园林植物配置上的合理性。比如:将相克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如核桃树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核桃树与苹果树、槐树等的配置就是不科学的。又比如:将喜光植物种植在树荫下、将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一起种植、喜干植物种植在积水处等等。这些不合理的配置一方面会使得园林的观赏效果降低,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植物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引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影响了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1.2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降低了植物抵御能力
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植物的保护也更为关键。目前,我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单一,生物群落结构简单,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植物过于单一,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长期下来,病虫害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大面积的植物死亡。比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园林病虫害现象猖獗,如蝗虫等,造成了大量植物枯萎死亡,并且连年发生。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影响了整个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还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金丝柳,其极易感染腐烂病,这些都是由于植物的单一性造成的。
1.3植物种植密度缺乏合理性,极易引发病虫害
在园林设计中,由于只片面地考虑了园林的观赏效果,而忽略了对园林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考虑,造成密度过大,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出现严重的争水、争光、争肥现象,影响到植物健康生长。同时,病虫害极易入侵。另外,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植物的生长环境湿度过大,不透光、不通风也极易引发病虫害。比如:当前由种植密度不合理所引发的小袋蛾、白粉病等。
1.4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缺乏对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引发病虫害
在园林设计中,一些人员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全面,使得园林植物在调配的过程中,无意散布了有害生物,对当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讲,这些有害生物到达新的地区后,由于缺乏天敌的控制,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灾难。例如:当前严重的有害物种有薇甘菊、蔗扁蛾等等,其造成的危害相当大。
2.科学进行园林植物设计应该做到的几点
2.1 植物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中应以乡土化植物为主,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护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要尽量减少长途调运植物种苗的数量,严格控制跨地区、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当前尤其要尽量减少大树进城、南树北调。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進植物,虽然在景观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
2.2 植物的合理搭配
一个好的种植设计,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脱离现实,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桧柏类树木,如龙柏、桧柏、侧柏、翠柏等,是城市中优良的常绿树种,在园林绿化上使用广泛,但却是苹果锈病和梨锈病的转主寄主,该病菌性子器和性子孢子,锈子器和锈孢子在危害第一寄主苹果和梨后,又回到第二寄主桧柏类树木上去,以冬孢子角和冬于孢子越冬,翌年春产生小子孢子借风力又回到苹果和梨树上危害,因此在种植设计时,应避免这些植物近距离栽植,至少相隔5km以上。
2.3 种植形式
2.3.1 品种多样化。在坚持物种乡土化前提下,还要努力做到品类多样化。品类多样化是指选择植物时应尽量多选用一些物种,同时要兼顾各种植物类型。将园林模拟成自然生态群落,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单一植物的现象,尽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当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践证明:只有品种多样化才有生态稳定性,只有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2.3.2设计要做到适地适树
在园林设计中,对设计树种的选择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环境条件、园林的整体性、植物的生长特点等,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绿地的功能、性质、阳光强弱以及地下水位的情况,来决定种植阳性植物还是阴性植物、速生植物还是慢生植物、抗旱植物还是耐湿植物。对于外来树种的选择,也要考虑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特别要注意气候变化,否则就会遭受严重伤害导致死亡。如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地的适树,就会稳定生态系统,有效控制病虫害。
2.3.3植物搭配合理化。在品类多样化和结构复层化的基础上,园林设计还要争取做到植物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避免人为造成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避杨树蛀干天牛。
2.4 种植的密度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密度。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密度可小些。一般常用快、慢长树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结语
综上所述,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植物保护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从而达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13(7).
【关键词】:植物保护;种植设计;品种多样化
1.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现状问题点
1.1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病虫害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其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而影响了园林植物配置上的合理性。比如:将相克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如核桃树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核桃树与苹果树、槐树等的配置就是不科学的。又比如:将喜光植物种植在树荫下、将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一起种植、喜干植物种植在积水处等等。这些不合理的配置一方面会使得园林的观赏效果降低,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植物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引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影响了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1.2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降低了植物抵御能力
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植物的保护也更为关键。目前,我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单一,生物群落结构简单,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植物过于单一,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长期下来,病虫害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大面积的植物死亡。比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园林病虫害现象猖獗,如蝗虫等,造成了大量植物枯萎死亡,并且连年发生。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影响了整个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还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金丝柳,其极易感染腐烂病,这些都是由于植物的单一性造成的。
1.3植物种植密度缺乏合理性,极易引发病虫害
在园林设计中,由于只片面地考虑了园林的观赏效果,而忽略了对园林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考虑,造成密度过大,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出现严重的争水、争光、争肥现象,影响到植物健康生长。同时,病虫害极易入侵。另外,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植物的生长环境湿度过大,不透光、不通风也极易引发病虫害。比如:当前由种植密度不合理所引发的小袋蛾、白粉病等。
1.4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缺乏对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引发病虫害
在园林设计中,一些人员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全面,使得园林植物在调配的过程中,无意散布了有害生物,对当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讲,这些有害生物到达新的地区后,由于缺乏天敌的控制,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灾难。例如:当前严重的有害物种有薇甘菊、蔗扁蛾等等,其造成的危害相当大。
2.科学进行园林植物设计应该做到的几点
2.1 植物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中应以乡土化植物为主,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护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要尽量减少长途调运植物种苗的数量,严格控制跨地区、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当前尤其要尽量减少大树进城、南树北调。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進植物,虽然在景观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
2.2 植物的合理搭配
一个好的种植设计,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脱离现实,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桧柏类树木,如龙柏、桧柏、侧柏、翠柏等,是城市中优良的常绿树种,在园林绿化上使用广泛,但却是苹果锈病和梨锈病的转主寄主,该病菌性子器和性子孢子,锈子器和锈孢子在危害第一寄主苹果和梨后,又回到第二寄主桧柏类树木上去,以冬孢子角和冬于孢子越冬,翌年春产生小子孢子借风力又回到苹果和梨树上危害,因此在种植设计时,应避免这些植物近距离栽植,至少相隔5km以上。
2.3 种植形式
2.3.1 品种多样化。在坚持物种乡土化前提下,还要努力做到品类多样化。品类多样化是指选择植物时应尽量多选用一些物种,同时要兼顾各种植物类型。将园林模拟成自然生态群落,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单一植物的现象,尽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当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践证明:只有品种多样化才有生态稳定性,只有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2.3.2设计要做到适地适树
在园林设计中,对设计树种的选择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环境条件、园林的整体性、植物的生长特点等,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绿地的功能、性质、阳光强弱以及地下水位的情况,来决定种植阳性植物还是阴性植物、速生植物还是慢生植物、抗旱植物还是耐湿植物。对于外来树种的选择,也要考虑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特别要注意气候变化,否则就会遭受严重伤害导致死亡。如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地的适树,就会稳定生态系统,有效控制病虫害。
2.3.3植物搭配合理化。在品类多样化和结构复层化的基础上,园林设计还要争取做到植物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避免人为造成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避杨树蛀干天牛。
2.4 种植的密度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密度。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密度可小些。一般常用快、慢长树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结语
综上所述,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植物保护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从而达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13(7).